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視內窺鏡活檢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用產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視內窺鏡活檢鉗。
【背景技術】
[0002]內窺鏡檢查、治療或手術是臨床上非常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內窺鏡進行的各種活檢取材是確診相關疾病不可缺少的方法。
[0003]但是當臟器的內徑太小、或者遇到中途有狹窄時,普通常規內窺鏡就無法進入,更無法去獲取病變組織了。
[0004]若能有更細的內窺鏡使檢查人員能看到里面或更遠部位的病變,而且能在直視下進行病變組織的鉗取,對解決臨床診斷或治療非常重要。
[0005]若能實現上述技術,對于切口小或內徑小,或病變位于遠端,或位于臟器周邊部位的患者,無疑是提高了診斷和治療的效率,故該產品的研發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和社會價值。
【發明內容】
[0006]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能夠對切口小或內徑小,或病變位于遠端,或病變位于臟器周邊部位等情況進行診斷治療的可視內窺鏡活檢鉗。
[0007]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包括活檢鉗插入部,活檢鉗插入部的前端設置有鉗夾和物鏡,活檢鉗插入部的后端設置有能夠操控鉗夾的活檢鉗操作部,所述的物鏡連接至外接顯示器,所述的鉗夾和物鏡能夠通過活檢鉗插入部伸入切口小、內徑狹窄、位于遠端或位于臟器周邊部位的病變處。
[0008]所述的活檢鉗插入部為中空結構,中空結構內設置有光導纖維,所述的物鏡通過光導纖維連接至外接顯示器。
[0009]所述的活檢鉗插入部的外徑小于2mm。
[0010]所述的活檢鉗插入部的后端設置有視頻傳輸接口,所述的光導纖維通過視頻傳輸接口連接至外接顯示器。
[0011]所述的活檢鉗操作部包括夾持部和指環。
[0012]所述的視頻傳輸接口位于夾持部和指環的前端。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活檢鉗插入部,利用活檢鉗插入部伸入切口小、內徑狹窄、位于遠端或位于臟器周邊部位,將活檢鉗插入部前端設置的鉗夾和物鏡送入病變處,采用活檢鉗操作部對鉗夾進行操控,利用物鏡連接至外接顯示器,能夠清楚的觀察病變位置,便于鉗夾對病變位置鉗取病變組織,進行診斷和治療。本實用新型針對臟器的內徑太小、或者遇到中途有狹窄時,普通常規內窺鏡就無法進入,無法獲取病變組織的問題,在切口小,或內徑狹窄、細小,或病變位于遠端,或位于臟器周邊部位時,采用本實用新型能夠完成上述檢查、治療工作,這對提高診斷和治療效率、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十分有益,本實用新型的研發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可觀的經濟效益。
[0014]進一步,活檢鉗插入部為中空結構,中空結構內設置有光導纖維,物鏡通過光導纖維連接至外接顯示器,使光導纖維隱藏在活檢鉗插入部內部,提高了整個裝置的整體性,便于操作,傳輸的圖像有利于操作者對患者進行診斷和治療。
[0015]更進一步,活檢鉗插入部的外徑小于2mm,屬于超細形式,為目前最細的,能夠更好的適應切口小,或內徑狹窄、細小,或病變位于遠端,或位于臟器周邊部位的情形,保證了診斷治療的順利進行。
[0016]更進一步,通過視頻傳輸接口連接外接顯示器,保證物鏡采集的圖像能夠通過外接顯示器精準的顯出出來,為操作活檢鉗和診斷提供精準的依據。
[0017]更進一步,視頻傳輸接口位于夾持部和指環的前端,不影響操作者操作活檢鉗,提高了整個裝置的實用性。
[0018]活檢鉗插入部能夠直接插入器官內管腔狹窄處,或者通過常規內窺鏡的活檢孔伸入,利用常規內窺鏡的活檢孔作為基準點,使本實用新型操作的更加精確,提高了整個裝置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示意圖;
[0021]其中,1-活檢鉗插入部、2-鉗夾、3-物鏡、4-光導纖維、5-活檢鉗操作部、7_人體器官內腔、8-器官內管腔狹窄處、9-常規內窺鏡、10-可疑病變部位或預定到達部位。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3]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活檢鉗插入部1,活檢鉗插入部I的外徑小于2mm,活檢鉗插入部I為中空結構,中空結構內設置有光導纖維4,活檢鉗插入部I的前端設置有鉗夾2和物鏡3,活檢鉗插入部I的后端設置有能夠操控鉗夾2的活檢鉗操作部5和視頻傳輸接口 6,活檢鉗操作部5包括夾持部和指環,視頻傳輸接口 6位于夾持部和指環的前端,物鏡3通過光導纖維4連接至外接顯示器,光導纖維4通過視頻傳輸接口 6連接至外接顯示器鉗夾2和物鏡3能夠通過活檢鉗插入部I伸入切口小、內徑狹窄、位于遠端或位于臟器周邊部位的病變處。活檢鉗插入部I工作時從器官內管腔狹窄處8伸入,或者通過常規內窺鏡的活檢孔從器官內管腔狹窄處8伸入。
[0024]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活檢鉗插入部1,活檢鉗插入部I的內部設置有光導纖維4,活檢鑰'插入部I的如端連接有鑰'夾2和物鏡3,活檢鑰'插入部I的后端連接有活檢鑰'操作部5和視頻傳輸接口 6,活檢鉗插入部I的前端指的是靠近可疑病變部位或預定到達部位10的一端,后端為遠離可疑病變部位或預定到達部位10的一端,活檢鉗操作部5由夾持部和指環構成,活檢鉗插入部I的外徑小于2mm,活檢鉗插入部I的前端設置有可視物鏡3,光導纖維4連接視頻傳輸接口 6,物鏡3所顯示的圖像經過光導纖維4進行傳送,通過視頻傳輸接口 6在外接顯示器實時顯示。
