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置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處置器具(10)用于將敷貼片(S)展開而敷貼于體內的患部(P),包括位于基端側的手柄操作部(20)和在前端側被敷貼片(S)覆蓋的動作部(30),動作部(30)包括從內側支承敷貼片(S)的頭部(31)和從內側支承敷貼片(S)的由頭部支承的部分(S1)的周邊部分(S2)的主干部(32),主干部(32)包括支承部件(40a)和至少兩根撓性部件(321A~321D),各撓性部件構成為:前端側由頭部(31)支承,基端部由相對于頭部(31)可進退的可動筒(50)支承,各撓性部件隨著可動筒(50)的前進而向外側鼓出,且向上述頭部的周圍伸出。
【專利說明】
處置器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插入到內窺鏡的鉗子口內而使用的處置器具,特別涉及用于將敷貼片展開而敷貼于體內的患處的處置器具。
【背景技術】
[0002]在內窺鏡檢查中,當在食道、胃、十二指腸等的粘膜部分發現腫瘤等病變部時,有時要在內窺鏡下實施切除病變部的處置,但從病變部的切除起的數日后,有時會發生遲發性的出血或穿孔。因此,在切除了病變部以后,要進行用敷貼片覆蓋患部的處置,以預防出血或穿孔。
[0003]用于進行這種處置的處置器具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被提案。專利文獻I的處置器具是插入到內窺鏡的鉗子管道(鉗子口)內的器具,在外側護套中內插有內側護套,在內側護套的前端設置有:卷筒狀地安裝有保護片(敷貼片)的第一線狀部件;和插通在內側護套內的第二線狀部件,在第二線狀部件固接著保護片的一端。在體內,在內側護套、第一線狀部件和第二線狀部件、保護片相對于外側護套被推出時,第一線狀部件和第二線狀部件的間隔擴大,從而擴展保護片。在該狀態下,相對于內側護套牽引第二線狀部件,使保護片和第二線狀部件的固接部分分離,然后將保護片的端部定位于患部的周緣而敷貼。進而,使第一線狀部件移動而拉出卷筒狀的保護片,直到倒卷結束,從而使保護片從第一線狀部件分離,敷貼于患部。
[0004]現有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12 — 40135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7]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8]但是,在專利文獻I記載的處置器具中,必須將形成為卷筒狀的敷貼片(保護片)安裝于第一線狀部件,使敷貼片(保護片)的一端固接于第二線狀部件,敷貼片向處置器具的安裝復雜。另外,需要分別操作第一、第二線狀部件才能將卷筒狀敷貼片一邊拉出一邊展開,用于敷貼敷貼片的操作復雜。
[0009]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處置器具,其能夠容易地安裝敷貼片,還能夠以簡單的操作將敷貼片展開而敷貼于患部。
[0010]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0011]本發明的處置器具用于將敷貼片敷貼于體內的患部,該處置器具包括在基端側用于手持進行操作的手柄操作部和在前端側被上述敷貼片覆蓋的動作部,上述動作部包括:從內側支承上述敷貼片的頭部;和從內側支承上述敷貼片的由上述頭部支承的部分的周邊部分的主干部,上述主干部包括:支承上述頭部的支承部件;和配置在上述頭部的周圍的至少兩根撓性部件,各撓性部件構成為:各撓性部件的前端側由頭部支承,基端側由相對于頭部可進退的可動部件支承,通過操作上述手柄操作部,各撓性部件隨著上述可動部件的前進而向外側鼓出,且向上述頭部的周圍伸出。
[0012]將敷貼片覆蓋在處置器具的動作部,并插入到內窺鏡的鉗子口內。在體內,使動作部的頭部隔著敷貼片與患部抵接,通過操作手柄操作部,使可動部件相對于頭部前進,從而動作部的主干部的撓性部件向外側鼓出,且向頭部的周圍伸出,因此覆蓋于動作部的敷貼片被展開而敷貼于患部。
[0013]根據上述的結構,僅通過將敷貼片覆蓋在處置器具的動作部的簡單動作,就能夠容易地將敷貼片安裝于處置器具。另外,僅通過使可動部件相對于頭部前進的簡單操作,就能夠將覆蓋于動作部的敷貼片展開而敷貼于患部。
[0014]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上述撓性部件各自的前端側插入到在頭部的外周面開口的徑向的孔中而被支承。
[0015]根據上述的結構,由于撓性部件的各自的前端側以近似垂直于頭部的外周面的角度被支承,因此通過使可動部件相對于頭部前進,能夠使撓性部件可靠地向頭部的周圍伸出。另外,撓性部件優選由記憶了直線形狀的形狀記憶合金形成。
[0016]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上述頭部包括從內側支承上述敷貼片的按壓部和支承上述撓性部件各自的前端部的主體部,上述按壓部的前端面平坦或為半球狀,上述主體部的外徑比上述按壓部的外徑小。
[0017]根據上述的結構,因為從內側支承敷貼片的按壓部的前端面為平坦或半球狀,所以在體內,在使動作部的頭部隔著敷貼片與患部抵接時,能夠防止傷及患部。另外,在用處置器具將覆蓋于動作部的敷貼片推動而在內窺鏡的鉗子口內輸送時,為了防止頭部捅破敷貼片,優選頭部的外徑在能夠以覆蓋著敷貼片的狀態穿過內窺鏡的鉗子口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大。為了防止傷及患部也是同樣的。
