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療心陽不振型心律失常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治療心陽不振型心律失常的藥 物。
【背景技術】
[0002] 眾所周知,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心血管疾病已 成為我國人民致死的首要疾病,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心律失常發病率的上升 趨勢更為顯著。其發生主要由于心肌收縮節律、頻率、信號傳導的速度或者傳導起源異常引 起,主要表現為心臟節律的異常。心律失常可繼發于各種器質性心臟病,也可見于某些功能 性疾病。心陽不振心律失常的患者,臨床上多表現為:心悸氣短,少氣無力,聲低息短,胸中 痞悶,入夜為甚。畏寒喜溫,或四肢厥冷,小便清長,大便溏稀。舌質淡,苔白潤,脈沉微或沉 緩、沉遲。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有效率 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的治療心陽不振型心律失常的中藥。
[0004]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治療心陽不振型心律失常 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藥制成,辣根草5~9%、五靈脂4~7%、烏 金草6~9%、金線蘭5~8%、甘松5~8%、萆蘚2~4%、余甘子6~8%、天仙藤4~ 6%、鹿銜草2~3%、細辛2~3%、蘇梗6~9%、勝紅薊4~6%、草豆蔻2~4%、烏梅 3~5%、地桃花4~6%、青錢柳4~7%、蘆子藤4~6%、鳳尾草2~4%、枳犋子4~ 6 %,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0005]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治療效果好、有效率高、對人體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6]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07] 實施例1 :
[0008] 采用辣根草、五靈脂、烏金草、金線蘭、甘松、萆蘚、余甘子、天仙藤、鹿銜草、細辛、 蘇梗、勝紅薊、草豆蔻、烏梅、地桃花、青錢柳、蘆子藤、鳳尾草、枳犋子為原料藥制備而成。其 組分(重量% )每付為辣根草8. 1、五靈脂6. 3、烏金草8. 2、金線蘭7. 8、甘松6. 9、萆蘚2. 9、 余甘子7. 4、天仙藤4. 9、鹿銜草2. 2、細辛2. 7、蘇梗7. 6、勝紅薊4. 7、草豆蔻3. 1、烏梅3. 6、 地桃花5. 1、青錢柳5. 6、蘆子藤5. 2、鳳尾草3. 3、枳犋子4. 4。取上述19味原料藥總重量 為234克,加水1200ml左右浸泡3-4小時,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至50~60分鐘,去渣得 220ml左右藥汁,藥渣再加水300~350ml左右,再熬30~35分鐘,去渣得濾液80ml左右, 共得300ml左右藥汁,裝入無菌玻璃瓶內。每日一劑,早晚各空腹服150ml。
[0009] 本發明辣根草溫經通脈,活血止痛。主冠心病,心絞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五靈 脂活血散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烏金草平肝風,強心養血,調經。治頭暈,神經衰弱,貧血, 高血壓癥;金線蘭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潤肺止咳。用于咯血,咳嗽痰喘,小兒急驚風,心臟 病;甘松用于脘腹脹滿,食欲利濕去濁,祛風除痹不振,嘔吐;萆蘚利濕去濁,祛風除痹;余 甘子清熱利咽,潤肺止咳;天仙藤有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鹿銜草祛風濕,強筋骨,止 血。用于風濕痹痛,腰膝無力;細辛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蘇梗理氣寬中,止 痛,安胎。用于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噯氣嘔吐;勝紅薊祛風清熱,止痛,止血;草豆蔻用于寒 濕內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等證;烏梅常用于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虛熱消 渴,蛔厥嘔吐腹痛;地桃花祛風活血,清熱利濕,解毒消腫;青錢柳具有改善糖代謝、降低膽 固醇、促進血液循環、抗氧化等作用;蘆子藤舒筋活絡,溫經利濕,行氣止痛;鳳尾草具有清 熱利濕、涼血止血、消腫解毒等功效;枳犋子具有清熱,止煩渴,補中益氣、潤五臟、舒筋絡的 功效。諸藥合用,共奏溫心陽、補心血、健脾安神、行氣止痛之功,達到治療心陽不振型心律 失常的目的。
