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采用中藥成方敷貼貼于頸肩穴,膠布固定,予以刺激或者電動按摩。頸肩穴是特有針對頸肩綜合征等一系列頸椎肩周毛病的特定穴位,為臨床驗穴,是傳統醫學未有記載的新穴位,本發明的方法采用中藥成方局部作用于頸肩穴,操作簡單,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療效確切無損,無副作用。
【專利說明】
一種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醫療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局部作用于頸肩穴改善頸肩綜合征 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0002] 頸肩綜合征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原發性疾病主要以頸椎序列改變, 頸部及肩部肌肉慢性損傷,頸椎間盤突出神經根卡壓,肩關節炎,肩關節粘連等一系列頸肩 部疾病,其共有的特點均為頸部,肩部,手臂疼痛,甚至麻木,肌肉痙攣,且可有其他伴隨癥 狀。頸肩綜合征的特征就是頸肩互相影響,頸部引發肩部臂部疼痛,而肩部臂部疼痛亦可引 起頸部癥狀。
[0003] 頸肩綜合征在傳統醫學中已經有了一定認識,其癥屬"肩痹"、"骨痹"、"肩頸痛"等 范疇。癥狀表現和中醫經絡理論中經筋病候相通。在《靈樞?經筋》闡明十二經筋的病候表 現有"轉筋"、"筋急"、"不可屈伸",《靈樞·經筋》言:"寒則反折筋急",《素問?陰陽應象大 論》日:"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寒邪侵襲、跌撲損傷、勞作過度損及督脈、筋脈失養導致 脈絡空虛、經脈閉塞而發病。機體肝腎不足、筋骨失養為本虛,風寒濕阻塞經脈導致不通則 痛為標實,其病因病機乃本虛標實之證。
[0004] 隨著社會的發展,從事辦公室工作人員數目的增加,長期接觸電腦,工作姿勢不恰 當或者長期保持同樣的姿勢,使得頸肩綜合征發病趨勢趨于年輕化,當前關于頸肩綜合征 的國內外研究尚不多。國外目前對于此病的治療,常規使用非留體抗炎藥為主,代表藥物如 雙氯芬酸鈉、美洛昔康、塞來西布等,可輔以功能訓練,理療如紅外線、低周波、中頻、微波之 類,但見效緩慢,非留體抗炎藥副作用較大。亦有采用神經阻滯即局部神經封閉的療法,效 果較好,但損傷大,風險高,有一定的副作用。而國內對于此病的治療,主要有:1.通過中藥 補腎壯骨,祛寒除濕,活血通絡,益氣養陰等方法,效果較為緩慢,療程長。2.外用貼敷療法, 效果仍然慢,療程長,也可引起過敏等部分副反應。3.針灸拔罐治療,效果較為不錯,但是也 需要相當長的療程,不能即時見效。4.常規推拿治療,效果好,操作繁瑣,單一病人操作時間 長,操作醫師體力消耗大,不適宜一定時間內接診較多數目患者。5.放血療法,效果可,但風 險大,易引起感染,屬于有損操作。6.小針刀療法,效果不錯,但是準入門檻高,有較大風險 性,屬于有損操作。總之,對于頸肩綜合征的治療,國內外目前并無較為先進的治療方法。各 種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發明新中藥組方治療頸肩綜合征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 物。
[0006] 本發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如上所述中藥組合物的用途。
[0007]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8] -種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 成:紅花10-30份、冰片10-30份、川芎10-30份、艾葉20-40份、伸筋草10-20份、透骨草10-20 份、元胡10-20份、地龍10-30份、蜈蚣10-20份、七葉一枝花10-20份。
[0009] 優選地,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紅花15-25份、冰片15-25 份、川考15-25份、艾葉25-35份、伸筋草12-18份、透骨草12-18份、元胡12-18份、地龍15-25 份、蜈蚣12-18份、七葉一枝花12-18份。
[0010] 優選地,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紅花20份、冰片20份、川 芎20份、艾葉30份、伸筋草15份、透骨草15份、元胡15份、地龍15份、蜈蚣15份、七葉一枝花15 份。
[0011] 為實現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12] 如上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改善頸肩綜合征的藥物中的應用。
