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醫用取物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醫用取物裝置,包括:支撐機構;芯桿組件,包括芯桿和固定單元;所述芯桿內設有一個軸向通孔,所述軸向通孔的中心軸線與芯桿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固定單元包括至少兩個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相互過盈配合或者過渡配合,實現支撐機構與芯桿之間的固定連接。根據本發明的醫用取物裝置工藝簡單、結構可靠,易于安裝,可有效防止支撐機構脫離芯桿組件,快速取得標本,減少患者痛苦,可有效縮短標本取出時間;且本發明的醫用取物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和推廣潛力。
【專利說明】
一種醫用取物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科器械,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醫用取物裝置,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腹腔鏡手術具有時間短、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等優點,已被越來越多的外科醫生采用和被患者所接受。在腔鏡手術中,通過插在人體皮膚手術切口上的穿刺器套管,將微創手術器械伸入腹腔內進行操作,手術中有可能會切除或取出不同大小和性質的標本,比如腫瘤組織、結石、異物等;切除的標本如何快速、完整和安全地取出,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
-K-
T O
[0003]醫用取物裝置就是專門針對腹腔鏡手術的操作需求而開發的,可將手術切除物(如惡性腫瘤、囊性、膿性切除物及子宮內膜等組織)一次性取出,有效防止病變組織與健康組織接觸,避免病理殘留,不僅能降低手術難度,節省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效率,而且有利于患者術后康復,降低患者術后感染風險,為患者節省大量隱性治療費用。現有技術中,臨床上使用的醫用取物裝置,支撐機構一般通過粘合劑粘結、彈性形變連接、點鉚接等方式固定在芯桿組件上。當切除物標本較大時,標本切除裝入袋體內后,外拉手柄,將袋體的開放端收入外套管中時,可能容易造成因拉力大,支撐機構脫離芯桿組件,標本和袋體難以取出患者腹腔內的情形,增加了手術的難度及風險,給患者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造成標本取出時間長,給醫生及患者帶來諸多不便。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強度高、結構可靠、工藝簡單,易于加工及操作的醫用取物裝置,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5]—種醫用取物裝置,包括:支撐機構;芯桿組件,包括芯桿和固定單元;所述芯桿內設有一個軸向通孔,所述軸向通孔的中心軸線與芯桿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固定單元包括至少兩個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相互過盈配合或者過渡配合,實現支撐機構與芯桿之間的固定連接。
[0006]所述固定單元包括兩個固定元件,所述兩個固定元件的大小及形狀均相同;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兩個支撐架,所述兩個支撐架的大小及形狀均相同。
[0007]每個所述固定元件上同時設有相同數量的安裝柱及安裝孔,所述安裝柱及所述安裝孔在所述固定單元上沿所述固定元件的中心軸線--對稱分布。
[0008]所述兩個固定元件上均設有三個安裝柱及三個安裝孔。
[0009]每個所述固定元件上均設有至少一個凹槽。
[0010]每個所述固定元件上均設有兩個凹槽,所述兩個凹槽分別位于所述固定元件的中心軸線的兩側,所述兩個凹槽的槽長均相等、槽寬均相等,且位置對稱。
[0011]所述至少一個凹槽或者所述兩個凹槽中的一個凹槽內和所述支撐機構的一端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相互配合的定位結構。
[0012]所述兩個凹槽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的所述定位結構為定位筋,所述支撐架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定位結構為定位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內設有兩個定位筋,所述支撐架的所述一端設有兩個定位槽。
[0013]所述兩個定位槽在所述支持機構的一端間隔布置,且所述兩個定位槽間隔的距離大于或等于一個所述定位槽的長度;所述兩個定位筋在所述固定元件上的位置與所述兩個定位槽的位置一一對應。