[0018]另一方面,在將動作部覆蓋有敷貼片的處置器具插入鉗子口時,敷貼片的由頭部支承的部分的周邊部分支承在由主體部的周圍支承的撓性部件上且被折疊,但在主體部的外徑較大的情況下,因為敷貼片的周邊部分會進一步折疊,所以有可能無法插入鉗子口。因此,為了輸送更大尺寸的敷貼片,撓性部件的前端側由頭部支承的主體部的外徑優選盡可能地小。根據上述的結構,因為主體部的外徑比按壓部的外徑小,所以支承敷貼片的周邊部分的撓性部件也在徑向上變小,因為敷貼片的折疊的部分不從按壓部的外周面突出,所以與主體部的外徑和按壓部的外徑相等的情況相比,能夠不會捅破更大尺寸的敷貼片地穩定地進行輸送,不會傷及患部,在體內能夠使動作部的頭部隔著敷貼片與患部抵接。
[0019]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上述主干部具有偶數根撓性部件,通過將一根線材插入到在上述頭部的外周面開口的徑向的貫通孔中并折回而形成相對的撓性部件。
[0020]根據上述的結構,因為相對的撓性部件通過將一根線材在開口于頭部的主體部的貫通孔內折回而構成,所以與由分體的線材構成相對的撓性部件的情況相比,線材穿過孔的次數只需一次即可,操作比較容易。另外,在由分體的線材構成相對的撓性部件時,需要在頭部的主體部的外周面的相對位置分別設置用于將各線材的前端部卡止的孔,但是,為了設置能夠將各線材的前端部可靠地卡止的深度的孔,需要相應地加大頭部的主體部的外徑。根據上述的結構,因為相對的撓性部件通過將一根線材插入到貫通孔內并折回而形成,所以撓性部件能夠可靠地與主體部卡止,能夠進一步減小頭部的主體部的外徑,還能夠實現低成本的制作。
[0021]上述線材的折回部分固定于上述貫通孔,或者可滑動地支承于上述貫通孔。
[0022]另外,上述撓性部件優選由記憶了直線形狀的形狀記憶合金形成。
[0023]在該實施方式中,當使可動部件相對于頭部前進時,由于撓性部件的要恢復到直線形狀的憂復力,線材在貫通孔的內部繞軸心進行旋轉而扭轉。
[0024]此時,在撓性部件的線材的折回部分固定于貫通孔的情況下,線材的折回部分不能扭轉,而是一邊向外側彎曲鼓出一邊向頭部的周圍伸出。當可動部件進一步前進時,撓性部件由于要恢復到直線形狀的恢復力而一邊彎曲一邊開始扭轉,在從頭部的前端部側觀察撓性部件時,各撓性部件的扭轉后的部分構成橢圓形的面,向頭部的周圍花瓣狀地伸出。因此,與敷貼片接觸的部分增加,能夠將敷貼片可靠地展開而敷貼于患部。
[0025]另一方面,在線材的折回部分可滑動地支承于貫通孔的情況下,當使可動部件相對于頭部前進時,撓性部件在貫通孔的內部繞軸旋轉而扭轉,在從頭部的前端部側觀察撓性部件時,各撓性部件的扭轉部分構成橢圓形的面,橢圓形的面相對于各撓性部件貫通主體部的貫通孔的方向一邊向一側傾斜一邊向外側大幅彎曲鼓出,向頭部的周圍伸出。當可動部件進一步前進時,撓性部件在貫通孔的內部進一步繞軸旋轉,大幅突出至比頭部的按壓部的前端面靠前端側的位置。因此,能夠將敷貼片推到比頭部靠前方的位置而敷貼于患部。
[0026]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上述貫通孔在上述頭部設置有多個,在各貫通孔內插入上述線材,至少一個上述線材的折回部分固定于貫通孔,其余的上述線材的折回部分可滑動地支承于貫通孔。
[0027]根據上述的結構,因為包括固定于貫通孔的撓性部件和不固定于貫通孔而可滑動地支承于貫通孔的撓性部件這兩者,所以利用固定于貫通孔的撓性部件,能夠將敷貼片可靠地展開而敷貼于患部,并且利用可滑動地支承于貫通孔的撓性部件,能夠將敷貼片推到比頭部更靠前方的位置而敷貼于患部。
[0028]優選的是,固定上述線材的折回部分的貫通孔中的至少一個與可滑動地支承上述線材的折回部分的貫通孔中的至少一個的貫通方向相同,且沿著上述可動部件的進退方向形成。
[0029]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上述支承部件由連結上述手柄操作部和上述動作部的頭部的導向軸的前端部構成,上述可動部件是在上述導向軸上可進退的可動筒,各撓性部件的基端部連接于上述可動筒。
[0030]根據上述的結構,通過使可動筒沿著導向軸前進,能夠使撓性部件向外側鼓出,且向頭部的周圍伸出。
[0031]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上述可動筒在設置于上述可動筒的外側的外筒內可進退。
[0032]在將沒有設置外筒的處置器具經由例如較長的且前端部彎曲的狀態的內窺鏡的鉗子口而插入到患部附近時,即使要使可動筒相對于動作部的頭部前進,也會在鉗子口的彎曲部在鉗子口的內壁面與可動筒之間產生較大的滑動阻力而妨礙可動筒的前進,由內窺鏡的鉗子口外的松弛部分吸收前進動作,相反地會使導向軸向可動筒側后退且使撓性部件向外伸鼓出,會導致動作部的頭部離開患部。因此,在撓性部件鼓出的過程中,有可能造成敷貼片從處置器具脫落,或者敷貼位置偏離。
[0033]另一方面,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在可動筒的外側設置有外筒的結構,僅使外筒內的可動筒前進,因此不會在鉗子口的內壁面與可動筒間產生滑動阻力,能夠可靠地使可動筒前進。因此,能夠使可動筒相對于動作部的頭部前進,能夠可靠地將敷貼片敷貼于患部。
[0034]上述支承部件由連結上述動作部的頭部和固定筒的前端部的支承棒構成,上述可動部件是在上述固定筒內可進退的可動桿,各撓性部件的基端部連接于上述可動桿的前端部。
[0035]根據上述的結構,通過使可動桿在固定筒內前進,能夠使撓性部件向外側鼓出,且向頭部的周圍伸出。
[0036]上述可動筒、導向軸、可動桿、固定筒、支承棒也可以由撓性材料構成。
[0037]根據上述的結構,因為上述可動筒、導向軸、可動桿、固定筒、支承棒也具有柔軟性,所以在彎曲后的內窺鏡的鉗子口中,也能夠使用處置器具輸送敷貼片。特別是,處置器具的前端側的支承部件(導向軸的前端部或支承棒)由撓性材料構成,由此,即使在加長了動作部的長度的情況下,也能夠將處置器具插入到彎曲后的內窺鏡的鉗子口內而輸送敷貼片,從而能夠將更大尺寸的敷貼片展開。進而,也作為處置器具按壓于患部時的緩沖器發揮功能。
[0038]發明效果
