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骨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持骨鉗。
【背景技術】
[0002]持骨鉗是一種供骨科手術時夾持骨骼,起到固定、復位作用的醫療器械。在骨科手術中,成功的標志就是完成解剖復位、堅強固定,而要完成此操作步驟離不開持骨鉗的使用。
[0003]現有的持骨鉗主體為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中部由螺栓鉸接,同時,在上咬合臂的握持端上連接有緊固螺栓,緊固螺栓穿過下咬合臂握持端上的通孔后與緊固螺母螺紋連接固定。
[0004]然而,在采用現有技術中的持骨鉗進行骨科手術時,仍然不能將骨折端復位和固定同步進行,在骨折端放置鋼釘時,首先需要移出持骨鉗,這樣會導致患者的骨折端復位微有偏差,從而影響患者的康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5]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持骨鉗,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持骨鉗不能將骨折端復位和固定同步進行導致釘鋼釘時骨折端偏移的問題,從而使得骨折端復位和固定能夠同時進行,避免了釘鋼釘時骨折端再次移位的問題發生,極大的方便了手術的順利完美完成,并且使復雜的骨折手術簡單易行,進而保證了患者的康復效果。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07]一種持骨鉗,包括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所述上咬合臂和所述下咬合臂通過一螺栓鉸接,在所述上咬合臂的握持端上連接有緊固螺栓,所述緊固螺栓貫穿所述下咬合臂的握持端上的通孔后與緊固螺母螺紋連接,其中,所述上咬合臂和所述下咬合臂的咬合端的夾持部開設有對應的用于放置鋼釘的槽狀孔。
[0008]上述的持骨鉗,其中,所述上咬合臂和所述下咬合臂的槽狀孔內側覆蓋有一緩沖膜。
[0009]上述的持骨鉗,其中,所述槽狀孔的長度為1.5cm?3.5cm。
[0010]上述的持骨鉗,其中,所述槽狀孔的寬度為2mm?4mm。
[0011]上述的持骨鉗,其中,所述下咬合臂上的鉸接孔為長橢圓形,且所述下咬合臂的握持端上的通孔為橢圓形。
[0012]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或者有益效果:
[00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持骨鉗包括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通過一螺栓鉸接,在上咬合臂的握持端上連接有緊固螺栓,緊固螺栓貫穿下咬合臂的握持端上的通孔后與緊固螺母螺紋連接,其中,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的咬合端的夾持部開設有對應的用于放置鋼釘的槽狀孔;該結構的持骨鉗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持骨鉗不能將骨折端復位和固定同步進行導致釘鋼釘時骨折端偏移的問題,從而使得骨折端復位和固定能夠同時進行,避免了釘鋼釘時骨折端再次移位的問題發生,極大的方便了手術的順利完美完成,并且使復雜的骨折手術簡單易行,進而保證了患者的康復效果。
【附圖說明】
[0014]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優點將會變得更加明顯。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主旨。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持骨鉗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是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7]實施例1: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持骨鉗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持骨鉗包括:上咬合臂101和下咬合臂102,上咬合臂101和下咬合臂102通過一螺栓103鉸接,在上咬合臂101的握持端1011上連接有緊固螺栓104,緊固螺栓104貫穿下咬合臂102的握持端1021上的通孔02后與緊固螺母105螺紋連接,其中,上咬合臂101和下咬合臂102的咬合端1012和1022的夾持部1013和1023開設有對應的用于放置鋼釘的槽狀孔1014和1024 ;通過在上咬合臂101和下咬合臂102的夾持部1013和1023上開設對應的槽狀孔1014和1024,從而使得醫護人員使用該持骨鉗對患者的骨折端進行復位后,無需移出持骨鉗,便可以通過該槽狀孔1014和1024將鋼釘直接釘到骨折端處,從而使得患者的固定位置比較完美,保證了患者的康復效果,同時設置為槽狀孔結構,使得醫護人員釘鋼釘時的范圍較為寬泛,從而能夠找到最佳的鋼釘固定位置,進一步的保證了固定位置的完美性,保證了患者的康復效果。
[0019]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持骨鉗中,上咬合臂101和下咬合臂102的槽狀孔1014和1024內側覆蓋有一緩沖膜1051和1052,緩沖膜1051和1052可以為棉質材料、可以為橡膠材料,覆蓋緩沖膜1051和1052在槽狀孔1014和1024內,使得醫護人員在釘鋼釘時,產生的振動力,經由緩沖膜緩沖,使得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上感受到的振動力較輕或基本沒有,使得持骨鉗不會移動,從而保證了釘鋼釘的順利進行。
[0020]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持骨鉗中,槽狀孔1014和1024的長度為1.5cm?
