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得。
[0035] 本發明所得中藥水劑的服用方法是:每天兩次,每次80-100mL,5天一個療程。
[0036] 典型病例:李XX,女,23歲,患者自述:三周前無明顯誘因背部出現濕瘆,瘙癢難 耐,在校醫院給予靜脈滴注治療,三天后濕瘆消失,兩周前在大腿部又出現濕瘆,皮損肥厚, 角化破裂,后經人介紹于2010年7月22日來我院治療。檢查:患者大腿外側有大面積濕 瘆,丘皰瘆,有明顯抓痕,患者舌淡苔白,脈沉細。診斷為血虛風燥型急性濕瘆。
[0037] 服用本實施例所得治療濕瘆的中藥水劑,服用方法:每天兩次,每次80-100mL,5 天一個療程。治療一個療程后,患者瘙癢感明顯減輕,濕瘆明顯減小,治療三個療程后,患者 濕瘆完全消失,患處皮膚逐漸恢復正常,繼續治療一個療程加以鞏固,患者痊愈,停藥后三 個月回訪,無復發。
[0038] 實施例2治療濕瘆的中藥方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35g/份): 胡麻仁16份;木竹子皮15份;小飛揚草16份;蝴蛻10份;石養寧14份;馬鈴薯13份;石 莽草14份;木棉花15份;稀薟草14份;馬齒莧13份;半邊旗14份;雞屎藤16份;青黛12 份;蓮蓬草14份;山薄荷15份。
[0039] 治療濕瘆的中藥顆粒劑的服用方法是: (1) 馬鈴薯洗凈,置于蒸鍋內,文火加熱蒸至熟透,取出,去皮,絞碎成泥狀,置于中藥干 燥器中,于80°C干燥45分鐘,取出放冷,搗碎成細粉,備用;青黛除去雜質,研細,水飛一次, 取沉淀,干燥,與馬鈴薯粉混合,過120目篩;得混合藥粉,備用; (2) 將石芒草、稀薟草、雞屎藤、蓮蓬草和山薄荷充分干燥,粉碎成細粉,置于中藥提取 器中,以8倍原料量的70%的乙醇和水為溶劑,其中乙醇和水的體積比為1 :2,回流提取三 次,第一次回流提取42分鐘,第二次回流提取25分鐘,第三次回流提取15分鐘,合并三次 提取液,過濾,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70°C相對密度為1. 20-1. 25的稠膏,備用; (3) 將除步驟(1)和(2)以外的原料藥置于瓦罐中,加入清水沒過藥面3-5cm,室溫下浸 泡2. 0小時,然后武火加熱至沸,轉文火煎煮29分鐘,過濾,補加清水至藥面以上,文火煎煮 20分鐘,過濾,合并兩次濾液,減壓濃縮至80°C相對密度為1. 15-1. 20的稠膏,備用; (4) 將步驟(2)和(3)所得稠膏混合,加入步驟(1)所得混合藥粉,機械攪拌,同時加 入質量分數為8%的蔗糖細粉,混勻,制粒,分裝,即得。
[0040] 本發明所得中藥顆粒劑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三次,每次15-20g,5天一個療程。
[0041] 實施例3 治療濕瘆的中藥方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50g/份): 胡麻仁10份;木竹子皮11份;小飛揚草10份;蟬蛻7份;石薺寧10份;馬鈴薯11份;石莽 草10份;木棉花12份;稀薟草10份;馬齒莧8份;半邊旗11份;雞屎藤9份;青黛10份; 蓮蓬草12份;山薄荷11份。
[0042] 治療濕瘆的中藥丸劑的制備方法是: (1) 青黛除去雜質,研細,水飛一次,取沉淀,干燥,備用;胡麻仁置于炒制容器中,文火 加熱炒焦為度,取出放涼,搗碎備用;蟬蛻曬干,研細,備用; (2) 馬鈴薯洗凈,去皮,刨成細末,用紗布包好用力擠出汁液滴入砂鍋中,小火慢熬汁 液,待鍋底出現灰色的淀粉時停火,將淀粉挖出,干燥,研細,備用; (3) 將除步驟(1)和(2)以外的原料藥一同粉碎,置于瓦罐中,加清水沒過藥面3-5cm, 文火加熱煎煮兩次,第一次煎煮53分鐘,第二次煎煮35分鐘,過濾,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減 壓濃縮至65 °C相對密度為1. 05-1. 15的稠膏,冷卻至室溫,向稠膏中加入質量濃度為80%的 乙醇,使含醇量為50%,攪拌一次,于室溫下靜置22小時,過濾,減壓蒸餾至無醇味,真空干 燥得干霄,研細,備用; (4) 將步驟(1)- (3)所得藥粉混合,過70目篩,煉蜜為丸,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即 得。
[0043] 本發明所得中藥丸劑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三次,每次6-10丸,5天一個療程。
[0044] 典型病例:陳XX,男,33歲,患者自述患有濕瘆已3年有余,曾服用西藥治療,治療 一段時間濕瘆減輕,但停藥后癥狀復發。也曾使用過中醫秘方治療,癥狀未完全消除。病情 發作時,奇癢無比,有時患處被抓破而出血。濕瘆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后來在 一次同學聚會上說起自己的苦惱,一同學建議來我院治療。患者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于2012 年11月4日來我院就診。檢查:患者右腿部又成片的丘皰瘆,患處皮膚色素沉著,皮膚粗 糙,由于搔抓,丘皰瘆抓破后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患者口干舌紅,脈細數。診斷為 血熱型慢性濕瘆。