[0039]根據本發明,因為動作部的主干部的撓性部件向外側鼓出,且向頭部的周圍伸出,所以覆蓋在動作部的敷貼片被展開而敷貼于患部。這樣,僅通過將敷貼片覆蓋在處置器具的動作部的簡單動作,就能夠容易地將敷貼片安裝于處置器具。另外,僅通過使可動部件相對于頭部前進的簡單操作,就能夠將覆蓋于動作部的敷貼片展開而敷貼于患部。
【附圖說明】
[0040]圖1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處置器具的立體圖。
[0041 ]圖2是表示處置器具的前端部的概略立體圖。
[0042]圖3是動作部的頭部的立體圖。
[0043]圖4是表示在動作部覆蓋有敷貼片的狀態的概略立體圖。
[0044]圖5是從前端側觀察頭部所得的正面圖。
[0045]圖6是表示可動筒的前端部的立體圖。
[0046]圖7是對前端側固定于頭部的撓性部件的變形動作進行說明的圖,圖7(A)是可動筒位于后退位置時的側面圖,圖7(B)是從前端側觀察圖7(A)的頭部所得的正面圖,圖7(C)是可動筒進行了前進動作時的側面圖,圖7(D)是從前端側觀察圖7(C)的頭部所得的正面圖,圖7(E)是可動筒進而位于前進位置時的側面圖,圖7(F)是從前端側觀察圖7(E)的頭部所得的正面圖。
[0047]圖8是表示處置器具的動作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圖,圖8(A)是在動作部覆蓋有敷貼片的狀態的截面圖,圖8(B)是表示敷貼片展開后的狀態的截面圖.
[0048]圖9是從前端側觀察頭部所得的正面圖,圖9(A)是撓性部件為兩根時的正面圖,圖9(B)是撓性部件為六根時的正面圖。
[0049]圖10是表示另一實施方式的處置器具的動作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圖,圖10(A)是在動作部覆蓋有敷貼片的狀態的截面圖,圖10(B)是表示敷貼片展開后的狀態的截面圖。
[0050]圖11是對前端側可滑動地支承于頭部的貫通孔的撓性部件的變形動作進行說明的圖,圖1l(A)是可動筒進行了前進動作時的側面圖,圖1l(B)是從前端側觀察圖1l(A)的頭部所得的正面圖,圖1l(C)是可動筒進而位于前進位置時的側面圖,圖1l(D)是從前端側觀察圖1l(C)的頭部所得的正面圖。
[0051]圖12是圖11的實施方式的可動筒位于后退位置時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圖。
[0052]圖13是又一實施方式的動作部的頭部的立體圖。
[0053]圖14是又一實施方式的處置器具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4]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處置器具10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55]此外,在下面的說明中,在圖1中,將右側設為處置器具10的長度方向的前端側,將與前端側相反的方向設為基端側,前進方向表示的是朝向前端側的方向,后退方向表示的是與前進方向相反的方向。
[0056]本發明的處置器具10是插入到內窺鏡的鉗子口或腹腔鏡手術時等的套針(trocar)的貫通孔(未圖示)內的器具,用于將敷貼片S展開而敷貼于體內的患部P。作為敷貼片S,例如能夠使用GUNZE株式會社制的以聚乙二醇酸為材料的無紡布即吸收性縫合加強材料(Neoveil (注冊商標))。在下面的說明中,對插入到內窺鏡的鉗子口內的情況進行說明。
[0057]如圖1所示,處置器具10包括:在基端側用于手持進行操作的手柄操作部20;在前端側被敷貼片S覆蓋的動作部30;從動作部30延伸到手柄操作部20的導向軸40;在導向軸40上可進退的可動筒50(可動部件)。手柄操作部20由導向軸40和可動筒50的各自的基端部構成,通過操作手柄操作部20,能夠使可動筒50相對于導向軸40進退。只要能夠實現該動作,則手柄操作部20的形狀和結構就沒有特別限定。另外,也可以具有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用于在將敷貼片S覆蓋于動作部30而插入到內窺鏡的鉗子口內時,將導向軸40和可動筒50固定于手柄操作部20。
[0058]導向軸40只要具有撓性且具有適度的剛性就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能夠舉出由單股線或絞合線構成的金屬線。作為金屬材料,例如能夠舉出不銹鋼、鉭、鎳一鈦合金。
[0059]如圖2、圖4所示,動作部30包括:從內側支承敷貼片S的大致中央部分SI的頭部31;和從內側支承敷貼片S的大致中央部分SI的周邊部分S2的主干部32構成,主干部32包括支承頭部的導向軸40的前端部40a(支承部件)和四根撓性部件321 (321A?321D)。在本實施方式中,導向軸40的前端部40a構成支承部件,但也可以由其他部件構成支承部件而與導向軸40連結,另外,各自的外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頭部31支承敷貼片的大致中央部分SI的內側,但也可以由頭部31支承敷貼片的任一部分。
[0060]如圖3、圖5所示,頭部31包括圓柱狀的主體部311和設置于主體部311的前端部且直徑比主體部311大的圓柱狀的按壓部312。在主體部311的基端面設置有用于將導向軸40的前端部40a從基端側插入的卡止孔311b,導向軸40的前端部40a通過粘接、焊接、釬焊等固定方法被固定。
[0061]此外,頭部31的主體部311、按壓部312的形狀并不局限于圓柱狀,也可以為多棱柱狀。