[0014]所述固定單元還包括容置槽,所述芯桿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內。
[0015]所述固定單元還包括線槽,用于容置袋口收緊線。
[0016]根據本發明的醫用取物裝置可有效防止支撐機構脫離芯桿組件,快速取得標本,減少患者痛苦,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效率。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醫用取物裝置使用前的狀態圖;
[0018]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醫用取物裝置使用中的狀態圖;
[0019]圖3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醫用取物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0020]圖4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芯桿組件及支撐機構配合的分解示意圖;
[0021 ]圖5為固定單元的分解放大示意圖;
[0022]圖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醫用取物裝置的沿袋口收緊線線槽的中心軸線的剖視圖,為了清楚顯示裝配關系,圖中省略了部分零部件;
[0023]圖7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醫用取物裝置的支撐機構的示意圖;
[0024]圖8為圖7中A處結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5]圖9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醫用取物裝置的支撐機構與芯桿組件配合的沿第一凹槽的軸向剖視圖,為了清楚顯示裝配關系,圖中省略了部分零部件;
[0026]圖10是圖9中B處結構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近端”、“遠端”、“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28]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29]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0030]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實施例的醫用取物裝置,包含袋體1、支撐機構2、芯桿組件3、外套管4、把手5、袋口收緊線6、手柄7。
[0031]如圖2所示,袋體I具有開放端11和封閉端12,袋體I的內壁材質優選TPU(即熱塑性聚氨酯),袋體I開放端11的邊緣向袋體I內折疊成雙層后經熱封工藝形成非封閉的環形通道111,袋口收緊線6的一端從非封閉的環形通道111的非封閉處穿入,并從非封閉的環形通道111的另一非封閉處穿出,在環形通道的非封閉處與袋口收緊線6的另一端形成漁夫結;支撐機構2的一端211、221分別從非封閉的環形通道111的兩個非封閉處穿入該非封閉的環形通道111內。因袋體I進入腹腔內,袋體I的外壁需與體液接觸,需具備防水、防潮濕、防氧化變質等特性,故袋體I的外壁材質優選醫用尼龍覆膜布。
[0032]參考圖3至圖5,芯桿組件3包括芯桿33和固定單元,所述固定單元包括第一固定元件31和第二固定元件32,第一固定元件31、第二固定元件32上均同時設有安裝柱及安裝孔。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每個固定元件上的安裝孔數量與安裝柱的數量相等進一步地,第一固定元件31上設有3個安裝柱及3個安裝孔,對應地,第二固定元件32上設有3個安裝孔及3個安裝柱;第一固定元件31和第二固定元件32的大小及形狀均相同,這樣兩個固定元件只需要開一副模具即可,節約了生產成本,加工制造方便,且使用過程中,受力均衡。
[0033]如圖4所示,芯桿組件3包括芯桿33、第一固定元件31和第二固定元件32,芯桿組件3的近端設有第一固定元件31,第二固定元件32與第一固定元件31相互配合以固定第一支撐架21的安裝固定端23,進一步地,芯桿組件3的第一固定元件31與第二固定元件32為過盈或過渡配合連接。第一固定元件31上同時設有安裝柱及安裝孔,第二固定元件32上設有與之對應的安裝孔及安裝柱。
[0034]安裝柱與安裝孔在固定單元上對稱布局,具體地,第一固定元件31上的3個安裝柱與3個安裝孔分別位于第一線槽34的兩側,位置對稱,第二固定元件32上的3個安裝孔與3個安裝柱分別位于第一線槽34的兩側,位置對稱。這樣的對稱設計,加工制造方便,成本相對較低,且使用過程中,受力均衡。
[0035]芯桿組件3的第一固定元件31—端上的安裝柱及安裝孔與第二固定元件32上的安裝孔及安裝柱過盈或過渡配合連接。安裝孔的上極限尺寸小于或等于安裝柱的下極限尺寸,即過盈配合;或安裝孔的上極限尺寸大于安裝柱的下極限尺寸,且安裝孔下極限尺寸小于安裝柱的上極限尺寸,即過渡配合。第一安裝孔311與第一安裝柱321、第二安裝孔312與第二安裝柱322、第三安裝孔313與第三安裝柱323—一對應,過盈或過渡配合連接。
