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肝胃氣滯型乳癖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醫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肝胃氣滯型乳癖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乳癖是指乳房出現性狀、大小、數量不一的硬結腫塊,又名“乳粟”、“奶癖”。為乳中結核。《瘍醫心得集》指出乳中結核,性如丸卵,不疼痛,不發寒熱,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為消長,此名乳癖。”乳癖在婦女各年齡均可發生。肝藏血,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郁,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若情志不遂,惱怒抑郁,則肝氣郁結,橫逆犯胃,而致肝胃氣滯,氣滯血瘀,乳絡瘀阻,或氣滯生痰,痰瘀互結,聚集成癖。脾為生痰之源,脾胃素虛,或飲食不節,勞倦思慮傷脾,或郁怒傷肝,肝木克脾,脾虛則運化失職,或腎陽虛不能行氣化水,可致水濕內停,濕聚生痰。乳癖臨床常見證型為肝胃氣滯、肝郁化火、痰氣互結、肝郁腎虛和痰瘀互結。本病相當于西醫學所說的乳房囊性增生病(俗稱乳腺小葉增生)和乳房纖維腺瘤。乳癖者多伴有經前乳脹、不孕、月經不調或更年期綜合癥等。肝胃氣滯型乳癖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多見于青春期或病程較短者,乳內腫塊隨喜怒消長,多伴經前乳脹、月經不調、痛經或不孕,善郁易怒,喜嘆息,胸脅脹痛,噯氣頻作,遇煩惱復發或加重,噯腐吞酸,大便成形,排便不暢,舌暗紅,苔薄黃,脈弦。肝胃氣滯型乳癖的治療方法眾多,西醫治療本病有兩種方法:一是腫塊直徑在0.5cm以內的給予抗結核藥物治療;二是腫塊直徑在1.0以上患者給予手術治療。西醫抗結核藥物治療,雖然見效快,但治標不治本,治療效果不理想,長期、反復的抗結核西藥治療提高了機體的耐藥性,復發率高,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手術治療費用高、痛苦大、愈合慢,增加了患者的負擔。祖國醫學對本病的病因、病機、病理因素及治法已比較成熟,通過辨證論治、專方專藥、飲食療法等多種形式,可有效地控制病情,降低乳癖的發病率,經過發明人的長期實踐得出,中藥治療肝胃氣滯型乳癖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肝胃氣滯型乳癖的中藥組合物。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根據中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采用枸橘、娑羅子、疬子草、香茅花、佛手柑、香附、鴨腳艾、秋楓木葉、青皮、烏薦連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過加工制成。
[0005]制備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由下述原料藥制成:枸橘30-50份、娑羅子20-40份、疬子草20-40份、香茅花20-40份、佛手柑15-25份、香附15-25份、鴨腳艾15-25份、秋楓木葉9-15份、青皮9-15份、烏薦連9-15份。
[0006]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枸橘40份、娑羅子30份、疬子草30份、香茅花30份、佛手柑20份、香附20份、鴨腳艾20份、秋楓木葉12份、青皮12份、烏薦連12份。
[0007]本發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0008]枸橘:辛、苦,溫。歸肝、胃經。疏肝和胃,理氣止痛,消積化滯。主治胸脅脹滿,脘腹脹痛,乳房結塊,疝氣疼痛,睪丸腫痛,跌打損傷,食積,便秘,子宮脫垂。
[0009]娑羅子:甘,溫。歸肝、胃經。疏肝理氣,寬中止痛。主治胸脅、乳房脹痛,痛經,胃月完痛。