[0062]如圖4所示,按壓部312在動作部30覆蓋著敷貼片S時,從內側支承敷貼片S的大致中央部分SI。即,在用處置器具10將敷貼片S插入到內窺鏡的鉗子口內時,由按壓部312的前端面312a推壓敷貼片S。另外,在將敷貼片S敷貼于患部P時,按壓部312的前端面312a隔著敷貼片S按壓患部P。因此,為了在內窺鏡的鉗子口內的輸送時防止按壓部312捅破敷貼片S、以及在將按壓部312按壓于患部P時防止傷及患部P,如圖3所示,將前端面312a形成為平坦,在前端面312a與按壓部312的周壁之間設置有錐面312b。此外,前端面312a也可以為半球狀。另外,按壓部312的外徑比鉗子口的內徑小,使得覆蓋著敷貼片S的處置器具10能夠插入鉗子口,但優選將其形成為盡量大的直徑。另外,在能夠確保主體部311的外徑的情況下,也可以將按壓部312形成為與主體部311相同的直徑而與主體部311相連設置,通過按壓部312支承敷貼片S的大致中央部分SI。
[0063]如圖3、圖5所示,在主體部311,在與主體部311的軸向(處置器具10的長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以正交的狀態設置有兩個貫通孔311a。貫通孔311a沿著主體部311的徑向,各貫通孔311a的兩端在主體部311的外周面開口。在各貫通孔311a內插入有撓性部件321A?321D。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兩根線材分別插入兩個貫通孔311a內然后將其折回,從而形成共計四根的撓性部件321A?321D。兩根線材分別通過粘接、焊接、釬焊等固定方法固定于兩個貫通孔311a。
[0064]各撓性部件321A?321D只要具有撓性且具有用于將敷貼片S展開的剛性即可,例如能夠舉出由單股線或絞合線構成的金屬線。作為金屬材料,例如能夠舉出不銹鋼、鉭、鎳一鈦合金。更優選由按直線狀的形態進行形狀記憶的鎳一鈦合金等形狀記憶合金形成。另外,撓性部件321的與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狀沒有特別限定,能夠舉出圓、橢圓、長方形等。
[0065]另外,也可以分別由一根線材(合計四根線材)形成撓性部件321A?321D,將各撓性部件321A?321D的前端部固定于主體部311的貫通孔311a,另外,也可以固定于在主體部311設置的不貫通的有底孔。在如本實施方式那樣撓性部件的根數為偶數根的情況下,如果通過在貫通孔31 Ia內插入一根線材且將其折回來形成撓性部件,則向主體部311的固定等會變得容易,另外,因為撓性部件通過使各線材穿過貫通孔而可靠地與主體部311卡止,所以能夠進一步減小頭部31的主體部311的外徑,能夠進一步實現低成本的制作。
[0066]在本實施方式中,撓性部件321A?321D的各自的前端部與處置器具10的長度方向垂直地固定于頭部31,但將各個撓性部件固定于主體部311的角度只要接近與處置器具10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可,并不局限于垂直。
[0067]此外,在以與處置器具10的長度方向垂直以外的角度固定撓性部件321A?321D時,也能夠通過將孔形成為V字形等,將一根線材折回而得到兩根撓性部件。
[0068]各撓性部件321A?321D的基端側固定于可動筒50,隨著可動筒50的前進動作而各撓性部件321A?321D變形。利用圖7(A)?圖7(F)對前端側固定于頭部的撓性部件321A、321B的變形動作進行說明。圖7(A)?圖7(F)為簡化說明而省略了撓性部件321C、321D、敷貼片S的圖示,但撓性部件321C、321D也與撓性部件321A、321B同樣地變形。
[0069]如圖7(A)、圖7(B)所示,在可動筒50位于后退位置時,各撓性部件321A、321B的前端側成為稍向外側鼓出的圓弧形狀。
[0070]如圖7(C)、圖7(D)所示,當可動筒50前進時,撓性部件321A、321B向外側大幅地彎曲而鼓出,向頭部31的周圍伸出。此時的撓性部件321A、321B的伸出方向在從頭部31的前端部側觀察撓性部件321A、321B時,為各撓性部件321A、321B貫通主體部311的貫通孔311a的方向,即,在圖7(D)中為上下方向。
[0071]如圖7(E)、圖7(F)所示,當可動筒50進一步前進時,撓性部件321A、321B由于撓性部件321A、321B的要恢復到直線形狀的恢復力而彎曲且開始扭轉。在從頭部31的前端部側觀察撓性部件321A、321B時,各撓性部件321A、321B的扭轉后的部分構成橢圓形的面,向頭部31的周圍以花瓣狀伸出。
[0072]此外,如上所述,在可動筒50位于后退位置時,各撓性部件321A?321D成為稍向外側鼓出的圓弧形狀。因此,優選固定各撓性部件321A?321D的主體部311的外徑盡可能小,減小在動作部30覆蓋著敷貼片S時的動作部30的外徑,使得容易插通在內窺鏡的鉗子口內。另外,也可以按照固定各撓性部件321A?321D的主體部311的前端側的外徑比固定導向軸40的前端部40a的主體部311的基端側的外徑小的方式,使主體部311的外徑變化。
[0073]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四根線狀的撓性部件321A?321D以相等角度(90度)配置在頭部31的周圍,但是,只要能夠將敷貼片S推壓展開,則沿周向的配置不局限于相等角度。
[0074]可動筒50在導向軸40上被導向,相對于動作部30的頭部31可進退,如圖6、圖8(A)、圖8(B)所示,具有筒主體51和安裝于筒主體51的前端部的筒狀的前端帽52。前端帽52的基端部521嵌入固定于筒主體51的內部的孔511,前端帽52的前端部522從筒主體51突出。
[0075]筒主體51為中空圓筒狀,導向軸40貫通圓筒內。筒主體51的材料只要具有撓性且具有適度的剛性就沒有特別限定。作為筒主體51的材料,能夠舉出不銹鋼等的密繞線圈、聚乙烯、聚丙烯、氟樹脂(PTFE)等樹脂等。另外,為了提高內窺鏡的鉗子口內的滑動性,也可以對筒主體51的表面進行涂層。另外,作為前端帽52的材料,能夠舉出不銹鋼等金屬等,但也可以為樹脂制。
