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包括上鉗臂、下前臂、下鉗頭、上鉗頭和手柄,所述的上鉗臂、下前臂與下鉗頭、上鉗頭之間鉸鏈連接,所述的上鉗臂、下前臂上分別設置手柄,所述上鉗頭和下鉗頭上分別設置上導向裝置和下導向裝置,所述的上導向裝置和下導向裝置一一對應設置。本發明通過在導向鉗的鉗頭上設置導向裝置的結構,來達到定位的目的。導向裝置一一對應設置,當打鉆的時候直接對準上下導向裝置,就能準確無誤地打入固定針進行固定復位。導向孔孔徑可以設置為不同規格,以適應不同粗細的固定針,上鉗頭和下鉗頭扣合構成環狀結構,環狀結構的內徑也可以設置成不同大小的規格,以適應不同部位的骨骼的夾持。
【專利說明】
一種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
【背景技術】
[0002]小骨折塊或管狀骨斜行骨折復位后,當骨折塊較小時,常常出現復位鉗占用固定鉆孔位置,無法打鉆的情況,必須再次松開復位鉗,延長手術時間,另外醫護人員大多采用克氏針作為內固定或作為引導針進行手術。但進行該手術時,醫護人員難以保證進針和出針的準確性,容易出現克氏針偏離預定目標的現象,從而導致手術失敗。現在醫護人員使用一種鉆孔定向器輔助進行植入克氏針,該定向器包括滑動連接在一起的水平定向桿和垂直定向桿,水平定向桿上裝有進針底座,垂直定向桿上固裝有端部與進針底座相適應的托桿,其存在的缺點在于1.當需要植入不同型號的克氏針時,需要不同型號的進針底座,因而使用極為不便;2.托桿與水平定向桿之間的距離不可調,因而其不能適用于不同部位的克氏針植入。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可實現復位鉆孔內固定一體化實施,不僅定位準確,可減少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效率。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上鉗臂、下前臂、下鉗頭、上鉗頭和手柄,所述的上鉗臂、下前臂與下鉗頭、上鉗頭之間鉸鏈連接,所述的上鉗臂、下前臂上分別設置手柄,所述上鉗頭和下鉗頭上分別設置上導向裝置和下導向裝置,所述的上導向裝置和下導向裝置——對應設置。
[0005]本發明通過在導向鉗的鉗頭上設置導向裝置的結構,來達到定位的目的。導向裝置一一對應設置,當打鉆的時候直接對準上下導向裝置,就能準確無誤地打入固定針進行固定復位。導向孔孔徑可以設置為不同規格,以適應不同粗細的固定針以及鉆頭甚至可直接擰入螺釘,上鉗頭和下鉗頭扣合構成環狀結構,環狀結構的內徑也可以設置成不同大小的規格,以適應不同部位的骨骼的夾持。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不意圖;
圖3為本發明使用狀態不意圖;
圖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示意圖;
圖中:1_上鉗臂,2-下前臂,3-下鉗頭,4-上鉗頭,5-上導向裝置,6-下導向裝置,5-手柄,8-固定導向套,9-定位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0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對本發明加以限制,基于本發明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更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08]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上鉗臂1、下前臂2、下鉗頭3、上鉗頭4和手柄7,所述的上鉗臂1、下前臂2與下鉗頭3、上鉗頭4之間鉸鏈連接,所述的上鉗臂1、下前臂2上分別設置手柄7,所述上鉗頭4和下鉗頭3上分別設置上導向裝置5和下導向裝置6,所述的上導向裝置5和下導向裝置6—一對應設置。
[0009]所述上導向裝置5和下導向裝置6為分別貫穿上鉗頭4和下鉗頭3帶內螺紋的導向孔。
[0010]所述上導向裝置5和下導向裝置6為分別設置在上鉗頭4和下鉗頭3開放端的導向管。
[0011 ]所述的上鉗頭4和下鉗頭3垂直投影為矩形。
[0012]所述上導向裝置5和下導向裝置6至少設置一組。
[0013]所述每組導向孔孔徑設置為不同大小的孔徑,以適應不同粗細的鉆孔針。
[0014]所述的上鉗頭4和下鉗頭3扣合構成環狀結構。
[0015]所述的導向管還設置有定位管。
[0016]所述的導向管分別與上鉗頭4和下鉗頭3之間采用螺紋連接或卡接結構。
[0017]本發明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
本發明適合固定骨塊處位置狹窄,無法在固定狀態下行準確鉆孔復位的病例。本裝置原理為鉗夾復位加壓固定骨塊,同時可在鉗夾處行準確置釘,比常規固定鉗增加了可在復位鉗夾固定同時利用該裝置行精確植入固定導針或螺釘。
[0018]本發明的工作過程:
復位后用下鉗頭、上鉗頭夾持兩骨折塊,收緊上鉗臂、下鉗臂,選取合適固定孔位,用導向套筒旋入上導向裝置孔位,瞄準下導向裝置孔。直接對準上下導向裝置,準確無誤地打入固定針進行固定復位,后用鉆頭擴孔,擰入螺釘固定。打開上鉗頭和下鉗頭扣合結構,松開環狀結構。
【主權項】
1.一種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包括上鉗臂(I)、下前臂(2)、下鉗頭(3)、上鉗頭(4)和手柄(7),所述的上鉗臂(1)、下前臂(2)與下鉗頭(3)、上鉗頭(4)之間鉸鏈連接,所述的上鉗臂(I)、下前臂(2)上分別設置手柄(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鉗頭(4)和下鉗頭(3)上分別設置上導向裝置(5)和下導向裝置(6),所述的上導向裝置(5)和下導向裝置(6)—一對應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向裝置(5)和下導向裝置(6)為分別貫穿上鉗頭(4)和下鉗頭(3)帶內螺紋的導向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向裝置(5)和下導向裝置(6)為分別設置在上鉗頭(4)和下鉗頭(3)開放端的導向管。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鉗頭(4)和下鉗頭(3)垂直投影為矩形。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導向裝置(5)和下導向裝置(6)至少設置一組。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組導向孔孔徑設置為不同大小的孔徑,以適應不同粗細的鉆孔針。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鉗頭(4)和下鉗頭(3)扣合構成環狀結構。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管還設置有定位管,兩者活動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管分別與上鉗頭(4)和下鉗頭(3)之間采用螺紋連接或卡接結構。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復位固定導向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管上設置定位爪。
【文檔編號】A61B17/90GK106073857SQ201610666983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8月15日 公開號201610666983.1, CN 106073857 A, CN 106073857A, CN 201610666983, CN-A-106073857, CN106073857 A, CN106073857A, CN201610666983, CN201610666983.1
【發明人】李律宇, 李雷, 楊春艷, 楊景帆, 張欣銘, 李克鋒, 陳靜剛, 劉維統, 周汝壽, 林莉, 李偉, 張曉艷, 李世仙
【申請人】昆明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