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膽囊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膽囊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膽囊炎系感染、膽汁刺激、胰液向膽道反流,以及膽紅蓑和類脂質代謝失調等所引 起的膽囊炎性疾病,屬于較常見的疾病,發病率較高。由于目前西藥無法有效治療膽囊炎, 因此人們對快速有效治療膽囊炎的中藥藥物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關于 本發明的有關報道。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人依據中醫理論的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反復驗證,終于找到了有效治療膽囊 炎的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0004]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更有效的治療膽囊炎的中藥組合藥物。
[0005]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該中藥組合藥物的制備方法。
[0006]本發明藥物是選擇白礬、陳皮、敗醬、蒲公英、甘草、赤小豆、茵陳蒿、大黃、郁金、滑 石藥物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膽 囊炎。其中選用白礬是因為其性味酸濕,寒,有毒,入肺、脾、胃、大腸經,有消痰,燥濕,止瀉, 解毒,殺蟲的功能,治癲癎,喉痹,痰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 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選用陳皮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歸 肺、脾經,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能,治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選用敗醬是因為 其性味苦,平,入肝、胃、大腸經,有清熱解毒,排膿破瘀的功能,治腸癰,下痢,赤白帶下,產 后瘀滯腹痛,目赤腫痛,癰腫疥癬。選用蒲公英是因為其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經,有清熱解 毒,利尿散結的功能,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 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選用甘草是因為其性味甘,平, 入脾、胃、肺經,有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 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癎;生用,治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瘍,解藥毒及食 物中毒。選用赤小豆是因為其性味甘酸,平,入心、小腸經,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 的功能,治水腫,腳氣,黃疸,瀉痢,便血,癰腫。選用茵陳蒿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涼,入肝、脾、 膀胱經,有清熱利濕的功能,治濕熱黃疸,小便不利,風癢瘡疥。選用大黃是因為其性味苦、 寒,入胃、大腸、肝徑,有瀉熱毒,破積滯,行瘀血的功能,治實熱便秘,譫語發狂,食積痞滿, 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經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 濁,溲赤,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選用郁金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心、肺、肝經,有行氣 解隨,涼血破瘀的功能,治胸腹脅肋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 倒經,黃疸。選用滑石是因為其性味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祛 濕解暑的功能,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
【具體實施方式】
[0007] 本發明組合的藥物用量也是發明人經過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分組的用量在 下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療效: 白礬 6-16g、陳皮 10-20g、敗醬 5-15g、 蒲公英10-20g、甘草10-20g、赤小豆6-18g、 茵陳蒿5-15g、大黃5-15g、郁金5-15g、滑石10-20g優選為: 白研;12g、陳皮15g、敗醬10g、 蒲公英12g、甘草15g、赤小豆12g、 茵陳蒿12g、大黃10g、郁金12g、滑石15g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 備料 1、 白礬:揀凈雜質,用時搗碎; 2、 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凈,潤軟,切絲,曬干或低溫干燥,篩 去灰肩; 3、 敗醬: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水噴淋,稍晾,切段,干燥; 4、 蒲公英:揀去雜質,洗凈泥土,切段,曬干; 5、 甘草: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6、 赤小豆: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7、 茵陳蒿:過篩,揀去雜質,除去殘根,碾碎,再過籮去凈泥肩; 8、 大黃:揀凈雜質,大小分檔,燜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干; 9、 郁金: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曬晾,潤透,切片,曬干; 10、 滑石: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二、 制備 1、將所述的白礬、陳皮、敗醬、蒲公英、甘草、赤小豆、茵陳蒿、大黃、郁金、滑石加水煎煮 兩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 液。
