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特別是供肝郁化火證患者使用的內服中藥丸及其制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肝郁化火證是指因情志不遂,或突然遭受精神刺激,或病邪侵擾,導致肝失疏泄,氣機郁滯,日久化火,出現胸脅或少腹脹悶竄疼,急躁易怒,頭暈脹疼,面紅目赤,口苦,咽干,不寐,婦女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痛經,甚則閉經等癥狀的一種中醫證型。
[0003]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上述肝郁化火證的藥物,是我們目前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肝郁化火證上,人們漸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上述疾病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無任何毒副作用和費用低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上述肝郁化火證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以解決肝郁化火證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中藥丸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具有見效快、療效顯著等特點,并可有效治療上述肝郁化火證。
[0005]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丸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牡丹皮7.5?15g、香附(炒)7.5?15g、梔子(炒焦)10?20g、枳殼5?15g、柴胡(酒制)4?10g、白茍(酒炒)5?15g、當歸6?13g、白術(土炒)3?15g、茯苳10?20g、薄荷4?10g、炙甘草7.5?10g、川考4?12g。
[0006]—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丸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牡丹皮8?13g、香附(炒)8?13g、梔子(炒焦)11?17g、枳殼6?13g、柴胡(酒制)5?8.5g、白茍(酒炒)6?13g、當歸7?12g、白術(土炒)5?13g、茯苳11?17g、薄荷5?8.5g、炙甘草8?8.5g、川考5?10g。
[0007]—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優選方案”的中藥丸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牡丹皮11.5g、香附(炒)11.5g、梔子(炒焦)15g、枳殼11.5g、柴胡(酒制)7.5g、白茍(酒炒)11.5g、當歸10.5g、白術(土炒)11.5g、茯苓15g、薄荷7.5g、炙甘草7.5g、川芎8.5g。
[0008]—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和粉塵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研為細粉狀待用;
B、按照傳統制備中藥水丸的方法,將研磨好的細粉狀藥物過篩后,放入無菌室中的專用藥器中拌均,繼而制備成水丸(其水丸的粒度為:4.2mm-4.4mm),進而曬干,瓶裝密封備用。
[0009]—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為:將制備好的水丸以每日二次服用,早晚各服一次,給藥量6_8g /次,飯前服(溫開水送下),服藥7-15天,諸癥皆除,病告痊愈。
[0010]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性:
牡丹皮,性味:辛苦、涼、微寒,具有清熱、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治療溫熱病熱入血分、發斑、吐衄、熱淚盈眶病菌后期熱伏陰分發熱、陰虛骨蒸潮熱、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風濕熱痹、夜熱早涼等癥;
香附(炒),性味:辛微苦甘、平,具有理氣解郁、止痛調經之功效,用于治療肝胃不和、氣郁不舒、胸腹脅脹痛、痰飲痞滿、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梔子(炒焦),性味:苦、寒,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療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葉血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等癥;
枳殼,性味:味苦、酸、性微寒,具有破氣、行痰、消積之功效,用于治療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柴胡(酒制),性味:苦、涼,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之功效,用于治療寒熱往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利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等癥;
白芍(酒炒),性味:苦、酸、微寒,具有養血和營、緩急止痛、斂陰平肝之功效,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自汗、盜汗、脅肋脘腹疼痛、四肢攣痛、頭痛、眩暈、血虛萎黃等癥;
當歸,性味: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用于治療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癥;
白術(土炒),性味:味苦、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療脾氣虛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脹、大便溏薄、水飲內停、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暈、溫痹酸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等癥;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等癥;