[0076]在前端帽52的前端部522的前端面,在周向上等間隔地形成有孔523,撓性部件321A?321D的基端部插入在孔523中,例如通過粘接、焊接、釬焊等固定方法固定。孔523的數量與撓性部件321A?321D的根數相同,周向的孔523的配置與設置于頭部31的主體部311的貫通孔311a的開口位置相對應。由此,如圖6所示,四根撓性部件321A?321D沿著動作部30的長度方向配置。撓性部件321A?321D的基端部以與前端帽52的長度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但也可以相對于長度方向固定在向外傾斜的方向。
[0077]筒主體51的內部的孔511和前端帽52的內部的孔524連通,導向軸40貫通該孔511、孔524。因此,筒主體51和前端帽52在導向軸40上可滑動。也可以設置導向機構等,該導向機構用于在筒主體51和前端帽52在導向軸40上滑動時,防止筒主體51和前端帽52在導向軸40的徑向旋轉。
[0078]導向軸40如上所述,前端部40a與動作部30的頭部31連接,并且基端部與手柄操作部20連接。導向軸40引導可動筒50的進退,并且在將敷貼片S敷貼于患部P時也作為支承動作部30的頭部31的支承部件發揮功能,從而支承頭部31向患部P抵接。
[0079]此外也可以是,為了填補在筒主體51的內部的孔511和導向軸40的周圍形成的空間,設置筒狀的間隔物,防止導向軸40在筒主體51的孔511內在徑向移動。
[0080]接著,對本發明的處置器具10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
[0081]首先,將敷貼片S覆蓋在處置器具10的動作部30(圖4),握持處置器具10的手柄操作部20,從前端側插通在內窺鏡的鉗子口內,從而插入體內。
[0082]接著,使處置器具10前進,直到動作部30的頭部31隔著敷貼片S與患部P抵接為止(圖7(A)、圖7(B)、圖8(A))。在該狀態下,當操作手柄操作部20使可動筒50相對于動作部30的頭部31前進時,撓性部件321A?321D向外側鼓出,向頭部31的周圍伸出,敷貼片S被可靠地展開(圖7(C)、圖7(D)、圖8(B))。在該狀態下,利用撓性部件321A?321D能夠將敷貼片S按壓敷貼于患部P。
[0083]當進一步使可動筒50相對于動作部30的頭部31前進時,各撓性部件321A?321D—邊撓曲一邊扭轉,在從頭部31的前端部側觀察撓性部件321A?321D時,各撓性部件321A?321D的扭轉后的部分成為橢圓形狀、所謂的花瓣形狀,向頭部31的周圍展開(圖7(E)、圖7(F))。通過該扭轉,撓性部件321A?321D與敷貼片S接觸的部分增多,能夠以更穩定的狀態將敷貼片S按壓敷貼于患部P。
[0084]在將敷貼片S按壓于患部后,通過抽出處置器具10而使動作部30脫離敷貼片S,由此完成敷貼動作。在撓性部件321A?32ID向頭部31的周圍伸出的狀態下,也可以再次使處置器具10前后移動,由動作部30進行敷貼片S的按壓動作。其后,操作手柄操作部20,使可動筒50相對于頭部31后退,在使動作部30成為圖8(A)的狀態后,從內窺鏡的鉗子口回收處置器具10。
[0085]根據本發明,僅通過將敷貼片S覆蓋在處置器具10的動作部30的簡單動作,就能夠容易地將敷貼片S安裝于處置器具10。另外,僅通過使可動筒50相對于頭部31前進的簡單操作,就能夠展開敷貼片S而將敷貼片S敷貼于患部P。
[0086]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0087]例如,撓性部件321A?321D的數量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的四根,也可以如圖9(A)所示為兩根,還可以如圖9(B)所示為六根。在為兩根的情況下,各撓性部件321A、321B以180度間隔配置在頭部31的周圍。另外,在六根的情況下,各撓性部件321A?321F以60度間隔配置在頭部31的周圍。即,撓性部件的根數只要至少由兩根以上構成即可,不僅可以為偶數,還可以由奇數構成。另外,向頭部31的周圍的配置不局限于相等角度,也可以形成為不均等的配置。
[0088]圖10表示的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圖示例的處置器具10包括:前端部經由支承棒61(支承部件)與動作部30的頭部31連接的固定筒60;在固定筒60內可進退的可動桿(可動部件)70,固定筒60和可動桿70各自的基端部與未圖示的手柄操作部20連結。通過操作手柄操作部20,能夠使可動桿70相對于固定筒60進退。
[0089]支承棒61只要具有撓性且具有適度的剛性就沒有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由單股線或絞合線構成的金屬線。作為金屬材料,例如能夠舉出不銹鋼、鉭、鎳一鈦合金。更優選是例如鎳一鈦合金等形狀記憶合金,以直線狀態進行形狀記憶。由于支承棒61具有撓性,即使在使動作部30的長度較長的情況下,也能夠使處置器具10插通在彎曲了的狀態的內窺鏡的鉗子口內。另外,也作為將頭部31按壓于患部P時的緩沖器發揮功能。
[0090]在動作部30的頭部31的主體部311的基端面,形成有支承棒61的前端部要插入的卡止孔311b。支承棒61的前端部插入到該卡止孔311b內,通過例如粘接、焊接、釬焊等固定方法而固定。如后所述,支承棒61的基端部與固定筒60的前端部連接。
[0091]固定筒60包括圓筒狀的主體部62和封閉主體部62的前端部的前端帽63。在前端帽63的前端面63a形成有卡止孔63c,在支承棒61的基端部插入其中后,通過例如粘接、焊接、釬焊等固定方法而固定。另外,在前端帽63的支承棒61的周圍,在長度方向上形成有用于使撓性部件321A?321D可滑動地插通于其中的貫通孔63b。貫通孔63b的數量與撓性部件321A?321D的根數相同,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四根。四個貫通孔63b在周向上等間隔地形成。
