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片126均設在殼體組件131外,內導電片125的一端與振動電源113電連接,內導電片125的另一端與內導電軸121的外端電連接,外導電片126的一端與加熱電源112電連接,外導電片126的另一端與外導電軸124的外端電連接。
[0073]如圖3、圖5、圖6所示,絕緣套123的兩端均設有絕緣凸臺123a,絕緣凸臺123a沿絕緣套123的周向方向延伸,外導電軸124設在兩個絕緣凸臺123a之間,外導電片126套設在絕緣套123上,且外導電片126夾設外導電軸124的外端和與其對應的絕緣凸臺123a之間。為提高樞轉組件120的結構緊湊性,內導電片125與絕緣套123的外端端面相抵。為提高內導電片125的裝配穩定性,內導電片125與絕緣套123的外端之間設有墊片127。
[0074]加熱電路140包括兩個第一電連接件142,兩個第一電連接件142固設在殼體組件131內,其中一個第一電連接件142的兩端分別與其中一個外導電軸124和加熱組件141電連接,另一個第一電連接件142的兩端分別于另一個外導電軸124和加熱組件141電連接。如圖
3、圖5-圖6所示,位于右側的外導電片126’的一端與加熱電源112電連接,外導電片126’的另一端與外導電軸124’的外端電連接,位于右側的第一電連接件142’靠近右側樞轉組件120’,該第一電連接件142’的一端與右側的外導電軸124’的內端電接觸,該第一電連接件142’的另一端與加熱組件141電連接;位于左側的第一電連接件142靠近左側樞轉組件120,該第一電連接件142的一端與位于左側的外導電軸124的內端電接觸,該第一電連接件142的另一端與加熱組件141電連接。
[0075]振動電路150包括兩個第二電連接件152,兩個第二電連接件152固設在殼體組件131內,其中一個第二電連接件152的兩端分別與其中一個內導電軸121和振動組件151電連接,另一個第二電連接件152的兩端分別于另一個內導電軸121和振動組件151電連接。如圖
3、圖5-圖6所示,位于右側的內導電片125’的一端與振動電源113電連接,內導電片125’的另一端與內導電軸121’的外端電連接,位于右側的第二電連接件152’靠近右側樞轉組件120’,該第二電連接件152’的一端與右側的內導電軸121’的內端電接觸,該第二電連接件152’的另一端與振動組件151電連接;位于左側的第二電連接件152靠近左側樞轉組件120,該第二電連接件152的一端與位于左側的內導電軸121的內端電接觸,該第二電連接件152的另一端與振動組件151電連接。
[0076]如圖3、圖5-圖6所示,第一電連接件142和/或第二電連接件152為導電的彈簧,第一電連接件142的一端與外導電軸124的外周壁電接觸、第二電連接件152的一端與內導電軸121的外周壁電接觸,當第一電連接件142和第二電連接件152隨著殼體組件131圍繞樞轉組件120旋轉時,第一電連接件142的一端與外導電軸124的外周壁常接觸、第二電連接件152的一端與內導電軸121的外周壁常接觸,由此,第一電連接件142和第二電連接件152不但可以與樞轉組件120電連接,而且還可以相對于樞轉組件120轉動。
[0077]如圖3、圖5-圖6所示,內導電軸121的內端端部設有內軸凸臺122,內軸凸臺122的朝向內導電軸121外端的端面與絕緣套123的內端端面相抵,內導電軸121的外端設有內軸凹槽122a,內軸凹槽122a沿內導電軸121的周向方向延伸,內導電片125套設在內軸凹槽122a內。由此,內導電片125可以與內導電軸121電連接。
[0078]如圖2-圖6所示,絕緣套123包括間隔開的第一絕緣子套123b和第二絕緣子套123c,第一絕緣子套123b和第二絕緣子套123c均套設在內導電軸121上且位于外導電軸124的兩端,外導電軸124套設在第一絕緣子套123b和第二絕緣子套123c上,以將內導電軸121和外導電軸124間隔開。為方便描述,以位于右側的絕緣套123’為例描述絕緣套123的結構,該絕緣套123’套設在內導電軸121’上,外導電軸124’套設在該絕緣套123’上,以將內導電軸121’和外導電軸124’絕緣連接。該絕緣套123’包括第一絕緣子套123b’和第二絕緣子套123c’,第一絕緣子套123b’靠近內導電軸121’的外端,第一絕緣子套123b’的外端形成有絕緣凸臺123a’,第二絕緣子套123c’靠近內導電軸121’的內端,第二絕緣子套123c’的外端形成有絕緣凸臺123a’,外導電軸124’設在這兩個絕緣凸臺123a’之間。內導電片125’套設在內導電軸121’的外端且與第一絕緣套123’外端的絕緣凸臺123a’相抵。為提高內導電片125’的裝配穩定性,內導電片125’與第一絕緣套123’外端的絕緣凸臺123a’之間設有墊片127,。
