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式膠囊內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窺鏡,具體涉及一種在觀察人體腸胃通道時使用的拆卸式膠囊內鏡。
【背景技術】
[0002]膠囊內鏡全稱為“智能膠囊消化道內鏡系統”,又稱“醫用無線內鏡”。原理是受檢者通過口服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智能膠囊,借助消化道蠕動使之在消化道內運動并拍攝圖像,醫生利用體外的圖像記錄儀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檢者的整個消化道情況,從而對其病情做出診斷。膠囊內鏡具有檢查方便、無創傷、無導線、無痛苦、無交叉感染、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等優點,擴展了消化道檢查的視野,克服了傳統的插入式內鏡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適用于年老體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可作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腸疾病診斷的首選方法。
[0003]現有的膠囊內鏡均是通過人體吞服進行使用,通過人體腸道的蠕動不停向前行進,最終通過肛門排出,其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較長,在使用過程中無法通過人為的控制使其停留在相應的位置進行觀察。當需要觀測的位置被遮擋時,現有的膠囊內鏡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拍攝,若要再次對該位置進行拍攝則需要再次吞服新的膠囊內鏡。另外,現有的膠囊內鏡均是一次性使用,其生產成本較高,從而導致了其使用費用較高,大大加重了患者的負擔,不利于產品的普及與企業的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拆卸式膠囊內鏡,解決現有的膠囊內鏡不能控制拍攝位置、只能一次性使用、使用價格較為高昂的缺點,易于存放,能夠更好的控制拍攝的位置,并且便于消毒,能夠重復使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拆卸式膠囊內鏡,包括膠囊內鏡,該膠囊內鏡又由膠囊內鏡主體與固定頭組成,在固定頭上還設置有連接線,在連接線的端部還設置有防脫落結構。
[0007]進一步的,上述膠囊內鏡主體的后端端部設置有凸出的螺紋臺。
[0008]作為優選,所述螺紋臺的底端處還設置有密封圈。
[0009]作為優選,所述密封圈的剖面成三角形或直角梯形,密封圈的外側厚度大于內側的厚度。
[0010]再進一步的,上述固定頭主要由連接頭與橡膠套組成。
[0011]作為優選,所述連接頭內設置有與螺紋臺相匹配的內螺紋,連接頭的前端設置有一個向內的坡度,在連接頭的后端上還設置有一個剖面成“T”形的凸起固定臺,連接線的一端固定在該固定臺上。
[0012]作為優選,所述橡膠套套在連接頭的固定臺上,連接線貫穿該橡膠套。
[0013]更進一步的,上述防脫落結構為固定在連接線端部的圓環或固定夾。
[0014]作為優選,所述固定夾上還設置有絞盤,連接線的端部固定在該絞盤上。
[0015]另外,所述連接線的外表面上還設置有保護層。
[0016]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0017](I)本實用新型設置有連接線,在實際使用時醫生可以通過該連接線控制產品在患者身體中停留的位置,從而能夠得到更多的所需位置處的照片;另外,在使用完畢后還能過通過連接線將產品從患者體內取出,使得產品能夠進行重復利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更好的促進了企業與行業的發展;
[0018](2)本實用新型主要由膠囊主體與固定頭組成,能夠進行拆卸,便于消毒,更易于存放與重復使用,避免了存放時連接線之間相互纏繞;
[0019](3)本實用新型在膠囊內鏡主體與固定頭的邊界處分別設置有密封圈與橡膠套,使得邊界棱邊不直接與身體接觸,避免了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有可能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更好的保護了使用者的身體安全;
[0020](4)本實用新型在連接線上設置有保護層,在連接線進入身體后能夠很好的保護人體,進一步提尚了廣品的安全性;
[0021](5)本實用新型設置有圓環或固定夾,避免了在實際操作中連接線從手中滑落,提高了產品的使用效果;另外,在固定夾上還設置有絞盤,使得醫生能夠更好的對連接線進行控制,同時還能夠進一步避免產品在存放時連接線相互纏繞。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膠囊內鏡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膠囊內鏡的拆分結構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膠囊內鏡主體的剖面圖。
[0025]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固定頭的剖面圖。
[0026]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防脫落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防脫落結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1、膠囊內鏡主體;2、固定頭;3、連接線;4、防脫落結構;11、螺紋臺;12、密封圈;21、連接頭;22、橡膠套;41、絞盤。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0030]實施例1
[0031]如圖1、2、3、4、5所示,拆卸式膠囊內鏡,包括膠囊內鏡,該膠囊內鏡又由膠囊內鏡主體I與固定頭2組成,在固定頭2上還設置有連接線3,在連接線3的端部還設置有防脫落結構4。上述膠囊內鏡主體I的后端端部設置有凸出的螺紋臺11。上述固定頭2主要由連接頭21與橡膠套22組成。上述防脫落結構4為固定在連接線3端部的圓環。在連接線的端部設置圓環使得醫生在使用本產品時能夠拉扯圓環控制產品在患者體內所處的位置,進而使得產品能夠在需要重點觀察的位置處停留,使得醫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照片;另外,在使用完畢后還能通過拉動圓環使產品從人體內被取出,使得產品在清洗消毒后能夠再次進行利用,降低了產品的使用成本,更好的促進了產品的普及。
