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腹膜透析軟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腹膜透析軟管。
【背景技術】
[0002]腹膜透析是利用人體自身的腹膜作為透析膜的一種透析方式。通過灌入腹腔的透析液與腹膜另一側的毛細血管內的血漿成分進行溶質和水分的交換,清除體內滯留的代謝產物和過多的水分,同時通過透析液補充機體所必需的物質。通過不斷的更新腹透液,達到腎臟替代或支持治療的目的,是終末期腎功能衰竭或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臨床常用且有效的腎臟替代治療方式。
[0003]目前使用的腹膜透析管多為Tenckhoff導管,導管全長42cm、外徑0.5cm、內徑0.30cm,帶兩個滌綸套,管前端的管壁上分布有透析小孔。兩個滌綸套將導管分為三段:腹外段、皮下隧道段和腹內段,各段長度分別為18cm、7cm和15cm。滌綸套起著固定腹膜透析管、防止體表微生物進入皮下隧道等重要作用。整個腹膜透析管的長度固定,滌綸套與管外壁牢固黏黏包繞管周,各段的長度也是固定的,由于腹內段長達15cm,且管壁表面比較光滑,在腹膜透析過程中腹膜透析管前段很容易發生漂移、網膜包裹堵管,可致置管失敗。
【實用新型內容】
[0004](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腹膜透析軟管,可有效防止腹膜透析管腹內段漂移、網膜包裹賭管和漏液等問題。
[0006]( 二)技術方案
[0007]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0008]—種新型腹膜透析軟管,包括導管和滌綸套,所述導管的管壁上設有不透X線條紋,所述滌綸套固定包繞在導管外壁上,所述滌綸套數目為3個,所述滌綸套之間的距離為6cm,所述滌綸套將導管分為四段,由近心端到遠心端依次為腹外段、皮下隧道段、中段和腹內段,所述腹外段、中段、皮下隧道段和腹內段的長度分別為19Cm、6Cm、6Cm和8cm,所述腹內段距遠心端0-5cm的管壁上設有多個透析孔。
[0009]優選地,所述不透X線條紋寬度為0.15cm。
[0010]優選地,所述導管外徑為0.6cm,內徑為0.4cm,管壁厚度為0.1cm。
[0011]優選地,所述滌綸套的寬度為1.0cm,厚度為0.1cm?0.2cm。
[0012]優選地,所述透析孔直徑為0.05cm,相鄰透析孔沿導管延伸方向上相距1.0cm,沿導管圓周方向上相距0.4cm。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腹膜透析軟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新型腹膜透析軟管腹內段為8cm,其中遠心端0-5cm設有透析孔,從髂前上棘連線水平進入腹腔置入Douglas Pouch窩,從而避免了網膜對腹膜透析管的包裹堵管。
[0016]2.第二個滌綸套的設置,可以通過腹直肌將新型腹膜透析軟管的中段固定,使轉至體外的轉彎中段和皮下隧道段之間的“拐點”從腹直肌下潛行隧道上移6cm,從而使腹膜透析管的轉彎“拐點”產生的自然應力彈性點上移6cm,避免遠心端腹內段漂管;
[0017]3.新型腹膜透析軟管較傳統腹膜透析管直徑大,可增加液體引流速度。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腹膜透析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在電視腹腔鏡直視下置管過程。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2]實施例:
[0023]參照圖1,一種新型腹膜透析軟管,包括導管I和滌綸套2,導管I外徑為0.6cm,內徑為0.4cm,管壁厚度為0.1cm,導管的管壁上設有寬度為0.15cm的不透X線條紋3。滌綸套2固定包繞在導管I外壁上,其寬度為1.0cm,厚度為0.1cm?0.2cm,滌綸套2數目為3個,之間的距離為6cm。滌綸套2將導管I分為四段,由近心端到遠心端依次為腹外段4、皮下隧道段5、中段6和腹內段7,各段長度分別為19Cm、6Cm、6Cm和8cm。腹內段7距遠心端0-5cm的管壁上設有多個透析孔8,透析孔8直徑為0.05cm,相鄰透析孔8沿導管I延伸方向上相距1.0cm,沿導管I圓周方向上相距0.4cm。
[0024]參照圖2,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①臍9左旁開4cm、下2cm的(A孔10)氣腹針建立氣腹,氣腹壓12mmHg?14mmHg,橫向切開皮膚1.5cm,筋鉗抓起皮膚,1mm Troca進入腹腔,30°腹腔鏡進入腹腔,在成像系統直視下觀察上下左右腹腔及Douglas