[0013] 所述藥物為敷貼劑,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按照配比稱取原料藥,加水煎煮二 次,每次1.5小時,合并二次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稠膏,80°C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即得 中藥浸膏粉,將上述中藥浸膏粉以蜂蜜調制,制成大小為2 · 0cm X 2 · 0cm,厚1 · 5cm的敷貼。
[0014] 所述藥物使用方法如下:采用敷貼貼于患者頸肩穴,膠布固定,予以刺激。
[0015] 所述頸肩穴定位于乳突直下,鎖骨上窩內側點。
[0016] 本發明優點在于:
[0017] 1、頸肩穴是特有針對頸肩綜合征等一系列頸椎肩周毛病的特定穴位,為臨床驗 穴,是傳統醫學未有記載的新穴位,本發明的中藥成方局部短時重刺激點按頸肩穴,操作簡 單,用時短,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療效確切無損,無副作用。
[0018] 2、通過藥物篩選,優化出用于配合頸肩穴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使用本 發明的中藥敷貼配合短時重刺激點按頸肩穴治療,對于頸肩綜合征效果顯著。
【附圖說明】
[0019] 附圖1為肩頸穴定位圖。
[0020] 附圖2為三組改善情況對比圖。
[0021] 附圖3為本發明的頸肩穴電動按摩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 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發明記載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 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 定的范圍。
[0023] 實施例1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一)
[0024]紅花20份、冰片20份、川芎20份、艾葉30份、伸筋草15份、透骨草15份、元胡15份、地 龍15份、蜈蟻15份、七葉一枝花15份,常規方法煎煮。
[0025]實施例2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二)
[0026] 紅花10份、冰片30份、川考10份、艾葉40份、伸筋草10份、透骨草20份、元胡10份、地 龍30份、蜈蚣10份、七葉一枝花20份,常規方法煎煮。
[0027]實施例3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三)
[0028] 紅花30份、冰片10份、川考30份、艾葉20份、伸筋草20份、透骨草10份、元胡20份、地 龍10份、蜈蚣20份、七葉一枝花10份,常規方法煎煮。
[0029] 實施例4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四)
[0030] 紅花10份、冰片10份、川考10份、艾葉20份、伸筋草10份、透骨草10份、元胡20份、地 龍30份、蜈蚣20份、七葉一枝花20份,常規方法煎煮。
[0031] 實施例5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五)
[0032]紅花30份、冰片30份、川考30份、艾葉40份、伸筋草20份、透骨草10份、元胡10份、地 龍10份、蜈蚣10份、七葉一枝花10份,常規方法煎煮。
[0033]實施例6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六)
[0034]紅花15份、冰片15份、川考15份、艾葉25份、伸筋草12份、透骨草12份、元胡12份、地 龍15份、蜈蚣12份、七葉一枝花12份,常規方法煎煮。
[0035]實施例7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七)
[0036]紅花25份、冰片15份、川芎15份、艾葉25份、伸筋草12份、透骨草12份、元胡12份、地 龍15份、蜈蚣12份、七葉一枝花12份,常規方法煎煮。
[0037]實施例8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八)
[0038]紅花25份、冰片25份、川芎15份、艾葉25份、伸筋草12份、透骨草12份、元胡12份、地 龍15份、蜈蚣12份、七葉一枝花12份,常規方法煎煮。
[0039] 實施例9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九)
[0040] 紅花25份、冰片25份、川芎25份、艾葉25份、伸筋草12份、透骨草12份、元胡12份、地 龍15份、蜈蚣12份、七葉一枝花12份,常規方法煎煮。