[0025]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操作如下:
[0026]1、患者臨床需要進行相關檢查操作,如氣管鏡、胃鏡、腸鏡、宮腔鏡、等操作時,按照相關醫療程序做好相關術前準備;
[0027]2、醫務人員按醫療程序給患者進行普通常規內窺鏡檢查,插入普通常規內窺鏡9 ;
[0028]3、因器官內管腔狹窄處8的限制,普通常規內窺鏡9無法通過狹窄處到達可疑病變部位10 ;
[0029]4、此時可將活檢鉗插入部I直接經器官內管腔狹窄處8插入,或可借助普通常規內窺鏡9的活檢孔,將超細內窺鏡活檢鉗插入部I經器官內管腔狹窄處8插入;
[0030]5、物鏡3將前端的圖像等資料通過光導纖維4傳輸,經視頻傳輸接口 6實時顯示在圖像顯示器上,供檢查人員觀察;
[0031]6、在觀察鏡下變化的同時,繼續將活檢鉗的鉗夾2送達到可疑病變部位或預定到達部位10 ;
[0032]7、通過對活檢鉗操作部5的操作,鉗取病變組織,進行診斷和治療。
[0033]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視內窺鏡,包括活檢鉗插入部1、光導纖維4、鉗夾2、物鏡3、活檢鉗操作部5和視頻傳輸接口 6。內窺鏡檢查、治療或手術是臨床上非常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當臟器的內徑太小、或者遇到中途有狹窄時,普通常規內窺鏡就無法進入,更無法去獲取病變組織了。本實用新型的關鍵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了一種可視內窺鏡活檢鉗,本實用新型能夠同時觀察同時活檢,活檢鉗插入部I的外徑不超過2mm,屬目前最細,能夠對切口小,或內徑狹窄、細小,或病變位于遠端,或位于臟器周邊部位時,普通常規內窺鏡無法繼續進行時,超細可視內窺鏡就可以完成上述檢查、治療工作,這對提高診斷和治療效率、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十分有益,本實用新型的研發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和可觀的經濟效益。
【主權項】
1.一種可視內窺鏡活檢鉗,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檢鉗插入部(I),活檢鉗插入部(I)的前端設置有鉗夾(2)和物鏡(3),活檢鉗插入部(I)的后端設置有能夠操控鉗夾(2)的活檢鉗操作部(5),所述的物鏡(3)連接至外接顯示器,所述的鉗夾(2)和物鏡(3)能夠通過活檢鉗插入部(I)伸入切口小、內徑狹窄、位于遠端或位于臟器周邊部位的病變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視內窺鏡活檢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檢鉗插入部(I)為中空結構,中空結構內設置有光導纖維(4),所述的物鏡(3)通過光導纖維(4)連接至外接顯示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可視內窺鏡活檢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檢鉗插入部(I)的外徑小于2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視內窺鏡活檢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檢鉗插入部(I)的后端設置有視頻傳輸接口出),所述的光導纖維(4)通過視頻傳輸接口(6)連接至外接顯示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可視內窺鏡活檢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檢鉗操作部(5)包括夾持部和指環。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可視內窺鏡活檢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視頻傳輸接口(6)位于夾持部和指環的前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視內窺鏡活檢鉗,目的在于:能夠對切口小或內徑小,或病變位于遠端,或病變位于臟器周邊部位等情況進行診斷治療,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包括活檢鉗插入部(1),活檢鉗插入部(1)的前端設置有鉗夾(2)和物鏡(3),活檢鉗插入部(1)的后端設置有能夠操控鉗夾(2)的活檢鉗操作部(5),所述的物鏡(3)連接至外接顯示器,所述的鉗夾(2)和物鏡(3)能夠通過活檢鉗插入部(1)伸入切口小、內徑狹窄、位于遠端或位于臟器周邊部位的病變處。
【IPC分類】A61B10-06, A61B1-00
【公開號】CN204600546
【申請號】CN201520190271
【發明人】陳明偉, 陳天君, 李洋, 陽甜, 任徽, 石璞玉, 張碩, 梁一倩, 劉鳳, 馮景, 周紅, 呂杰, 薛靜, 胡婷華, 龐亞梅, 周博, 李宏, 李飛燕, 劉亞, 寧謙
【申請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公開日】2015年9月2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