Pouch窩;②在臍右旁開2cm、下2cm(B孔11)橫向切開皮膚1.5cm,筋鉗抓起皮膚,在成像系統直視下lOmmTroca經皮下組織、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直肌后鞘垂直到達腹膜外,相當于腹直肌下安置第二個滌綸套的位置,在腹膜外與腹膜成45°角向下潛行6cm到達左右髂前上棘連線水平,刺破腹膜進入腹腔,拔出Troca內芯,將此種“新型腹膜透析軟管”腹內段8cm于Troca置入腹腔,第一個滌綸套固定在腹膜外;③于A孔10垂直向下6cm處橫向切開皮膚0.5cm(C孔12),筋鉗抓起皮膚,5mmTroca經皮下組織、腹橫肌、腹膜進入腹腔,拔出Troca內芯,于Troca進入無損傷抓鉗,將此種“新型腹膜透析軟管”腹內段遠心端引導固定置于DouglasPouch窩在成像系統直視下于右髂前上棘水平定位腹膜透析管腹腔入口處皮膚,橫向切開2mm(D點13)皮膚,用10號絲線穿過16G硬膜外穿刺針(8cm)返折,兩頭線尾留在16G穿刺針外,帶線16G穿刺針于切口垂直逐層進入到腹腔內腹膜透析管一側,D孔置于腹腔內的無損傷抓鉗將16G穿刺針帶入的10號絲線成環狀拉入在腹腔內腹膜透析管一側,退出16G穿刺針,再次將16G穿刺針于切口垂直逐層進入到腹腔內腹膜透析管另一側,通過16G穿刺針重新引入另一顆10號絲線,此絲線一頭在體外,在腹腔內的一頭通過無損傷抓鉗引入到第一顆絲線環內,退出16G穿刺針,通過第一顆絲線環將第二顆絲線拉出到腹外,第二顆絲線在D點13皮下打結將腹膜沿腹膜透析管周圍連同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及腹直肌后鞘一同結扎固定并封閉腹腔;⑤于臍右旁開2cm、下2cm(B孔11)處拔出1mm Troca,用隧道針引導腹膜透析軟管向外向下呈流線型穿出皮膚,第三個滌綸套固定在距皮膚出口 2cm處。
[0025]與傳統方法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①本實用新型中腹膜透析軟管總長度42cm,腹內段為8cm、帶三個滌綸套,并且每兩個滌綸套之間距離6cm、管外徑0.6cm、管內徑0.4cm,在電視腹腔鏡直視下置管定位精確而不影響腹膜透析液引流,腹膜透析軟管腹內段從髂前上棘連線水平,即幾乎是從真骨盆水平(髂前上棘連線水平)進入腹腔將遠心端置入Douglas Pouch窩,可完全避開網膜避免包裹堵管與傳統置入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中腹膜透析軟管轉至體外的轉彎“拐點”從腹直肌下潛行隧道上移6cm,從而使腹膜透析管的轉彎“拐點”產生的自然應力彈性點上移6cm,,避免了腹內段漂管。③腹腔鏡監視下,用10號絲線皮下打結將腹膜沿腹膜透析管周圍連同腹直肌前鞘、腹直肌及腹直肌后鞘一同結扎固定并封閉腹腔,進一步依靠腹壁固定腹膜透析管的堅實性,防止腹內段漂移并可以較好的防止漏液。
[0026]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新型腹膜透析軟管,包括導管和滌綸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的管壁上設有不透X線條紋,所述滌綸套固定包繞在導管外壁上,所述滌綸套數目為3個,所述滌綸套之間的距離為6cm,所述滌綸套將導管分為四段,由近心端到遠心端依次為腹外段、皮下隧道段、中段和腹內段,所述腹外段、皮下隧道段、中段和腹內段的長度分別為19Cm、6Cm、6Cm和8cm,所述腹內段距遠心端0-5cm的管壁上設有多個透析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腹膜透析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X線條紋寬度為0.15cm0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腹膜透析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管外徑為0.6cm,內徑為0.4cm,管壁厚度為0.1cm0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腹膜透析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滌綸套的寬度為1.0cm,厚度為0.1cm?0.2cm。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腹膜透析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孔直徑為0.05cm,相鄰透析孔沿導管延伸方向上相距1.0cm,沿導管圓周方向上相距0.4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腹膜透析軟管。包括導管和滌綸套,導管的管壁上設有不透X線條紋,滌綸套固定包繞在導管外壁上,滌綸套數目為3個,滌綸套之間的距離為6cm,滌綸套將導管分為四段,由近心端到遠心端依次為腹外段、皮下隧道段、中段和腹內段,腹內段遠心端0-5cm的管壁上設有多個透析孔。本實用新型可有效防止腹膜透析管漂移、網膜包裹賭管或漏液等問題,避免了因漂移、網膜包裹賭管、漏液等導致治療中斷或治療失敗而需二次手術等不利于患者治療的問題,以保障患者治療的順利進行,減輕患者的痛苦,可廣泛應用于臨床。
【IPC分類】A61M1/28
【公開號】CN204890753
【申請號】CN201520679781
【發明人】陳西北, 陳玉錦
【申請人】陳西北, 陳玉錦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