[0041] 實施例10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十)
[0042]紅花25份、冰片25份、川考25份、艾葉35份、伸筋草12份、透骨草12份、元胡12份、地 龍15份、蜈蚣12份、七葉一枝花12份,常規方法煎煮。
[0043]實施例11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十一)
[0044]紅花25份、冰片25份、川芎25份、艾葉35份、伸筋草18份、透骨草12份、元胡12份、地 龍15份、蜈蚣12份、七葉一枝花12份,常規方法煎煮。
[0045]實施例12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十二)
[0046]紅花25份、冰片25份、川考25份、艾葉35份、伸筋草18份、透骨草18份、元胡12份、地 龍15份、蜈蚣12份、七葉一枝花12份,常規方法煎煮。
[0047]實施例13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十三)
[0048] 紅花25份、冰片25份、川考25份、艾葉35份、伸筋草18份、透骨草18份、元胡18份、地 龍15份、蜈蚣12份、七葉一枝花12份,常規方法煎煮。
[0049] 實施例14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十四)
[0050] 紅花25份、冰片25份、川考25份、艾葉35份、伸筋草18份、透骨草18份、元胡18份、地 龍25份、蜈蚣12份、七葉一枝花12份,常規方法煎煮。
[0051] 實施例15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十五)
[0052]紅花25份、冰片25份、川考25份、艾葉35份、伸筋草18份、透骨草18份、元胡18份、地 龍25份、蜈蚣18份、七葉一枝花12份,常規方法煎煮。
[0053]實施例16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十六)
[0054] 紅花25份、冰片25份、川考25份、艾葉35份、伸筋草18份、透骨草18份、元胡18份、地 龍25份、蜈蚣18份、七葉一枝花18份,常規方法煎煮。
[0055] 實施例17用于改善頸肩綜合征中藥敷貼的制備
[0056] 按照實施例1-16任一稱取原料藥,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二次煎液,濾 過,濾液濃縮至稠膏,80°C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即得中藥浸膏粉。將上述中藥浸膏粉,以 蜂蜜調制,制成大小為2 · 0cm X 2 · 0cm,厚1 · 5cm的敷貼。
[0057] 實施例18穴位貼刺激頸肩穴改善頸肩綜合征的臨床觀察
[0058] 1臨床資料
[0059] 1.1-般資料
[0060] 92例頸肩綜合癥均為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2014年中醫骨傷科及康復科門診患 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安慰劑組和治療組,其基本資料如表1所示。
[0061] 表 1
[0062]
[0063] 1.2納入資料
[0064] (1)原發性頸肩綜合征患者;
[0065] (2)年齡18-70歲,性別、民族不限;
[0066] (3)符合診斷標準;
[0067] (4)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獲得知情同意書者。
[0068] 1.3診斷標準
[0069]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0070] 1.3.1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頸肩臂痛
[0071 ] (1)疼痛特點:慢性者頸肩部酸脹伴緊束感,難受但可耐受;急性者劇痛難忍;在一 側或兩側頸肩臂部;局部有壓痛。
[0072] (2)損傷或勞損病史。
[0073] (3)可有頸交感神經紊亂及椎動脈供血不足癥狀。
[0074] (4)明顯壓痛點,可及筋膜條索。
[0075] (5)頸肩部活動范圍可能受限,壓痛點推拿后癥狀減輕,且活動受限的范圍改善。
[0076] (6)無病理征。皮膚感覺正常。
[0077] (7)血生化正常。
[0078] (8 )X線片僅見頸椎序列改變。
[0079] 1.3.2椎管內或椎管內外混合型軟組織損害性頸肩臂痛
[0080] 因頸椎及其附件的增生退變引起癥狀,臨床以頸椎病多見,不同類型的頸椎病可 有不同的臨床表現。
[0081 ] (1)疼痛特點:頸肩臂部頑固性酸麻脹痛,可有典型的神經根性痛。
[0082] (2)若有脊髓壓迫癥狀,出現脊髓損害表現,病理征陽性。
