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神經外科手術用的鉆顱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神經外科手術用的鉆顱器。
【背景技術】
[0002]腦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是急性出血性腦血管意外中常見的嚴重疾病,其死亡率高達50%以上。腦室出血尤其是重型腦室出血幾乎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蛛網膜下腔出血(SAH) [4],造成高死亡率和高致殘率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必將引起顱內壓增高的惡性循環,最終形成腦疝而致命;第二,出血所產生或誘發釋放的下列活性物質:五羥色胺、前列腺素、兒茶酚胺、血管緊張素、氧合血紅蛋白、血管內皮素、鈣離子、蛋白激酶C、血栓烷A2(TXA2)以及P物質、組胺、丘腦下部滲出物、生物胺和多肽、脂肪過氧化物和自由基等,是引發早期或遲發性腦血管痙攣的重要因素;第三是腦水腫;第四是腦積水。能否盡早及時阻斷或緩解上面四大病理過程,特別是第一和第二病理過程,是重型腦室出血患者能否得到挽救的關鍵。
[0003]典型病例報告是作者最早應用腦室體外引流術治療腦室出血病例,當時尚無CT幫助診斷,治療帶有盲目性,但立竿見影的療效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CT臨床應用后,為大量開展和普及這一技術治療腦室出血和腦出血奠定了基礎。對許多就診時已呈深度昏迷、生命體征不穩定、GCS 6分以下的患者,經顱腦CT檢查為腦室出血,已不具備查明病因的條件,應盡快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顱內壓阻斷腦疝的惡性病理進展,使病人情況得以改善,為進一步診斷治療創造條件,這也是作者48年前研發器的初衷,本組病例中20%以上是此類特重型患者,由于置管引流術贏得了時間、緩解了病情,為患者進一步查明出血原因和進行相關的處理創造了條件,這是保守治療或應用傳統的Dandy’ s鉆顱技術達不到的治療效果。
[0004]應用腦室置管引流治療腦室出血的主要體會是:該技術在病人就診的第一時間(最快者發病后30-40分鐘),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單側或雙側腦室置管引流,達到廓清血性CSF,減少阻斷產生誘發血管痙攣的各種活性物質,同時及時有效地阻止或緩解顱內壓增高惡性循環引起腦疝的致命后果,使顱內壓保持穩定在正常范圍內,可少用或不用脫水藥,尤其是對老年人可明顯降低脫水藥引起的并發癥;同時引流后腦室內壓力降低,而周邊水腫腦組織的壓力高,形成壓力梯度,使腦組織的水腫液滲透至壓力低的腦室內減輕腦水腫[9-10] ο 1990年以來,應用尿激酶加快血凝塊溶解,有利于引流管的通暢。上述作用是任何藥物治療和傳統的必須去手術室才能完成的顱骨環鉆引流術所無法達到的效果,這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的關鍵。
[0005]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為促進腦脊液循環,使顱內、脊髓蛛網膜下腔的血性腦脊液得以廓清,在完成側腦室引流病情穩定后,進行腰椎穿刺或腰大池置管引流術放出血性腦脊液,對減少腦積水、蛛網膜粘連和腦缺血、腦梗死等遲發性并發癥的發生是有益的,但在腰蛛網膜下腔放出腦脊液前,必須將腦室引流管夾閉,以防空氣逆流入腦室。
[0006]對于破入腦室內的腦內原發出血灶大于40ml者且有明顯神經功能缺損癥狀者,除給予腦室置管引流外,還可行血腫區置管引流術,必要時可加用尿激酶引流,這樣做的結果使開顱手術清除血腫的病例明顯減少,并降低致殘率。
[0007]傳統的鉆顱器必須三人在手術室完成,需要二十余道操作程序,加上接送病人的時間至少需要60分鐘以上。
【發明內容】
[0008]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神經外科手術用的鉆顱器,該設備操作方便、效率高。其技術方案如下:
[0009]一種神經外科手術用的鉆顱器,包括軸1、齒條4、套筒5、微型減速電機7、鉆卡8、鉆頭9和鉆尖11,所述微型減速電機7設置在套筒5上,套筒5與齒條4固定連接,鉆卡8與軸I連接,在套筒5上設有軸承6。
[0010]優選地,所述套筒5通過第一微型螺母2和第二微型螺母3與齒條4固定連接。
[0011]優選地,鉆尖11上設有刻度10。
[0012]優選地,所述鉆頭9外徑為0.4-0.5cm。
[001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與傳統的鉆顱器進行對比。勿需頭皮切口、不用吸引器、電凝止血和特殊照明,只用鉆頭戳穿頭皮、鉆透顱骨和硬膜,置入引流管縫扎一針固定,一人在床邊5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014](I)操作簡單安全,對腦組織損傷小。
[0015](2)手術時間短,便于對危重病人的搶救。
[0016](3)對于手術切除易破裂的膿腫,引流的安全性高,并且可以很快緩解患者的病