[0036]優選地,安裝柱的橫截面均為圓形,安裝孔的橫截面均為多邊形。若安裝柱與安裝孔的橫截面均為圓形,組裝時,安裝孔與安裝柱為面和面的接觸,過盈或過渡配合時需采用人工錘擊、壓力機壓入、冷裝或者熱裝才能將第一固定元件31與第二固定元件32相互配合。為了克服以上裝配困難,本發明的醫用取物裝置中安裝柱的橫截面為圓形,安裝孔的橫截面為多邊形,優選地,在本實施例中,安裝孔的橫截面為正六邊形;這樣第一固定元件31與第二固定元件32過盈或過渡配合時,安裝孔與安裝柱是平面與圓周面的相切接觸,適當調整過盈量即可滿足安裝可靠性需求,在常溫下,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手工就能進行裝配,工藝簡單、結構可靠、組裝方便。
[0037]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第一固定元件31及第二固定元件32上均設有兩個凹槽,即第一固定元件31上設有第一凹槽315、第二凹槽316,第一凹槽315和第二凹槽316分別位于第一固定元件31中心軸線的兩側,位置對稱;第二固定元件32上設有第三凹槽325、第四凹槽326,第三凹槽325和第四凹槽326分別位于第二固定元件32中心軸線的兩側,位置對稱;第一凹槽315、第二凹槽316、第三凹槽325、第四凹槽326的槽長均相等、槽寬均相等;第一凹槽315、第三凹槽325的大小及形狀均相同,第二凹槽316、第四凹槽326的大小及形狀均相同。第一凹槽315、第四凹槽326共同形成第一支撐架21的安裝固定槽,第二凹槽316、第三凹槽325共同形成第二支撐架22的安裝固定槽,第一固定元件31和第二固定元件32的大小及形狀均相同。
[0038]芯桿組件3的固定單元上設有若干個凹槽,用于容置袋口收緊線6及支撐機構2;具體地,芯桿組件3的固定單元上設有第一線槽34,第一線槽34可僅位于第一固定元件31上,也可僅位于第二固定元件32上,或者,第一線槽34是由第一固定元件31和第二固定元件32共同形成的通道。參考圖5,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第一固定元件上有第五凹槽319、第一固定元件上有第六凹槽329,第五凹槽319、第六凹槽329共同形成第一線槽34,第一線槽34的中心軸線與固定單元的中心軸線重合,即第一線槽34—半位于第一固定元件31上,另一半位于第二固定元件32上。
[0039]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本實施例中,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將各部件的靠近袋體I方向的一端稱為“近端”,靠近手柄7方向的一端稱為“遠端”。袋口收緊線6的另一端從第一線槽34穿出后,從芯桿33的近端沿芯桿33的內部延伸至芯桿33的遠端時,如圖6所示,芯桿33內設有至少一個軸向通孔用于提供袋口收緊線6的通道,該軸向通孔為第二線槽35,袋口收緊線6從芯桿33的一端(即近端)通過第二線槽35,穿過芯桿33至芯桿33的另一端(即遠端)。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芯桿33內設有一個軸向通孔,該軸向通孔為第二線槽35,且該軸向通孔的中心軸線與芯桿33的中心軸線重合,即第二線槽35的中心軸線與芯桿33的中心軸線重合,也就是說,芯桿33為空心圓管,第二線槽35為芯桿33內的空心圓柱體,進一步地,第二線槽35的直徑等于芯桿33的內徑,且第二線槽35的長度與芯桿33的長度相同,即芯桿33的內壁包圍形成第二線槽35。袋口收緊線6從第二線槽35內穿過,從芯桿33的一端延伸至芯桿33的另一端。
[0040]芯桿33上還設有至少一個用于將固定單元與芯桿33相固定連接的定位孔,對應地,固定單元上設有至少一個定位柱。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芯桿33上設有至少兩個固定單元的定位孔,兩個定位孔對稱設置。對應地,固定單元上設有一對定位柱,兩個定位柱對稱設置。具體地,如圖4、圖5所示,第一固定元件31和第二固定元件32上均具有一個定位柱,第一固定元件31的定位柱318插入芯桿33對應的定位孔332固定,第二固定元件32的定位柱插入芯桿33上的與定位孔332對稱設置的另一個定位孔固定,進而將固定單元固定在芯桿33上。固定單元還包括容置槽317,芯桿33至少部分固定在容置槽317內,定位柱位于容置槽317內,這樣可以將芯桿33與固定單元牢固地連接。
[0041]第一固定元件31與第二固定元件32相互配合將芯桿33與支撐機構2固定連接。定位柱與定位孔的數量以滿足配合的兩個零件結合強度和牢固度而定。
[0042]如圖6所示,手柄7上設有第三線槽73,第三線槽73可僅位于左手柄71上,也可僅位于右手柄72上,或第三線槽73是由左手柄71和右手柄72共同形成的通道。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第三線槽73為手柄7內的空心圓柱體,進一步地,第三線槽73的中心軸線與手柄7的中心軸線重合,即第三線槽73的一半位于左手柄71上,另一半位于右手柄72上。袋口收緊線6穿過第三線槽73后拉緊,在手柄7處自身形成活結固定。
