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 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0002]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于嘌呤代謝紊亂及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的中老年男性常見的 一種疾病,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以夜間突然發作的單關節紅腫熱痛 為特點。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可見多個關節受累,發作頻,緩解期縮短,甚至發作后疼痛也不 緩解。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人數的增加,該病發病 率正迅速增高,疼痛劇烈且反復發作,已成為困擾痛風患者的一大嚴重問題,不僅嚴重影響 了患者及家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且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0003] 目前,現代醫學對該病尚無根治方法,急性發作期常用非留體類抗炎藥、秋水仙素 和糖皮質激素治療,但痛風患者往往伴隨腎、心血管、胃腸道疾病,以及上述藥物帶來的腹 瀉、胃腸道出血、心肌梗死、腎損傷等限制了西藥的使用。痛風性關節炎屬中醫"痹病"、"痛 風"、"白虎歷節"等范疇。所以,探索運用中醫藥治療痛風已成為當今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本發明人經過多年的臨床試驗,證明應用中藥治療痛風性關節炎具有療效高,副作用小的 優點。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效果明顯、治愈率高,副作用小的治療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中 藥組合物及其應用。
[0005]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藥組 成:熟地25-40份、地黃25-40份、鹿角膠12-25份、益母草25-40份、穿破石12-25份、獨一味 12-25份、山藥12-25份、炒芡實12-25份、人參10-25份、制鱉甲6-15份、煅牡蠣5-10份、桑螵 蛸5-10份、當歸12-25份、白芍12-25份、醋香附12-25份、天冬12-25份、川考12-25份、銀柴胡 2-8份、甘草3-6份。
[0006] 優選的,所述的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是:熟地30份、地黃30份、 鹿角膠20份、益母草30份、穿破石20份、獨一味20份、山藥20份、炒芡實20份、人參15份、制鱉 甲10份、煅牡蠣8份、桑螵蛸8份、當歸20份、白芍20份、醋香附20份、天冬20份、川考20份、銀 柴胡4份、甘草5份。
[0007] 更進一步優選的,所述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中藥制 劑制備成臨床上適宜的制劑。所述的制劑包括膠囊劑、丸劑、散劑、顆粒劑、片劑、口服液或 滴丸劑。
[0008] 優選的,所述的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所述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將 各原料藥粉碎,過篩,加入制劑成型所需的輔料或賦型劑,制備成膠囊劑、片劑或丸劑。
[0009] 更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的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 按所述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 (2) 將山藥、炒芡實、醋香附、天冬、川芎、人參、當歸、白芍、制鱉甲分別粉碎,備用; (3) 將熟地、地黃、益母草、穿破石、獨一味、煅牡蠣、桑螵蛸、銀柴胡和甘草用水提取兩 次,每次0.5-3小時,過濾,減壓濃縮至稠膏,備用; (4) 將鹿角膠粉碎后與步驟(2)和(3)所得到的產物混合均勻,加入鹿角膠粉碎粉和藥 物制劑輔料混勾制成制劑半成品,再經制劑成型工藝制成制劑成品。