[0008] 2、將第一次過濾后的藥渣加水4倍量,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 得第二次煎煮液。
[0009] 3、合并兩次煎煮液,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鐘,分為二劑服用。
[0010] 本發明藥物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利水除濕的功能,用于治療膽囊炎見效快、 療效好。
[0011] 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藥物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包括本發明藥物 的動物毒性試驗和臨床療效觀察試驗。
[0012] [試驗例1 ]本發明藥物的動物毒性試驗 取西德兔30只,雌雄兼用,體重2. 0-2. 5kg,分兩組,每組15只,其中一組為超劑量試驗 組,另一組為正常量試驗組。超劑量試驗組為25ml/kg,正常量為10ml/kg,給藥方式為灌胃 法給藥,每天二次,連服7天,每天觀察給藥反應,結果表明二組家兔活動、飲食正常,藥物 無不良毒副作用。
[試驗例2]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療效觀察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共32例。
[0013] 2、診斷標準 膽囊炎可分為急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兩種類型,具體表現為: 1)急性膽囊炎 ①多以食用油膩食物為誘因。②突發右上腹持續性劇烈疼痛伴陣發性加重,可向右肩 胛部放射,常有惡心、嘔吐、發熱。③右上腹有壓痛、肌緊張,墨菲征陽性,少數可見黃疸。④ 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血清黃疸指數和膽紅素可能增高。⑤B超可見膽囊腫大,膽 囊壁增厚或毛糙,囊內有浮動光點,伴有結石時可見結石影像。⑥X線檢查:膽囊區腹部平 片可有膽囊增大陰影。
[0014] 2)慢性膽囊炎 ①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不適感,或伴有右肩胛區疼痛。②有惡心、噯氣、反酸、腹脹和胃 部灼熱等消化不良癥狀,進食油膩食物后加重。③病程長,病情經過有急性發作和緩解交替 的特點。④膽囊區可有輕度壓痛的叩擊痛。⑤膽汁中黏液增多,白細胞成堆,細菌培養陽性。 ⑥B超可見膽囊結石,膽囊壁增厚,膽囊縮小或變形。⑦膽囊造影可見膽結石,膽囊縮小或 變形,膽囊收縮功能不良,或膽囊顯影淡薄等。3、治療方法 選用上述藥劑,給患者服用,每日二劑,早晚各一劑,連續服藥7-15天。
[0015] 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膽囊炎癥狀得到控制,病痛減輕,出現恢復跡象。
[0016] 好轉:膽囊炎不適癥狀得到改善,病情逐步好轉。
[0017] 無效:達不到好轉標準者。
[0018] 5、治療結果(見下表):
在上述治療中,用本發明藥物治療膽囊炎患者32例,結果顯效27例,顯效率為84. 38%, 好轉2例,好轉率為6. 25%,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 63%。
【主權項】
1. 一種治療膽囊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范圍內的原料藥制成: 白礬 6-16g、陳皮 10-20g、敗醬 5-15g、 蒲公英10-20g、甘草10-20g、赤小豆6-18g、 茵陳蒿5-15g、大黃5-15g、郁金5-15g、滑石10-20g。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 白研;12g、陳皮15g、敗醬10g、 蒲公英12g、甘草15g、赤小豆12g、 茵陳蒿12g、大黃10g、郁金12g、滑石15g。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 備料 (1) 白礬:揀凈雜質,用時搗碎; (2) 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凈,潤軟,切絲,曬干或低溫干燥, 篩去灰肩; (3) 敗醬: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水噴淋,稍晾,切段,干燥; (4) 蒲公英:揀去雜質,洗凈泥土,切段,曬干; (5) 甘草:揀去雜質,洗凈,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時,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6) 赤小豆: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時搗碎; (7) 茵陳蒿:過篩,揀去雜質,除去殘根,碾碎,再過籮去凈泥肩; (8) 大黃:揀凈雜質,大小分檔,燜潤至內外濕度均勻,切片或切成小塊、曬干; (9) 郁金:用水浸泡,洗凈,撈出曬晾,潤透,切片,曬干; (10) 滑石: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二) 制備 (1) 將所述的白礬、陳皮、敗醬、蒲公英、甘草、赤小豆、茵陳蒿、大黃、郁金、滑石加水煎 煮兩次,第一次加水6倍量,武火煎煮沸騰10分鐘,再用文火煎煮25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 煮液; (2) 將第一次過濾后的藥渣加水4倍量,武火煎煮沸騰,再用文火煎煮20分鐘,過濾得 第二次煎煮液; (3) 合并兩次煎煮液,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分鐘,分為二劑服用。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膽囊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其主要是由白礬、陳皮、敗醬、蒲公英、甘草、赤小豆、茵陳蒿、大黃、郁金、滑石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明藥物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散結、利水除濕的功能,用于治療膽囊炎見效快、療效好。
【IPC分類】A61P1/16, A61K36/9066
【公開號】CN105311582
【申請號】CN201510878097
【發明人】彭連志
【申請人】彭連志
【公開日】2016年2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