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肘關節功能障礙訓練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矯形器械,具體地說是一種肘關節功能障礙訓練器。
【背景技術】
[0002]肘關節因外傷后或手術后,需要對其固定來限制肘關節的活動,以利于軟組織的快速修復。而在修復過程中會發生各種攣縮以及粘連,因此去除肘關節固定裝置后,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肘關節功能障礙,這種肘關節功能障礙在臨床上非常多見。肘關節功能障礙(尤其是肘關節屈伸功能障礙)會極大地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對患者的肘關節進行康復訓練是很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目前,針對肘關節功能障礙的治療多采用松解術、康復治療和物理因子療法等。但上述治療方法由于持續時間短,因此治療效果不明顯O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肘關節功能障礙訓練器,以能夠長時間、小幅度持續牽拉肘關節,治療效果比較明顯。
[0004]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肘關節功能障礙訓練器,包括有上臂托架、前臂托架和前臂角度調節裝置;所述前臂角度調節裝置設置在所述上臂托架的前端,所述前臂托架連接在所述前臂角度調節裝置的調節端上。
[0005]所述上臂托架包括凹面的固定架和凹面的活動架;在所述固定架的后端面上開有水平的插接孔,在所述活動架的前端面上設置有活動插桿,所述活動插桿插接在所述固定架的插接孔中,在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緊固座,在所述緊固座上設置有對所述活動插桿從旁側予以定位的定位螺釘。
[0006]所述前臂托架包括曲柄支桿、橋架和凹面的前臂托板;所述曲柄支桿有兩個,分接在所述橋架的兩端,兩個所述曲柄支桿對稱設置,在所述曲柄支桿上開有調節條孔,所述前臂托板設置在兩個所述曲柄支桿之間,由所述調節條孔中接引出的螺栓連接在所述前臂托板上。
[0007]所述前臂角度調節裝置包括有:分別設置在所述固定架前端兩側的殼體,設置在每個所述殼體中的蝸輪蝸桿機構,與所述蝸輪蝸桿機構中的蝸輪同心相接的調節端,與所述蝸輪蝸桿機構中的蝸桿相接的手輪,以及連接在兩個所述手輪之間的同步帶;所述曲柄支桿的后端連接在所述調節端上。
[0008]采用本實用新型在對患者肘關節進行康復訓練時,使患者上臂后側擔放在上臂托架上,使患者前臂后側擔放在前臂托架上,通過前臂角度調節裝置可調整前臂托架到合適位置,使患者前臂后側貼實在前臂托架上,并通過上臂箍緊帶和前臂箍緊帶分別將上臂和前臂箍緊,從而可使患者進行肘關節處的康復訓練(例如屈伸)。
[0009]前臂角度調節裝置包括殼體、蝸輪蝸桿機構、調節端、手輪和同步帶,通過轉動手輪,經由蝸輪蝸桿機構、調節端將力傳遞至前臂托架上,使前臂托架的角度發生變化,以滿足患者需求。因此采用本實用新型患者可依據自身的適應力來進行拉伸,防止對身體造成二次傷害,康復效果好。
[0010]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攜帶方便,操作簡單;且可長時間、小幅度地對肱二頭肌(即伸肘時)或肱三頭肌(即屈肘時)進行牽拉,保護骨折性強。本實用新型適用于上肢骨折需固定人群、肘關節屈伸障礙人群、肘關節活動障礙人群(手術后和非手術后人群)及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人群(手術松解治療、物理因子療法等治療無效的人群)等。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圖1的仰視圖。
[0013]圖中:1、上臂托架,1-1、固定架,1-2、活動架,1-3、定位螺釘,1_4、活動插桿,1_5、緊固座,2、前臂角度調節裝置,2-1、殼體,2-2、手輪,2-3、同步帶,2-4、調節端,3、前臂托架,3_1、曲柄支桿,3_2、橋架,3_3、前臂托板,3_4、螺檢,3_5、調節條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上臂托架1、前臂托架3和前臂角度調節裝置
2。前臂角度調節裝置2設置在上臂托架I的前端,前臂托架3連接在前臂角度調節裝置2的調節端2-4上。
[0015]上臂托架I包括固定架1-1和活動架1-2,固定架1-1和活動架1-2均為凹面結構(或U字形結構),且兩者凹面的曲率相同,凹面底部平齊。在固定架1-1的后端面(即圖1中左側端面)上開有水平的插接孔,在活動架1-2的前端面(即圖1中右側端面)上設置有活動插桿1-4,活動插桿1-4插接在固定架1-1后端面的插接孔中。固定架1-1和活動架1-2通過活動插桿1-4連接為一體,用于支撐患者的上臂后側。在固定架1-1上設置有緊固座1-5,在緊固座1-5上設置有定位螺釘1-3,定位螺釘1-3用于對活動插桿1-4從旁側進行定位。調整活動插桿1-4插接在固定架1-1后端面插接孔中的長度,可滿足不同上臂長度的患者的需求。