[0010]疬子草:苦、辛,平。清熱解毒,活血散結。主治瘰疬,喉痹,疔瘡腫毒,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0011]香茅花:甘、微苦,溫。溫中和胃。主治心腹冷痛,惡心嘔吐。
[0012]佛手柑:辛、苦,溫。歸肝、脾、肺經。疏肝理氣,和胃化痰。主治肝氣郁結之脅痛、胸悶,肝胃不和、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噯氣、惡心,久咳痰多。
[0013]香附:辛、甘、微苦,平。歸肝、三焦經。理氣解郁,調經,安胎。主治脅肋脹痛,乳房脹痛,疝氣疼痛,月經不調,脘腹痞滿疼痛,噯氣吞酸,嘔惡,經行腹痛,崩漏帶下,胎動不安。
[0014]鴨腳艾:辛、微苦,微溫。活血散瘀,理氣化濕。主治血瘀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慢性肝炎,肝脾腫大,食積腹脹,寒濕泄瀉,疝氣,腳氣,陰疽腫痛,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0015]秋楓木葉:苦、澀,涼。解毒散結。主治噎膈,反胃,傳染性肝炎,小兒疳積,咽痛,瘡瘍。
[0016]青皮:苦、辛,溫。歸肝、膽、胃經。疏肝破氣,消積化滯。主治脅肋、乳房、胃脘脹痛,乳核,乳癰,疝氣,食積,癥瘕積聚,久瘧癖塊。
[0017]烏薦連:微甘、澀,寒。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治瘡瘍腫毒,乳房硬腫,麻疹熱毒,頭痛牙痛,跌打損傷,開放性骨折,咳血,刀傷出血。
[0018]中醫認為,肝胃氣滯型乳癖多因肝氣郁結,橫逆犯胃,而致肝胃氣滯,氣滯血瘀,乳絡瘀阻所致。本發明中枸橘疏肝和胃、理氣止痛、消積化滯,為君藥;娑羅子疏肝理氣、寬中止痛,疬子草清熱解毒、活血散結,香茅花溫中和胃,為臣藥;佛手柑疏肝理氣、和胃化痰,香附理氣解郁,鴨腳艾活血散瘀、理氣化濕,秋楓木葉解毒散結,青皮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烏薦連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對肝胃氣滯型乳癖具有獨特的療效,諸藥共奏疏肝和胃、理氣止痛、消積化滯、疏肝理氣、清熱解毒、活血散結、溫中和胃、解毒散結、理氣化濕之功效,達到治療肝胃氣滯型乳癖的目的。
[0019]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于2007年至2012年臨床觀察肝胃氣滯型乳癖128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0020]1、一般資料
[0021 ] 128例患者中,年齡23-45歲,病程多在3個月到2年,平均年齡37.5歲。
[0022]2、診斷標準
[0023]診斷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0024]①多數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腫塊,捫之有豆粒大小韌硬結節,可有觸痛,腫塊邊界欠清,與周圍組織不粘連;
[0025]②乳房可有脹痛,每隨喜怒而消長,常在月經前加重,月經后緩解;
[0026]③本病多見于20-40歲婦女;
[0027]④鉬靶X線乳房攝片、冷光源強光照射、液晶熱圖像等檢查有助診斷,必要時作組織病理學檢查。
[0028]并有如下癥狀:多見于青春期或病程較短者,乳內腫塊隨喜怒消長,多伴經前乳脹、月經不調、痛經或不孕,善郁易怒,喜嘆息,胸脅脹痛,噯氣頻作,遇煩惱復發或加重,噯腐吞酸,大便成形,排便不暢,舌暗紅,苔薄黃,脈弦。
[0029]3、治療方法:
[0030]3.1處方:枸橘40g、娑羅子30g、疬子草30g、香茅花30g、佛手柑20g、香附20g、鴨腳艾20g、秋楓木葉12g、青皮12g、烏薦連12g。
[0031]3.2制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工藝制成湯劑,每日I劑,每日2次,20天為I療程。
[0032]4、治療結果:
[0033]4.1參照《中醫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指定:
[0034]治愈:乳房腫塊及疼痛消失;
[0035]好轉:乳房腫塊縮小,疼痛減輕或消失;
[0036]未愈:乳房腫塊及疼痛無變化。
[0037]4.2結果:128例患者中,治愈112例(87.5 % ),好轉13例(10.2%),未愈3例(2.3% ),總有效率為97.7%o