薄荷,性味:味辛、性涼,具有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之功效,用于治療風熱表證、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癢、肝郁脅痛等癥;
炙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灣火解毒、調和諸藥之功效,用于治療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等癥;
川芎,性味:辛、溫,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安撫神經、正頭風頭痛、癥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0011]本發明藥物是基于中醫治療肝郁化火證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原則,從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認為:就肝郁化火證一癥,本發明所提供的藥物中的各原料中藥藥效共奏,對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肝郁化火證的治療而提出的一種中藥配方,采用該配方制備的藥物藥效好,見效快,是一個標本兼治的中藥組方,特別適合臨床使用。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及其制備方法,所述中藥丸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牡丹皮11.5g、香附(炒)11.5g、梔子(炒焦)15g、枳殼11.5g、柴胡(酒制)7.5g、白茍(酒炒)11.5gg、當歸10.5g g、白術(土炒)11.5g、茯苓15g、薄荷7.5g、炙甘草7.5g、川芎8.5g0
[0013]實施例2:
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及其制備方法,所述中藥丸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牡丹皮13g、香附(炒)13g、梔子(炒焦)17g、枳殼13g、柴胡(酒制)8.5g、白芍(酒炒)13g、當歸12g、白術(土炒)13g、茯苓17g、薄荷8.5g、炙甘草8.5g、川芎10g。
[0014]實施例3:
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及其制備方法,所述中藥丸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牡丹皮15g、香附(炒)15g、梔子(炒焦)20g、枳殼15g、柴胡(酒制)10g、白芍(酒炒)15g、當歸13g、白術(土炒)15g、茯苓20g、薄荷10g、炙甘草10g、川芎12g。
[0015]典型病例:
經臨床診斷治療肝郁化火證患者共161例,男性86例,女性75例,年齡為15歲以上的95例,只有65例為15歲以下。161例患者中痊愈的158例,顯效3例,總有效率達100%。經治療后,諸癥皆除,病獲痊愈。
【主權項】
1.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丸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牡丹皮7.5?15g、香附(炒)7.5?15g、梔子(炒焦)10?20g、枳殼5?15g、柴胡(酒制)4?10g、白茍(酒炒)5?15g、當歸6?13g、白術(土炒)3?15g、茯苳10?20g、薄荷4?10g、炙甘草7.5?10g、川考4?12g。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丸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牡丹皮8?13g、香附(炒)8?13g、梔子(炒焦)11?17g、枳殼6?13g、柴胡(酒制)5?8.5g、白茍(酒炒)6?13g、當歸7?12g、白術(土炒)5?13g、茯苳11?17g、薄荷5?8.5g、炙甘草8?8.5g、川考5?10g。3.根據權利要求1至2所述的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丸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牡丹皮11.5g、香附(炒)11.5g、梔子(炒焦)15g、枳殼11.5g、柴胡(酒制)7.5g、白芍(酒炒)11.5g、當歸10.5g、白術(土炒)11.5g、茯苓15g、薄荷7.5g、炙甘草7.5g、川芎8.5g。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及其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制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和粉塵后,按照質量份比共研為細粉狀待用; B、按照傳統制備中藥水丸的方法,將研磨好的細粉狀藥物過篩后,放入無菌室中的專用藥器中拌均,繼而制備成水丸(其水丸的粒度為:4.2mm-4.4mm),進而曬干,瓶裝密封備用。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中醫藥技術領域,目的是根據中醫對肝郁化火證的認識機理而提供的一種治療肝郁化火證的內服中藥丸,所述中藥丸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牡丹皮7.5~15g、香附(炒)7.5~15g、梔子(炒焦)10~20g、枳殼5~15g、柴胡(酒制)4~10g、白芍(酒炒)5~15g、當歸6~13g、白術(土炒)3~15g、茯苓10~20g、薄荷4~10g、炙甘草7.5~10g、川芎4~12g;本發明提供的藥物藥效好、見效快,是一個標本兼治的中藥配方。
【IPC分類】A61K36/8905, A61P43/00
【公開號】CN105456617
【申請號】CN201610002232
【發明人】夏瑜
【申請人】成都市飛龍水處理技術研究所青白江第一分所
【公開日】2016年4月6日
【申請日】2016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