[0083] (3)頸肩部有顯性或無明顯壓痛點。
[0084] (4)血檢驗正常。
[0085] (5)頸椎MRI可確診。
[0086] 1.3.3肩關節周圍炎及臂叢神經卡壓
[0087]臨床以肩關節周圍炎癥癥狀,如肩臂痹痛、功能障礙等表現突出,頸部的癥狀隱 蔽,及臂肘掌指出現多樣化癥狀為本癥的特點。
[0088] (1)肩關節疼痛及局部功能受限。
[0089] (2)頸部肌筋似緊感。
[0090] (3)強行活動頸部時,肩肘的病情加重
[0091 ] (4)自肩至小指端出現特殊異常感覺
[0092] (5)上肢可發麻
[0093] (6)部分病例可出現上肢的輕度震顫。
[0094] 1.4排除標準
[0095] (1)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風濕熱等相關全身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頸肩綜合征。
[0096] (2)骨腫瘤,椎管內腫瘤,神經性腫瘤引起的頸肩疼痛。
[0097] (3)頸肩部感染、結核,帶狀皰疹引起的頸肩疼痛。
[0098] (4)體質虛弱,患嚴重心腦血管意外、嚴重創傷或重大手術后患者,或血液系統疾 病,其他各類腫瘤患者。
[0099] (5)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殘障及精神病患者。
[0100] (6)治療當日已服用相關疾病藥物的患者。
[0101] 2治療方法 [0102] 2.1設計方案
[0103] 受試三組均采用單盲法,每位受試患者隔離治療,患者對于分組和具體操作治療 方式并不知曉,僅僅知道治療方式均針對病情,并且無副作用。而治療操作者與療效評價記 錄者分離,療效評價記錄者不知曉患者的具體分組及治療方式,記錄過程中僅僅詢問基本 狀況及評定量表范圍內問題,不得詢問關于治療方面的問題。
[0104] 2.1.1安慰劑組
[0105] 安慰劑組操作者主要給與輕撫頸肩部局部肌肉10分鐘,手法非常輕,難以感受。
[0106] 2.1.2對照組
[0107]對照組操作者對受試者進行約10分鐘左右的常規推拿,包括彈撥、拔升、捏拿等, 力度以常規為宜。
[0108] 2.1.3治療組
[0109] 治療組患者使用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敷貼貼于頸肩穴,膠布固定,敷貼1小時后使 用電動按摩儀強力刺激受試者頸肩穴,點按5s后突然放開,隔1分鐘后再行操作一次。
[0110] 2.2關于頸肩穴
[0111] 頸肩穴為發明人通過多年臨床經驗發現的治療頸肩痛驗穴,傳統醫學并無明確記 載,定位為乳突直下,鎖骨上窩內側點。其歸屬于手少陽三焦經。其上為頸從鎖骨上神經穿 出點。因此根據其治療特性,取名為頸肩穴。
[0112] 2.3觀察時間
[0113] 受試者于治療前測量各種療效量表,在完成治療后的立即進行量表測評。
[0114] 2.4觀察指標
[0115] (1)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簡稱VAS);
[0116] (2)UCLA肩關節評分系統;
[0117] (3)頸椎病臨床評價量表(參見:頸椎病評定量表的研究進展.中國康復)
[0118] 2.5數據統計分析
[0119]數據分析采用excel統計分析宏進行。計量資料將采用"均數土標準差"進行統計 描述。采用方差分析比較組內組間治療前后差異。統計學檢驗取雙側界值,顯著性水平為α =0.05。進行統計學處理前,首先對數據進行檢驗,正態分布資料按常規檢驗方法進行;非 正態資料按各相應校正方法進行。
[0120] 3數據結果
[0121] 3.1數據處理方式
[0122] VAS改善情況=治療前VAS-治療后VAS值(因治療前值相較于后值大)
[0123] UCLA改善情況=治療后UCLA值-治療前UCLA值
[0124] 頸量表改善情況=治療后頸量表值-治療前頸量表值
[0125] 3.2三組改善情況
[0126] 由表2、圖2均可見三組治療前后VAS、UCLA、頸椎病評價量表均有明顯改善,治療組 改善程度〉對照組改善程度〉安慰劑組改善程度,相關數據均有統計學上差異。
[0127] 表2三組改善情況比較
[0128]
[0129] 注:三組間各數據比較P〈0.01。
[0130] 4 討論
[0131] 頸肩綜合征近來成為一種高發疾病,主要和現階段人群容易長時間保持一個姿 勢,并且空調的廣泛普及有很大關系,傳統醫學認為,頸肩綜合征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氣血不 足,營衛不固,風寒濕邪乘機而入,導致督陽閉阻,經絡不通。導致氣血運行障礙,氣血不榮 經絡或經氣淤滯于局部引起患部疼痛不適,進而造成功能喪失。
