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傳統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癥性疾病,好發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出。女性發病年齡常較男性要早。損害主要發生于面部,尤其是前額、雙頰部、頦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初起為粉刺,有白頭粉刺與黑頭粉刺兩種,內含角質素及皮脂。白頭粉刺亦稱封閉性粉刺,為皮色丘瘆,鐘頭大小,毛囊開口下明顯,不易擠出脂栓。黑頭粉刺亦稱開放性粉刺,丘瘆中央為明顯擴大的毛孔,脂栓阻塞于毛囊口,表面呈黑色系皮脂氧化及黑素所致,較易擠出黃白色脂栓。粉刺可發展為炎性丘瘆、膿丘瘆或膿皰、結節及囊腫等。炎性丘瘆一般為米粒至綠豆大小,有的因炎癥較重或人為的摳剝,繼發化膿感染,中心有膿頭成為膿丘瘆或膿皰。結節呈紫紅或暗紅色,可高出皮面呈半球形,亦可較深在而僅能捫及,以后可逐漸吸收。囊腫呈正常皮色或暗紅色,呈半球形高出皮面,觸之有波動感。結節性痤瘡及囊腫性痤瘡多見于男性,不易消退。當繼發細菌感染時皮損紅腫著明,有明顯壓痛。愈后遺留萎縮性或增生性的瘢痕。臨床上常數種損害同時存在,并以其中一二種為主。尋常性痤瘡的病程慢性,時輕時重,女性常在每次月經前呈周期性的加重。本病有自限性,一般皮損持續數年或至二十四五歲時逐漸緩解而自愈。
[0003]臨床上僅以局部外用治療,常用的有內含硫磺、雷鎖辛等具有去脂及溶解角質作用的制劑如復方硫磺洗劑;抗生素制劑如1%林可霉素醑、2% — 4%紅霉素酒精。外用后對皮膚有輕度刺激作用,如潮紅、脫肩等。以上外用藥對皮膚均有刺激作用,對皮膚損壞較重,病情易反復,給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0004]中醫認為,痤瘡是血中有血熱存在,血中之毒是由五臟蘊熱,注入血脈。另外經絡中血氣不和,外來濕邪、熱邪損傷人體血液,導致痤瘡。中醫在臨床上將痤瘡分:濕熱癥,內毒血熱癥、血虛風燥癥。中醫建議,濕熱癥一般油性、丘瘆型建議使用中藥配合治療。
[0005]根據中醫理論,針對痤瘡的發病機理,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發明內容】
[0006]為了克服現有的技術中痤瘡患者對西藥存在著只能暫時癥狀及治療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配制方便、藥源廣、成本低、療效顯著、作用可靠、無副作用的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
[0007]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生地20-40份、丹皮4_18份、赤茍4-18份、蒲公英5-25份、蚤休4-18份、夏枯草4-18份、昆布4_18份、海藻4_18份、炒三棱4_18份、炒莪術4-18份。
[0008]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生地30份、丹皮9份、赤芍9份、蒲公英15份、蚤休9份、夏枯草9份、昆布9份、海藻9份、炒三棱9份、炒莪術9份。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中:水牛角絲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生地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止痛調經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效;丹皮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效;紫草具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的功效;紅藤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敗毒散瘀、祛風殺蟲的功效;玄參具有涼血滋陰、瀉火解毒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白鮮皮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的功效;絲瓜絡具有通經活絡、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鉤藤具有清熱平肝、熄風止痙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的功效。本發明組合物中的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共奏瀉火解毒、疏散風熱、止痛調經、清熱利尿、散結消腫之功效,從而對痤瘡的治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0009]本發明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其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和沖服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作用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有效率達90%,治愈率達55%。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1]實施例1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生地30g、丹皮9g、赤茍9g、蒲公英15g、蚤休9g、夏枯草9g、昆布9g、海藻9g、炒三棱9g、炒莪術9g。
實施例2
