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特別是一種用于治療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 肝血管瘤屬于中醫的"積聚"、"癥瘕"等范疇。肝血管瘤病的病因多有素稟不足, 復因風寒外襲,情志抑郁,飲食勞傷及感受邪氣致使臟腑失和,氣機阻滯、瘀血內停或兼痰 溫凝滯而成。情志抑郁、飲食勞傷以及感受邪毒是引起病癥的主要原因;而正氣空虛則是 發病的內在因素。中醫因強調天人合一的整體性,故在治療肝血管瘤方面有其獨到之處,通 過中醫辨證對癥治療,療效顯著。中醫根據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血管瘤,結合臨床實際進行辨 證治療,將本病分為:氣滯血瘀型、痰濕留滯型、氣虛痰瘀型。目前,治療肝血管瘤的中藥有 多種,但針對于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中成藥尚無報道。
【發明內容】
[0003]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治療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中藥組合物,通過選擇合 適的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目的。
[0004]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中 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 糙蘇6-10份、使君子葉6-10份、辛參6-9份、云南五味子根20-25份、雪山甘草10-15 份、老龍皮12-15份、海茜9-12份、玉山芎窮6-9份、降香3-6份、扁桿薦草15-20份、白芥 子6-10份、淡豆鼓10-15份、萊菔子5-10份、川鄂山茱萸12-15份、桑椹子10-15份、甘草 3-6 份。
[0005] 配方中所涉及到的藥材的來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糙蘇【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糙蘇的根及全草。【性味】味辛;性平【功能主治】 祛風化痰;利濕除痹;祛痰;解毒消腫。主感冒;咳嗽痰多;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瘡癰腫毒。
[0006] 使君子葉【來源】藥材基源: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葉。【性味】味辛;性平【歸經】 歸脾;胃經【功能主治】理氣健脾;殺蟲解毒。主脘腹脹滿;小兒疳積;蟲積;瘡癤潰瘍。
[0007]辛參【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假秦艽的塊根。【性味】味甘;苦;性涼【功能 主治】理氣健脾;解毒消腫。主消化不良;脘腹脹痛;腹瀉;咳喘胸悶;感冒;咽喉腫痛;藥物 中毒;跌打瘀腫。
[0008]云南五味子根【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云南五味子的根和莖。【性味】辛; 性溫【功能主治】理氣健脾;活血調經。主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痛經;月經不調;風濕痹痛; 跌打扭傷。
[0009] 雪山甘草【來源】唇形科雪山甘草,以塊根入藥。【性味】甘、苦,涼。【功能主治】清 熱解毒,理氣健脾。主治消化不良,腹脹,喉嚨疼痛。
[0010] 老龍皮【來源】藥材基源:為牛皮葉科植物肺衣、裂芽肺衣,平滑南肺衣、肺衣、網肺 衣等的地衣體。【性味】淡;微苦;性平【歸經】脾;腎經【功能主治】消食健脾;利水消腫;祛 風止癢。主消化不良;小兒疳積;腹脹;水腫;皮膚瘙癢;無名腫毒。
[0011] 海茜【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尾藻科植物馬尾藻、亨氏馬尾藻、鼠尾藻或銅藻的藻 體。【性味】咸;寒【歸經】肝;胃;腎經【功能主治】軟堅散結;清熱化痰;利水。主瘰疬;癭 瘤;咽喉腫痛;咳嗽痰結;小便不利;水腫;瘡癤;心絞痛;缺碘性地方性甲狀腺腫;高血壓 病;尚血脂。
[0012] 玉山芎窮【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臺灣山芎的根莖。【性味】味苦;性溫【功 能主治】散風;理氣;止痛。主頭痛;肝郁脅痛;脘腹脹痛。
[0013] 降香【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降香檀、印度黃檀的樹干或根部心材。【性味】 辛;溫;無毒【歸經】肝;脾;肺;心經【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止血定痛,降氣,辟穢。主胸脅 疼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以及寒疝疼痛或穢濁內阻之嘔吐腹痛。
[0014] 扁桿薦草【來源】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扁桿薦草的塊莖。【性味】味苦;性平【歸 經】肺;胃;肝經【功能主治】祛瘀通經;行氣消積。主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腹痛;癥瘕積聚; 胸腹脅痛;消化不良。
[0015] 白芥子【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albaL.的種子。【性味】 辛;溫【歸經】肺;肝;脾;胃;心包經【功能主治】化痰逐飲;散結消腫。主咳喘痰多;胸滿脅 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濕痰流注;陰疽腫毒。
