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活血化瘀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主要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活血化瘀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些女性由于生活壓力增大或作息時間不規律,容易造成痛經、頭暈、失眠、健忘、胸悶、心悸的情況,一些化學物質合成的西藥能夠對這些癥狀起到緩解的作用,但是長期服用該藥物,無法得到根治,還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飲用中藥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安全、效果好,副作用少。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活血化瘀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具有通暢血脈、消散瘀滯、調經止痛的作用,效果明顯,且對身體的副作用小。
[0004]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活血化瘀中藥,以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益母草41?57份、瓜子金15?21份、馬錢子11?15份、兩面針5?12份、片姜黃4?9份和丹參8?12份。
[0005]進一步,以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益母草45份、瓜子金17份、馬錢子13份、兩面針8份、片姜黃7份和丹參10份。
[0006]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另一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活血化瘀中藥,包括如下步驟:
[0007]步驟一:以重量份計,稱取益母草41?57份、瓜子金15?21份和兩面針5?12份,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A,將混合中藥A曬干水分;
[0008]步驟二:將步驟一曬干后的混合中藥A切成碎片狀;
[0009]步驟三:以重量份計,稱取馬錢子11?15份、片姜黃4?9份和丹參8?12份,分別放入烘干機中烘干水分;
[0010]步驟四:將烘干后的馬錢子、片姜黃和丹參切成片狀,將片狀的馬錢子、片姜黃和丹參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B ;
[0011]步驟五:步驟二處理得到的混合中藥A和步驟四處理得到的混合中藥B,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C,將混合中藥C放入滅菌機中滅菌;
[0012]步驟六:滅菌后的混合中藥C進行裝袋、密封處理,即得到活血化瘀中藥。
[0013]進一步,所述步驟一中益母草為45重量份、瓜子金為17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所述步驟三中馬錢子為13重量份、片姜黃為7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
[0014]進一步,所述烘干的時間為3至4小時,溫度為80至90攝氏度。
[0015]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通暢血脈、消散瘀滯、調經止痛的作用;其中,
[0016]益母草具有瘀血腹痛,崩中漏下的功效;
[0017]瓜子金具有活血消腫,解毒止痛的功效;
[0018]馬錢子具有通絡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
[0019]兩面針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通絡的功效;
[0020]片姜黃具有破血行氣、通絡止痛、祛風療痹的功效;
[0021]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0023]實施例1:一種活血化瘀中藥,以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益母草41份、瓜子金21份、馬錢子15份、兩面針12份、片姜黃9份和丹參12份。
[0024]—種活血化瘀中藥,包括如下步驟:
[0025]步驟一:以重量份計,稱取益母草41份、瓜子金21份和兩面針12份,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A,將混合中藥A曬干水分;
[0026]步驟二:將步驟一曬干后的混合中藥A切成碎片狀;
[0027]步驟三:以重量份計,稱取馬錢子15份、片姜黃9份和丹參12份,分別放入烘干機中烘干水分;
[0028]步驟四:將烘干后的馬錢子、片姜黃和丹參切成片狀,將片狀的馬錢子、片姜黃和丹參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B ;
[0029]步驟五:步驟二處理得到的混合中藥A和步驟四處理得到的混合中藥B,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C,將混合中藥C放入滅菌機中滅菌;
[0030]步驟六:滅菌后的混合中藥C進行裝袋、密封處理,即得到活血化瘀中藥。
[0031]所述烘干的時間為3小時,溫度為90攝氏度。
[0032]實施例2:—種活血化瘀中藥,以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益母草57份、瓜子金15份、馬錢子15份、兩面針12份、片姜黃9份和丹參12份。
[0033]—種活血化瘀中藥,包括如下步驟:
[0034]步驟一:以重量份計,稱取益母草57份、瓜子金15份和兩面針12份,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A,將混合中藥A曬干水分;
[0035]步驟二:將步驟一曬干后的混合中藥A切成碎片狀;
[0036]步驟三:以重量份計,稱取馬錢子15份、片姜黃9份和丹參12份,分別放入烘干機中烘干水分;
[0037]步驟四:將烘干后的馬錢子、片姜黃和丹參切成片狀,將片狀的馬錢子、片姜黃和丹參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B ;
[0038]步驟五:步驟二處理得到的混合中藥A和步驟四處理得到的混合中藥B,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C,將混合中藥C放入滅菌機中滅菌;
[0039]步驟六:滅菌后的混合中藥C進行裝袋、密封處理,即得到活血化瘀中藥。
[0040]所述烘干的時間為4小時,溫度為80攝氏度。
[0041]實施例3:—種活血化瘀中藥,以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益母草45份、瓜子金17份、馬錢子13份、兩面針8份、片姜黃7份和丹參10份。
[0042]一種活血化瘀中藥,包括如下步驟:
[0043]步驟一:以重量份計,稱取益母草45份、瓜子金17份和兩面針8份,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A,將混合中藥A曬干水分;
[0044]步驟二:將步驟一曬干后的混合中藥A切成碎片狀;
[0045]步驟三:以重量份計,稱取馬錢子13份、片姜黃7份和丹參10份,分別放入烘干機中烘干水分;
[0046]步驟四:將烘干后的馬錢子、片姜黃和丹參切成片狀,將片狀的馬錢子、片姜黃和丹參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B ;
[0047]步驟五:步驟二處理得到的混合中藥和步驟四處理得到的混合中藥,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C,將混合中藥C放入滅菌機中滅菌;
[0048]步驟六:滅菌后的混合中藥C進行裝袋、密封處理,即得到活血化瘀中藥。
[0049]所述烘干的時間為3.5小時,溫度為85攝氏度。
[005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活血化瘀中藥,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益母草41?57份、瓜子金15?21份、馬錢子11?15份、兩面針5?12份、片姜黃4?9份和丹參8?12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活血化瘀中藥,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益母草45份、瓜子金17份、馬錢子13份、兩面針8份、片姜黃7份和丹參10份。3.一種活血化瘀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以重量份計,稱取益母草41?57份、瓜子金15?21份和兩面針5?12份,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A,將混合中藥A曬干水分; 步驟二:將步驟一曬干后的混合中藥A切成碎片狀; 步驟三:以重量份計,稱取馬錢子11?15份、片姜黃4?9份和丹參8?12份,分別放入烘干機中烘干水分; 步驟四:將烘干后的馬錢子、片姜黃和丹參切成片狀,將片狀的馬錢子、片姜黃和丹參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B; 步驟五:步驟二處理得到的混合中藥A和步驟四處理得到的混合中藥B,均勻混合,得到混合中藥C,將混合中藥C放入滅菌機中滅菌; 步驟六:滅菌后的混合中藥C進行裝袋、密封處理,即得到活血化瘀中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活血化瘀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一中益母草為45重量份、瓜子金為17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所述步驟三中馬錢子為13重量份、片姜黃為7重量份、丹參10重量份。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活血化瘀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的時間為3至4小時,溫度為80至90攝氏度。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活血化瘀中藥,以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益母草41~57份、瓜子金15~21份、馬錢子11~15份、兩面針5~12份、片姜黃4~9份和丹參8~12份;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活血化瘀中藥的制備方法;本發明具有通暢血脈、消散瘀滯、調經止痛的作用;其中,益母草具有瘀血腹痛,崩中漏下的功效;瓜子金具有活血消腫,解毒止痛的功效;馬錢子具有通絡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兩面針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通絡的功效;片姜黃具有破血行氣、通絡止痛、祛風療痹的功效;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的功效。
【IPC分類】A61K36/9066, A61P29/00
【公開號】CN105126025
【申請號】CN201510577461
【發明人】李傳義
【申請人】李傳義
【公開日】2015年12月9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