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包括雙頭注射頭子,筒體,拉手,連接桿、手柄和雙吸液裝置;所述雙頭注射頭子套設在筒體內,所述筒體內設有雙孔內腔和內腔通道,所述注射通道與內腔通道的連接端設置有小彈簧、密封圈和閥芯;所述雙孔內腔內設置有雙活塞,所述手柄一端設置有定位套管,所述連接桿套入定位套管內;所述連接桿外沿套設有主彈簧,所述主彈簧沿著連接桿嵌入定位套管管內,所述雙吸液裝置包括連接體和吸液接頭。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大大提高了注射通道與內腔通道的密封性,同時兼具省時省力的特點,具有較優的市場前景。
【專利說明】
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動物注射器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
[0002]
【背景技術】
[0003]動物注射一般采用普通單管醫療注射器,需分次注射,效率低的同時加大了,注射難度(動物不配合),特別時在注射多種藥物且不能混合注射的情況時,其弊端尤為明顯。中國發明專利ZL200320116649.7公開了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在雙頭注射頭子內裝有雙連接頭子及相通的雙注射筒,筒體內設有雙活塞裝置并通過雙通道與雙注射筒相連,連接桿內腔中裝有導向套、主彈簧及可在內腔中滑動的拉桿,雙吸液系統與筒體緊固相連,雙頭注射頭子與筒體緊固相聯,筒體與手柄通過螺紋連接,雙活塞裝置通過螺栓與拉桿緊固相連,拉桿與手柄緊固相連,在連接桿上設有劑量調節套,其上設有劑量調節螺母。但其存在以下不足:1.雙注射筒筒徑不一,達不到用戶所需劑量要求,在實踐領域適用范圍窄。2.雙注射頭子與雙注射筒采用球閥密封,容易產生漏氣現象。3.使用時主彈簧彈力過強,全容量注射時手柄與拉手之間的距離較長,張力過大,注射費時費力。
[0004]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在于提供一種密封性好,使用輕便的雙頭等量注射器。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包括雙頭注射頭子,筒體,拉手,連接桿、手柄和雙吸液裝置;所述雙頭注射頭子內設有連接頭和注射通道,所述連接頭和注射通道相連通;所述雙頭注射頭子套設在筒體內,所述筒體內設有雙孔內腔和內腔通道,所述雙孔內腔通過內腔通道與注射通道相連通;所述雙孔內腔內設置有吸液通道;所述注射通道與內腔通道的連接端設置有小彈簧、密封圈和閥芯;
所述雙孔內腔內設置有雙活塞,所述雙活塞與連接桿連接,所述雙活塞與連接桿的連接處套設有拉手;所述連接桿與手柄連接,所述手柄一端設置有定位套管,所述連接桿套入定位套管內;所述雙孔內腔包括兩個腔體;
所述連接桿外沿套設有主彈簧,所述主彈簧沿著連接桿嵌入定位套管內,所述主彈簧外套設有計量調節螺套,所述計量調節套外設有螺紋,所述計量調節套上設置配套計量調節螺母;
所述雙吸液裝置包括連接體和吸液接頭,所述連接體與吸液接頭相連,連接處設置有小彈簧,密封圈和閥芯,所述吸液接頭與筒體通過吸液通道相連。
[0007]為保證密封性,所述內腔通道徑向設置有O形凹槽,所述內腔通道的O形凹槽處設置有吸液通道;
為固定雙頭注射頭子與筒體,所述雙頭注射頭子與筒體通過螺栓固定,所述雙活塞與連接桿通過螺栓固定。
[0008]為提高了注射通道與內腔通道的密封性,所述雙活塞包括底座和活塞桿,活塞桿上設置有密封圈,活塞桿與雙孔內腔適配。
[0009]為達到兩種藥液的等量注射,所述腔體容積均為Iml。
[0010]本發明通過在注射通道與內腔通道的連接端設置有小彈簧,密封圈和閥芯,當用戶放松手柄時,小彈簧處于伸縮狀態,將閥芯壓置內腔通道邊緣,然后用密封圈加固,使得雙孔內腔內處于真空狀態,從而依靠大氣壓將藥液壓入雙孔內腔,克服傳統球閥的移動導致漏氣的不足。提高了注射通道與內腔通道的密封性。
[0011]以下通過【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闡述。
[0012]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手柄相對筒體順時針90°旋轉);
圖2為本發明的局部放大圖(不包括手柄);
圖3為本發明的手柄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手柄的結構分解圖;
圖5為本發明的吸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標號說明
雙頭注射頭子10,連接頭11,注射通道12,螺絲15,小彈簧16,密封圈17,閥芯18,筒體20,雙孔內腔21,內腔通道22,O形凹槽23,吸液通道24,定位螺母25,雙活塞26,活塞桿27,底座28,密封圈29,拉手30,連接桿40,主彈簧41,計量調節螺套42,調節螺母44,手柄50,定位套管51,吸液裝置80.連接體81,吸液接頭82。
[0015]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0016]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包括雙頭注射頭子10,筒體20,拉手30,連接桿40,手柄50,定位套管51,吸液裝置80.雙頭注射頭子10內設有連接頭11和注射通道12,所述連接頭11和注射通道12相連通。