[0045] 服用本實施例所得治療濕瘆的中藥丸劑,服用方法:每天三次,每次6-10丸,5天 一個療程。患者服用兩個療程后,瘙癢癥狀明顯消失,濕瘆明顯減少,繼續用藥兩個療程,患 者濕瘆完全消失,皮膚逐漸恢復正常,患者自感痊愈,停藥半年后回訪,無復發。
[0046] 實施例4 治療濕瘆的中藥方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40g/份): 胡麻仁14份;木竹子皮14份;小飛揚草13份;蟬蛻9份;石薺寧12份;馬鈴薯12份;石 莽草13份;木棉花14份;稀薟草12份;馬齒莧11份;半邊旗13份;雞屎藤14份;青黛11 份;蓮蓬草13份;山薄荷14份。
[0047] 治療濕瘆的中藥片劑的制備方法是: (1) 青黛除去雜質,研細,水飛一次,取沉淀,干燥,備用;胡麻仁置于炒制容器中,文火 加熱炒焦為度,取出放涼,搗碎備用;蟬蛻曬干,研細,備用; (2) 馬鈴薯洗凈,去皮,刨成細末,用紗布包好用力擠出汁液滴入砂鍋中,小火慢熬汁 液,待鍋底出現灰色的淀粉時停火,將淀粉挖出,干燥,研細,備用; (2 )將剩余原料藥充分干燥,粉碎成細粉,與步驟(1)和(2 )處理后的藥粉混合,過110 目篩,加入質量分數為11%的硬脂酸鎂,混勻,置于壓片機中壓成片劑,即得。
[0048] 本發明所得中藥片劑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三次,每次3-5片,5天一個療程。
[0049] 實施例5 治療濕瘆的中藥方劑,由下列原料藥制備而成,均為重量份(45g/份): 胡麻仁12份;木竹子皮12. 5份;小飛揚草11. 5份;蝴蛻8份;石養寧11份;馬鈴薯11. 5 份;石莽草11. 5份;木棉花13份;稀薟草11份;馬齒莧9. 5份;半邊旗12份;雞屎藤11. 5 份;青黛10. 5份;蓮蓬草12. 5份;山薄荷12. 5份。
[0050] 治療濕瘆的中藥水劑的服用方法是: (1) 青黛除去雜質,加入3倍原料量的清水,沿順時針方向攪動一次,使細粉懸浮,待沉 淀后,倒去清水,所得粉末曬干,研細,備用;胡麻仁置于熱鍋中,小火加熱,炒熟為度,取出 放涼,研細,備用; (2) 馬鈴薯洗凈,去皮,刨成細末,用紗布包好用力擠出汁液滴入砂鍋中,小火慢熬汁 液,待鍋底出現灰色的淀粉時,再小火慢熬至鍋底灰色淀粉變為焦黑的炭黑,停火,取出放 涼,刮出炭黑,研成細粉,備用;蟬蛻研成細粉,備用; (3) 將木竹子皮、小飛揚草、石芨寧、石莽草、木棉花、稀薟草、半邊旗、雞屎藤、蓮蓬草和 山薄荷置于中藥鍋中,加入9倍量的冷水浸泡3. 0小時,然后加入步驟(1)處理后的原料藥 粉,武火加熱至沸,轉文火煎煮52分鐘,過濾,藥渣再加6倍量的清水,文火煎煮45分鐘,過 濾,合并兩次濾液,備用; (4) 取新鮮的馬齒莧洗凈,瀝干,搗汁,雙層面紗布過濾;向上述濾液中加入步驟(2)處 理后的原料藥粉,文火煎煮13分鐘,過濾,藥液減壓濃縮至原體積的1/2,加入新鮮馬齒莧 的汁液,攪拌混勻,滅菌,封裝,即得。
[0051] 本發明所得中藥水劑的服用方法是:每天兩次,每次80-100mL,5天一個療程。
[0052] 試驗例:為了驗證本發明所得治療濕瘆的中藥方劑(實施例5),我們進行了對比 試驗。
[0053] 1資料和方法 I.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5月-2013年3月來我院就診的診斷為濕瘆的患者共318例,其中男性患 者共172例,女性患者共146例。患者年齡在9個月-67歲之間。病程在5天-3年。所有 患者中急性濕瘆患者共126例,亞急性濕瘆患者共93例,慢性濕瘆患者共99例。
[0054] 1. 2診斷標準 (1) 急性濕瘆,可發生體表任何部位,發病迅速,皮瘆呈多形性。主要表現為紅斑水腫基 礎上的丘瘆、丘皰瘆、水皰、糜爛、滲出、結痂等,損害境界不清,嚴重時可泛發全身,瘙癢劇 列. (2) 亞急性濕瘆,為急性炎癥減輕后,皮瘆以小丘瘆、鱗肩和結痂為主,僅有少量的丘皰 瘆、水皰及糜爛;皮損較為局限,瘙癢仍較劇烈; (3) 慢性濕瘆,由急性濕瘆、亞急性濕瘆反復發作轉變而來。表現為皮膚粗糙、抓痕、結 痂、浸泡肥厚,部分苔蘚樣變、色素沉著,外周擴散在有丘皰瘆。
[0055] 1. 3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隨機地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及病情方面差異無統計 學意義(P> 0. 05),具有可比性。實驗組服用本發明所得產品,服用方法:每天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