一種含測壓功能的自張緊單氣囊雙腔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含測壓功能的自張緊單氣囊雙腔管。
【背景技術】
[0002]雙氣囊三腔管是公知的治療食管胃底曲張靜脈曲張及破裂引起大出血的壓迫性止血器械。但存在著以下問題:1、外置雙氣囊較長且管體粗壯,插入及抽出操作難度大,易導致食管和鼻腔粘膜受損出血;2、操作中,三個腔口的操作各不相同,且食管囊和胃囊需要充氣的量不同,易混淆導致誤操作;3、需要通過滑輪繩索吊掛250-500克重物牽引6-24小時,有的甚至超過24小時,患者需要持續保持仰臥體位,感知體驗差,且不便于搬動和轉運;4、充氣腔口沒有截止閥,需要依靠夾閉止血鉗防止漏氣,效果較差;5、三腔二囊管內氣體壓力難以感知,在實際操作中難以按照不同病患定壓力壓迫止血,且在充氣后,難以判斷漏氣情況并予以補氣操作,容易因腔體漏氣而造成止血失敗。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治療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大出血的含測壓功能的自張緊單氣囊雙腔管。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含測壓功能的自張緊單氣囊雙腔管,包括雙腔管、氣囊、自張緊裝置、氣壓計及截止閥;
[0005]所述雙腔管底端封閉,雙腔管外壁上環繞設有氣囊;
[0006]所述雙腔管內設有兩個管腔,分別為胃吸引管腔和氣囊充放氣管腔:
[0007]所述胃吸引管腔的底部設有側孔,所述氣囊充放氣管腔與氣囊相通;
[0008]所述自張緊裝置包括殼體、擋蓋及預緊彈簧,所述擋蓋、預緊彈簧及殼體依次連接,所述殼體的一側伸出側鉤;
[0009]所述氣壓計和截止閥分別安裝在氣囊充放氣管腔的頂端處。將雙腔管的底部伸入食管內,氣囊位于賁門口處,將殼體的側鉤與上顎牙齒或牙床相鉤合后,通過氣囊充放氣管腔對氣囊進行充氣,充氣后的氣囊呈橢球體并卡在胃部賁門口,以達到壓迫胃底曲張靜脈、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所述胃吸引管腔能夠通過雙腔管底部的側孔將胃液引流或向胃內注入流食、藥液;所述氣囊包裹于側孔上方的雙腔管外壁上,所述氣囊充放氣管腔的底部與氣囊相連通,其頂端與充氣裝置連通,當對氣囊充放氣管腔進行充氣時,氣體經氣囊充放氣管腔進入氣囊內,氣囊充氣后呈橢球體;所述自張緊裝置用于提供預緊力,使用時將側鉤與上顎牙齒或牙床相鉤合以實現固定,并依靠殼體與擋蓋間的預緊彈簧提供預緊力,來替代以往通過滑輪繩索吊掛重物的作用;所述氣壓計用于實時檢測氣囊內的氣體壓力,氣壓計上端的截止閥用于對氣囊內的氣體體積進行控制,在氣囊充氣完成后,關閉截止閥,避免氣囊內氣體跑出,當在使用過程中,若發現氣壓計上顯示的氣囊內的氣體壓力下降,則打開截止閥,通過氣囊充放氣管腔往氣囊內充氣到預定壓力,在完成胃底曲張靜脈出血治療后,截止閥自然釋放氣囊內的氣體,或者用針筒等其他設備將氣囊內的氣體抽出,隨后就可以將本裝置從患者體內取出。
[0010]優選地,所述的擋蓋為圓形板狀結構,該擋蓋的中心安裝在所述雙腔管的外壁上;
[0011]所述預緊彈簧環繞雙腔管的外壁;
[0012]所述殼體呈圓盤狀,該殼體托住所述彈簧及擋蓋。
[0013]所述的氣囊為葫蘆形,氣囊上部為食道段,氣囊下部為胃段;
[0014]所述食道段的直徑小于胃段氣囊。氣囊內注入一定的氣量,可以使兩部分氣囊膨脹成不同的形狀,分別適應食管段和胃段的解剖形態。
[0015]優選地,所述的側孔的個數為3個。
[001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入體體積小、患者體驗感好、安全可靠,其結構簡單且容易操作,能夠為胃底曲張靜脈出血提供有效的治療。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
[0020]1-雙腔管2-氣囊3-自張緊裝置
[0021]4-氣壓計5-截止閥11-側孔
[0022]12-胃吸引管腔13-氣囊充放氣管腔31-固定殼體
[0023]32-擋蓋33-預緊彈簧311-側鉤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5]實施例1:
[0026]如圖1和2所示的一種含測壓功能的自張緊單氣囊雙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雙腔管1、氣囊2、自張緊裝置3、氣壓計4及截止閥5 ;
[0027]所述雙腔管1底端封閉,雙腔管1外壁上環繞設有氣囊2 ;
[0028]所述雙腔管1內設有兩個管腔,分別為胃吸引管腔12和氣囊充放氣管腔13:
[0029]所述胃吸引管腔12的底部設有側孔11,所述氣囊充放氣管腔13與氣囊2相通;
[0030]所述自張緊裝置3包括殼體31、擋蓋32及預緊彈簧33,所述擋蓋32、預緊彈簧33及殼體31依次連接,所述殼體31的一側伸出側鉤311 ;
