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
【背景技術】
[0002]外科手術或危重患者急救過程中,往往需要氣管插管和呼吸機輔助通氣來維持患者有效的肺部氧合,部分危重患者甚至需要長時間氣管插管,但傳統的氣管導管設計均采用內壁光滑的醫用塑料管。當氣流從氣管導管一端由呼吸機吹入導管中時,層流氣流流過固體管壁邊界時會產生湍流。
[0003]湍流是流體和氣體中出現的一種無規則流動現象,當流速很小時,流體分層流動,互不混合,稱為層流;當流速增加到很大時,流線不再清楚可辨,流場中有許多小漩渦,層流被破壞,相鄰流層間不但有滑動,還有混合。這時的流體作不規則運動,有垂直于流管軸線方向的分速度產生,這種運動稱為湍流。流體作湍流時,阻力大流量小,能量耗損增加。實驗證明,能量耗損E與速度的關系為Λ E = kv2式中k是比例系數,它與管道的形狀、大小以及管道的材料有關。式中的V是平均流速。
[0004]因此,呼吸機產生的高速氣流通過氣管導管后形成湍流,不但損耗了呼吸機有效做功,降低呼吸機性能,并且進入患者肺部的氣體湍流將對患者氣道粘膜造成長期的傷害,尤其對于已存在嚴重低氧血癥及肺部嚴重病變的危重患者,常需要較長時間氣管插管,這加重病人原有的肺部損害,導致機體嚴重缺氧,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少呼吸機高速氣流通過氣管導管后渦流的產生,增加呼吸機性能、防止氣體湍流對氣道粘膜長期傷害的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7]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所述的氣管導管設有導管本體、內導流槽、呼吸機、充氣閥;所述導管本體為中空軟管;所述的導管本體包括層流段和湍流段;所述導管本體內壁設有內導流槽;所述的內導流槽與導管本體內壁形成圓弧形導流槽;所述的內導流槽六個均分在導管本體內壁上;所述內導流槽間圓弧過渡連接;所述導管本體前端設有氣管接口 ;所述導管本體后端設有呼吸機接口 ;所述的呼吸機接口嵌合在導管本體的外端面上;所述的呼吸機接口包括環形體和轉接圓柱體;所述的轉接圓柱體和導管本體內部相連通;所述導管本體中部連接有充氣閥;所述的充氣閥連接有充氣閥導管;所述的充氣閥導管緊貼在導管本體外壁直至氣囊;所述的充氣閥導管與氣囊相連通;所述氣囊位于導管本體的外周面上。
[0008]所述的導管本體中的氣管接口端設有側孔。
[0009]所述的湍流段距呼吸機的距離為導管本體內徑的30倍。
[0010]所述的內導流槽位于導管本體的湍流段內壁。
[0011]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
[0012]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導管本體內壁設有內導流槽,在氣管插管后長時間呼吸機輔助通氣過程中,大大降低了呼吸機氣體湍流對氣道的損害,并降低呼吸機能耗和患者低氧血癥的發生率;
[0013]2、在導管本體上設有側孔輔助通氣,保證通氣的暢通性;
[0014]3、選用充氣閥測量壓力,及時了解病人的情況;
[0015]4、結合流體力學原理,通過氣管導管結構的細微改造,能改善臨床治療的效果,將具有較大的意義。
【附圖說明】
[0016]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中的氣管接口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8]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冠狀面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失狀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21]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2]1.導管本體 11.呼吸機接口
[0023]12.氣管接口 13.側孔
[0024]14.湍流段 15.層流段
[0025]2.充氣閥21.充氣閥導管
[0026]3.氣囊4.內導流槽
[0027]實施例1
[0028]請參照圖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結構示意圖。所述的氣管導管設有導管本體I ;所述導管本體I前端設有氣管接口 12 ;所述導管本體I后端設有呼吸機接口 11 ;所述的呼吸機接口 11嵌合在導管本體I的外端面上;所述的呼吸機接口11包括環形體(圖中未示出)和轉接圓柱體(圖中未示出);所述的轉接圓柱體和導管本體I內部相連通;所述導管本體I中部連接有充氣閥2 ;所述的充氣閥2連接有充氣閥導管21 ;所述的充氣閥導管21緊貼在導管本體I外壁直至氣囊3 ;所述的充氣閥導管21與氣囊3相連通;所述氣囊3位于導管本體I的外周面上。
[0029]請參照圖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中的氣管接口局部放大示意圖。所述導管本體I為中空軟管;所述導管本設有內導流槽4 ;所述的內導流槽4六個均分在導管本體I內壁上;所述的導管本體I中的氣管接口 12端還設有側孔13。
