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外科刨切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用刨切刀,尤其是指一種外科刨切刀。
【背景技術】
[0002]鼻息肉、聲帶息肉等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疾病。隨著腔鏡技術的發展,刨切刀可精細切除鼻部、咽喉部的病變,同時具有吸引功能保證了術野的清晰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臨床。這種結構的刨切刀都是采用在鋼性彎管的外殼內部內嵌入可旋轉的軟性刀芯,并且旋轉的刀芯通過位于外殼前端的開孔對息肉進行刨。鼻竇球囊擴張術是近年來開展的一種新的微創技術,將一個小而柔軟的球囊在鼻內鏡引導下插入鼻竇通道,利用球囊的膨脹使因發炎而縮小或閉塞的的通道恢復到原來的大小或稍大一些,使空氣順利進入鼻竇,達到治療的目的,對竇腔中病變組織治療是該項技術的瓶頸。設計一種可彎曲調節的耳鼻咽喉刨切刀,克服傳統的切割刀旋轉角度及深度有限的缺點,通過耳鼻咽喉自然通道或通過鼻竇球囊擴張術擴大的鼻竇竇口清除鼻竇病變,將使耳鼻咽喉科手術向更加微創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耳鼻咽喉刨切刀為硬性的結構,造成無法進行旋轉調節外殼前端的工作位置從而帶來手術操作不方便且影響治療效果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靈活且可彎曲調節的刨切刀,采用可彎曲調節的外殼結構,使刨切刀可隨時適應手術中的操作需要,具有適應性好、調節方便和工作穩定的特點。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達到:
[0005]—種外科刨切刀,包括可折彎調節的外殼和套設于所述外殼內的刀芯;所述外殼與刀芯的前端分別開有相對應的過孔和通孔,所述刀芯外接動力裝置,在外殼內相對于外殼進行旋轉;所述外殼可變形折彎,相應的,所述刀芯為軟體結構。
[0006]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外殼的可變形折彎的調節結構為:所述外殼由多級可相互擺動的圓環連接而成,每兩級圓環之間可進行角度調節,形成蛇管結構。
[0007]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外殼為柔性材料,外殼的折彎變形為彈性變形。
[0008]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刀芯包括依次連接的刀體、連接軸和固定桿,形成三段式連接結構;所述刀體套接于外殼的前端,所述通孔設于刀體上。
[0009]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刨切刀配套有工作鏡管,工作時所述刨切刀套設于工作鏡管內。
[0010]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連接軸為鋼索或鋼絲繩。
[0011]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刀芯在旋轉時其通孔周期性地與外殼的過孔相連通,將進入通孔內的物體進行切割。
[0012]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外殼的壁上開有用于抽出通孔內物體的出口,所述出口與通孔連通,用于將物體吸入通孔,并將通孔內切割下來的物體抽出排掉。
[0013]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固定桿的尾端設有插拔機構,其通過插拔機構外接動力裝置;所述插拔機構包括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固定桿的末端、另一端均勻開有至少兩個插槽;所述刀芯通過插槽插接于所述動力裝置上。
[0014]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動力裝置為具有旋轉動力輸出的裝置。
[0015]實施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本實用新型的外殼的形狀為可變形折彎調節,在使用該結構外殼的刨切刀進行手術時,醫生可隨時通過手動折彎外殼對外殼的形狀進行調節,從而實現對外殼的前端的過孔進行位置調節,適應不同人群的耳鼻咽喉的尺寸差異,大大提高了刨切刀的使用性能,方便了醫生的使用操作,提高了手術的效率,具有通用性高、使用方便和工作穩定的特點。
[0017]2、本實用新型的刨切刀在使用時,刨切刀沿著工作鏡管送入人體內,其外殼在工作鏡管的限制下,使得刨切刀的刀芯能在外殼內穩定地旋轉對病變組織進行切割。并且在工作鏡管的引導下,刨切刀能更好地定位病變組織的位置,以準確且快速地對病變組織進行切割和清除,從而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和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刨切刀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刨切刀的刀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2]實施例1
[0023]參見圖1,本實施例包括可折彎調節的外殼I和套設于所述外殼I內的刀芯2 ;所述外殼I與刀芯2的前端分別開有相對應的過孔11和通孔12,所述刀芯2外接動力裝置,在外殼I內相對于外殼I進行旋轉;所述外殼I為可變形折彎調節,相應的,所述刀芯2為軟體結構。作為外殼I的具體結構,所述外殼I采用可變形折彎的調節結構,折彎而固定成形;所述外殼I的可變形折彎的調節結構為:所述外殼I由多級可相互擺動的圓環連接而成,每兩級圓環之間可進行角度調節,形成蛇管結構。在使用該結構外殼I的刨切刀進行手術時,醫生可隨時通過手動折彎外殼I對外殼I的形狀進行調節,從而實現對外殼I的前端的過孔11進行位置調節,適應不同人群的耳鼻咽喉的尺寸差異,大大提高了刨切刀的使用性能,方便了醫生的使用操作,具有提高手術的效率的特點。