[0031]所述氣壓計4和截止閥5分別安裝在氣囊充放氣管腔13的頂端處。
[0032]所述的氣囊2為葫蘆形,其上部為食道段氣囊,下部為胃段氣囊;
[0033]所述食道段氣囊的直徑小于胃段氣囊的直徑。
[0034]所述的側孔11的個數為3個。
[0035]所述胃吸引管腔12能夠通過雙腔管1底部的側孔11將胃液引流或向胃內注入流食、藥液;
[0036]所述氣囊2包裹于側孔11上方的雙腔管1外壁上,所述氣囊充放氣管腔13的底部與氣囊2相通,其頂端與充氣裝置相通,當對氣囊充放氣管腔13進行充氣時,氣體經氣囊充放氣管腔13進入氣囊2內,氣囊2充氣后上段呈柱狀體,下段呈橢球體,如圖2所示。
[0037]將雙腔管1的底部伸入食管內,氣囊2位于賁門口處,將殼體31的側鉤311與上顎牙齒或牙床相鉤合后,通過氣囊充放氣管腔13對氣囊2進行充氣,充氣后的氣囊2呈橢球體并卡在胃部賁門口,以達到壓迫胃底曲張靜脈、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
[0038]所述自張緊裝置用于提供預緊力,使用時將側鉤311與上顎牙齒或牙床相鉤合以實現固定,并依靠殼體31與擋蓋32間的預緊彈簧33提供500克的預緊力,來替代以往通過滑輪繩索吊掛500克重物的作用。
[0039]所述氣壓計4同于實時檢測氣囊2內的氣體壓力,氣壓計4上端的截止閥5用于對氣囊2內的氣體體積進行控制,在氣囊2充氣完成后,關閉截止閥5,避免氣囊2內氣體跑出。當在使用過程中,若發現氣壓計4上顯示的氣囊2內的氣體壓力下降,則打開截止閥5,通過氣囊充放氣管腔13往氣囊2內補氣到預定壓力,在完成胃底曲張靜脈出血治療后,截止閥5自然釋放氣囊2內的氣體,或者用針筒等其他設備將氣囊2內的氣體抽出,隨后就可以將本裝置從患者體內取出。
[0040]實施例2:
[0041]—種含測壓功能的自張緊單氣囊雙腔管,其余同實施例1,所述的擋蓋32為圓形板狀結構,該擋蓋32的中心安裝在所述雙腔管1的外壁上;
[0042]所述預緊彈簧33環繞雙腔管1的外壁;
[0043]所述殼體31呈圓盤狀,該殼體31托住所述預緊彈簧33及擋蓋32。
[0044]以上已對本實用新型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創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含測壓功能的自張緊單氣囊雙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雙腔管(1)、氣囊(2)、自張緊裝置(3)、氣壓計⑷及截止閥(5); 所述雙腔管(1)底端封閉,雙腔管(1)外壁上環繞設有氣囊(2); 所述雙腔管(1)內設有兩個管腔,分別為胃吸引管腔(12)和氣囊充放氣管腔(13): 所述胃吸引管腔(12)的底部設有側孔(11),所述氣囊充放氣管腔(13)與氣囊(2)相通; 所述自張緊裝置(3)包括殼體(31)、擋蓋(32)及預緊彈簧(33),所述擋蓋(32)、預緊彈簧(33)及殼體(31)依次連接,所述殼體(31)的一側伸出側鉤(311); 所述氣壓計(4)和截止閥(5)分別安裝在氣囊充放氣管腔(13)的頂端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測壓功能的自張緊單氣囊雙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囊(2)為葫蘆形,氣囊上部為食道段,氣囊下部為胃段; 所述食道段的直徑小于胃段的直徑。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含測壓功能的自張緊單氣囊雙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孔(11)的個數為3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含測壓功能的自張緊單氣囊雙腔管,包括雙腔管、氣囊、自張緊裝置、氣壓計及截止閥;所述雙腔管底端封閉,雙腔管外壁上環繞設有氣囊;所述雙腔管內設有兩個管腔,分別為胃吸引管腔和氣囊充放氣管腔:所述胃吸引管腔的底部設有側孔,所述氣囊充放氣管腔與氣囊相通;所述自張緊裝置包括殼體、擋蓋及預緊彈簧,所述擋蓋、預緊彈簧及殼體依次連接,所述殼體的一側伸出側鉤;所述氣壓計和截止閥分別安裝在氣囊充放氣管腔的頂端處。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入體體積小、患者體驗感好、安全可靠,其結構簡單且容易操作,能夠為胃底曲張靜脈出血提供有效的治療。
【IPC分類】A61B17/12, A61M25/10
【公開號】CN204995973
【申請號】CN201520603342
【發明人】單怡, 萬健, 林兆奮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公開日】2016年1月27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