[0017]所述雙頭注射頭子10部分套設入筒體20內,雙頭注射頭子10與筒體20可通過螺絲15固定,如M3自攻螺絲。
[0018]筒體20內設有雙孔內腔21和內腔通道22,沿內腔通道22徑向設置有O形凹槽23,雙孔內腔21通過內腔通道22與注射通道12相連通。內腔通道22的O形凹槽23處設置有吸液通道24。雙孔內腔21包括兩個腔體,腔體容積均為lml。
[0019]注射通道12與內腔通道22的連接端依次設置有小彈簧16,密封圈17和閥芯18。
[0020]雙孔內腔21內設置有雙活塞26,雙活塞26包括底座28和活塞桿27,活塞桿27與雙孔內腔21適配,活塞桿27上設置有密封圈29,雙活塞26的底座27與連接桿40連接,連接方式為螺栓連接,優選M4螺栓,底座28與連接桿40的連接處套設有拉手30。拉手30與筒體20通過螺紋連接。筒體20上套設定位螺母25。
[0021]連接桿40與手柄50連接,手柄50—端設置有定位套管51。連接桿40部分套入定位套管51內,并與手柄50連接。
[0022]連接桿40外沿套設有主彈簧41,主彈簧41沿著連接桿40嵌入定位套管51內,并與手柄50抵觸,主彈簧41外套設有計量調節套42,計量調節套42外設有螺紋,計量調節螺套42上設置配套計量調節螺母44。
[0023]本發明還包括雙吸液裝置80,包括連接體81和吸液接頭82,連接體81與吸液接頭82相連,兩者連接處設置有小彈簧,密封圈和閥芯(圖中未標識)。吸液接頭82與筒體20通過吸液通道24相連。
[0024]本發明的使用狀態,1.調節劑量:打開計量調節螺母44,旋轉計量調節套42,再擰緊計量調節螺母44; 2.安裝注射針,將注射針安裝至連接頭11上;3.安裝吸液系統,將吸液針和回氣針播入藥液瓶,安裝膠管,使得藥液瓶與吸液裝置80通過膠管連接;4.排氣,反復抽吸雙活塞26,排出雙孔內腔21內的空氣;5抽吸藥液,待空氣排盡,放松手柄50,藥液通過吸液裝置80進入雙孔內腔21,壓縮手柄,藥液通過注射通道12進入注射針,從而完成注射。
[0025]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提高了注射通道12與內腔通道22的密封性:通過在注射通道12與內腔通道22的連接端設置有小彈簧16,密封圈17和閥芯18,當用戶放松手柄50時,小彈簧16處于伸縮狀態,將閥芯18壓置內腔通道22邊緣,然后用密封圈17加固,使得雙孔內腔21內處于真空狀態,從而依靠大氣壓將藥液壓入雙孔內腔21,克服傳統球閥導致漏氣的不足。
[0026]2.提高用戶的舒適度:通過在手柄50—端設置有定位套管51。連接桿40部分套入定位套管51內,使得主彈簧41部分嵌入空心管51,縮減了連接桿40的長度,適合手型較小的醫護人員,同時也節省了抽拉的體力,提高了舒適度。
[0027]3、等量進液:通過在雙孔內腔21設置兩個等容積的腔體,腔體容積均為lml,雙管進液的藥液成1:1的配比,滿足大部分注射需求。
[0028]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中。
【主權項】
1.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雙頭注射頭子,筒體,拉手,連接桿、手柄和雙吸液裝置;所述雙頭注射頭子內設有連接頭和注射通道,所述連接頭和注射通道相連通;所述雙頭注射頭子套設在筒體內,所述筒體內設有雙孔內腔和內腔通道,所述雙孔內腔通過內腔通道與注射通道相連通;所述雙孔內腔內設置有吸液通道;所述注射通道與內腔通道的連接端設置有小彈簧、密封圈和閥芯; 所述雙孔內腔內設置有雙活塞,所述雙活塞與連接桿連接,所述雙活塞與連接桿的連接處套設有拉手;所述連接桿與手柄連接,所述手柄一端設置有定位套管,所述連接桿套入定位套管內;所述雙孔內腔包括兩個腔體; 所述連接桿外沿套設有主彈簧,所述主彈簧沿著連接桿嵌入定位套管內,所述主彈簧外套設有計量調節螺套,所述計量調節套外設有螺紋,所述計量調節套上設置配套計量調節螺母; 所述雙吸液裝置包括連接體和吸液接頭,所述連接體與吸液接頭相連,連接處設置有小彈簧,密封圈和閥芯,所述吸液接頭與筒體通過吸液通道相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內腔通道徑向設置有O形凹槽,所述內腔通道的O形凹槽處設置有吸液通道;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頭注射頭子與筒體通過螺栓固定,所述雙活塞與連接桿通過螺栓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活塞包括底座和活塞桿,活塞桿上設置有密封圈,活塞桿與雙孔內腔適配。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管連續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體容積均為Iml。
【文檔編號】A61D7/00GK105943194SQ201610443329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1日
【發明人】丁鵬, 丁貴根, 王學信
【申請人】浙江康瑞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