[0043]如圖6或圖4所示,芯桿33的壁上還設有收納通孔331,袋口收緊線6的另一端形成活結后,末端收入芯桿33上的收納通孔內331。一方面,袋口收緊線6的末端為自由端,在存儲運輸過程中,可能打結或進入外套管4和芯桿組件3之間,或因外力使活結打開;另一方面,末端自由散落影響產品的美觀,末端收入芯桿33上的收納通孔331內,醫用取物裝置整體外形整潔、美觀。
[0044]綜上所述,袋口收緊線6的一端從袋體I的非封閉的環形通道111的非封閉處穿入,并從非封閉的環形通道111另一非封閉處穿出,在環形通道的非封閉處自身形成漁夫結。袋口收緊線6的另一端依次穿過固定單元上的第一線槽34、芯桿33內的第二線槽35、手柄7上的第三線槽73后拉緊,在第三線槽73的末端74處自身形成活結,末端收入芯桿33上的收納通孔331內。第二線槽35的近端與第一線槽34的遠端連接、第二線槽35的遠端與第三線槽73的近端連接,且第一線槽34、第二線槽35、第三線槽73的中心軸線均重合,即袋口收緊線6的通道為一直線形通道。
[0045]現有技術中,袋口收緊線6的一端在袋體I的環形通道的非封閉處自身形成漁夫結,另一端沿芯桿組件軸向延伸,在芯桿組件的軸向靠近中間位置形成活結,且置于外套管內。具體地,芯桿組件3的外表面上設有袋口收緊線6的限位槽及多個固定孔,限位槽沿芯桿組件3軸向設置,袋口收緊線6在限位槽內,并需穿過固定孔后,才能在芯桿組件上形成活結固定。使用前,因芯桿組件全部位于外套管內,所以袋口收緊線6的活結連同芯桿組件一起在外套管內;使用時,當需要將袋體從醫用取物裝置上分離時,醫生必須將芯桿組件從外套管軸向移動到一定程度,才能將該活結露出外套管,先打開該活結才能將袋體分離。本發明設計的醫用取物裝置,袋口收緊線6的活結始終在外套管4的外面,醫生可根據手術需要隨時解開活結,進而將袋體I和袋口收緊線6從醫用取物裝置上分離開來,有利于醫生快速取得標本,減少患者痛苦及手術感染等風險,可有效縮短標本取出時間,且第一線槽34、第二線槽35、第三線槽73的中心軸線均重合,即袋口收緊線6的通道為一直線形通道,有利于袋口收緊線6在通道內順暢收放。
[0046]芯桿組件3可伸入外套管4內,芯桿組件3和支撐機構2上分別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安裝結構;作為優選,所述定位安裝結構為定位筋與定位槽。進一步地,芯桿組件3上設有至少一個定位筋,支撐機構2上設有至少一個定位槽。在本實施例中,芯桿組件3上設有兩個定位筋,支撐機構2上設有兩個定位槽。
[0047]如圖7所示,支撐機構2包含第一支撐架21、第二支撐架22,第一支撐架21與第二支撐架22的大小及形狀相同,裝配時,將其中一個支撐架翻轉180度即得到對稱設置的另一支撐架;翻轉前,第一支撐架21的安裝固定端23上的第一定位槽231、第二定位槽232,與第二支撐架22的安裝固定端上的兩個定位槽的朝向相同;翻轉后,第一定位槽231、第二定位槽232與第二支撐架22的安裝固定端上的兩個定位槽的朝向相反,如此,與第一固定元件31上的第一凹槽315內的定位筋、第二固定元件32上的第三凹槽325內的定位筋相匹配。這樣,兩個支撐架只需要開一副模具即可,節約了生產成本,加工制造方便,且使用過程中,受力均衡。袋體I的開放端11收緊時,第一支撐架21的近端211與第二支撐架22的近端221抵接。袋體I的開放端11展開時,第一支撐架21的近端211與第二支撐架22的近端221分開。
[0048]如圖7至圖8所示,支撐架的另一端(即安裝固定端)均為直線形,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定位槽。在本實施例中,以支撐機構2的第一支撐架21為例,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架21的安裝固定端23設有兩個定位槽:第一定位槽231、第二定位槽232。兩個定位槽的大小及形狀相同,第一定位槽231、第二定位槽232的截面形狀均為開口長方形或開口梯形或U形。定位槽的厚度等于第一支撐架21的安裝固定端23的厚度;本實施例中,優選地,定位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支撐機構2寬度的一半;若定位槽深度過大,定位槽正上方的第一支撐架21處的寬度小、強度弱,不能滿足抗拉要求。定位槽的長度大于或等于定位槽深度的一倍,因兩個定位槽與兩個定位筋一一對應;,若定位槽的長度過小,對應地,定位筋的長度較小,因此定位筋的的強度弱,使用所述醫用取物裝置時,定位筋有斷裂的風險,造成支撐機構2脫離芯桿組件3,使標本和袋體I難以取出患者腹腔內,給醫生及患者帶來諸多不便。如圖8所示,第一定位槽231、第二定位槽232在支撐機構2的安裝固定端23上間隔布置,兩個定位槽間隔的距離大于或等于一個定位槽長度。
