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腹腔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肝癌、胃癌、胰腺癌等患者腹部手術后,往往需要在患者腹腔內安置引流管將滲血、滲液、膿液以及其他各種漏液引流到體外。目前,臨床上通常是采用穿刺針、引流管、造口袋完成引流的。首先,在患者腹腔內安裝一根引流管,然后在切口處安裝造口袋;在安裝造口袋時,需要在造口袋上臨時開一個孔,把引流管從此孔穿出;最后,通過穿刺針把引流管綁扎固定在造口袋外壁上。這種引流方式規范性差,操作繁瑣,影響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影響患者的舒適感;而且,固定引流管的縫線容易脫落,導致引流管向外或向內移位影響引流,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同時也給醫護工作人員帶來了不便。此外,這種引流方式中部分滲液會沿引流管外壁流出,危害患者和醫護人員。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引流管固定牢固、高效,且能夠收集引流管外壁滲液的腹腔引流裝置。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腹腔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管和接液袋;該裝置還包括連管接頭;所述接液袋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有接液孔和限管副袋;所述限管副袋的上端與接液袋內部連通,且限管副袋在接液袋的側面上傾斜向下設置;所述引流管的一端穿過接液孔并穿入設置在限管副袋內;所述連管接頭設置在限管副袋的下端并與引流管連接,連管接頭上設有臺階面,所述臺階面上繞引流管外周設有至少一個引流孔,且引流孔與連管接頭內部連通。
[0005]進一步的是,所述限管副袋為柱形。
[0006]進一步的是,所述連管接頭密封在限管副袋的下端。
[0007]進一步的是,所述連管接頭的上段為連管段,所述連管段連接在引流管內;所述臺階面位于連管段的下側。
[0008]進一步的是,所述連管段由至少一個圓錐形管段組成。
[0009]進一步的是,所述連管接頭的內部設有防回流結構。
[0010]進一步的是,所述防回流結構為兩個對稱設置的弧形瓣,所述弧形瓣上端固定在連管接頭上。
[0011]進一步的是,所述接液袋和連管接頭的下端均設有連接裝置;所述連接裝置上部為漏斗狀的導液部,下部為柱形的連接端。
[0012]進一步的是,該裝置還包括第二連管接頭,所述第二連管接頭的結構與連管接頭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二連管接頭設置在接液袋下端所設連接裝置的上側,并位于接液袋的內部。
[0013]進一步的是,所述連接裝置上設有塞頭。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引流管穿入設置在限管副袋內并與設置在限管副袋下端的連管接頭連接,引流管被限制固定在限管副袋內,避免了引流管移位影響引流;該裝置使得臨床引流更加規范,避免了繁瑣操作,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而且,通過連管接頭中臺階面上的引流孔,實現了對引流管外壁滲液的收集,避免了引流管外壁滲液的危害。柱形的限管副袋能夠更好的限制固定引流管。連管接頭密封設置可以避免限管副袋中的滲液流出,更好的收集引流管外壁滲液。圓錐形管段組成的連管段便于連管接頭與引流管的連接。防回流結構可以避免引流管中的滲液回流,影響引流效果,給患者帶來危害。兩個對稱設置的弧形瓣在連管接頭內部形成類似于靜脈瓣的防回流結構,結構簡單、防回流效果好。連接裝置便于導流滲液,以及與外接管的連接。當引流管有兩根時,第二連管接頭可以便于第二根引流管的連接固定、導流。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沿圖1中A-A線剖開的剖視圖;
[0017]圖3是連管接頭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標記為:引流管1、接液袋2、接液孔21、限管副袋22、連管接頭3、臺階面31、引流孔32、連管段33、圓錐形管段331、防回流結構34、弧形瓣341、連接裝置4、導液部41、連接端42、塞頭43和第二連管接頭5。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0]如圖1和圖2所示,腹腔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管1、接液袋2和連管接頭3 ;所述接液袋2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有接液孔21和限管副袋22 ;所述限管副袋22的上端與接液袋2內部連通,且限管副袋22在接液袋2的側面上傾斜向下設置;所述引流管I的一端穿過接液孔21并穿入設置在限管副袋22內;所述連管接頭3設置在限管副袋22的下端并與引流管I連接,連管接頭3上設有臺階面31,所述臺階面31上繞引流管I外周設有至少一個引流孔32,且引流孔32與連管接頭3內部連通。
[0021]其中,接液孔21用于罩住患者手術切口,使接液袋2收集患者切口膿液等滲液;限管副袋22用于限制固定引流管1,限管副袋22不宜過大,一般為便于引流管I通過的柱狀或拱形;連管接頭3用于連接引流管I并收集引流管I外壁上的滲液;連管接頭3與引流管I連接后,引流管I外壁上的滲液順流到臺階面31上,并從引流孔32流入連管接頭3內部;一般在臺階面31上還可以設置一個用于收集引流管I外壁滲液的環槽。
[0022]為了更好的限制固定引流管1,所述限管副袋22為柱形,如圖1。
[0023]具體的,所述連管接頭3密封在限管副袋22的下端;連管接頭3密封設置可以避免限管副袋22中的滲液流出,同時更好的收集引流管I外壁上的滲液。
[0024]結合圖1和圖3可以看出,所述連管接頭3的上段為連管段33,所述連管段33連接在引流管I內;所述臺階面31位于連管段33的下側。所述連管段33由至少一個圓錐形管段331組成;圓錐形管段331組成的連管段33便于連管接頭3與引流管I的連接。
