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發病率日趨上升,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有5萬例新發患者。NGU是一組疾病的統稱,從部位說,包括了男、女尿道和女性的宮頸及陰道的炎癥。從病原學來說更為復雜,包括除了淋菌感染外的其他致病菌引起的炎癥,最常見的為沙眼衣原體和解脈支原體。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臨床癥狀為:尿道外口微紅有少許分泌物,小便后時有粘膩之物流出,心煩多夢,口干,或見腰酸神疲,舌淡紅,少苔、脈細數。目前單純西藥治療效果并不十分滿意,有一定復發率,且有些藥物副作用較大,不宜長期大量反復使用。經過發明人的長期實踐得出,中藥治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具有較好作用,取得不錯效果。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根據中醫藥理論,利用中藥獨特的藥性,采用苜蓿根、黃麻根、和筋草、半邊蓮、山茱萸、知母、秋葵、何首烏、茯苓、石竹,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過加工制成。
[0005]制備本發明中藥由下述原料藥制成:苜蓿根40 - 50份、黃麻根30 — 40份、和筋草30 — 40份、半邊蓮20 - 30份、山茱萸20 — 30份、知母15 — 25份、秋葵15 — 25份、何首烏15 - 25份、茯苓15 - 25份、石竹5 — 10份。
[0006]本發明中藥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苜蓿根45份、黃麻根35份、和筋草35份、半邊蓮25份、山茱萸25份、知母20份、秋葵20份、何首烏20份、茯苓20份、石竹8份。
[0007]本發明中藥的藥理作用如下:
苜蓿根:苦、寒。歸肝、腎經。清熱利濕,通淋排石。臨床用于熱病煩滿,黃疸,尿路結石等癥。
[0008]黃麻根:苦、平。歸大腸、膀胱經。利濕通淋,止血止瀉。臨床用于石淋,帶下,泄瀉痢疾,蕁麻疹等癥。
[0009]和筋草:淡、平。利尿通淋,行氣止痛,接骨續傷。用于熱淋,石淋,血淋,濕陰氣滯脘,腹脹痛,跌打傷痛等癥。
[0010]半邊蓮: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臨床用于癰腫疔瘡,蛇蟲蛟傷,膨脹水腫,濕熱黃疸,濕疹濕瘡等。
[0011]山茱萸:酸、微溫,歸肝、腎經。補益肝腎、收斂固脫。主治頭暈目眩,耳聾耳鳴等證。
[0012]知母:甘、苦、寒,歸肺、胃、腎經。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用于熱病煩渴、肺熱咳嗽。
[0013]秋葵:淡、寒。利咽、通淋、下乳、調經。主治咽喉腫痛;小便淋澀;產后乳汁稀少;月經不調。
[0014]何首烏:苦、甘、澀、溫。歸肝、腎經。養血滋陰,潤腸通便,截瘧,祛風,解毒。臨床用于血虛頭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須發早白,耳鳴,遺精,腸燥便秘,久瘧體虛,風疹瘙癢,瘡癰,瘰疬,痔瘡等。
[0015]茯苓:甘、淡、平。歸心、脾、肺、腎經。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灣,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等。
[0016]石竹:苦、寒。歸心、小腸經。臨床用于利尿通淋,破血通經。尿路感染、熱淋、尿血、婦女經閉、瘡毒、濕疹等癥。
[0017]非淋菌性尿道炎屬于中醫學“淋證”、“淋濁”等范疇,其病因多因房事不潔或感染穢濁之邪,由溺竅或陰戶而入,阻滯下焦,蘊結膀胱,化熱化火,導致膀胱氣化不利,肝郁氣滯,氣血瘀阻而致。本發明中苜蓿根清熱利濕、通淋,為君藥,黃麻根利濕通淋,和筋草利尿通淋,為臣藥,半邊蓮清熱解毒、利尿,山茱萸補益肝腎,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秋葵通淋,何首烏滋陰、解毒,茯苓滲濕利水、滋陰,石竹利尿通淋。金錢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芋梗利濕、解毒、化瘀,澤瀉利水滲濕,虎杖清熱解毒,風寒草解毒利濕,水芹清熱解毒,土牛膝利尿通淋。諸藥合用共奏清熱通淋、滲濕利尿,瀉火解毒之功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對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具有獨特的療效。