[0010] 本發明各原料還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實施例來實現,其煎熬 程序、口服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其含量如下表所示。
[0012] 臨床報告如下:
[0013] 1、一般資料
[0014] 61例患者,均經心電圖確診為癥狀性心律失常。其中男性病人40例,女性病人21 例,其中竇性心動過速10例,竇性心動過緩12例,室性早搏24例,房性早搏15例,平均年 齡53歲。
[0015] 2、診斷標準
[0016] 均經心電圖確診為癥狀性心律失常。心陽不振型心律失常臨床癥狀:心悸氣短,少 氣無力,聲低息短,胸中痞悶,入夜更甚,畏寒喜溫,或四肢厥冷,小便清長,大便溏稀,舌質 淡、苔薄潤,脈沉或沉緩。
[0017] 3、治療方法
[0018] 服用本實施例一藥劑,每日一劑,早晚各空腹服150ml,30天為1療程。
[0019] 4、治療結果:
[0020] 4. 1參照《中醫藥新藥臨床研宄指導原則》制定:
[0021] 顯效:上述心律失常癥狀消失。連續24h行holter監測,心律呈竇性,心率介于 60 ~100 次 /min〇
[0022] 有效:上述心律失常癥狀部分消失。連續24h行holter監測,結果顯示心率較前 改善> 5次/min。
[0023] 無效:治療后癥狀及連續24h行holter監測結果無變化甚或加重。
[0024] 總有效的計算為顯效和有效之和。
[0025] 4. 2結果:61例患者中,顯效33例(54. 1 % ),有效23例(37. 7%),無效5例 (8.2% ),總有效率為91. 8%。
[0026] 5、典型病例
[0027] 5.1常某,男,57歲。自述心悸胸悶反復發作4年,加劇10天,服藥無效。癥狀:心 悸胸悶,頭暈乏力,氣短,四肢厥冷,大便溏稀,舌淡、苔薄白,脈結。血壓:18. 6/10. 6Kpa,心 率72次/分。心律不齊,早搏12-15次/分。心電圖:頻發性室性早搏,結成室性并行心 律,呈二聯律,左前半枝傳導阻滯,ΙΓ文氏型竇房傳導阻滯。服用本發明治療心陽不振型 心律失常的中藥進行治療,治療2個療程后,疼痛程度、次數均減輕,繼續服用1個療程,痊 愈,隨訪半年未發作。
[0028] 5. 2鄧某,女,61歲,心悸,氣短兩年,伴胸悶隱痛,夜眠不安,舌質紫紺,苔薄白,脈 虛。癥見胸憋氣短,言語多時即感胸悶不適,氣少無力,心前區頻頻作痛,四肢厥冷,小便清 長,舌淡,苔薄,脈沉。EKG提示心肌缺血,血壓:17. 29/10. 64kPa,心律78次/分。心電圖: 多發性室性早搏,呈二聯律或三聯律。診斷為心陽不振型心律失常。服用了本發明治療心 陽不振型心律失常的中藥,1個療程,疼痛程度、次數均減輕,舌質紫暗明顯消失,苔薄白,脈 有力。繼續服用1個療程,癥狀消失。堅持服用1個療程,痊愈,隨訪半年未發作。
【主權項】
1. 一種用于治療心陽不振型心律失常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 藥制成,辣根草5~9%、五靈脂4~7%、烏金草6~9%、金線蘭5~8%、甘松5~8%、 萆蘚2~4%、余甘子6~8%、天仙藤4~6%、鹿銜草2~3%、細辛2~3%、蘇梗6~ 9%、勝紅薊4~6%、草豆蔻2~4%、烏梅3~5%、地桃花4~6%、青錢柳4~7%、蘆子 藤4~6%、鳳尾草2~4%、枳犋子4~6%,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中藥配方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治療心陽不振型心律失常的藥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藥制成,辣根草5~9%、五靈脂4~7%、烏金草6~9%、金線蘭5~8%、甘松5~8%、萆薢2~4%、余甘子6~8%、天仙藤4~6%、鹿銜草2~3%、細辛2~3%、蘇梗6~9%、勝紅薊4~6%、草豆蔻2~4%、烏梅3~5%、地桃花4~6%、青錢柳4~7%、蘆子藤4~6%、鳳尾草2~4%、枳椇子4~6%,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本發明治療效果好、對人體無毒副作用。
【IPC分類】A61P9/06, A61K36/9062, A61K35/24
【公開號】CN104984207
【申請號】CN201510464577
【發明人】王丹丹, 孫平平, 房淑云
【申請人】王丹丹
【公開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請日】201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