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按照重量份的組分為:蓽茇10?25份、黃連15?25份、竹葉椒10?20份、山楂10?15份、沒食子5?20份、杏仁2?10份、甘草2?10份、蒲公英2?8份、石膏2?8份。本發明的治療牙疼的中藥配方獨特,各中藥協同起效,具有消炎止痛、清肺降火、清熱涼血的療效,能有效治療牙疼,并且毒副作用小;該中藥在治療口腔異味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組合物領域,具體是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牙疼是一種常見疾病,其臨床表現為:牙齦紅腫、遇冷熱刺激疼痛、臉頰部腫脹等。中醫認為牙痛是由于外感風邪、胃火熾盛、腎虛火旺、蟲蝕牙齒等原因所致。牙齦炎是常見的牙周組織疾病。是由于不注意口腔衛生,牙齒受到牙齒周圍食物殘渣、細菌等物結成的軟質的牙垢和硬質的牙石所致的長期刺激,及不正確的刷牙習慣,維生素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0003]目前治療牙疼主要通過消炎、止痛藥物進行治療,但效果不佳,而且易復發,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該中藥組合物具有消炎止痛、清肺降火、清熱涼血的療效,能有效治療牙疼;另外,該中藥組合物對去除口腔異味也具有顯著效果。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按照重量份的組分為:蓽茇10-25份、黃連15-25份、竹葉椒10-20份、山楂10-15份、沒食子5-20份、杏仁2-10份、甘草2-10份、蒲公英2-8份、石膏2-8份。
[0006]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方案,按照重量份的組分為:蓽茇18份、黃連21份、竹葉椒16份、山楂12份、沒食子12份、杏仁5份、甘草7份、蒲公英5份、石膏6份。
[0007]—種治療牙疼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將蓽茇10-25份、黃連15-25份、竹葉椒10-20份、山楂10-15份、沒食子5-20份、杏仁2-10份、甘草2-10份、蒲公英2-8份、石膏2-8份洗凈、干燥后用超微粉碎機粉碎,使細胞破碎,制得80-100目的粉末,即中藥散劑。
[0008]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方案,制得90目的粉末。
[0009]本發明的理論依據是:
蓽茇:性味:辛,熱。①《海藥本草》:“味辛,溫。”②《開寶本草》:“味辛,大溫,無毒。”歸經:入脾、胃經。①《綱目》入手、足陽明經。”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脾、胃、膀胱四經。”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腎三經。”功用主治:溫中,散寒,下氣,止痛。治心腹冷痛,嘔吐吞酸,腸鳴泄瀉,冷痢,陰疝,頭痛,鼻淵,齒痛。
[0010]黃連:性味:苦,寒。①《本經》:“味苦,寒。”②《吳普本草》:“神農、歧伯、雷公:苦,無毒;李氏:小寒。”歸經:入心、肝、胃、大腸經。①《湯液本草》:“入手少陰經。”②《本草經疏》:“入手少陰、陽明,足少陽、厥陰、陽明、太陰。”③《本草經解》入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功用主治:瀉火,燥濕,解毒,殺蟲。治時行熱毒,傷寒,熱盛心煩,熱瀉腹痛,咽喉腫痛,火眼,口瘡,癰疽瘡毒,濕疹,湯火燙傷。
[0011 ] 竹葉椒:性味:辛,溫。①《貴州民間藥物》:“味辛,性溫。”②《江西草藥》:“性溫,味辛,有小毒。”③《四川常用中草藥》苦辛,溫,有小毒。”功用主治:散寒,止痛,祛蛔。治胃寒及蛔蟲腹痛,牙痛,濕瘡。
[0012]山楂:性味:酸甘,微溫。①《唐本草》:“味酸,冷,無毒。”?《日用本草》:“味甘酸,無毒。”④《綱目》酸甘,微溫。”歸經:入脾、胃、肝經。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脾經。”②《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經。”③《藥品化義》:“入脾、肝二經。”功用主治消食積,散瘀血,驅絳蟲。治癥瘕,痰飲,痞滿,吞酸,腸風,惡露不盡。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于肉食積滯、瀉痢腹痛、瘀血經閉、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血脂癥。
[0013]沒食子:性味:苦,溫。①唐本草》:“味苦,溫,無毒。”②《海藥本草》:“溫平,無毒。”歸經:入肺、脾、腎經。①《玉楸藥解》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②《本草求真》廣’入腎,兼入脾、胃。③《會約醫鏡》入肺、腎二經。”功用主治:固氣,澀精,斂肺,止血。治大腸虛滑,瀉痢不止,便血,遺精,陰汗,咳嗽,咯血,齒痛,創傷出血,瘡瘍久不收口。
[0014]杏仁:性味:苦,溫,有毒①《本經》:“味甘,溫。”②《別錄》:“苦,冷利,有毒。”③《本草正》:“味苦辛微甘。”歸經:入肺、大腸經。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經。”②《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③《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大腸二經。”功用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潤腸。治外感咳嗽,喘滿,喉痹,腸燥便秘。