[0010] 本發明還提供了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藥物中的應 用。
[0011] 痛風在中醫學中屬于痹證、痛風、歷節風等范疇,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或年邁臟器 日衰,加之嗜酒、恣食肥甘厚味,致臟腑功能失調、清濁代謝紊亂。嘌呤為其病理產物,屬于 祖國醫學"濁邪"范疇。發明人結合大量臨證實踐中的體會,認為"虛、濁、熱、瘀"是痛風發生 發展的病機關鍵,本病以脾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為本,濕濁、瘀熱痹阻經脈、骨節為標,本虛 標實。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為氣機升降之樞紐,升清降濁,交通上下,維持"清陽 出上竅,濁陰走下竅"的氣化功能。如脾失健運,氣化失司,則會導致水濕停留,產生水、濕、 痰、濁諸邪。代謝后產生的濁液,通過三焦水道下輸于腎,經腎氣的蒸化、開闔,清者再由脾 氣的轉輸作用上騰于肺,重新參與水液代謝,濁者則化為尿液,下輸膀胱排出體外。在飲食 物當中,肥甘厚味過量,最易招致濕熱稽留,其原因除脾運不及外,更主要的是腎的降濁功 能失常。《素問·五臟生成篇》云:"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如若脾腎虧虛,或飲食勞欲損傷 脾腎,脾之運化、轉輸及腎之蒸化開闔功能障礙,不能勝任升清降濁之職,濕濁滯留郁而化 熱,濕熱流竄于筋骨,注于關節,氣血痹阻不通,故骨節腫痛。可見,只有腎陰腎陽協調平衡, 腎氣的蒸化開闔和推動作用發揮正常,升清降濁功能才能得以有效調控。否則濁陰不降,留 滯體內,反成隱患。因脾虛生濕太過,不能化精納腎,腎虛降濁不及,濕濁內盛而困脾,脾腎 兩傷,致使病邪得以竊居體內,反復作祟。
[0012] 腎藏精,司二便,一方面司二便的功能正常與否依賴于腎中陽氣的蒸騰氣化,另外 與肝主疏泄功能正常與否密切相關。肝失疏泄可致脾失運化,腎精虧虛,可引起尿酸的生成 增多或排泄減少,引起高尿酸血癥,而這正是導致痛風的必不可少的病理過程。臨床上,或 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日久傷脾或長期情志內傷,肝氣郁滯,氣機失調,或縱 欲過渡,腎精虧虛,或年老脾肝腎功能失調,濕濁內生,久蘊不解,釀生尿酸濁毒,蘊久化熱 生痰,變生痰瘀痹阻肝脈關節而成本病。男子常常相火妄動,肝木侮土,則土衰而水濁,或擾 動精室,而致腎精虧虛,肝脈失養,而致肝失疏泄,脾失運化,腎精虧虛,產生尿酸濁邪,而女 子屬陰,其性沉靜,相火不易妄動,且以肝為先天,肝腎同源,先后天互養,脾不易虛,到更年 期后腎精始虧,肝脾腎功能失調,這可能是痛風發病男多于女,其比約為20:1,年齡多在40 歲以上,女性往往在更年期之后發病的原因。《素問·五臟生成篇》曰:"肝主筋,諸筋者,皆 屬于節"。清·劉默在《證治百問》說:"肝藏血,關節乃筋脈之總會,痛風本肝經血脈,中風熱 濕火,稽留與關節之間,腫而且痛,屈伸艱難"。《類經》曰:"足厥陰之的筋病,足大指支,內踝 之前痛,內輔痛。"所以,臨床上可見痛風關節炎患者多數半夜因腳痛而痛醒,因"行于陰 也",半數以上首發于足晦指,而在整個病程中約90%患者指被累及,跖趾、踝、膝、指、腕等關 節亦為好發部位。
[0013] 在痛風發病過程中,夜半居多,說明病在血,當有瘀血阻絡。痛風反復發作,經久不 愈,符合中醫"久病必瘀""久病入絡"之觀點。濕濁凝滯于經絡關節,影響血行,久之血脈瘀 滯,瘀血阻絡。濕濁久郁可入里化熱,阻礙氣機升降,血行郁滯,久而致瘀;濁瘀流注經絡、肌 肉、關節,痹阻臟腑經脈,可出現關節僵硬畸形,舌質紫暗,脈澀等,此乃濁瘀交結而致。瘀血 既是機體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產物,又可作為病因作用于人體。可出現于疾病的任何時期, 尤以中晚期多見,可以貫穿痛風發展的始終,導致病情迀延。
[0014] 綜上所述,"虛、濁、熱、瘀"是痛風發生發展的病機關鍵。本病以脾肝腎虧虛、氣血 不足為本,濕濁、瘀熱痹阻經脈、骨節為標,本虛標實。脾肝腎虧虛、濁毒內蘊、濕熱搏結,濁 瘀交結貫穿了整個疾病的始終。大多數痛風患者,都是脾腎不足,無力排污泄濁,所以,滋補 脾腎,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