3.5cm,如 1.5mm、2.0cm、2.5cm、3.0cm、3.5cm 等,槽狀孑L 1014 和 1024 的寬度為 2mm ?4mm,如2mm、2.5mm、3.0mm、3.5mm、4mm等,同時,槽狀孔1014和1024的長度和寬度均相同,且長度大于寬度,從而能夠在較大范圍內進行釘入鋼釘操作。
[0021]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持骨鉗中,下咬合臂102上的鉸接孔01為長橢圓形,且下咬合臂102的握持端1021上的通孔02為橢圓形,設計下咬合臂102上的鉸接孔01為長橢圓形,通孔02為橢圓形,使得下咬合臂102可相對上咬合臂101進行位置調整,從而適應不同骨骼的夾持需求。
[0022]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提供的持骨鉗包括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通過一螺栓鉸接,在上咬合臂的握持端上連接有緊固螺栓,緊固螺栓貫穿下咬合臂的握持端上的通孔后與緊固螺母螺紋連接,其中,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的咬合端的夾持部開設有對應的用于放置鋼釘的槽狀孔;該結構的持骨鉗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持骨鉗不能將骨折端復位和固定同步進行導致釘鋼釘時骨折端偏移的問題,從而使得骨折端復位和固定能夠同時進行,避免了釘鋼釘時骨折端再次移位的問題發生,極大的方便了手術的順利完美完成,并且使復雜的骨折手術簡單易行,進而保證了患者的康復效果。
[0023]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結合現有技術以及上述實施例可以實現所述變化例,在此不予贅述。這樣的變化例并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在此不予贅述。
[0024]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其中未盡詳細描述的設備和結構應該理解為用本領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實施;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這并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持骨鉗,包括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所述上咬合臂和所述下咬合臂通過一螺栓鉸接,在所述上咬合臂的握持端上連接有緊固螺栓,所述緊固螺栓貫穿所述下咬合臂的握持端上的通孔后與緊固螺母螺紋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咬合臂和所述下咬合臂的咬合端的夾持部開設有對應的用于放置鋼釘的槽狀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持骨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咬合臂和所述下咬合臂的槽狀孔內側覆蓋有一緩沖膜。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持骨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狀孔的長度為1.5cm?3.5cm。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持骨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狀孔的寬度為2mm?4mm。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持骨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咬合臂上的鉸接孔為長橢圓形,且所述下咬合臂的握持端上的通孔為橢圓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持骨鉗,屬于醫療器械結構設計領域,該持骨鉗包括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通過一螺栓鉸接,在上咬合臂的握持端上連接有緊固螺栓,緊固螺栓貫穿下咬合臂的握持端上的通孔后與緊固螺母螺紋連接,其中,上咬合臂和下咬合臂的咬合端的夾持部開設有對應的用于放置鋼釘的槽狀孔;該結構的持骨鉗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持骨鉗不能將骨折端復位和固定同步進行導致釘鋼釘時骨折端偏移的問題,從而使得骨折端復位和固定能夠同時進行,避免了釘鋼釘時骨折端再次移位的問題發生,極大的方便了手術的順利完美完成,并且使復雜的骨折手術簡單易行,進而保證了患者的康復效果。
【IPC分類】A61B17/56, A61B17/28
【公開號】CN204708936
【申請號】CN201520356115
【發明人】張麗, 施克勤, 沈昳忞, 洪曉蕾
【申請人】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公開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