[0092]固定筒60的材料只要具有撓性且具有適度的剛性就沒有特別限定。作為固定筒60的材料,能夠舉出不銹鋼等的密繞線圈、聚乙烯、聚丙烯、氟樹脂(PTFE)等樹脂等。另外,作為前端帽63的材料,能夠舉出不銹鋼等金屬等,但也可以為樹脂制成。
[0093]在可動桿70的前端部,經由連結體71連接撓性部件321A?321D的基端部。各撓性部件321A?321D的基端部穿過前端帽63的貫通孔63b而插入到固定筒60的內部的孔62a內,通過例如粘接、焊接、釬焊等固定方法,與連結體71的前端部連接。
[0094]可動桿70只要具有撓性且具有適度的剛性就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能夠舉出由單股線或絞合線構成的金屬線。作為金屬材料,例如能夠舉出不銹鋼、鉭、鎳一鈦合金。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用一個可動桿70將手柄操作部20和連結體71連結,但可動桿70也可以連結多個部件而構成,另外,各部件的外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95]其它結構與圖1?圖8的實施方式同樣,因此在對應的結構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說明。
[0096]接著,對圖10的實施方式的處置器具10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
[0097]首先,將敷貼片S覆蓋在處置器具10的動作部30,握持處置器具10的手柄操作部20,從前端側插通到內窺鏡的鉗子口內,從而插入體內。
[0098]接著,使處置器具10前進,直到動作部30的頭部31隔著敷貼片S與患部P抵接為止(圖10(A))。在該狀態下,當操作手柄操作部20而使可動桿70相對于動作部30的頭部31前進時(圖10(B)),動作部30的主干部32的撓性部件321A?321D向外側鼓出,且向頭部31的周圍伸出。由此,敷貼片S被展開。在該狀態下,利用撓性部件321A?321D也能夠將敷貼片S按壓敷貼于患部P。
[0099]當進一步使可動桿70相對于動作部30的頭部31而前進時,與圖7(E)、圖7(F)所示的實施方式同樣,各撓性部件321A?321D開始扭轉,在從頭部31的前端部側觀察撓性部件321A?321D時,各撓性部件321A?321D的扭轉后的部分成為橢圓形狀、所謂的花瓣形狀,向頭部31的周圍展開。通過該扭轉,撓性部件321A?321D與敷貼片S接觸的部分增多,能夠以更穩定的狀態將敷貼片S按壓于患部P。
[0100]在該狀態下,通過抽出處置器具10而使動作部30脫離敷貼片S,由此完成敷貼動作。其后,操作手柄操作部20,使可動桿70相對于頭部31后退,在使動作部30成為圖10(A)的狀態后,從內窺鏡的鉗子口回收處置器具1。
[0101]根據本發明,僅通過將敷貼片S覆蓋在處置器具10的動作部30,就能夠容易地將敷貼片S安裝于處置器具。另外,僅通過使可動桿70相對于頭部31前進的簡單操作,就能夠展開敷貼片S而將敷貼片S敷貼于患部P。
[0102]圖11、圖12表示的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圖示例的處置器具10是在圖3所示的處置器具10中,構成撓性部件321A?321D的兩根線材沒有固定于兩個貫通孔311a,而分別可滑動地被支承的結構。
[0103]各撓性部件321A?321D隨著可動筒50的前進動作而變形,下面利用圖1l(A)?圖1l(D)對前端側可滑動地支承于頭部的貫通孔的撓性部件321A、321B的變形動作進行說明。此外,撓性部件321C、321D也與撓性部件321A、321B同樣地變形,但在圖1l(A)?圖1l(D)中,為了簡化說明,省略了撓性部件321C、321D和敷貼片S的圖示。
[0104]在可動筒50位于后退位置時,與圖7(A)、圖7(B)所示的實施方式同樣,各撓性部件321A、321B成為稍向外側鼓出的圓弧形狀。
[0105]當可動筒50前進時,如圖1l(A)、圖1l(B)所示,撓性部件321A、321B由于撓性部件321A、321B的要恢復到直線形狀的憂復力,在貫通孔311a的內部繞軸旋轉而扭轉。此時,在從頭部31的前端部側觀察時,撓性部件321A、321B的扭轉部分構成橢圓形的面。該橢圓形的面相對于各撓性部件321A、321B貫通主體部311的貫通孔311a的方向向一側(在圖11 (B)中左側)傾斜且大幅彎曲鼓出,向頭部31的周圍伸出。
[0106]當可動筒50進一步前進時,如圖11(C)、圖1l(D)所示,撓性部件321A、321B在貫通孔311a的內部進一步繞軸旋轉而扭轉,比頭部31的按壓部312的前端面312a更向前端側大幅突出。
[0107]其他結構與圖1?圖8的實施方式同樣,因此在對應的結構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說明。
[0108]接著,對本發明的處置器具10的使用方法進行說明。如圖12所示,本發明的處置器具10以患部P相對于處置器具10的長度方向斜向傾斜的狀態使用,但不局限于此。
[0109]首先,將敷貼片S覆蓋在處置器具10的動作部30(圖4),然后握持處置器具10的手柄操作部20,從前端側插通在內窺鏡的鉗子口內,從而插入體內。
[0110]接著,使處置器具10前進(圖12),直到動作部30的頭部31隔著敷貼片S與患部P抵接,或者動作部30的頭部31位于患部P的附近。
[0111]在該狀態下,當操作手柄操作部20而使可動筒50相對于動作部30的頭部31前進時,動作部30的主干部32的撓性部件321A?321D向外側鼓出,向頭部31的周圍伸出,敷貼片S被展開。在該狀態下,利用撓性部件321A?321D,也能夠將敷貼片S按壓敷貼于患部P。例如,圖12的比頭部31靠下側的敷貼片S由撓性部件321A?321D按壓敷貼于患部P。