[0024]如圖2所示,所述刀芯2的軟體結構為:所述刀芯2包括依次連接的刀體21、連接軸22和固定桿23,形成三段式連接結構;所述刀體21套接于外殼I的前端,所述通孔12設于刀體21上。所述連接軸22采用鋼索鋼絲繩,所述刀體21為剛性結構。在刨切刀工作時,動力通過固定桿23和連接軸22驅動刀體21進行旋轉切割,既保持了刀芯2的柔性以適應外殼I的可變形折彎的調節結構的需要,又保證了刀體21進行切割所需要達到的硬度要求。
[0025]所述刀芯2在旋轉時其通孔12周期性地與外殼I的過孔11相連通,將進入通孔12內的物體進行切割。為了及時地將刀體21所切割下來的病變組織排出外殼1,所述外殼I的壁上開有用于抽出通孔12內物體的出口,所述出口與通孔12連通,用于將物體吸入通孔12,并將通孔12內切割下來的物體抽出排掉。
[0026]所述刨切刀配套有工作鏡管,工作時所述刨切刀套設于工作鏡管內。所述工作鏡管為柔性結構,能彎曲擺動。刨切切通過工作鏡管伸入人體并到達病變組織。在工作鏡管的限制下,刨切刀的刀芯能在外殼I內穩定地旋轉對病變組織進行切割。
[0027]所述固定桿23的尾端設有插拔機構,其通過插拔機構外接動力裝置;所述插拔機構包括連接座3,所述連接座3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固定桿23的末端、另一端均勻開有至少兩個插槽31 ;所述刀芯2通過插槽31插接于所述動力裝置上。具體的,所述動力裝置為具有旋轉動力輸出的裝置。
[0028]實施例2
[0029]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對于所述外殼的改進,所述外殼I為柔性材料,外殼I的折彎變形為彈性變形。例如,可以采用橡膠、塑料或硅膠等,當然其它具有較好的韌性的材料也適用于外殼的制造使用。
[0030]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外科刨切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彎調節的外殼和套設于所述外殼內的刀芯;所述外殼與刀芯的前端分別開有相對應的過孔和通孔,所述刀芯外接動力裝置,在外殼內相對于外殼進行旋轉;所述外殼可變形折彎,相應的,所述刀芯為軟體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科刨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可變形折彎的調節結構為:所述外殼由多級可相互擺動的圓環連接而成,每兩級圓環之間可進行角度調節,形成蛇管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科刨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可變形折彎的調節結構為:所述外殼為柔性材料,外殼的折彎變形為彈性變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外科刨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芯包括依次連接的刀體、連接軸和固定桿,形成三段式連接結構;所述刀體套接于外殼的前端,所述通孔設于刀體上。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外科刨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刨切刀配套有工作鏡管,工作時所述刨切刀套設于工作鏡管內。6.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種外科刨切刀,其特征在于:在旋轉時所述刀芯的通孔周期性地與外殼的過孔相連通,切割進入通孔內的物體。7.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外科刨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壁上開有用于抽出通孔內物體的出口,所述出口與通孔連通。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外科刨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桿的尾端設有插拔機構,其通過插拔機構外接動力裝置;所述插拔機構包括連接座,所述連接座的一端固定連接于固定桿的末端、另一端均勻開有至少兩個插槽;所述刀芯通過插槽插接于所述動力裝置上。9.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種外科刨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裝置為具有旋轉動力輸出的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外科刨切刀,包括可折彎調節的外殼和套設于所述外殼內的刀芯;所述外殼與刀芯的前端分別開有相對應的過孔和通孔,所述刀芯外接動力,在外殼內相對于外殼進行旋轉;所述外殼可變形折彎,相應的,所述刀芯為軟體結構。本實用新型采用可彎曲調節的外殼結構,使刨切刀可隨時適應手術中的操作需要,以準確且快速地對病變組織進行切割、清除,具有通用性好、調節方便和工作效率高的有益效果。
【IPC分類】A61B17/24, A61B17/32
【公開號】CN204863390
【申請號】CN201520256083
【發明人】張孝文, 盧穎深, 宋麗娟, 趙小龍, 劉麗, 廖文靜
【申請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