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制造及應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口臭患者人群中較為常見,急、慢性胃炎、口腔炎、牙周炎、熱性病后期等,均可見此病。患者有咽干口燥、口渴喜冷飲、胃腕嘈雜或燒灼感、大便秘結、舌紅少津、舌苔黃燥等癥狀。脈象弦滑或細數。本病有實證和虛證之分。實證患者雖然胃火一時熾盛或者胃火循經上焰至口腔,但胃陰未受大損,患者口中有的也只是一些腥羶味,一旦胃火得到清除異味也即不復存在。而虛證患者由于胃中長期存有余火,胃陰嚴重受到損傷,腸胃氣機也發生逆亂,患者口中有的卻是糞便似的腐臭味,這才是真正的口臭。本病若得不到徹底治療,往往可迀延數月或數年之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人際交往,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本病的中西成品藥。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知母6-15克,玄參6-15克,蒲公英6-20克,生地6-20克,麥冬6-15克,北沙參6_15克,玉竹6_20克,石斛6_15克,柴胡3-12克,白芍6-20克,懷山藥10-30克,枳實6_15克,法半夏6_12克,旋復花6_12克,代赭石10-30克,川牛膝6-15克,甘草3-6克。
[0004]作為上述的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的優選實施方式,其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知母10克,玄參10克,蒲公英13克,生地13克,麥冬10克,北沙參10克,玉竹13克,石斛1克,柴胡8克,白芍13克,懷山藥20克,枳實1克,法半夏9克,旋復花9克,代赭石20克,川牛膝1克,甘草5克。
[0005]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的服用劑量和療程為:本中藥組合物為原生藥,每日一劑加水煎服,每日3煎3服。10天為一療程,一般用藥1-2療程。服藥應注意:便溏、胃下垂、幽門梗阻等患者禁用;且服藥期忌食酒、辛辣、肥膩、牛羊肉等食物。
[0006]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主要是通過清熱滋陰,運脾和胃,疏肝解郁,降氣鎮逆的治則,來達到治療口臭的母的。該中藥組合物中,各味藥物性能如下:
知母:苦,寒。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0007]玄參:甘、苦,寒。瀉火解毒,養陰生津。
[0008]蒲公英:甘、苦,寒。清熱解毒,治溫熱病及外科癰腫。
[0009]生地:甘、苦,寒。涼血止血,清熱滋陰。
[0010]麥冬:微苦、甘,寒。養陰清肺,養胃生津,養益心陰。
[0011]北沙參:甘、苦,微寒。養胃生津,養陰清肺。
[0012]玉竹:甘,平。養陰潤燥,治肺胃陰虛。
[0013]石斛:甘、淡,微寒。滋陰養胃,清熱生津。
[0014]柴胡:苦,平。解熱發表,疏肝解郁,升提中氣。
[0015]白芍:苦、酸,微寒。養血調經,平肝柔肝,緩急止痛。
[0016]懷山藥:甘,平。補脾養胃,益肺補腎。
[0017]枳實:苦,微寒。破氣消積,治氣滯食積。
[0018]法半夏:辛、溫,有毒。燥濕化痰,降氣止嘔,消腫止血(外用)。
[0019]旋復花:咸,溫。化痰止咳平喘,下降胃氣,疏肝和絡。
[0020 ]代赭石:苦,寒。平肝潛陽,鎮逆止血。
[0021]川牛膝:苦、酸,平。活血通經,強筋蠲痹,引火(血)下行。
[0022]甘草:甘,平。瀉火解毒,潤肺止咳,緩急止痛,補益心脾。
[0023]中醫學認為,口臭多因飲食不節,脾運失健化熱生火而損傷胃陰;或平素喜食辛辣肥膩而損耗胃陰;或情志不暢肝郁化火橫逆犯胃而傷耗胃陰;或熱性病后期胃中余火不清而耗損胃陰。綜上所述胃失津液滋養濡潤形成滯塞壅墻,影響了胃氣的和降及肝木之條達,以致胃氣不得下行而上逆,使得腸胃中的腐臭氣味徑直奔于口鼻之外。
[0024]經上述分析,口臭的主要因素為胃中有火,然而胃中之火又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飲食不節及熱性病等而形成的脾土侮肝木之火;再則是情志不舒肝氣郁結而形成的肝木乘脾土之火。這兩者必須區別對待,而不可混為一談。在此本發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遣以知母、玄參、蒲公英、生地、甘草等清熱瀉火之品,不僅可清除脾土侮肝木所致胃中之虛火或實火,而且尚可養胃陰潤胃燥。同時本中藥組合物再以柴胡、白芍、枳實、代赭石等予以疏肝解郁及平肝潛陽,解除因情志不暢肝郁化火橫逆犯胃所致之肝木乘脾土之火。在清熱瀉火之余,本中藥組合物又投以川牛膝一味,可引火下行使之排出于二陰。于此何故舍山梔、黃芩等清三焦實火較佳之藥而不用,這是因為用之有燥濕傷陰之弊。
[0025]再說那與胃火過旺相關聯的胃陰不足,這是致使口臭的又一要素。患者見諸咽干口燥、胃腕嘈雜、大便秘結等癥狀,為此本中藥組合物重用甘平之懷山藥來運脾健胃固補脾土,再遣以北沙參、麥冬、玉竹、石斛、玄參等,予以滋陰降火及生津潤燥,從而和養其陰津受損的胃部,使之陰陽相平衡。