[0079]為方便設置樞轉組件120,按摩頭130還包括軸承131a、軸端支撐架132、安裝座133和固定支架134支架110。其中,軸承13 Ia套設在樞轉組件120上,軸端支撐架132設在殼體組件131內且與殼體組件131連接,軸承131a嵌設在軸端支架110上。如圖2-圖6所示,軸承131a和軸端支撐架132均為兩組,且對應設在殼體組件131的左右兩端,即位于左側的樞轉組件120通過位于左側的軸承131a及軸端支撐架132與殼體組件131連接,位于右側的樞轉組件120’通過位于右側的軸承131a’及軸端支撐架132’與殼體組件131連接。
[0080]安裝座133固設在殼體組件131內,振動組件151設在安裝座133內,安裝座133與殼體組件131同步轉動。固定支架134支架110為彈性支架110且設在安裝座133外部,加熱組件141設在固定支架134支架110和殼體組件131內壁之間。如圖6所示,固定支架134支架110具有固定槽,加熱組件141嵌設在固定槽內,固定槽的朝向安裝腔131d的外側壁上設有定位槽,安裝腔131d的內周壁上設有安裝卡凸131f,安裝卡凸131f卡合在定位槽內。
[0081 ]加熱組件141為多組且沿殼體組件131的旋轉軸線的周向方向間隔設置,加熱組件141包括:加熱器141a和溫控器141b。其中,加熱器141a串聯在加熱電路上,溫控器141b貼合在加熱器141a上,溫控器141b與加熱電源112連接。
[0082]按摩器100還包括EMS電路,EMS電路包括EMS正極161和EMS負極162,EMS正極161和EMS負極162與加熱電路140或振動電路150連接。需要說明的是,在按摩器100上設置EMS電路,可以使按摩器100具有EMS功能,即具有電子肌肉刺激功能。EMS正極161可以設在支架110上,EMS負極162可以設在按摩頭130或支架110上。由此,可以提高按摩器100的功能多樣性,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當EMS正極161和EMS負極162均與肌膚接觸時,EMS電路形成為閉合回路,從而可以啟動EMS功能,進而可有效地提高按摩效果,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0083]當EMS負極162設在按摩頭130上時,殼體組件131可以由導電材料制成,EMS負極162與殼體組件131電接觸,當殼體組件131、EMS正極161均與皮膚接觸接觸時,EMS電路形成為閉合回路,從而可以啟動EMS功能,進而可有效地提高按摩效果。為簡化按摩器100的結構,加熱組件141的接地端或振動組件151的接地端與所述殼體組件連接以構造成EMS負極162。例如,振動電路150的一端與振動電源112的正極連接,振動電路150的另一端與振動電源113的負極連接,振動組件151串聯在振動電路150上,EMS正極161與振動電源113的正極連接,振動組件151的接地端構造成EMS負極162并與殼體組件131電連接。當殼體組件131在支架110上轉動時,殼體組件131的外表面與被按摩的表面(例如面部的肌膚)滾動接觸,從而可以增強按摩的舒適度。當按摩器100工作時,振動組件151可以產生振動,從而可以帶動整個按摩頭130振動,由此可以提高按摩效果。加熱組件141可以對殼體組件131進行加熱,在按摩器100的使用過程中,通過利用加熱組件141可以使按摩頭130表面溫度升高,人體接觸時會有溫熱感,由此不但可以提高按摩頭130的舒適度,還可以促進肌膚的血液循環的速度,從而可以提高按摩器100的按摩效果。當EMS電路形成閉合回路時,按摩器100具有EMS功能,從而可以提升按摩效果。
[0084]需要說明的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按摩器100具有振動功能、溫熱功能以及EMS功能。其中,振動組件151可以用于實現按摩器100的振動功能,振動組件151可以使按摩器100產生高頻微振動,用戶可以享受極致按摩,促進被按摩肌膚處的血液循環,令肌膚恢復紅潤光澤;加熱組件141可以實現按摩器100的溫熱功能,由此可以加速新陳代謝,提高組織再生能力,緊致肌膚;EMS可以實現按摩器100的EMS功能,通過模擬人體神經生物電刺激,進一步促進深層肌肉參與運動,實現更加有效的瘦臉和提拉功能。
[0085]為了方便用戶操作按摩器100,支架110上可以設有功能按鍵。功能按鍵可以分別控制振動組件151、加熱組件141和EMS組件的啟動或停止,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功能。例如,當用戶僅需要啟動振動組件151時,功能按鍵可以單獨啟動振動組件151,當用戶需要啟動振動組件151和EMS組件時,功能按鍵可以啟動振動組件151和EMS組件。當然,用戶也可以根據需要單獨啟動加熱組件141。另外,振動組件151的振動程度可以設置有不同的檔位,用戶可以利用功能按鍵選擇相應的振動檔位;同樣地,加熱組件141和EMS組件也可以設置有不同的檔位,用戶可以利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