[0032]所述螺紋臺11的底端處還設置有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的剖面成三角形或直角梯形,密封圈12的外側厚度大于內側的厚度。所述連接頭21內設置有與螺紋臺11相匹配的內螺紋,連接頭21的前端設置有一個向內的坡度,在連接頭21的后端上還設置有一個剖面成“T”形的凸起固定臺,連接線3的一端固定在該固定臺上。橡膠圈的外側厚度大于內側厚度,同時連接頭前端還設置有一個向內的坡度,這使得膠囊內鏡主體與連接頭的接觸位置的接觸面更大,更好的避免了產品在使用時患者體內的體液浸入到螺紋處,更好的保障了連接的緊密性與牢固性;同時該橡膠圈還能避免連接處的棱邊對人體產生損傷。
[0033]所述橡膠套22套在連接頭21的固定臺上,連接線3貫穿該橡膠套22。該橡膠套使得膠囊內鏡整體保持圓滑,很好的避免了其在使用時在患者體有可能帶給患者的刮傷,進一步提高了產品使用的安全性,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的身體健康。
[0034]所述連接線3的外表面上還設置有保護層。該保護層為包裹在連接線外表面上的娃膠層。該連接線的直徑范圍為2.5-3_,最優的選用直徑為2.5mm的連接線,在連接線外層的保護層厚度在0.3-0.7mm,最優的保護層厚度為0.6mm。
[0035]實施例2
[0036]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點在于,防脫落結構4為固定在連接線3端部的固定夾。固定夾能夠夾持在相應的位置,使得醫生在醫療的過程中騰出雙手進行其他的醫療操作,進一步提高了醫生的醫療效率。
[0037]實施例3
[0038]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不同點在于,所述固定夾上還設置有絞盤41,連接線3的端部固定在該絞盤41上。絞盤能夠更好的控制連接線的放與收,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實用性;另外在進行存放時,連接線纏繞在絞盤上,能夠進一步降低存放所需空間,同時還能更好的避免連接線之間或者連接線自身發生纏繞,降低了產品的存放難度。
[0039]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值得說明的是,基于上述結構設計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實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實用新型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拆卸式膠囊內鏡,包括膠囊內鏡,其特征在于,該膠囊內鏡又由膠囊內鏡主體(I)與固定頭(2)組成,在固定頭(2)上還設置有連接線(3),在連接線(3)的端部還設置有防脫落結構(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式膠囊內鏡,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囊內鏡主體(I)的后端端部設置有凸出的螺紋臺(1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拆卸式膠囊內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臺(11)的底端處還設置有密封圈(12)。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拆卸式膠囊內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2)的剖面成三角形或直角梯形,密封圈(12 )的外側厚度大于內側的厚度。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拆卸式膠囊內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頭(2)主要由連接頭(21)與橡膠套(22)組成。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拆卸式膠囊內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頭(21)內設置有與螺紋臺(11)相匹配的內螺紋,連接頭(21)的前端設置有一個向內的坡度,在連接頭(21)的后端上還設置有一個剖面成“T”形的凸起固定臺,連接線(3)的一端固定在該固定臺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拆卸式膠囊內鏡,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套(22)套在連接頭(21)的固定臺上,連接線(3)貫穿該橡膠套(22)。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拆卸式膠囊內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脫落結構(4)為固定在連接線(3)端部的圓環或固定夾。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拆卸式膠囊內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夾上還設置有絞盤(41),連接線(3)的端部固定在該絞盤(41)上。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拆卸式膠囊內鏡,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線(3)的外表面上還設置有保護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拆卸式膠囊內鏡,包括膠囊內鏡,該膠囊內鏡又由膠囊內鏡主體與固定頭組成,在固定頭上還設置有連接線,在連接線的端部還設置有防脫落結構。上述膠囊內鏡主體的后端端部設置有凸出的螺紋臺。上述固定頭主要由連接頭與橡膠套組成。上述防脫落結構為固定在連接線端部的圓環或固定夾。本實用新型提供拆卸式膠囊內鏡,解決現有的膠囊內鏡不能控制拍攝位置、只能一次性使用、使用價格較為高昂的缺點,易于存放,能夠更好的控制拍攝的位置,并且便于消毒,能夠重復使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IPC分類】A61B1/012, A61B1/05, A61B1/273
【公開號】CN204723021
【申請號】CN201520457612
【發明人】陳虹彬, 徐輝, 曾維政, 翁敏, 湯善宏, 龐玉玲, 楊娜, 劉陽, 胡小三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總醫院
【公開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請日】201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