[0112]當進一步使可動筒50相對于動作部30的頭部31前進時,各撓性部件321A?321D扭轉,如圖11 (C)、圖11 (D)所示,在從頭部31的前端部側觀察時,各撓性部件321A?32ID的扭轉后的部分成為橢圓形狀,并且大幅突出至比頭部31的按壓部312的前端面312a靠前端側的位置。利用該突出部分,敷貼片S被敷貼在位于比頭部31的前端面312a靠前端側的位置的患部P。在圖12中,比頭部31靠上側的敷貼片S由于撓性部件321A進一步突出至比頭部31的前端面312a靠前端側的位置,而被按壓敷貼于患部P。
[0113]在該狀態下,通過抽出處置器具10而使動作部30脫離敷貼片S,從而結束敷貼動作。
[0114]根據本發明,即使在體內,動作部30的頭部31不與患部P抵接而隔開間隔的情況下,也能夠將敷貼片S推到比頭部31靠前方的位置而敷貼于患部P。
[0115]圖13表示的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
[0116]在該實施方式中,在動作部30的頭部31的主體部311,沿著主體部311的軸向設置有在與主體部311的軸向(處置器具10的長度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上貫通的三個貫通孔311c、311d、311e(以下,將311c、311d稱為“第一貫通孔”,將311e稱為“第二貫通孔”)。第一貫通孔311c、311d以正交的狀態設置,第二貫通孔311e設置在與第一貫通孔311c相同的貫通方向上。
[0117]在第一、第二貫通孔311c、311d、311e內插入有撓性部件321A?321F。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三根線材分別插入到第一、第二貫通孔311c、311d、311e內再將其折回,形成共計六根撓性部件321A?321F。穿過了第一貫通孔311c、311d的兩根線材中折回部分分別利用粘接、焊接、釬焊等固定方法固定于主體部311,形成撓性部件321A?321D。穿過了第二貫通孔311e的一根線材中折回部分可滑動地支承在第二貫通孔311e內,形成撓性部件321E、321Fo
[0118]在本實施方式的處置器具10中,當使未圖示的可動筒相對于頭部31前進時,插入在第一貫通孔311c、311d內的撓性部件321A?321D進行與圖7所示的實施方式同樣的動作,在從頭部31的前端部側觀察撓性部件321A?321D時,撓性部件321A?321D十字形鼓出。插入在第二貫通孔311e內的撓性部件321E、321F進行與圖11所示的實施方式同樣的動作,在從頭部31的前端部側觀察撓性部件321E、321F時,向一側傾斜且彎曲鼓出。即,撓性部件321E、321F在由撓性部件321A?321D形成的十字形狀之間向外側鼓出。當使未圖示的可動筒進一步相對于頭部31前進時,各撓性部件321A?32ID向頭部的周圍展開成花瓣狀,撓性部件321E、321F的扭轉后的部分成為橢圓形狀,并且大幅突出至比頭部31的按壓部312的前端面312a靠前端側的位置。
[0119]其它結構與圖1?圖8的實施方式同樣,因此在對應的結構標注相同附圖標記而省略說明。
[0120]根據上述的結構,因為包括固定于第一貫通孔311c、311d的撓性部件321A?321D和沒有固定而可滑動地支承在第二貫通孔311e內的撓性部件321E、321F這兩者,所以當使未圖示的可動筒相對于頭部開始前進時,由于撓性部件321A?321D進行上述的十字形狀的鼓出動作,能夠將敷貼片S可靠地展開而敷貼于患部P,并且當使可動筒進一步相對于頭部前進時,撓性部件321E、321F能夠將敷貼片S推到比頭部31的前端面312a靠前端側的位置而敷貼于患部P。
[0121]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設有兩個第一貫通孔311c、311d、一個第二貫通孔311e,但第一貫通孔、第二貫通孔的個數不局限于此,可以將第一貫通孔設為一個或三個以上,也可以將第二貫通孔設為兩個以上。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貫通孔311e設置在與一個第一貫通孔311c相同的貫通方向上,但也可以設置在任一方向上。
[0122]圖14表示的是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
[0123]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動筒50在設置于可動筒50的外側的外筒80內可進退。外筒80設定為即使可動筒50進行進退動作,可動筒50的前端帽52也總是成為從前端側突出的狀態的長度。另外,外筒80的基端部與構成手柄操作部20的手柄支承部81連接。在手柄支承部81,可進退地收納著可動筒50的基端部53,并且在手柄支承部81的基端部連結導向軸40的基端部。
[0124]在手柄支承部81設有在可動筒50的進退方向上較長的長孔82。在長孔82內,滑動自如地卡合與可動筒50的基端部53—體的爪部54,爪部54向手柄支承部81的外側突出。通過使爪部54沿長孔82滑動,可動筒50在外筒80內移動。
[0125]外筒80的材料沒有限定,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聚丙烯(PP)等樹脂。另外,將可動筒50的筒主體51由氟樹脂(例如PTFE)構成,由此減小可動筒50在外筒80內部移動時的滑動阻力。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可動筒50的筒主體51使用滑動性好的材料,但作為外筒80,也可以使用滑動性好的材料,作為筒主體51和外筒80雙方可以使用滑動性好的材料。
[0126]其它結構與圖1?圖8的實施方式同樣,因此在對應的結構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而省略說明。