[0018]本發明中藥于2009年至2014年臨床觀察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46例患者,臨床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46例患者中,年齡20 - 69歲,病程多在8天到9個月,平均時間20天,平均年齡45
歲O
[0019]2、診斷標準
診斷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有不潔性交史;反復出現晨起尿道口有少許分泌物,小便輕微灼痛,分泌物淋菌培養陰性,衣原體和(或)支原體培養陽性,血清學試驗、生物學檢測衣原體和(或)支原體陽體。
[0020]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臨床癥狀為:尿道外口微紅有少許分泌物,小便后時有粘膩之物流出,心煩多夢,口干,或見腰酸神疲,舌淡紅,少苔、脈細數。
[0021]3、治療方法
3.1處方:苜蓿根45g、黃麻根35g、和筋草35g、半邊蓮25g、山茱萸25g、知母20g、秋葵20g、何首烏20g、茯苳20g、石竹8g。
[0022]3.2制備及使用方法:上述藥物按常規工藝制成湯劑,每日I劑,每日2次,7天為I療程。
[0023]4、治療結果:
4.1參照《中醫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病原學檢查弱陰性。
[0024]有效:臨床癥狀消失,病原學檢查弱陽性。
[0025]無效:臨床癥狀減輕,病原學檢查陽性。
[0026]4.2結果:46例患者中,臨床治愈22例(47.8% ),有效20例(43.5% ),無效4例(8.7% ),總有效率為91.3%。
[0027]5、典型病例
5.1謝某,男,32歲,癥見尿道灼痛,滴白,尿道分泌物涂片革蘭染色,高倍顯微鏡視野下,多形核白細胞數大于5個,淋球菌檢查及培養陰性,經病原微生物分離培養可見到支原體,小便頻數,短赤,心煩多夢,口干,舌苔黃膩,脈弦數,診斷為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I個療程,癥狀明顯減輕,繼續服用2個療程,痊愈,半年后隨訪無復發。
[0028]5.2宮某,女,35歲,癥見尿頻,灼熱,小便不適,尿道口輕度紅腫,尿道灼痛,伴有腰酸,小便頻數,短赤,灼熱刺疼感,尿道分泌物涂片革蘭染色,高倍顯微鏡視野下,多形核白細胞數大于5個,淋球菌檢查及培養陰性,經病原微生物分離培養可見到支原體,診斷為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服用本發明藥物,每日I劑,I個療程后,癥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2個療程,痊愈,一年后隨訪無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對本發明沒有限制。
[0030]實施例1,一種治療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是由苜蓿根40g、黃麻根30g、和筋草30g、半邊蓮20g、山茱萸20g、知母15g、秋葵15g、何首烏15g、茯苓15g、石竹5g制成。
[0031]實施例2,一種治療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是由苜蓿根45g、黃麻根35g、和筋草35g、半邊蓮25g、山茱萸25g、知母20g、秋葵20g、何首烏20g、茯苓20g、石竹8g制成。
[0032]實施例3,一種治療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是由苜蓿根50g、黃麻根40g、和筋草40g、半邊蓮30g、山茱萸30g、知母25g、秋葵25g、何首烏25g、茯苓25g、石竹1g制成。
【主權項】
1.一種治療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苜蓿根40 - 50份、黃麻根30 - 40份、和筋草30 — 40份、半邊蓮20 — 30份、山茱萸20 - 30份、知母15 - 25份、秋葵15 — 25份、何首烏15 — 25份、茯苓15 - 25份、石竹5 - 10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藥制成:苜蓿根45份、黃麻根35份、和筋草35份、半邊蓮25份、山茱萸25份、知母20份、秋葵20份、何首烏20份、茯苓20份、石竹8份。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中藥,該中藥是由苜蓿根、黃麻根、和筋草、半邊蓮、山茱萸、知母、秋葵、何首烏、茯苓、石竹制成。臨床可用于治療陰虛火旺型非淋菌性尿道炎。
【IPC分類】A61K36/8964, A61P31/00, A61P13/02
【公開號】CN105079416
【申請號】CN201510621844
【發明人】馬玉生, 張建波, 劉珍
【申請人】馬玉生, 張建波
【公開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