[0049]如圖9至圖10所示,第一固定元件31上的第一凹槽315、第二固定元件32上的第三凹槽325內分別設有至少一個定位筋,以第一凹槽315為例,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第一凹槽315內設有兩個定位筋:第一定位筋3151、第二定位筋3152,定位筋為長方體形狀或開口梯形或U形的凸起。如圖1O所示,凸起的高度等于或小于定位槽凹槽的深度。第一定位筋3151、第二定位筋3152在第一凹槽315內間隔布置,兩個凸起間隔大于或等于一個凸起長度的距離。第一定位筋3151、第二定位筋3152的大小及形狀與第一支撐架21的安裝固定端23的第一定位槽231、第二定位槽232—一對應。從而使第一支撐架21的安裝固定端23安裝固定于第一固定元件31的凹槽315內,且第一固定元件31的凹槽315內的定位筋與第一支撐架21的定位槽相互配合固定,即第一定位槽231與第一定位筋3151、第二定位槽232與第二定位筋3152相互配合。第三凹槽325大小及形狀均與第一凹槽315相同,且與第一凹槽315對稱設置。一方面,第一定位槽231、第二定位槽232分別與凹槽315內的第一定位筋3151、第二定位筋3152配合固定;另一方面,第一固定元件31與第二固定元件32配合連接并且將支撐機構2的安裝固定端擠壓固定在兩者之間,上述兩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均能實現支撐機構2與芯桿組件3的固定連接,兩方面結合起來,固定效果更好。如此,第一凹槽315、第四凹槽326共同形成第一支撐架21的安裝固定槽。同樣,第二凹槽316、第三凹槽325共同形成第二支撐架22的安裝固定槽。
[0050]芯桿組件3伸入并位于外套管4內,且可在外套管4內軸向移動,手柄7包括左手柄71和右手柄72。芯桿33的另一端設有手柄7,芯桿33上還設有至少一個用于手柄7的定位孔。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芯桿33上設有四個用于手柄7的定位孔,對應地,左手柄71和右手柄72均具有兩個第一定位柱,左手柄71的兩個第一定位柱、右手柄72的兩個第一定位柱均插入芯桿33對應的定位孔從而配合連接,進而將手柄7固定在芯桿組件3上。右手柄72還具有第二定位柱,左手柄71具有第二定位孔,右手柄72的第二定位柱插入左手柄71的第二定位孔并且過盈或過渡配合連接。第一定位柱與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柱與第二定位孔的數量以滿足配合的兩個零件結合強度和牢固度而定。左手柄71和右手柄72上通過第二定位柱與第二定位孔過盈或過渡配合固定連接在芯桿上。外套管4上設有兩個第三定位孔,外套管4外還設有把手5,把手5為對稱結構。把手5分為左把手51和右把手52。左把手51和右把手52均具有第三定位柱,右把手52的第三定位柱、左把手51的第三定位柱均插入外套管4的第三定位孔從而配合連接,進而將外套管4固定于右把手52與左把手51之間。右把手52還具有第四定位柱,左把手51具有第四定位孔,右把手52的第四定位柱插入左把手51的第四定位孔并且過盈或過渡配合連接。定位柱與定位孔的數量以滿足配合的兩個零件結合強度和牢固度而定。
[0051]在本實施例中,未使用前,醫用取物裝置的支撐機構2呈壓扁狀態,袋體I從封閉端12疊卷收縮至開放端11,支撐機構2、袋體1、袋口收緊線6及部分芯桿組件收納于外套管4中。使用時,將該醫用取物裝置通過穿刺器進入患者腹腔內,醫生一手握住外套管4上的把手5,將拇指和食指分別放入把手5左右環形孔內,另一手通過手柄7將芯桿組件3向前推出。支撐機構2被完全推出外套管4后,支撐機構2恢復原有狀態并撐開袋體I的開放端11,袋體I的疊卷慢慢松開,進而袋體I全部展開。優選地,支撐機構2的展開時可自動形成雙側弧形,無需額外器械輔助就可以使袋體I呈開放狀態。
[0052]患者腹腔內事先置入了觀察儀或內窺鏡,醫生通過觀察顯示器,能夠識別、切斷標本,然后用醫用取物裝置獲得標本,標本位于袋體I內。醫生一手握住外套管4上的把手5,將拇指和食指分別放入左右環形孔內,另一手通過手柄7將芯桿組件3向后拉,支撐機構2的安裝固定端23先被收入外套管4內,支撐機構2沿其雙側弧形結構,可完全被收入外套管4內,同時袋口收緊線6慢慢被拉緊,從而收緊袋體I的開放端11,進而封閉袋體I,以將標本自患者腹腔內取出。因第一支撐架21的第一定位槽231、第二定位槽232分別與第一固定元件31的第一凹槽315內的兩個定位筋(第一定位筋3151、第二定位筋3152)配合固定,第二支撐架22上的定位槽分別與第三凹槽325內的兩個定位筋配合固定,且第一固定元件31上設有的安裝孔與第二固定元件32上安裝柱的過盈或過渡配合,結構可靠,使得支撐機構2不會脫離芯桿組件3。
[0053]根據標本的體積大小或手術需要,當標本體積較小時,醫生可以將醫用取物裝置和穿刺器一起從腹腔切口處取出,再解開袋口收緊線6另一端的活結,釋放繩結,進而將袋體和袋口收緊線從醫用取物裝置上分離開來;或先打開繩結的活結,釋放繩結,取走醫用取物裝置除袋體I及袋口收緊線6以外的部分,然后將袋體1、袋口收緊線6和穿刺器收緊并一起從腹腔切口處取出;或先打開繩結的活結,釋放繩結,取走醫用取物裝置除袋體I及袋口收緊線6以外的部分和穿刺器,然后通過袋口收緊線6的漁夫結收緊袋體I的開放端11,進而收緊袋口收緊線6將袋體I從腹腔切口處取出。當標本較大、取出有困難時,可先將標本在袋體I內剪成若干小塊或對腹腔切口適當做擴口處理。
[0054]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的醫用取物裝置,工藝簡單、結構可靠,易于安裝,可有效防止支撐機構2脫離芯桿組件3,快速取得標本,減少患者痛苦,可有效縮短標本取出時間;且本發明的醫用取物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具有較好的使用價值和推廣潛力。