[0016] 淡豆鼓【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max(L. )Merr.的黑色的成熟 種子經蒸罨發酵等加工而成。【性味】苦;辛;平【歸經】肺;胃;心;膀胱;小腸;三焦經【功 能主治】解肌發表;宣郁除煩。主外感表證;寒熱頭痛;心煩;胸悶。
[0017] 萊菔子【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成熟種子。【性味】味辛;甘;性 平【歸經】脾;胃;肺;大腸經【功能主治】消食導滯;降氣化痰。主食積氣滯;脘腹脹滿;腹 瀉;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氣逆喘滿。
[0018] 川鄂山茱萸【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川鄂山茱萸的果實。【性味】味酸; 澀;性微溫【歸經】歸肝;腎經【功能主治】補肝益腎;收斂固脫。主肝腎虧虛;頭暈目眩;耳 聾耳鳴;腰膝酸軟;遺精;尿頻;體虛多汗。
[0019] 桑椹子【來源】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性味】甘;酸;性寒【歸經】肝; 腎經【功能主治】滋陰養血;生津;潤腸。主肝腎不足和血虛精虧的頭暈目眩;腰酸耳鳴;須 發早白;失眠多夢;津傷口渴;消渴;腸燥便秘。
[0020] 甘草【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脹果甘草的根及根莖。【性味】 甘;平【歸經】脾;胃;心;肺經【功能主治】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 諸藥。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黃;心悸氣短;腹痛便溏;四肢攣急疼痛;臟躁;咳嗽氣喘;咽喉 腫痛;癰瘡腫痛;小兒胎毒;及藥物、食物中毒。
[0021] 在中醫辨證治療的過程中,我們通常結合B超、CT或MRI進一步確診。痰濕留滯 型肝血管瘤臨床表現為右脅脹痛,胸悶胃痞,腹脹納呆,或泛吐清涎,頭暈目眩,舌淡紅,苔 白膩,脈弦滑。本發明采用科學的配方,配方中的各藥材之間通過相互配合后,所制成的藥 物具有滌痰散結、理氣健脾的功效,能有效治療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多年來通過對多名患 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達96%,治療效果好,愈后不再復發。
[0022] 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來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抽樣方法 從我單位近五年來確診為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患者中,隨機選取100例病人,年齡 50-80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50人。兩組年齡等資料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 比性。
[0023] 2、試驗方法 2. 1對照組患者使用熊膽丸方,按說明書服用,療程6周。
[0024] 2. 2治療組口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1制得的中藥顆粒,早、中、晚各一次。療 程6周。
[0025] 3、療效標準及治療結果 3. 1療效標準: 臨床痊愈: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顯效:痰濕留滯型 肝血管瘤的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 轉;無效: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0026] 3. 2治療統計結果見表1 表1兩組療效比較
【主權項】
1. 一種治療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 成: 糙蘇6-10份、使君子葉6-10份、辛參6-9份、云南五味子根20-25份、雪山甘草10-15 份、老龍皮12-15份、海茜9-12份、玉山芎窮6-9份、降香3-6份、扁桿薦草15-20份、白芥 子6-10份、淡豆鼓10-15份、萊菔子5-10份、川鄂山茱萸12-15份、桑椹子10-15份、甘草 3-6 份。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材制成:糙蘇6-10份、使君子葉6-10份、辛參6-9份、云南五味子根20-25份、雪山甘草10-15份、老龍皮12-15份、海茜9-12份、玉山芎窮6-9份、降香3-6份、扁稈藨草15-20份、白芥子6-10份、淡豆豉10-15份、萊菔子5-10份、川鄂山茱萸12-15份、桑椹子10-15份、甘草3-6份。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用于治療痰濕留滯型肝血管瘤,有效率高,療效可靠,愈后不再復發。
【IPC分類】A61K36-89, A61P35-00
【公開號】CN104758524
【申請號】CN201510177392
【發明人】于巧媛
【申請人】于巧媛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