生地20-40份、丹皮4-18份、赤芍4-18份、蒲公英5_25份、蚤休4_18份、夏枯草4_18份、昆布4-18份、海藻4-18份、炒三棱4-18份、炒莪術4_18份。
[0012]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生地20g、丹皮14g、赤茍7g、蒲公英25g、蚤休4g、夏枯草7g、昆布14g、海藻7g、炒三棱18g、炒莪術4g。
[0013]實施例3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生地35g、丹皮4g、赤茍18g、蒲公英10g、蚤休14g、夏枯草4g、昆布7g、海藻14g、炒三棱4g、炒莪術14g。實施例4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生地40g、丹皮7g、赤茍Hg、蒲公英5g、蚤休18g、夏枯草14g、昆布18g、海藻4g、炒三棱7g、炒莪術18g。
[0014]實施例5
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生地30g、丹皮18g、赤茍4g、蒲公英20g、蚤休7g、夏枯草18g、昆布4g、海藻18g、炒三棱14g、炒莪術7g。
[0015]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均按常規的水煎法制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8厘米,進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20分鐘。兩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0016]本發明以實施例1所給出的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做臨床療效總結如下: 一、一般性資料:本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臨床觀察病例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齡
16?26歲。
[0017]二、診斷標準:
患者初起在毛囊口,呈現小米粒大小紅色丘瘆,亦可演變為膿包,好發于顏面、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較多的部位,對稱分布,嚴重病例可形成硬結性囊腫,多發于男女青春期、飲食不節、婦女月經不調等。
[0018]三、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將本發明組合物中的組分采用水煎兩遍取藥汁約250ml,分早、晚兩次服用,琥珀粉根據藥汁劑量分成等同份,每次與藥汁一起服用。一日一劑,服藥期間忌辛辣、油膩之品。
[0019]四、療效標準:
(1)治愈:皮損全部消退或僅留有色素沉著、無新瘆發生;;
(2)顯效:皮瘆消退70%以上,新起皮瘆少于5個;
(3)有效:皮瘆消退30%?70%,新起皮瘆少于10個;
(4)無效:皮瘆消退30%以下或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0020]五、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I 一 6個療程,痊愈33例,顯效10例,有效11例,無效6例。治療期間未發生毒副作用。
[0021]六、典型病例:
病例1:
患者,張某,男,20歲,2013年I月2日就診,痤瘡已2年余,診時表現為前額及雙頰出現多個鮮紅色血瘆,或突出皮膚或隱于皮下,伴有多個小膿皰及多個米粒大小黑白粉刺,皮膚瘙癢。同時有心煩,發熱等癥,舌紅苔薄黃,脈細數。確診后,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4個療程后,皮瘆消退,僅有色素沉著,兩個月后復查,無復發。
[0022]病例2:
患者,譚X X,男,18歲,學生。2013年2月20日初診。近兩月面部始起瘆,前額、面部可見炎性小丘瘆,白色粉刺,小膿皰,大便秘結,舌邊尖紅,苔薄黃,脈微數。服用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一個療程后,部分皮損消退,未見新瘆。繼服2個療程,原皮損明顯消退。再服3個療程后,鞏固療效,病已告愈。隨訪6個月未復發。
【主權項】
1.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生地20-40份、丹皮4-18份、赤芍4-18份、蒲公英5_25份、蚤休4_18份、夏枯草4_18份、昆布4-18份、海藻4-18份、炒三棱4-18份、炒莪術4_18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生地30份、丹皮9份、赤芍9份、蒲公英15份、蚤休9份、夏枯草9份、昆布9份、海藻9份、炒二棱9份、炒莪術9份。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痤瘡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生地20-40份、丹皮4-18份、赤芍4-18份、蒲公英5-25份、蚤休4-18份、夏枯草4-18份、昆布4-18份、海藻4-18份、炒三棱4-18份、炒莪術4-18份。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瀉火解毒、疏散風熱、止痛調經、清熱利尿、散結消腫的功效,其治療痤瘡療效顯著,作用可靠。其各組分藥源廣、配制簡便、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
【IPC分類】A61K36-9066, A61P17-10
【公開號】CN104689242
【申請號】CN201510120572
【發明人】王惠蘭
【申請人】王惠蘭
【公開日】2015年6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