[0132] 傳統醫學里有很多特定穴位可以針對一些特定疾病,例如落枕穴、腰痛穴、膽囊穴 等等,頸肩穴是發明人多年總結的臨床驗穴,對于頸肩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該穴位定位為 乳突直下,鎖骨上窩內側點。其歸屬于手少陽三焦經。其上為頸從鎖骨上神經穿出點。為足 少陽經、手少陽經、手太陽經交匯,而頸肩臂疼主要分布經絡為督脈,手三陽經,足太陽經, 因此重按此處可刺激疏通三條經絡,增加氣血運行,中醫認為不通則痛,經絡氣血的疏通有 利于疼痛的減輕。而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分析,該穴位處于頸叢鎖骨上神經的穿出點,短時強 力刺激可能產生內啡肽、5-羥基色胺之類的鎮痛消炎物質,從而產生良好的鎮痛消炎效果。
[0133] 目前我科的治療師在日常醫療工作中已經采用了這個簡便廉價省時的成方,既為 患者節約了一大筆推拿費用開支,醫生也節省了力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服務更多病人。 推拿一名患者20-40分鐘,收費60-100元,而點穴患者僅需5分鐘,收費20元。推拿師按常規 方法1小時僅治療兩名患者收費不超過180元,而新技術可1小時治療10-12名患者,收費不 低于200元,既節省了單個患者的開支,又加強了醫院的整體收入。
[0134] 頸肩病是骨傷科的高發疾病,現有的治療方法沒有特效作用于這方面的治療,新 穴位敷貼治療有利于完善目前的治療體系,是對頸肩病治療的一個良好的補充。現階段的 研究已經初步證實了新穴位治療的有效性,如經過進一步研究可作為一項基礎技術向各級 醫院推廣,也可向更高層面科研尋求深入研究。
[0135] 實施例19中藥敷貼配合電動按摩儀刺激頸肩穴改善頸肩綜合征的臨床觀察
[0136] 1臨床資料
[0137] 1.1 -般資料
[0138] 90例頸肩綜合征患者均為2014年度中醫骨傷科及康復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 組、對照組一、對照組二,三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高及體重均無顯著區別,具有可比性。
[0139] 1.2納入標準
[0140] (1)原發性頸肩綜合征患者;
[0141] (2)年齡18-70歲,性別、民族不限;
[0142] (3)符合診斷標準;
[0143] (4)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獲得知情同意書者。
[0144] 1.3診斷標準
[0145] 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0146] (1)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頸肩臂痛
[0147] (2)椎管內或椎管內外混合型軟組織損害性頸肩臂痛
[0148] (3)肩關節周圍炎及臂叢神經卡壓
[0149] 1.4排除標準
[0150] (1)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風濕熱等相關全身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頸肩綜合征,
[0151 ] (2)骨腫瘤,椎管內腫瘤,神經性腫瘤引起的頸肩疼痛,
[0152] (3)頸肩部感染、結核,帶狀皰疹引起的頸肩疼痛,
[0153] (4)體質虛弱,患嚴重心腦血管意外、嚴重創傷或重大手術后患者,或血液系統疾 病,其他各類腫瘤患者;
[0154] (5)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殘障及精神病患者;
[0155] (6)治療當日已服用相關疾病藥物的患者。
[0156] 2治療方法
[0157] 治療組患者使用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敷貼貼于頸肩穴,膠布固定,敷貼1小時后使 用電動按摩儀強力刺激受試者頸肩穴,點按5s后突然放開,隔1分鐘后再行操作一次。對照 組一使用實施例1制備的中藥敷貼貼于頸肩穴,膠布固定,敷貼1小時。對照組二給與輕撫頸 肩部局部肌肉10分鐘,手法非常輕,難以感受。
[0158] 2.1觀察指標
[0159] (1)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簡稱VAS);
[0160] (2)UCLA肩關節評分系統;
[0161] (3)頸椎病臨床評價量表;
[0162] (4)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相關標準。治愈:疼痛、腫脹消失,活動功能 正常;好轉:疼痛、腫脹減輕,活動功能好轉;未愈:疼痛及腫脹無變化。
[0163] 2.2數據統計分析
[0164] 數據分析采用excel統計分析宏進行。計量資料將采用"均數土標準差"進行統計 描述。采用方差分析比較組內組間治療前后差異。統計學檢驗取雙側界值,顯著性水平為α =0.05。進行統計學處理前,首先對數據進行檢驗,正態分布資料按常規檢驗方法進行;非 正態資料按各相應校正方法進行。
[0165] 3數據結果
