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牙種植體,尤其涉及一種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
【背景技術】
[0002]為了避免植入的種植體早期受到咀嚼咬合力的干擾或過大咬合力的直接作用,將牙種植體分段設計為根部和基臺兩大部分,其間用中央螺釘連接固定成為一個整體結構。模擬天然牙根的形態結構,設計成圓錐形或圓柱形兩種形態。
[0003]組合式圓柱狀螺紋根形種植體,是將植放在骨組織內或軟組織遮蓋的種植體根部分與顯露在口腔內或軟組織覆蓋面之上的種植體基臺部分形成分離狀態的兩個獨立構件,通過中央固定/緊固螺釘連接組合形式成一個新的完整構件使用。按照形態結構和功能作用將兩個構件劃分為根部(含穿過軟組織或牙齦組織的的光滑頸部)和上部基臺(植體頸部上移到基臺接近根部的縮窄部分)兩部分,其中根部為一構件,上部基臺(含種植體頸部)為另一構件。
[0004]為了使種植體植入受植床即進入骨孔后能獲得一個良好的初始固位狀態,即表面螺紋的根形種植體與骨組織之間呈一種“機械性嵌合狀態”,有利于后期種植體與骨組織之間能逐漸實現“骨性結合”,所設計的種植體根部主體呈圓柱形,表面有距離相等順時針向旋轉的螺紋(牙)及螺紋溝環繞,操作者使用適當的扭轉力(一般情況下在35-75牛頓為宜)以旋入方式將種植體緊固在受植骨床內。
[0005]牙種植體承受頌力大小與種植體根部體表面積和骨結合的有效面積成正比關系的角度考慮,所設計的圓柱形種植體根部體表加工成有一定高度或深度的螺紋和螺溝,直徑和長度等規格多種多樣,可以有效利用失牙區域剩余牙槽嵴或骨的長度、寬度和厚度,實現最大化利用骨的目的。
[0006]現有的組合式牙種植體,大多數的表面光滑(機械加工形成),與周圍骨組織的“骨性結合”不好(尤其是植入的初期),與接觸物或材料之間的摩擦系數較小,同時容易出現自旋現象。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有利于牙種植體根部的初始固位和牙種植體根部與周圍骨組織實現“骨性結合”,同時可阻礙自旋現象。
[0008]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9]本發明公開的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包括牙種植體的基臺、植體根部和連接基臺、植體根部的固定螺釘,所述植體根部設有外螺紋,所述植體根部的下段為截頂圓錐,所述截頂圓錐的小端在下,截頂圓錐的錐面上段為螺紋面,截頂圓錐的錐面下段為光滑面,所述外螺紋的兩邊牙側表面均為粗糙面,所述截頂圓錐的錐面上段的螺紋的兩邊牙側表面均為粗糙面。
[0010]進一步的,所述外螺紋的的牙底為粗糙面,所述截頂圓錐的錐面上段的螺紋的牙底為粗糙面。
[0011 ]優選的,所述粗糙面為滾花狀和/或魚鱗狀和/或波浪狀。
[0012]優選的,所述粗糙面為魚鱗狀時包括凹坑,所述凹坑為半球狀或碟形,所述凹坑呈串排布,凹坑為碟形時半徑為0.2mm。
[0013]優選的,所述外螺紋的牙距為1.3-1.5mm,外螺紋的下邊牙側半角為25°,外螺紋的上邊牙側半角為15°。
[0014]優選的,所述截頂圓錐的錐度為5°,高度為1.5mm,截頂圓錐的錐面下段高度為1mm,所述光滑面為鏡面。
[0015]優選的,所述植體根部頂部包括內六方形座,所述基臺下部為倒圓臺形,小端在下,基臺底面中央設有與內六方形座適配的向下的六方形凸臺。
[0016]優選的,所述內六方形座底面設有軸向盲孔,所述基臺設有與軸向盲孔同軸的通孔,所述固定螺釘與軸向盲孔、通孔均螺紋連接。
[0017]優選的,所述基臺上部頂端向外傾斜,傾斜度為0-35度。
[0018]優選的,所述粗糙面為經過酸蝕處理的粗糙面。
[0019]本發明特別使用于在骨平面基礎上使用,其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植體根部表面經過粗化處理,增加了螺紋牙面的粗糙程度,有效的增加了牙面與骨組織結合的表面積,增加量植入體表面與骨組織面的摩擦系數,增加了植入體的初始固位狀態,更有利于種植體根部與周圍骨組織實現“骨性結合”,是植體最理想的固位和抗自旋轉設計。
[0021 ] 2、植體根部設計成有一定錐度、帶外螺紋的圓錐形,錐度有利于推進楔入,螺紋有利于種植體與骨之間的連接、嵌合與穩定;植體根部呈錐形,表面螺紋及螺道有兩種形態,旋轉進入骨孔時能適度的擠擴膨脹受植床,使種植體能夠獲得良好的初始固位作用,尤其是針對骨質較疏松的三、四類骨效果更好。
[0022]4、牙側機械加工形成的坑凹程度明顯(為傳統機加工工藝所不能加工形成的),粗糙度明顯,若加酸蝕處理后,更有利于骨細胞生長,形成骨性結合后,抗自旋作用增強,效果更佳。從材料與骨組織整合的機理和效果來看,優于表面光滑的牙側。
[0023]5、植體根部頂面內六方形座/沉底和倒錐形磨口構成根部與基臺或其他上部連接體的接口,可達到減少手術次數的目的,保障種植體頸部的粘膜上皮及軟組織能夠形成良好袖口封閉的目的,能防止接口的微滲漏和基臺旋轉等不良情況的產生,將種植體根部和頸部設計加工成為一體的構件,實施一次手術,將種植體頸部平面置放于粘膜表面下1-
1.5mm即可。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發明的外觀不意圖;