[0038]5、典型病例
[0039]5.1童某,女,28歲。已婚。山東煙臺人。自訴雙側乳房腫塊6個月,疼痛不甚明顯,平時愛生悶氣,腫塊隨喜怒消長,心煩口苦,胸脅脹痛,噯氣頻作,遇煩惱復發或加重,噯腐吞酸,大便成形,排便不暢,舌暗紅,苔薄黃,脈弦。查見:雙側乳房對稱,左側乳房內上區和右側乳房中央區分別觸及一個約2.1X1.9X2.2cm腫塊,質韌,邊界清,活動好。紅外線診斷顯示雙側乳腺血管、乳管分而明顯,邊界清晰。診斷為肝胃氣滯型乳癖。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I個療程,雙側乳房腫塊均明顯縮小,繼續服用2個療程,雙側乳房腫塊完全消失,痊愈,I年后隨訪無復發。
[0040]5.2寧某,女,32歲。已婚。山東青島人。自訴雙側乳房腫痛I年余,內有腫塊,腫塊隨情志變化,心煩口苦,平時善郁易怒,喜嘆息,常感胸脅脹痛,噯氣頻作,遇煩惱復發或加重,噯腐吞酸,大便成形,排便不暢,舌苔薄黃,脈細弦。查見:雙側乳房對稱,雙側乳房外上象限可觸及片狀腫塊,厚約2cm,有觸痛,質軟,邊界清,紅外線示腫塊部位血管、乳管密度不均、不規則,周邊清晰。診斷為肝胃氣滯型乳癖。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I劑,I個療程后,疼痛減輕,雙側乳房腫塊均縮小,繼續服用2個療程,雙側乳房腫塊及疼痛均消失,痊愈,I年后隨訪無復發。
[0041]5.3董某,女,37歲。已婚。山東威海人。自訴雙側乳房腫塊I年,自感腫痛,患者平時善郁易怒,喜嘆息,腫塊隨情志變化,心煩口苦,噯氣頻作,遇煩惱復發或加重,噯腐吞酸,大便成形,排便不暢,舌暗紅,苔薄黃,脈弦。查見:雙側乳房對稱,左側乳房內上區和右偵亂房中央區分別觸及一個約2X2X2cm腫塊,質韌,邊界清,活動好,紅外線診斷顯示雙側乳腺血管、乳管分而明顯,邊界清晰。診斷為肝胃氣滯型乳癖。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I劑,I個療程后,雙側乳房腫塊明顯縮小,腫痛減輕,繼續服用3個療程,雙側乳房腫塊及疼痛消失,痊愈,I年后隨訪無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42]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對本發明沒有限制。
[0043]實施例1,一種治療肝胃氣滯型乳癖的中藥組合物,是由枸橘30g、娑羅子20g、疬子草20g、香茅花20g、佛手柑15g、香附15g、鴨腳艾15g、秋楓木葉9g、青皮9g、烏薦連9g制成。
[0044]實施例2,一種治療肝胃氣滯型乳癖的中藥組合物,是由枸橘40g、娑羅子30g、疬子草30g、香茅花30g、佛手柑20g、香附20g、鴨腳艾20g、秋楓木葉12g、青皮12g、烏薦連12g制成。
[0045]實施例3,一種治療肝胃氣滯型乳癖的中藥組合物,是由枸橘50g、娑羅子40g、疬子草40g、香茅花40g、佛手柑25g、香附25g、鴨腳艾25g、秋楓木葉15g、青皮15g、烏薦連15g制成。
【主權項】
1.一種治療肝胃氣滯型乳癖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枸橘30-50份、娑羅子20-40份、疬子草20-40份、香茅花20-40份、佛手柑15-25份、香附15-25份、鴨腳艾15-25份、秋楓木葉9_15份、青皮9_15份、烏薦連9_15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枸橘40份、娑羅子30份、疬子草30份、香茅花30份、佛手柑20份、香附20份、鴨腳艾20份、秋楓木葉12份、青皮12份、烏薦連12份。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肝胃氣滯型乳癖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是由枸橘、娑羅子、疬子草、香茅花、佛手柑、香附、鴨腳艾、秋楓木葉、青皮、烏藨連制成。臨床可用于治療肝胃氣滯型乳癖。
【IPC分類】A61P15/14, A61K36/899
【公開號】CN105148082
【申請號】CN201510664942
【發明人】臧海陽
【申請人】臧海陽
【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