[0016]前臂托架3包括曲柄支桿3-1、橋架3-2和凹面的前臂托板3_3。曲柄支桿3_1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橋架3-2的兩端,本實用新型中橋架3-2也為凹面結構。兩個曲柄支桿3-1對稱設置,且橋架3-2通過螺栓與兩個曲柄支桿3-1的前端固接。前臂托板3-3設置在兩個曲柄支桿3-1之間,在曲柄支桿3-1上開有調節條孔3-5,調節條孔3-5中穿接有連接到前臂托板3-3上的螺栓3-4。前臂托板3-3用于支撐患者的前臂后側,前臂托板3-3可以螺栓3-4為中心點而旋轉,且螺栓3-4可在調節條孔3-5內來回移動。但是,一旦患者的前臂后側擔放在前臂托板3-3上后,前臂后側會很好地貼實在前臂托板3-3上,在患者前臂的壓力作用下,前臂托板3-3將不再繞螺栓3-4而轉動。前臂托板3-3繞螺栓3-4轉動的過程中,應保證橋架3-2不會對其構成影響。
[0017]前臂角度調節裝置2包括有殼體2-1、蝸輪蝸桿機構(圖中未示出)、調節端2-4、手輪2-2和同步帶2-3。殼體2-1為兩個,分別設置在固定架1-1前端的兩側,且殼體2-1與固定架1-1的前端固接。蝸輪蝸桿機構設置在殼體2-1內,蝸輪蝸桿機構包括相互嚙合的蝸輪和蝸桿,蝸桿在殼體2-1內縱向設置。蝸桿的底端穿出殼體2-1底部與手輪2-2相接,蝸輪的主軸橫向穿出殼體2-1的側壁與調節端2-4相接,曲柄支桿3-1的后端連接在調節端2-4上。同步帶2-3連接在兩個手輪2-2之間,轉動其中一個手輪2-2,即可通過同步帶2-3使另一個手輪與其同步轉動。手輪2-2轉動時,將力通過蝸桿、蝸輪、調節端2-4傳遞至曲柄支桿3-1,由曲柄支桿3-1帶動前臂托板3-3轉動,直至調整前臂托板3-3至合適位置。手輪2-2不轉動時還可作為支撐底座。
[0018]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應在上臂托架I (固定架1-1和活動架1-2)上設置用于箍緊上臂的上臂箍緊帶(圖中未示出),在前臂托板3-3上設置用于箍緊前臂的前臂箍緊帶(圖中未示出)。上臂箍緊帶和前臂箍緊帶均可以為粘扣帶結構或綁帶結構等。
[0019]使用時,還可在固定架1-1、活動架1-2和前臂托板3-3上墊柔性襯墊,使患者的上臂后側擔放在固定架1-1和活動架1-2上,使患者的前臂后側擔放在前臂托板3-3上,通過轉動手輪2-2,進而經由蝸桿、蝸輪、調節端2-4將力傳遞至曲柄支桿3-1,由曲柄支桿3-1帶動前臂托板3-3旋轉,調整前臂托板3-3到合適位置,以實現對患者肘關節處進行屈肘訓練或伸肘訓練等。
[0020]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在殼體2-1表面標記角度數值,以方便醫生或患者觀察曲柄支桿3-1所旋轉的角度。對患者肘關節處進行屈肘訓練時,曲柄支桿3-1向上旋轉,其傾斜角度增大,此時可肱三頭肌進行牽拉;對患者肘關節處進行伸肘訓練時,曲柄支桿3-1向下旋轉,其傾斜角度減小,此時可肱二頭肌進行牽拉。前臂托板3-3調整到合適位置后,患者的前臂后側能夠貼實在前臂托板3-3上,之后通過上臂箍緊帶將患者的上臂箍緊,通過前臂箍緊帶將患者的前臂箍緊,就可長時間地對患者肘關節處進行康復訓練。
【主權項】
1.一種肘關節功能障礙訓練器,其特征是,包括有上臂托架、前臂托架和前臂角度調節裝置;所述前臂角度調節裝置設置在所述上臂托架的前端,所述前臂托架連接在所述前臂角度調節裝置的調節端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肘關節功能障礙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上臂托架包括凹面的固定架和凹面的活動架;在所述固定架的后端面上開有水平的插接孔,在所述活動架的前端面上設置有活動插桿,所述活動插桿插接在所述固定架的插接孔中,在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緊固座,在所述緊固座上設置有對所述活動插桿從旁側予以定位的定位螺釘。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肘關節功能障礙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前臂托架包括曲柄支桿、橋架和凹面的前臂托板;所述曲柄支桿有兩個,分接在所述橋架的兩端,兩個所述曲柄支桿對稱設置,在所述曲柄支桿上開有調節條孔,所述前臂托板設置在兩個所述曲柄支桿之間,由所述調節條孔中接引出的螺栓連接在所述前臂托板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肘關節功能障礙訓練器,其特征是,所述前臂角度調節裝置包括有:分別設置在所述固定架前端兩側的殼體,設置在每個所述殼體中的蝸輪蝸桿機構,與所述蝸輪蝸桿機構中的蝸輪同心相接的調節端,與所述蝸輪蝸桿機構中的蝸桿相接的手輪,以及連接在兩個所述手輪之間的同步帶;所述曲柄支桿的后端連接在所述調節端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肘關節功能障礙訓練器。其結構包括上臂托架、前臂托架和前臂角度調節裝置;所述前臂角度調節裝置設置在所述上臂托架的前端,所述前臂托架連接在所述前臂角度調節裝置的調節端上。在對患者肘關節進行康復訓練時,使患者上臂后側擔放在上臂托架上,使患者前臂后側擔放在前臂托架上,通過前臂角度調節裝置可調整前臂托架到合適位置,使患者前臂后側貼實在前臂托架上,并通過上臂箍緊帶和前臂箍緊帶分別將上臂和前臂箍緊,從而可使患者進行肘關節處的康復訓練。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攜帶方便,操作簡單;且可長時間、小幅度地對患者肘關節進行康復訓練,保護骨折性強,治療效果較好。
【IPC分類】A61H1-02
【公開號】CN204562792
【申請號】CN201520233462
【發明人】張增磊, 胡文清, 張仲, 王志紅, 曹建業, 張峰, 楊聯平, 常碩, 王丹, 張芳芳
【申請人】張增磊
【公開日】2015年8月19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