[0127]本實施方式的處置器具10的特別之處是插入到內窺鏡的鉗子口內而使用。通過采用在可動筒50的外側設置有外筒80的結構,鉗子口的內壁面與外筒80接觸而不與可動筒50接觸。因此,能夠將使爪部54沿長孔82滑動的動作可靠地通過可動筒50傳遞到動作部30,由此,能夠在使頭部31的位置固定的狀態下將敷貼片S敷貼于患部P。從而,不會由于鉗子口的內壁面與可動筒50之間的滑動阻力而妨礙可動筒50的前進、不會出現導向軸40反而向可動筒50側后退而動作部30的頭部31遠離患部P的情況。
[0128]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0129]附圖標記說明
[0130]10處置器具
[0131]20手柄操作部
[0132]30動作部
[0133]31頭部
[0134]311a貫通孔
[0135]311b卡止孔
[0136]311c、311d第一貫通孔
[0137]311e第二貫通孔
[0138]32主干部
[0139]321(321A ?321F) 撓性部件
[0140]40導向軸
[0141]40a導向軸的前端部(支承部件)
[0142]50可動筒
[0143]60固定筒
[0144]61支承棒(支承部件)
[0145]70可動桿
[0146]71連結體
[0147]80外筒
[0148]P患部
[0149]S敷貼片
[0150]SI敷貼片的大致中央部分
[0151]S2敷貼片的大致中央部分的周邊部分。
【主權項】
1.一種處置器具,其用于將敷貼片敷貼于體內的患部,該處置器具的特征在于: 包括在基端側用于手持進行操作的手柄操作部和在前端側被所述敷貼片覆蓋的動作部, 所述動作部包括從內側支承所述敷貼片的頭部和從內側支承所述敷貼片的由所述頭部所支承的部分的周邊部分的主干部,所述主干部包括支承所述頭部的支承部件和配置在所述頭部的周圍的至少兩根撓性部件,各撓性部件構成為:各撓性部件的前端側由頭部支承,基端側由相對于頭部可進退的可動部件支承,通過操作所述手柄操作部,各撓性部件隨著所述可動部件的前進而向外側鼓出,且向所述頭部的周圍伸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撓性部件各自的前端側插入到在頭部的外周面開口的徑向的孔中而被支承。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處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頭部包括從內側支承所述敷貼片的按壓部和支承所述撓性部件各自的前端部的主體部, 所述按壓部的前端面平坦或為半球狀,所述主體部的外徑比所述按壓部的外徑小。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處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干部具有偶數根撓性部件,通過將一根線材插入到在所述頭部的外周面開口的徑向的貫通孔中并折回而形成相對的撓性部件。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處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線材的折回部分固定于所述貫通孔,或者可滑動地支承于所述貫通孔。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處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貫通孔在所述頭部設置有多個,在各貫通孔內插入所述線材, 至少一個所述線材的折回部分固定于貫通孔,其余的所述線材的折回部分可滑動地支承于貫通孔。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處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固定所述線材的折回部分的貫通孔中的至少一個與可滑動地支承所述線材的折回部分的貫通孔中的至少一個的貫通方向相同,且沿著所述可動部件的進退方向形成。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處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由連結所述手柄操作部和所述動作部的頭部的導向軸的前端部構成,所述可動部件是在所述導向軸上可進退的可動筒,各撓性部件的基端部連接于所述可動筒。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處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動筒在設置于所述可動筒的外側的外筒內可進退。10.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處置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由連結所述動作部的頭部和固定筒的前端部的支承棒構成,所述可動部件是在所述固定筒內可進退的可動桿,各撓性部件的基端部連接于所述可動桿的前端部。
【文檔編號】A61B17/00GK106073832SQ201610268712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7日 公開號201610268712.0, CN 106073832 A, CN 106073832A, CN 201610268712, CN-A-106073832, CN106073832 A, CN106073832A, CN201610268712, CN201610268712.0
【發明人】藤堂榮彥
【申請人】郡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