[0030]請參照圖3,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冠狀面結構示意圖。所述的內導流槽4與導管管體I內壁形成圓弧形導流槽;所述內導流槽4間圓弧過渡連接。
[0031]請參照圖4,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失狀面結構示意圖。所述的導管本體I包括層流段15和湍流段14 ;所述的內導流槽4位于導管本體I的湍流段14內壁;所述的湍流段14距呼吸機的距離為導管本體I內徑的30倍。
[0032]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的導管本體I為呼吸機(圖中未示出)通氣的通道;所述的呼吸機接口 11連接呼吸機;所述的氣管接口 12與人體中的氣管相配合;所述的側孔13輔助導管本體I通氣,在手術過程中,人體氣管和導管本體I接觸時,因操作不當,導管本體I端口與人體氣管內壁黏合在一起,影響導管本體I正常通氣,通過側孔13保證通氣正常進行;所述的充氣閥2利用大氣壓原理擠壓向氣囊3中充氣,同時充氣閥2還可以測量壓力大小;所述的氣囊3用于封閉導管和氣管間的縫隙,并固定氣管導管在氣管內位置;所述的呼吸機提供氣流;所述的內導流槽4位于導管本體I湍流段14的內壁上,當呼吸機通氣時,剛開始氣流在導管本體I以層流的方式流動,即導管本體I中層流段15內氣流為層流,根據臨床經驗,待氣流運動距離呼吸機接口 11為導管本體I直徑的25-40倍時,本實施例優選氣流運動距離呼吸機接口 11為導管本體I直徑的30倍,氣流開始從層流變為湍流,即導管本體I上的湍流段14,在湍流段14內壁設有內導流槽4,改變了導管本體I內壁的形狀,增加氣流與導管本體I的接觸面積,使得氣流在湍流段14層流的方式流動,防止氣體湍流對患者氣道粘膜造成長期的傷害,避免消耗呼吸機的有效功,降低呼吸機性能。
[0033]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使用方法是:首先將帶有內導流槽4的氣管導管的一端插入氣體氣管處,然后使用充氣閥2向氣囊3充氣,氣囊3向外擴張,封閉導管本體I和氣管間的縫隙;最后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合理的采用呼吸機進行通氣。
[003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導管本體I內壁設有內導流槽4,在氣管插管后長時間呼吸機輔助通氣過程中,大大降低了呼吸機氣體湍流對氣道的損害,并降低呼吸機能耗和患者低氧血癥的發生率;在導管本體I上設有側孔13輔助通氣,保證通氣的暢通性;選用充氣閥2測量壓力,及時了解病人的情況;結合流體力學原理,通過氣管導管結構的細微改造,能改善臨床治療的效果,將具有較大的意義。
[0035]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管導管設有導管本體、內導流槽、呼吸機、充氣閥;所述導管本體為中空軟管;所述的導管本體包括層流段和湍流段;所述導管本體內壁設有內導流槽;所述的內導流槽與導管本體內壁形成圓弧形導流槽;所述的內導流槽六個均分在導管本體內壁上;所述內導流槽間圓弧過渡連接;所述導管本體前端設有氣管接口 ;所述導管本體后端設有呼吸機接口 ;所述的呼吸機接口嵌合在導管本體的外端面上;所述的呼吸機接口包括環形體和轉接圓柱體;所述的轉接圓柱體和導管本體內部相連通;所述導管本體中部連接有充氣閥;所述的充氣閥連接有充氣閥導管;所述的充氣閥導管緊貼在導管本體外壁直至氣囊;所述的充氣閥導管與氣囊相連通;所述氣囊位于導管本體的外周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管本體中的氣管接口端設有側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湍流段距呼吸機的距離為導管本體內徑的30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管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導流槽位于導管本體的湍流段內壁。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內導流槽的氣管導管,所述的氣管導管設有導管本體、內導流槽、呼吸機、充氣閥;所述導管本體為中空軟管;所述的導管本體包括層流段和湍流段;所述導管本體內壁設有內導流槽;所述導管本體后端設有呼吸機接口;所述的呼吸機接口嵌合在導管本體的外端面上;所述導管本體中部連接有充氣閥;所述的充氣閥連接有充氣閥導管;所述的充氣閥導管緊貼在導管本體外壁直至氣囊;所述的充氣閥導管與氣囊相連通;所述氣囊位于導管本體的外周面上。其優點表現在:導管本體內壁設有內導流槽,在氣管插管后長時間呼吸機輔助通氣過程中,大大降低了呼吸機氣體湍流對氣道的損害,并降低呼吸機能耗和患者低氧血癥的發生率。
【IPC分類】A61M16-04
【公開號】CN204337459
【申請號】CN201420754191
【發明人】鐘鳴, 黃俊峰, 何義舟
【申請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公開日】2015年5月20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