[0166] 3.1數據處理方式
[0167] VAS改善情況=治療前VAS-治療后VAS值
[0168] UCLA改善情況=治療后UCLA值-治療前UCLA值
[0169] 頸量表改善情況=治療后頸量表值-治療前頸量表值
[0170] 3.2三組改善情況
[0171] 治療后統計三組患者觀察指標,結果如下表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治療組改善程 度顯著優于對照組改善程度,相關數據均有統計學上差異。
[0172] 表3
[0173]
[0174] 注:與治療組比較*P〈0.05
[0175] 實施例20頸肩穴電動按摩儀
[0176] 請參照圖3,所述頸肩穴電動按摩儀包括用于固定的綁帶1,綁帶1中間固定裝有震 動部件2,震動部件2的上表面固定裝有半球形按摩頭3,按摩頭3由高分子材料制成,震動部 件2的輸入端通過導線5連接電源7和開關8,電源7和開關8安裝在帶有蓋子9的殼體6內,殼 體6還設置有可容納綁帶1及按摩頭3的內腔10,便于攜帶。在所述綁帶1的兩端還設有魔術 貼4(分別為毛面和勾面),方便按摩儀的固定。所述按摩頭3通過綁帶1及魔術貼4固定在患 者頸肩穴上,開啟電源7使震動部件2帶動按摩頭3點按刺激患者頸肩穴,點按5s后突然放 開,隔1分鐘后再刺激一次。
[0177] 實施例21頸肩穴電動按摩系統
[0178] 在實施例20的震動部件2側面還設有定位部件,定位部件為粘貼膠帶,將粘貼膠帶 沿著乳突穴的正下方粘貼,直至按摩頭3定位到鎖骨上窩的內側點。方便乳突穴的定位。 [0179]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 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方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 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 一種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份 的原料藥制成:紅花10-30份、冰片10-30份、川芎10-30份、艾葉20-40份、伸筋草10-20份、透 骨草10-20份、元胡10-20份、地龍10-30份、蜈蚣10-20份、七葉一枝花10-20份。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是 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紅花15-25份、冰片15-25份、川芎15-25份、艾葉25-35份、伸筋 草12-18份、透骨草12-18份、元胡12-18份、地龍15-25份、蜈蚣12-18份、七葉一枝花12-18 份。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改善頸肩綜合征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是 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紅花20份、冰片20份、川芎20份、艾葉30份、伸筋草15份、透骨 草15份、兀胡15份、地龍15份、蜈蟻15份、七Pi 枝花15份。4. 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改善頸肩綜合征的藥物中的應用。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為敷貼劑,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 如下:按照配比稱取原料藥,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二次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 稠膏,80°C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即得中藥浸膏粉,將上述中藥浸膏粉以蜂蜜調制,制成大 小為2. OcmX 2.0cm,厚1.5cm的敷貼。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使用方法如下:采用敷貼貼于患 者頸肩穴,膠布固定,予以刺激。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頸肩穴定位于乳突直下,鎖骨上窩內 偵1J點。
【文檔編號】A61K36/66GK105832966SQ201610268233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7日
【發明人】王 鋒
【申請人】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