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口腔皰疹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屬于中醫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口腔皰瘆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0002]口腔皰瘆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嬰幼兒,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瘆,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口腔單純皰瘆90%以上為型單純皰瘆病毒引起。因發熱、感冒、消化不良、疲勞、日曬等因素誘使機體抵抗力降低而發病。臨床表現一般為急性病程,有明顯前驅癥狀,如發熱、頭痛、疲乏不適、拒食、煩躁不安等。口腔黏膜出現充血,表面出現叢集成簇的針頭至米粒大小的透明小水皰,水皰破裂后融合成較大表淺糜爛或潰瘍面,表面覆有偽膜,疼痛明顯。患兒全口牙齦充血紅腫,呈紫紅色,輕觸時易出血。
[0003]目前,治療口腔皰瘆主要方法是口服病毒靈、抗病毒口服液等。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口腔皰瘆的中藥配方,通過中藥調理,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收濕斂瘡、拔毒生肌,制成含漱劑漱口,治療口腔皰瘆具有較好的效果。
[0005]本發明的治療口腔皰瘆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
[0006]牛尾泡3-5份、地榆2-3份、毛薯2-5份、麻柳葉3_5份、角果木2_3份、白苣3_5份、巴巴花3-5份、單根木3-5份、刺黃連3-5份、地不容3-6份、鐵筷子2_3份、線葉薊3_5份和離根香2-3份。
[0007]作為優選,按如下重量份數配制:
[0008]牛尾泡4份、地榆3份、毛薯3份、麻柳葉4份、角果木2份、白苣3份、巴巴花4份、單根木3份、刺黃連4份、地不容5份、鐵筷子2份、線葉薊3份和離根香2份。
[0009]本發明的中藥,按下述步驟制備:
[0010]放入砂鍋中,加入飲用水超出藥材3-4cm,浸泡I小時,武火煮開,文火煎煮2-2.5小時,過濾藥渣,取藥液。用法:每日4次含漱。
[0011]藥理分析:
[0012]牛尾泡:酸澀,平。收斂,止血,解毒。根:通經散瘀。治吐血,痔瘡出血。葉:治黃水瘡,濕熱瘡毒。
[0013]地榆:苦、酸、澀,微寒。涼血止血,解毒斂瘡。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
[0014]毛薯:甘,平,無毒。促進潰瘍的肉芽生長。并有收水生肌,使瘡面結疤作用。
[0015]麻柳葉:苦,溫,有毒。治慢性氣管炎,關節痛,瘡疽癤腫,疥癬風癢,皮炎濕瘆,湯火傷。
[0016]角果木:解毒斂瘡;止血。主瘡瘍潰爛;外傷出血。
[0017]白苣:味苦,寒。入腸、胃。治熱毒,瘡腫,口渴。
[0018]巴巴花:淡;平。清熱解毒。主感冒發熱;腮腺炎;甲狀腺腫大;神經衰弱;小便不利;瘡癤;腳癬和耳鳴。
[0019]單根木:苦、辛,涼。有小毒。清熱解毒,止痛,降血壓。用于高血壓病,咽喉腫痛,風濕關節痛,胃痛,痢疾;外用治乳腺炎,癤腫,毒蛇咬傷。
[0020]刺黃連:苦,寒。清熱消炎,消腫止痛。治肝炎,口舌生瘡,小便淋痛,燙傷。
[0021]地不容:苦,寒。有小毒。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用于胃痛,腹痛,急性腸胃炎,風濕性關節炎,瘧疾;外用治癰癤腫毒,濕瘆。
[0022]鐵筷子:苦,涼。有小毒。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膀胱炎,尿道炎,瘡瘍腫毒,跌打損傷。
[0023]線葉薊:酸,溫。活血散瘀,消腫解毒。
[0024]離根香:辛,溫。活血散瘀,止痛,解毒。用于跌打損傷,蛇咬傷。
[0025]本發明的中藥配方,白苣、巴巴花、單根木和地不容清熱解毒;鐵筷子、線葉薊、離根香活血散瘀;牛尾泡、地榆、毛薯、麻柳葉和角果木收濕斂瘡、拔毒生肌;諸藥配伍,制成含漱劑,治療口腔皰瘆,作用于病灶處,作用快,無毒副作用,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0026]療效判斷:
[0027]口腔皰瘆的主要臨床癥狀有:口腔皰瘆包括口腔單純性皰瘆、口腔帶狀皰瘆、手足口病。口腔單純性皰瘆是由單純性皰瘆病毒引起,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癥狀。好發于嘴唇和口周皮膚上,如唇紅皮膚交界、口角、鼻翼、鼻唇溝和頦部等處。開始皮膚發紅、發癢、有燒灼感,隨即出現水皰,皰小成簇,皰液清亮,以后渾濁,最后結成黃色痂皮,不久痂皮脫落而愈合,局部留下暫時性色素沉著。
[0028]痊愈:諸癥消失。
[0029]好轉:諸癥改善。
[0030]無效:諸癥無改善。
[0031]治療結果:口腔皰瘆患者50例,使用本發明的藥物制成的含漱劑,痊愈42例,占84%,好轉3例,占6%,有效率為90%。
[0032]附幾例病例作進一步說明:
[0033](I)焦某,女,2歲,2014年10月就診。口腔咽部起皰瘆伴有發燒癥狀,后五天舌面上長泡,舌胎黃,口腔有異味,精神好,不吃東西,睡眠淺,小便少黃。診為口腔皰瘆,給予本發明中藥含漱劑漱口,每次4次,使用3天后水泡潰破逐漸結痂,繼續使用一周,諸癥消失痊愈。
[0034](2)江某,女,3歲,于2014年11月就診,患者家長代訴,幾日來,焦躁不安,高燒,流涎水,吃飯時哭鬧,甚或者不愿吃,口腔黏膜出現皰瘆,繞以紅暈,破潰后形成潰瘍,局部涂2%利多卡因止痛,好轉又反復,繼之出現暗黃紅斑片或斑丘瘆,平時喜吃肥肉和甜食,使用本發明中藥含漱劑漱口一周,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隨訪未再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實施例1
[0036]牛尾泡4份、地榆3份、毛薯3份、麻柳葉4份、角果木2份、白苣3份、巴巴花4份、單根木3份、刺黃連4份、地不容5份、鐵筷子2份、線葉薊3份和離根香2份。
[0037]本發明的中藥配方,按下述方法制備和使用:
[0038]制備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按上述重量份數稱取中藥材,放入砂鍋中,加入飲用水超出藥材3cm,浸泡I小時,武火煮開,文火煎煮2小時,過濾藥渣,取藥液。用法:每日4次含漱。
【主權項】
1.一種治療口腔皰瘆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配比而成:牛尾泡3-5份、地榆2-3份、毛薯2-5份、麻柳葉3-5份、角果木2_3份、白苣3_5份、巴巴花3_5份、單根木3-5份、刺黃連3-5份、地不容3-6份、鐵筷子2-3份、線葉薊3_5份和離根香2_3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口腔皰瘆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配比而成:牛尾泡4份、地榆3份、毛薯3份、麻柳葉4份、角果木2份、白苣3份、巴巴花4份、單根木3份、刺黃連4份、地不容5份、鐵筷子2份、線葉薊3份和離根香2份。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中醫中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口腔皰疹的中藥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配制而成:牛尾泡3-5份、地榆2-3份、毛薯2-5份、麻柳葉3-5份、角果木2-3份、白苣3-5份、巴巴花3-5份、單根木3-5份、刺黃連3-5份、地不容3-6份、鐵筷子2-3份、線葉薊3-5份和離根香2-3份,本發明通過中藥的調理,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收濕斂瘡、拔毒生肌,制成含漱劑漱口,治療口腔皰疹具有較好的效果。
【IPC分類】A61K36-8945, A61P31-22, A61P31-14, A61P1-02
【公開號】CN104740197
【申請號】CN201510137406
【發明人】杜衍曉, 王鳳娟, 孔芝
【申請人】杜衍曉
【公開日】2015年7月1日
【申請日】2015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