[0055]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彼此可通訊;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0056]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57]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0058]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主權項】
1.一種醫用取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撐機構; 芯桿組件,包括芯桿和固定單元;所述芯桿內設有一個軸向通孔,所述軸向通孔的中心軸線與芯桿的中心軸線重合;所述固定單元包括至少兩個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相互過盈配合或者過渡配合,實現支撐機構與芯桿之間的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取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單元包括兩個固定元件,所述兩個固定元件的大小及形狀均相同;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兩個支撐架,所述兩個支撐架的大小及形狀均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取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固定元件上同時設有相同數量的安裝柱及安裝孔,所述安裝柱及所述安裝孔在所述固定單元上沿所述固定元件的中心軸線 對稱分布。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用取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固定元件上均設有三個安裝柱及三個安裝孔。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取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固定元件上均設有至少一個凹槽。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取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固定元件上均設有兩個凹槽,所述兩個凹槽分別位于所述固定元件的中心軸線的兩側,所述兩個凹槽的槽長均相等、槽寬均相等,且位置對稱。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醫用取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凹槽或者所述兩個凹槽中的一個凹槽內和所述支撐機構的一端分別設置有至少一個相互配合的定位結構。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醫用取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凹槽為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內的所述定位結構為定位筋,所述支撐架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定位結構為定位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內設有兩個定位筋,所述支撐架的所述一端設有兩個定位槽。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醫用取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定位槽在所述支持機構的一端間隔布置,且所述兩個定位槽間隔的距離大于或等于一個所述定位槽的長度;所述兩個定位筋在所述固定元件上的位置與所述兩個定位槽的位置一一對應。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取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單元還包括容置槽,所述芯桿至少部分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內。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用取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單元還包括線槽,用于容置袋口收緊線。
【文檔編號】A61B17/22GK105943093SQ201610539683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7月8日
【發明人】孫寶峰, 黃晨, 張帆, 常杰
【申請人】江蘇風和醫療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