[0025]圖2為本發明的軸向剖面圖;
[0026]圖3為牙側的局部示意圖;
[0027]圖4為基臺的外觀不意圖;
[0028]圖中:卜基臺、2-植體根部、3-外螺紋、4-基臺下部、5-基臺上部、6_牙側、7_凹坑、8-通孔、9-軸向盲孔、I O-植體根部上部、11 -六方形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0]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本發明公開的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包括牙種植體的基臺1、植體根部2和連接基臺1、植體根部2的固定螺釘,植體根部2的下段為截頂圓錐,截頂圓錐的小端在下,截頂圓錐的錐面上段為螺紋面,截頂圓錐的錐面下段為光滑面,截頂圓錐的錐度為5°,高度為1.5mm,截頂圓錐的錐面下段高度為1mm,所述光滑面為鏡面;外螺紋3的兩邊牙側表面均為粗糙面,截頂圓錐的錐面上段的螺紋的兩邊牙側表面均為粗糙面;外螺紋3的牙底為粗糙面,截頂圓錐的錐面上段的螺紋的牙底為粗糙面,粗糙面經過酸蝕處理,粗糙面為滾花狀和/或魚鱗狀和/或波浪狀,當粗糙面為魚鱗狀時包括凹坑7,凹坑7為半球狀或碟形,凹坑7呈串排布,凹坑7為碟形時半徑為0.2mm;外螺紋3的牙距為1.3-1.5mm,外螺紋3的下邊牙側半角為25°,外螺紋的上邊牙側半角為15°。植體根部2頂部包括內六方形座,基臺下部4為倒圓臺形,小端在下,基臺上部5頂端向外或不向外傾斜,傾斜度為0-35度。基臺I底面中央設有與內六方形座適配的向下的六方形凸臺11;內六方形座底面設有軸向盲孔9,基臺I設有與軸向盲孔9同軸的通孔8,固定螺釘與軸向盲孔9、通孔8均螺紋連接。植體根部2的下部為截頂圓錐形,小端遠離基臺,植體根部2的上部10外表面光滑。
[0031]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其特征在于:包括牙種植體的基臺、植體根部和連接基臺、植體根部的固定螺釘,所述植體根部設有外螺紋,所述植體根部的下段為截頂圓錐,所述截頂圓錐的小端在下,截頂圓錐的錐面上段為螺紋面,截頂圓錐的錐面下段為光滑面,所述外螺紋的兩邊牙側表面均為粗糙面,所述截頂圓錐的錐面上段的螺紋的兩邊牙側表面均為粗糙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紋的的牙底為粗糙面,所述截頂圓錐的錐面上段的螺紋的牙底為粗糙面。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為滾花狀和/或魚鱗狀和/或波浪狀。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為魚鱗狀時包括凹坑,所述凹坑為半球狀或碟形,所述凹坑呈串排布,凹坑為碟形時半徑為0.2_。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紋的牙距為1.3-1.5mm,外螺紋的下邊牙側半角為250,外螺紋的上邊牙側半角為150。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頂圓錐的錐度為5°,高度為1.5mm,截頂圓錐的錐面下段高度為1mm,所述光滑面為鏡面。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體根部頂部包括內六方形座,所述基臺下部為倒圓臺形,小端在下,基臺底面中央設有與內六方形座適配的向下的六方形凸臺。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六方形座底面設有軸向盲孔,所述基臺設有與軸向盲孔同軸的通孔,所述固定螺釘與軸向盲孔、通孔均螺紋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臺上部頂端向外傾斜,傾斜度為0-35度。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為經過酸蝕處理的粗糙面。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骨平面根形牙種植體,包括牙種植體基臺、植體基臺接插口、植體根部、植體基臺中央固定螺釘,植體根部特殊外螺紋,植體根部的下段為截頂圓錐,截頂圓錐的小端在下,截頂圓錐的錐面上段為螺紋面,截頂圓錐的錐面下段為光滑面,外螺紋的兩邊牙側表面均為粗糙面,截頂圓錐的錐面上段的螺紋的兩邊牙側表面均為粗糙面。本發明有利于牙種植體根部植入后促進組織愈合,尤其是與植體根部基臺接口平面齊平的周圍骨組織的新生結合;有利于植體根部與組織間早期實現“骨性結合”狀態;有利于獲得良好的初始固位狀態同時可阻礙植體在外力作用下的自旋現象;植體根部和上部基臺之間的精密配合能防止接口的微滲漏和基臺旋轉等不良情況的產生。
【IPC分類】A61C8/00
【公開號】CN105496578
【申請號】CN201610121332
【發明人】吳大怡, 陳志寧
【申請人】吳大怡
【公開日】2016年4月20日
【申請日】2016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