[0025]為了避免引流管中的滲液回流,影響引流效果,所述連管接頭3的內部設有防回流結構34 ;防回流結構34可以是翻轉片結構、傾斜片結構、錐形漏斗結構、螺旋結構等防回流結構;具體的,所述防回流結構34為兩個對稱設置的弧形瓣341,所述弧形瓣341上端固定在連管接頭3上,如圖3 ;兩個對稱設置的弧形瓣341在連管接頭3內部形成類似于靜脈瓣的防回流結構,其結構簡單、防回流效果好。
[0026]再如圖1所示,所述接液袋2和連管接頭3的下端均設有連接裝置4 ;所述連接裝置4上部為漏斗狀的導液部41,下部為柱形的連接端42。有的臨床患者需要在腹腔安裝兩根引流管進行引流,為了便于第二根引流管的連接、固定、導流,該裝置還包括第二連管接頭5,所述第二連管接頭5的結構與連管接頭3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二連管接頭3設置在接液袋2下端所設連接裝置4的上側,并位于接液袋2的內部。具體的,所述連接裝置4上設有塞頭43 ;連接裝置4中導液部41便于導流滲液,連接端42便于與外接管的連接,塞頭43可以在該引流裝置不用時密封連接端42。
【主權項】
1.腹腔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管(I)和接液袋(2);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管接頭(3);所述接液袋⑵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有接液孔(21)和限管副袋(22);所述限管副袋(22)的上端與接液袋⑵內部連通,且限管副袋(22)在接液袋(2)的側面上傾斜向下設置;所述引流管(I)的一端穿過接液孔(21)并穿入設置在限管副袋(22)內;所述連管接頭(3)設置在限管副袋(22)的下端并與引流管(I)連接,連管接頭(3)上設有臺階面(31),所述臺階面(31)上繞引流管⑴外周設有至少一個引流孔(32),且引流孔(32)與連管接頭(3)內部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管副袋(22)為柱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管接頭(3)密封在限管副袋(22)的下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管接頭(3)的上段為連管段(33),所述連管段(33)連接在引流管(I)內;所述臺階面(31)位于連管段(33)的下側。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腹腔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管段(33)由至少一個圓錐形管段(331)組成。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腹腔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管接頭(3)的內部設有防回流結構(34)。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腹腔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結構(34)為兩個對稱設置的弧形瓣(341),所述弧形瓣(341)上端固定在連管接頭(3)上。
8.如權利要求1、2、3、4、5或7所述的腹腔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袋(2)和連管接頭(3)的下端均設有連接裝置(4);所述連接裝置(4)上部為漏斗狀的導液部(41),下部為柱形的連接端(42)。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腹腔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連管接頭(5),所述第二連管接頭(5)的結構與連管接頭(3)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二連管接頭(3)設置在接液袋(2)下端所設連接裝置(4)的上側,并位于接液袋(2)的內部。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腹腔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4)上設有塞頭(4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引流管固定牢固、高效,且能夠收集引流管外壁滲液的腹腔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管和接液袋;該裝置還包括連管接頭;所述接液袋的兩個側面上分別設有接液孔和限管副袋;所述限管副袋的上端與接液袋內部連通,且限管副袋在接液袋的側面上傾斜向下設置;所述引流管的一端穿過接液孔并穿入設置在限管副袋內;所述連管接頭設置在限管副袋的下端并與引流管連接,連管接頭上設有臺階面,所述臺階面上繞引流管外周設有至少一個引流孔,且引流孔與連管接頭內部連通。引流管被限制固定在限管副袋內,避免了引流管移位影響引流;使引流管的固定更簡單、方便,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通過引流孔,實現了對引流管外壁滲液的收集。
【IPC分類】A61M1-00
【公開號】CN204501819
【申請號】CN201520109475
【發明人】唐小麗, 王靜, 朱科第, 陳曉琴, 顧瓊, 姜淑, 鄭偉, 程瑜琳, 李麗, 王珺, 保蓉, 邱蕾, 陳黎, 趙晶, 余佳秀, 劉美伶, 鄒靜, 劉丹, 邱禮平, 廖從燕, 趙婉, 趙倩, 劉文煉, 肖芮
【申請人】唐小麗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