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見的乳房疾病,其發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來該病 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年齡也越來越低齡化。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 經常表現為乳房脹痛和乳房腫塊,疼痛常見為單側或雙側乳房脹痛或觸痛,周期性疼痛,月 經前期發生或加重。多發于30-50歲女性,發病高峰為35-40歲。
[0003]目前乳腺增生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療法為主,一般不易被患者接受。治療乳腺增生 的藥物也有多種,常用的西藥有抗激素類藥物三苯氧胺、雄性激素類藥物丙睪或甲基睪丸 素以及催乳素藥物,這些藥物雖有一定的療效,但服用周期長,易復發,極易造成醫源性損 傷,副作用較大,不宜長期服用。中醫多以養血柔肝、理氣止痛、軟堅散結、補腎調沖藥物組 成不同的方劑進行治療,但大多存在針對性不強,療效不夠確切,治療周期長,服用不方便 等缺點。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
[0005]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0006] -種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博落 回10-15、大血藤5-15、地榆炭8-15、白頭翁5-10、升麻10-15、王不留行5-20、紫蘇5-13、荔 枝核5-15、小茴香5-10、艾葉5-10、龍膽草10-15、小薊7-18、杜仲2-15、玄參6-13、燈芯草 7-15、牛膝4-12、紫河車6-14、官桂8-17、杏仁7-14、仙靈脾5-14、貫眾5-15、連翹10-20、麻 黃5-10、川貝母10-20、大青葉3-10、香薷10-20、鴨拓草5-10、佩蘭10-20、藁本3-15、馬鞭 草 10-20〇
[0007] 優選的,各原料藥的重量份配比為:博落回10、大血藤6、地榆炭10、白頭翁8、升麻 12、王不留行6、紫蘇12、荔枝核10、小茴香8、艾葉8、龍膽草13、小薊15、杜仲8、玄參10、 燈芯草10、牛膝8、紫河車12、官桂10、杏仁12、仙靈脾10、貫眾12、連翹15、麻黃6、川貝母 12、大青葉5、香薷15、鴨拓草6、佩蘭15、藁本5、馬鞭草15。
[0008] 上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是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口服劑型。其中湯劑采用下述 方法制備:
[0009] 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稱取以上諸藥混合,加8倍量水,浸泡2小時,加熱煎煮1. 5小 時,過濾得煎煮液一與殘渣;殘渣再加8倍量水,加熱煎煮1小時,過濾得煎煮液二;合并煎 煮液一與煎煮液二,即得湯劑。
[0010] 本發明的藥理及效果如下:
[0011] 本發明選取博落回、大血藤、地榆炭、白頭翁、升麻、王不留行、紫蘇、荔枝核、小茴 香、艾葉、龍膽草、小薊、杜仲、玄參、燈芯草、牛膝、紫河車、官桂、杏仁、仙靈脾、貫眾、連翹、 麻黃、川貝母、大青葉、香薷、鴨拓草、佩蘭、藁本、馬鞭草共30味原料藥熬制成中藥湯劑。
[0012] 其中,博落回,祛風解毒,行氣消腫,殺蟲。
[0013] 大血藤,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祛風止痙的作用。
[0014] 地榆炭,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0015] 白頭翁,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的功效。
[0016] 升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
[0017] 王不留行,具有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的功效。
[0018] 紫蘇,具有發汗散寒以解表邪,行氣寬中、解郁止嘔的功效。
[0019] 荔枝核,行氣散結,祛寒止痛。
[0020] 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
[0021] 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濕止癢。
[0022] 龍膽草,清熱燥濕,瀉肝定驚。
[0023] 小薊,涼血止血,活血解毒。
[0024] 杜仲,具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安胎等諸多功效。
[0025] 玄參,清熱涼血,解毒,散結利咽,滋陰。
[0026] 燈芯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
[0027] 牛膝,滋補肝腎,壯腰膝。
[0028] 紫河車,補氣,養血,益精,虛損、羸瘦、咳血氣喘。
[0029] 官桂,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脈止痛和止瀉的功效。
[0030] 杏仁,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0031] 仙靈脾,補腎壯陽,祛風除濕。
[0032] 貫眾,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0033] 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0034]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0035] 川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0036] 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0037] 香薷,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
