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注射器,尤其涉及一種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
【背景技術】
[0002]盡管現有技術提供了具有鎖定元件的注射器,鎖定元件會自動鎖定柱塞桿以幫助防止重復使用,然而這些注射器的使用還沒有大規模地被采用。與現有注射器相關的典型成本,誘使使用者嘗試重復使用這種裝置。因此,需要生產既最有效防止其重復使用又容易使用的符合成本效益的單次使用注射器,從而阻止嘗試重復使用。也就是說,需要生產一種在減少材料和制造成本的基礎上而又不損害注射器效力的注射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
[0004]為解決本發明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它包括:
注射器套筒,所述注射器套筒具有限定了腔室的內表面、出口腔以及開口端;推桿組件,所述推桿組件包括推桿主體、沿所述推桿主體分布的葉片、連接于所述推桿主體上的活塞以及設置在所述葉片邊緣上的多個齒部;圓環體,所述圓環體能滑動地定位在所述腔室內,所述圓環體接合套筒內表面,圓環體能夠朝向注射器套筒的開口端方向運動,圓環體與所述推桿組件的齒部接合使得所述推桿組件和圓環體能夠一起朝著注射器套筒的出口腔運動;以及卡圈,所述卡圈鎖扣于套筒外表面上,所述卡圈由卡圈A瓣與卡圈B瓣通過卡圈連接部形成。
[0005]進一步的,所述圓環體的橫截面形狀為三角形或梯形,所述圓環體與齒部接合處為圓環體內表面,圓環體內表面為斜面,圓環體外表面與卡圈相配合。
[0006]進一步的,所述齒部具有齒近端面和齒遠端面。
[0007]進一步的,所述卡圈具有卡圈內表面和卡圈外表面,所述卡圈內表面具有多個卡齒,所述卡齒與注射器套筒上的卡孔鎖緊。
[0008]進一步的,所述卡齒具有卡齒凹面、卡齒凹底面、卡齒凹頂面、卡齒凸頂面和卡齒凸底面,所述卡齒凹底面和卡齒凹頂面位于卡齒凹面的底部和頂部,所述卡齒凸頂面、卡齒凸底面位于卡齒凹面的外側。
[0009]進一步的,所述圓環體與卡圈鎖緊時,所述圓環體外表面與卡齒凹面結合,所述圓環體底面與卡齒凹底面結合。
[0010]卡圈與圓環體均采用非金屬材質,成本低。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利用卡圈與圓環體的結合再對推桿的作用使得產品失效,在注射過程中,圓環體與注射器套筒內壁配合良好,不會產生塑料碎肩而污染藥液或筒內壁有槽痕使得漏液。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發明的組件分離圖。
[0014]圖3為本發明中推桿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3a為圖3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0016]圖4為本發明中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5為本發明中卡圈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6為圖5中卡齒的剖面示意圖。
[0019]圖7為本發明中卡圈閉合示意圖。
[0020]圖8為本發明中圓環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8a為圖8中圓環體的截面示意圖。
[0022]圖9為本發明中卡圈與圓環體鎖緊狀態示意圖。
[0023]圖9a為本發明中卡圈與圓環體鎖緊剖面示意圖。
[0024]圖10為本發明使用前狀態示意圖。
[0025]圖11為本發明抽吸到預定量液體時示意圖。
[0026]圖1la為圖11中B處的放大剖面圖。
[0027]圖12為本發明注射完畢時示意圖。
[0028]其中,
1、推桿主體,11、葉片,111、齒,1111、齒近端面,1112、齒遠端面;
2、卡圈,21、卡圈連接部,22、卡齒,221、卡齒凹面,222、卡齒凹底面,223、卡齒凹頂面,224、卡齒凸頂面,225、卡齒凸底面,23、卡圈端面A,24、卡圈端面B,25、卡圈內表面,26、卡圈外表面,27、卡圈A瓣,28、卡圈B瓣;
3、注射器套筒,31、套筒外表面,32、套筒內表面,33、卡孔,34、腔室,35、出口腔,36、開口端;
4、圓環體,41、圓環體內表面,42、圓環體外表面,43、圓環體底面;
5、活塞;
6、液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0030]本發明的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參考圖1、圖2、圖4,注射器套筒3,注射器套筒3具有限定了腔室34的內表面32、出口腔35以及開口端36 ;
參考圖3,推桿組件,推桿組件包括推桿主體1、沿推桿主體I分布的葉片11、連接于推桿主體I上的活塞5以及設置在葉片11邊緣上的多個齒部111 ;
圓環體4,圓環體4能滑動地定位在腔室34內,圓環體4接合套筒內表面32,圓環體4能夠朝向注射器套筒3的開口端36方向運動,圓環體4與推桿組件的齒部111接合使得推桿組件和圓環體4能夠一起朝著注射器套筒3的出口腔35運動;