[0026]還有那跟胃陰相關的腸胃氣機之逆亂,這是致使口臭的另一因素。由于胃陰不足胃失濡養而壅滯,因而導致腸胃氣機發生逆亂,使得胃氣不得下行而上逆。在此本中藥組合物先以枳實破氣消積疏通氣機,再投以法半夏、旋復花、代赭石等予以降氣鎮逆,使其上逆之胃氣得以順勢而下或排出于肛外。最后本中藥組合物再以甘草調和諸藥及補益心脾。
[0027]縱觀本中藥組合物在清除胃火、滋養胃陰、疏通氣機這三個方面,皆環環緊扣組合縝密。本病雖然癥狀較多,但用藥卻相對較為精少,本中藥組合物中所用之清熱藥物同時也可滋陰,清熱無燥濕傷陰之弊,清熱瀉火與養陰降火同時并舉,兩者相輔又相成。
[0028]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為純中藥組合物,無毒副作用。且本中藥組合物中17味中藥均較為平常,取材便利,價格低廉,服用方便。本中藥組合物臨床應用于治療口臭多年,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治愈率達100%,適于臨床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0030]實施一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知母6克,玄參6克,蒲公英6克,生地6克,麥冬6克,北沙參6克,玉竹6克,石斛6克,柴胡3克,白芍6克,懷山藥10克,枳實6克,法半夏6克,旋復花6克,代赭石10克,川牛膝6克,甘草3克。
[0031]實施二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知母15克,玄參15克,蒲公英20克,生地20克,麥冬15克,北沙參15克,玉竹20克,石斛15克,柴胡12克,白芍20克,懷山藥30克,枳實15克,法半夏12克,旋復花12克,代赭石30克,川牛膝15克,甘草6克。
[0032]實施三
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知母10克,玄參10克,蒲公英13克,生地13克,麥冬10克,北沙參10克,玉竹13克,石斛10克,柴胡8克,白芍13克,懷山藥20克,枳實10克,法半夏9克,旋復花9克,代赭石20克,川牛膝10克,甘草5克。
[0033]以上三個實施例均可在現代生物工藝下制成片劑、丸劑、散劑或膠囊顆粒劑。
[0034]用以上三個實施例的配方制備的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臨床20多年,治療口臭患者35人均獲痊愈,其中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為70多歲,一般服藥在10-20劑左右,癥狀全部消失,治愈率達100%,且獲得痊愈的患者,此后隨訪未見有復發現象。
[0035]現列舉兩個臨床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於某,女,32歲,全椒縣廣平人。胃腕長期有燒灼感,口干舌燥喜歡冷飲,舌紅少津,大便燥結難解,口中有濃厚的腥臭氣味。脈象弦滑。服本中藥組合物15劑后,所有癥狀皆消失殆盡,半年后隨訪未見復發。
[0036]病例2:羅某,男,75歲,全椒縣馬廠人。胃腕嘈雜不舒半年多,口渴不已極喜冷飲,舌苔黃燥,大便五日一解,口中的腐臭氣味非常難聞,人不敢近之。脈象細微。服本中藥組合物20劑后獲得痊愈,一切癥狀不復存在,一年后隨訪未見復發。
[003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知母6-15克,玄參6-15克,蒲公英6-20克,生地6-20克,麥冬6_15克,北沙參6_15克,玉竹6_20克,石斛6-15克,柴胡3-12克,白芍6-20克,懷山藥10-30克,枳實6_15克,法半夏6_12克,旋復花6-12克,代赭石10-30克,川牛膝6-15克,甘草3-6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知母10克,玄參10克,蒲公英13克,生地13克,麥冬10克,北沙參10克,玉竹13克,石斛1克,柴胡8克,白芍13克,懷山藥20克,枳實1克,法半夏9克,旋復花9克,代赭石20克,川牛膝10克,甘草5克。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口臭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知母6-15克,玄參6-15克,蒲公英6-20克,生地6-20克,麥冬6-15克,北沙參6-15克,玉竹6-20克,石斛6-15克,柴胡3-12克,白芍6-20克,懷山藥10-30克,枳實6-15克,法半夏6-12克,旋復花6-12克,代赭石10-30克,川牛膝6-15克,甘草3-6克。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為純中藥組合物,無毒副作用。且本中藥組合物中17味中藥均較為平常,取材便利,價格低廉,服用方便。本中藥組合物臨床應用于治療口臭多年,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治愈率達100%,適于臨床推廣。
【IPC分類】A61P1/02, A61K33/26, A61K36/8984
【公開號】CN105663778
【申請號】CN201610145485
【發明人】魯道宗
【申請人】魯道宗
【公開日】2016年6月15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