[0038] 鴨拓草,清熱,解毒,利尿。
[0039] 佩蘭,清暑,辟穢,化濕,調經。
[0040] 藁本,祛風,散寒,除濕,止痛。
[0041]馬鞭草,活血散瘀,截瘧,解毒,利水消腫。
[0042] 全方配伍,共奏行氣散結、通絡止痛之功效,對乳腺增生患者可達標本兼治之效。
[0043]臨床資料
[0044]1、一般資料:
[0045]臨床資料200例中,年齡25- 35歲,100例;年齡36- 45歲,70例;年齡46 - 60 歲,30例。
[0046] 2、病例癥狀:
[0047] 患者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腫塊,扣之有豆粒大小韌硬結節,可有觸痛。腫塊邊 界欠清,與周圍組織不粘連。乳房可有脹痛,每隨喜怒而消長,常在月經前加重,月經后緩 解。
[0048] 3、診斷標準:
[0049]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一中醫外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擬定。
[0050] 4、治療方法:口服本發明湯劑,每日一劑,20天為一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
[0051] 5、療效評定標準:
[0052] 治愈:乳房腫塊及疼痛消失;
[0053] 好轉:乳房腫塊縮小,疼痛減輕或消失;
[0054] 無效:乳房腫塊及疼痛無變化。
[0055] 6、治療結果:
[0056] 見下表1。
[0057] 表 1
[0058]
[0059] 從表1中可以看出,本發明藥物對乳腺增生患者治療的治愈率高達89. 5%,總有 效率高達100%,治療效果顯著。
【具體實施方式】
[0060] 實施例1
[0061]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稱取各中藥原料:
[0062] 博落回10、大血藤6、地榆炭10、白頭翁8、升麻12、王不留行6、紫蘇12、荔枝核10、 小茴香8、艾葉8、龍膽草13、小薊15、杜仲8、玄參10、燈芯草10、牛膝8、紫河車12、官桂10、 杏仁12、仙靈脾10、貫眾12、連翹15、麻黃6、川貝母12、大青葉5、香薷15、鴨拓草6、佩蘭 15、藁本5、馬鞭草15。
[0063] 制備方法如下:
[0064] 按上述重量份配比稱取以上諸藥混合,加8倍量水,浸泡2小時,加熱煎煮1. 5小 時,過濾得煎煮液一與殘渣;殘渣再加8倍量水,加熱煎煮1小時,過濾得煎煮液二;合并煎 煮液一與煎煮液二,即得湯劑。
[0065] 實施例2
[0066]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稱取各中藥原料:
[0067] 博落回15、大血藤5、地榆炭8、白頭翁10、升麻15、王不留行5、紫蘇13、荔枝核5、 小茴香10、艾葉10、龍膽草10、小薊18、杜仲2、玄參6、燈芯草7、牛膝12、紫河車14、官桂 8、杏仁7、仙靈脾5、貫眾15、連翹10、麻黃10、川貝母10、大青葉10、香薷10、鴨拓草10、佩 蘭20、藁本3、馬鞭草20。
[0068]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0069] 實施例3
[0070] 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稱取各中藥原料:
[0071] 博落回10、大血藤15、地榆炭15、白頭翁5、升麻10、王不留行20、紫蘇5、荔枝核 15、小茴香5、艾葉5、龍膽草15、小薊7、杜仲15、玄參13、燈芯草15、牛膝4、紫河車6、官桂 17、杏仁14、仙靈脾14、貫眾5、連翹20、麻黃5、川貝母20、大青葉3、香薷20、鴨拓草5、佩蘭 10、藁本15、馬鞭草10。
[0072]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主權項】
1. 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 成:博落回10-15、大血藤5-15、地榆炭8-15、白頭翁5-10、升麻10-15、王不留行5-20、紫蘇 5-13、荔枝核5-15、小茴香5-10、艾葉5-10、龍膽草10-15、小薊7-18、杜仲2-15、玄參6-13、 燈芯草7-15、牛膝4-12、紫河車6-14、官桂8-17、杏仁7-14、仙靈脾5-14、貫眾5-15、連翹 10-20、麻黃5-10、川貝母10-20、大青葉3-10、香薷10-20、鴨拓草5-10、佩蘭10-20、藁本 3-15、馬鞭草 10-20。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藥的重 量份配比為:博落回10、大血藤6、地榆炭10、白頭翁8、升麻12、王不留行6、紫蘇12、荔枝 核10、小茴香8、艾葉8、龍膽草13、小薊15、杜仲8、玄參10、燈芯草10、牛膝8、紫河車12、 官桂10、杏仁12、仙靈脾10、貫眾12、連翹15、麻黃6、川貝母12、大青葉5、香薷15、鴨拓草 6、佩蘭15、藁本5、馬鞭草15。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乳腺增生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博落回10、大血藤6、地榆炭10、白頭翁8、升麻12、王不留行6、紫蘇12、荔枝核10、小茴香8、艾葉8、龍膽草13、小薊15、杜仲8、玄參10、燈芯草10、牛膝8、紫河車12、官桂10、杏仁12、仙靈脾10、貫眾12、連翹15、麻黃6、川貝母12、大青葉5、香薷15、鴨拓草6、佩蘭15、藁本5、馬鞭草15。本發明各原料藥經辨證配伍,共奏行氣散結、通絡止痛之功效,對乳腺增生患者可達標本兼治之效。
【IPC分類】A61K35/50, A61P15/14, A61K36/8966
【公開號】CN105213757
【申請號】CN201510761880
【發明人】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孫緒連
【公開日】2016年1月6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