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脊柱頸椎前路減壓后縱韌帶鉤刀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脊柱頸椎前路減壓后縱韌帶鉤刀。
[0003]【【背景技術】】
[0004]公知的,脊柱頸前路手術均需切除后縱韌帶,進行脊髓前方減壓,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因手術中視野較小,而且位置比較深,因此剝離后縱韌帶存在騷擾脊髓的風險,尤其在后縱韌帶骨化及與脊髓粘連并存時風險最大,因此,綜合目前脊柱頸前路去除后縱韌帶時采用帶鉤的神經剝離子將韌帶分離并提起,使用長柄尖刀切斷去除,操作中有效空間較小,尖刀易出現滑動及不易控制深度的現象,從而易出現損傷脊髓或硬膜囊,造成神經損傷或腦脊液漏,給患者帶來附加傷害。
[0005]【
【發明內容】
】
[0006]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脊柱頸椎前路減壓后縱韌帶鉤刀,使其達到降低手術難度、減少手術操作時間及出血的目的。
[0007]為了實現所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8]一種脊柱頸椎前路減壓后縱韌帶鉤刀,包括刀柄、連接體、刀頭,刀柄設置在連接體的一端,連接體的另一端連接刀頭,在刀頭的下端設有刀刃和刀尖。
[0009]所述刀柄上設有花紋,花紋呈螺旋狀結構設置在刀柄的外側面上。
[0010]所述刀頭為L型或鉤狀結構,刀尖呈鈍圓型結構,刀刃設置在刀頭的L型或鉤狀的內側,刀頭外側為鈍圓型結構。
[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L型或鉤狀背側為和刀尖為圓鈍型內側為刀刃的刀頭,以此來達到降低手術難度、減少手術操作時間及出血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結構簡單,實用性佳,對于脊髓及硬膜囊最小程度的騷擾,降低了神經的損傷,同時減少操作難度,減少手術操作時間及出血。
[0013]【【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刀柄;2、花紋;3、連接體;4、刀頭;5、刀刃;6、刀尖。
[0016]【【具體實施方式】】
[0017]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詳細的解釋本實用新型,公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護本實用新型范圍內的一切技術改進。
[0018]結合附圖1所述的一種脊柱頸椎前路減壓后縱韌帶鉤刀,包括刀柄1、連接體3、刀頭4、刀刃5和刀尖6,刀柄I設置連接體3的一端,連接體3的另一端設有刀頭4,刀頭4上設有刀刃5和刀尖6 ;所述刀柄I上設有花紋2,花紋2呈螺旋狀結構設置在刀柄I的外側面上;所述刀頭4為L型或鉤狀結構,刀頭4 一端與連接體3相連接,刀頭4另一端設有刀尖6,刀尖6呈鈍圓型結構,刀刃5設置在刀頭4的L型或鉤狀的內側,刀頭4外側為鈍圓型結構。
[0019]實施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脊柱頸椎前路減壓后縱韌帶鉤刀,在使用時,由于刀頭4為L型或鉤狀結構,刀頭4的背面和刀尖均為鈍圓型結構,因此減少對后縱韌帶后方的脊髓造成損傷,利用刀頭4的L型或鉤狀結構從后縱韌帶外側將韌帶勾起,使韌帶與后方脊髓硬膜囊分離,形成安全的操作空間,起床L型或鉤狀結構內側的刀刃5提起韌帶后在張力的作用下將韌帶切斷,最終達到對脊髓及硬膜囊最小的騷擾,降低神經損傷,減少了操作的難度,減少手術操作時間及出血。
[0020]本實用新型未詳述部分為現有技術。
【主權項】
1.一種脊柱頸椎前路減壓后縱韌帶鉤刀,包括刀柄(I)、連接體(3)、刀頭(4),其特征是:刀柄(I)設置在連接體的一端,連接體(3 )的另一端連接刀頭(4),在刀頭(4)上設有刀刃(5)和刀尖(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脊柱頸椎前路減壓后縱韌帶鉤刀,其特征是:所述刀柄上設有花紋(2),花紋(2)呈螺旋狀結構設置在刀柄(I)的外側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脊柱頸椎前路減壓后縱韌帶鉤刀,其特征是:所述刀頭(4)為L型或鉤狀結構,刀尖(6)呈鈍圓型結構,刀刃(5)設置在刀頭(4)的L型或鉤狀的內側,刀頭(4)外側為鈍圓型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脊柱頸椎前路減壓后縱韌帶鉤刀,涉及醫療設備領域,包括刀柄(1)、連接體(3)、刀頭(4),刀柄(1)設置在連接體的一端,連接體(3)的另一端連接刀頭(4),在刀頭(4)上設有刀刃(5)和刀尖(6)。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L型或鉤狀背側為和刀尖為圓鈍型內側為刀刃的刀頭,以此來達到降低手術難度、減少手術操作時間及出血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結構簡單,實用性佳,對于脊髓及硬膜囊最小程度的騷擾,降低了神經的損傷,同時減少操作難度,減少手術操作時間及出血。
【IPC分類】A61B17-02
【公開號】CN204468162
【申請號】CN201520038614
【發明人】張紅星, 任飛, 朱文瀟, 張艷莉, 劉建峰, 王許可
【申請人】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
【公開日】2015年7月15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