[0015]甘草:性味:甘,平。①《本經》:“味甘,平。”②《別錄》:“無毒。”③《本草衍義》:“微涼。”④《珍珠囊》生甘,平;炙甘,溫。”歸經:入脾、胃、肺經。①《湯液本草》入足厥陰、太陰、少陰經。”②《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脾二經。”③《本草通玄》入脾、胃。”④《本草經解》:“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功用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癇;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
[0016]蒲公英:性味:苦甘,寒。①《唐本草》“味甘,平,無毒。”②《本草述》:“甘,平微寒。”歸經:入肝、胃經。①《本草衍義補遺》入陽明、太陰經。”功用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0017]石膏:性味:辛甘,寒。①《本經》:“味辛,微寒。”②《別錄》:“甘,大寒,無毒。”歸經:入肺、胃經。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經。”②《本草衍義補遺》:“入陽明、手太陰、手少陽。”功用主治:生用解肌清熱,除煩止渴。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干,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煅敷生肌斂瘡。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001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治療牙疼的中藥配方獨特,各中藥協同起效,具有消炎止痛、清肺降火、清熱涼血的療效,能有效治療牙疼,并且毒副作用小;該中藥在治療口腔異味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O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0020]實施例1
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將蓽茇10份、黃連15份、竹葉椒10份、山楂10份、沒食子5份、杏仁2份、甘草2份、蒲公英2份、石膏2份洗凈、干燥后用超微粉碎機粉碎,使細胞破碎,制得80目的粉末,即中藥散劑。
[0021]實施例2
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將蓽茇25份、黃連25份、竹葉椒20份、山楂15份、沒食子20份、杏仁1份、甘草1份、蒲公英8份、石膏8份洗凈、干燥后用超微粉碎機粉碎,使細胞破碎,制得100目的粉末,即中藥散劑。
[0022]實施例3
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為:將蓽茇18份、黃連21份、竹葉椒16份、山楂12份、沒食子12份、杏仁5份、甘草7份、蒲公英5份、石膏6份洗凈、干燥后用超微粉碎機粉碎,使細胞破碎,制得70目的粉末,即中藥散劑。
[0023]臨床試驗
1.病例來源
本發明臨床篩選門診牙疼患者100例;其中男45例,女55例;年齡15-55歲;其中火牙患者65例,齲齒患者10例,牙周炎10例,牙髓炎10例,牙本質過敏5例。牙疼表現為: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牙齦紅腫、部分有出血現象,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為三組,各組患者無統計學差異。
[0024]應用方法:用棉簽沾取本發明實施例3制備的中藥,涂抹在疼痛的牙齒上,一日三次,飯后涂抹,3為一個療程。
[0025]治療療效標準:顯效、有效和無效。
[0026]顯效:服后一個療程后,牙齒疼痛、紅腫出血癥狀完全消失,咀嚼功能恢復正常。
[0027]有效:服后兩個療程后,牙齒疼痛、紅腫出血癥狀明顯好轉,牙齒疼痛次數減少,疼痛程度降低,能正常吃飯。
[0028]無效:服后三個療程后,牙疼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0029]臨床治療結果:
臨床顯效80例,顯效率占80%;臨床有效100例,有效率占100%;臨床無效O例,無效率占0%。
[0030]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
【主權項】
1.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組分為:蓽茇10-25份、黃連15-25份、竹葉椒10-20份、山楂10-15份、沒食子5-20份、杏仁2-10份、甘草2-10份、蒲公英2-8份、石膏2-8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的組分為:蓽茇18份、黃連21份、竹葉椒16份、山楂12份、沒食子12份、杏仁5份、甘草7份、蒲公英5份、石膏6份。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為:將蓽茇10-25份、黃連15-25份、竹葉椒10-20份、山楂10-15份、沒食子5-20份、杏仁2-10份、甘草2-10份、蒲公英2-8份、石膏2-8份洗凈、干燥后用超微粉碎機粉碎,使細胞破碎,制得80-100目的粉末,即中藥散劑。4.根據權利要求3所示的一種治療牙疼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得90目的粉末。
【文檔編號】A61K36/758GK106038782SQ201610679670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8月18日
【發明人】黃娜茹
【申請人】黃娜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