1同O
[0017](4)膿腫位于深部或重要功能區時,引流手術導致的神經功能障礙發生率低。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神經外科手術用的鉆顱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0020]參照圖1,一種神經外科手術用的鉆顱器,包括齒條4、套筒5、微型減速電機7、鉆卡8、鉆頭9和鉆尖11,所述微型減速電機7設置在套筒5上,套筒5與齒條4固定連接。所述套筒5通過第一微型螺母2和第二微型螺母3與齒條4固定連接。鉆尖11上設有刻度
10。所述鉆頭9外徑為0.4-0.5cm。
[0021]為了證明使用本發明鉆顱器和開顱相比的有益效果,進行了對比實驗,實驗結果如下:
[0022]1.手術時間比較:鉆孔組(4.7 + 1.9)分鐘明顯少于開顱組(136.5 + 19.6)分鐘。
[0023]2.術后并發癥比較:①鉆孔組術后肺部感染患者55例(33.7%);開顱組35例(47.9%);鉆孔組低于開顱組。②鉆孔組術后高血糖與水電解質代謝平衡紊亂49例(30.1% );開顱組31例(42.5% );鉆孔組低于開顱組。③鉆孔組術后顱內感染患者15例(9.2% );開顱組6例(8.2% );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④鉆孔組術后再出血患者17例(10.4%);開顱組8例(11%);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0024]3.近期療效比較:術后I月近期療效兩組樣本血腫量較小的患者(基底節區< 60ml、腦葉< 60ml、小腦< 15ml),鉆孔組優于開顱組。兩組樣本間中大血腫量的患者(基底節區60?90ml、基底節區多90ml、腦葉60?90ml、腦葉多90ml、小腦> 15ml)鉆孔組與開顱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腦干出血的患者I例行血腫腔鉆孔引流術,4例行側腦室鉆孔引流術,GOS3分的患者2例(40% ) ;2分的患者I例(20% ) ;1分的患者2例(40% )。
[0025]4.術后I月死亡患者(GOS = I分)比較:鉆孔組死亡患者57例(35.0% ),死因分析:術后再出血死亡14例,術后病情繼續進展死亡21例,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22例;開顱組患者28例(38.4% ),死因分析:術后再出血死亡6例,術后病情繼續進展死亡11例,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11例。兩組總體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基底節區出血、腦葉出血、小腦出血不同出血量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腦干出血死亡2例(40% )。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顯而易見地得到的技術方案的簡單變化或等效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神經外科手術用的鉆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軸(I)、齒條(4)、套筒(5)、微型減速電機(7)、鉆卡(8)、鉆頭(9)和鉆尖(11),所述微型減速電機(7)設置在套筒(5)上,套筒(5)與齒條(4)固定連接,鉆卡⑶與軸⑴連接,在套筒(5)上設有軸承(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神經外科手術用的鉆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通過第一微型螺母(2)和第二微型螺母(3)與齒條(4)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神經外科手術用的鉆顱器,其特征在于,鉆尖(11)上設有刻度(1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神經外科手術用的鉆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鉆頭(9)外徑為0.4-0.5cm。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神經外科手術用的鉆顱器,包括軸、齒條、套筒、微型減速電機、鉆卡、鉆頭和鉆尖,所述微型減速電機設置在套筒上,套筒與齒條固定連接,鉆卡與軸連接,在套筒上設有軸承。本發明與傳統的鉆顱器進行對比。勿需頭皮切口、不用吸引器、電凝止血和特殊照明,只用鉆頭戳穿頭皮、鉆透顱骨和硬膜,置入引流管縫扎一針固定,一人在床邊5分鐘左右即可完成。
【IPC分類】A61B17-16
【公開號】CN104706399
【申請號】CN201510116882
【發明人】劉劍波
【申請人】劉劍波
【公開日】2015年6月17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