圖5所示,卡圈2,卡圈2鎖扣于套筒外表面31上,卡圈2由卡圈A瓣27與卡圈B瓣28通過卡圈連接部21形成。
[0031]圖8所示,圓環體4的橫截面形狀為三角形或梯形,圖8a所示為直角三角形,圓環體4由圓環體內表面41、圓環體外表面42和圓環體底面43組成,圓環體4與齒部111的結合處為齒近端面1111與圓環體底面43的結合。圓環體4的形狀只要符合:圓環體4與齒部111對應的那個面為斜面,圓環體4的外表面與卡圈2相配合,圓環體4的上下面只要能固定就可以。
[0032]圖3a所示,齒部111具有齒近端面1111和齒遠端面1112。
[0033]圖5所示,卡圈2具有卡圈內表面25和卡圈外表面26,卡圈內表面25具有多個卡齒22,卡齒22與注射器套筒3上的卡孔33鎖緊。
[0034]圖6所示,卡齒22具有卡齒凹面221、卡齒凹底面222、卡齒凹頂面223、卡齒凸頂面224、卡齒凸底面225,卡齒凹底面222和卡齒凹頂面223位于卡齒凹面221的底部和頂部,卡齒凸頂面224、卡齒凸底面225位于卡齒凹面221的外側。
[0035]圖7為本發明中卡圈閉合示意圖,卡圈端面A23和卡圈端面B24在兩端面處閉合。
[0036]圖9和圖9a所示,圓環體4與卡圈2鎖緊時,圓環體外表面42與卡齒凹面221結合,圓環體底面43與卡齒凹底面222結合。
[0037]圖10所示,圓環體4要在推桿組件裝活塞5之前裝到預定位置;圓環體4在推桿主體I的齒部111上的位置可以在出廠前設定好,通過預設圓環體4與卡圈2之間的距離設定本發明注射器的最大注射量。
[0038]圖11、圖12所示,圓環體4 一旦預設好后在推桿主體I的齒部111上的位置就先固定死了,在抽吸液體6時圓環體4隨著推桿主體I移動而移動,直到抽吸液體達到最大預設量,這時圓環體4鎖死在卡圈2中。圖1la中,齒長D應不小于圓環體4的高度d,由于圓環體底面43限制齒部111,卡圈2限制圓環體4,所以不能繼續行抽吸動作,這時只能推動推桿向前運動,一旦注射器中的液體推注完畢,注射器就不能再進行抽吸動作,從而實現自動失效功能。
[0039]卡圈2與圓環體4均采用非金屬材質,比不銹鋼金屬鎖定元件成本低。卡圈2與圓環體4的結構合理,在生產組裝時不會產生割傷事故。
[0040]利用卡圈2與圓環體4的結合再對推桿的作用使得產品失效,在注射過程中,圓環體與注射器套筒內壁配合良好,不會產生塑料碎肩而污染藥液或筒內壁有槽痕使得漏液。
【主權項】
1.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注射器套筒,所述注射器套筒具有限定了腔室的內表面、出口腔以及開口端; 推桿組件,所述推桿組件包括推桿主體、沿所述推桿主體分布的葉片、連接于所述推桿主體上的活塞以及設置在所述葉片邊緣上的多個齒部; 圓環體,所述圓環體能滑動地定位在所述腔室內,所述圓環體接合套筒內表面,圓環體能夠朝向注射器套筒的開口端方向運動,圓環體與所述推桿組件的齒部接合使得所述推桿組件和圓環體能夠一起朝著注射器套筒的出口腔運動;以及 卡圈,所述卡圈鎖扣于套筒外表面上,所述卡圈由卡圈A瓣與卡圈B瓣通過卡圈連接部形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體的橫截面形狀為三角形或梯形,所述圓環體與齒部接合處為圓環體內表面,圓環體內表面為斜面,圓環體外表面與卡圈相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齒部具有齒近端面和齒遠端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具有卡圈內表面和卡圈外表面,所述卡圈內表面具有多個卡齒,所述卡齒與注射器套筒上的卡孔鎖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齒具有卡齒凹面、卡齒凹底面、卡齒凹頂面、卡齒凸頂面和卡齒凸底面,所述卡齒凹底面和卡齒凹頂面位于卡齒凹面的底部和頂部,所述卡齒凸頂面、卡齒凸底面位于卡齒凹面的外側。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體與卡圈鎖緊時,所述圓環體外表面與卡齒凹面結合,所述圓環體底面與卡齒凹底面結合。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單次使用自動失效注射器,它包括:套筒,注射器套筒具有限定了腔室的內表面、出口腔以及開口端;推桿組件,推桿組件包括推桿主體、沿所述推桿主體分布的葉片、連接于推桿主體上的活塞以及設置在葉片邊緣上的多個齒部;圓環體,圓環體能滑動地定位在腔室內,圓環體接合套筒內表面,圓環體能夠朝向注射器套筒的開口端方向運動,圓環體與推桿組件的齒部接合使得推桿組件和圓環體能夠一起朝著注射器套筒的出口腔運動;以及卡圈,卡圈鎖扣于套筒外表面上,卡圈由卡圈A瓣與卡圈B瓣通過卡圈連接部形成。利用卡圈與圓環體的結合再對推桿的作用使得產品失效,在注射過程中,圓環體與注射器套筒內壁配合良好,不會產生塑料碎屑而污染藥液或筒內壁有槽痕使得漏液。
【IPC分類】A61M5/50, A61M5/178
【公開號】CN105031772
【申請號】CN201510509964
【發明人】王景春, 江明明, 汪洋
【申請人】江西豐臨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