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現代醫學認為月經不調無明顯全身及內外生殖器器質性病變,而是由于神經內分 泌系統調節功能紊亂所引起的婦科疾病,概稱婦科內分泌疾病。主要包括排卵性或無排卵 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目前主要采用激素替代療法為主,但因其效果欠鞏固,且有一定副 作用,不易被患者接受。中醫認為月經不調主要病因病機不外氣血不和,引起臟腑功能失常 (肝脾腎)及氣血失調,沖任二脈損傷及腎-天癸-沖任-胞宮軸的失調而出現月經病。中 醫藥治療這類疾病,有明顯優勢和臨床療效。
[0003] 本發明所涉及藥材研究現狀如下: 當歸【別名】干歸、馬尾當歸、秦哪、馬尾歸、云歸、西當歸、岷當歸【來源】為傘形科植 物當歸的根。【生境分布】陜西、甘肅、湖北、四川、云南、貴州。【性味】甘;辛;苦;溫。【功 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主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結聚; 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摘錄】《全國 中草藥匯編》。
[0004] 赤芍【別名】木芍藥、赤芍藥、紅芍藥、草芍藥【來源】為芍藥科植物芍藥、川芍藥、 草芍藥、毛葉草芍藥、美麗芍藥、窄葉芍藥和塊根芍藥的根。8-9月采挖,去除地上部分及泥 土,晾曬至半干時,捆成小捆,曬至足干。【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祛 瘀。主溫毒發斑;吐血衄血;腸風下血;目赤腫痛;癰腫瘡瘍;閉經;痛經;崩帶淋濁;瘀滯脅 痛;痛瘕積聚;跌撲損傷。【摘錄】《全國藥典》。
[0005] 熟地黃【別名】熟地【來源】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經加工蒸曬而成。取干地黃 加黃酒30%,抖和,和節器中,蒸至內外黑潤,取出曬干即成。或取干地黃置蒸器中蒸8h后, 燜一夜,次日翻過,再蒸4-8h,再燜一夜取出,曬至八成干,切片后,再曬干。【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補血滋潤;益精填髓。主血虎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崩不止;肝腎陰虧;潮 熱盜汗;遺精陽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頭目昏花;須發早白;消渴;便秘;腎虛 喘促。【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_30g ;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摘錄】《本草圖經》。 [0006] 牡丹皮【別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藥、條丹皮、洛陽花【來源】毛茛科植物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細根,剝取根皮,曬干。【性 味】苦、辛,微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 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用法用量】6~12g。【摘錄】《中國藥典》。
[0007] 黃芩【別名】山茶根、黃芩茶、土金茶根【來源】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后撞去粗皮,曬干。 【生境分布】生于草原、高燥礫質的山坡。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四川、 云南、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等地。【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 安胎。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紐,癰腫 瘡毒,胎動不安。【摘錄】《中國藥典》。
[0008] 桅子【別名】黃桅子、黃果樹、山桅子、紅枝子【來源】茜草科植物桅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其根也可入藥。9~11月果實成熟呈紅黃色時采收, 除去果梗及雜質,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燙,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凈曬干。【生境分 布】常生于低山溫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溝旁、路邊。分布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東、廣西、 云南、貴州、四川、湖北、福建、臺灣等地。主產浙江、江西、湖南、福建;此外,四川、湖北、云 南、貴州、江蘇、安徽、廣東、廣西、河南等地亦產。【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果實:瀉火除 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用于熱病心煩,黃疸尿赤,血淋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 瘍;外治扭挫傷痛。根:瀉火解毒,清熱利濕,涼血散瘀。用于傳染性肝炎,跌打損傷,風火牙 痛。【用法用量】6~9g。【摘錄】《中國藥典》。
[0009] 青皮【別名】四花青皮、個青皮、青皮子【來源】蕓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曬干, 習稱"個青皮"或"青皮子";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實,在果皮上縱剖成四瓣至基部,除盡 瓤瓣,曬干,習稱"四花青皮"。【生境分布】福建、浙江、四川。此外,江西、云南、湖南等地。 【性味】苦、辛,溫。【歸經】歸肝、膽、胃經。【功能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于胸脅脹 痛,疝氣,乳核,乳癰,食積腹痛。【用法用量】3~9g。【摘錄】《中國藥典》。
[0010] 香附【別名】莎草、香附子、雷公頭、三棱草、香頭草、回頭青、雀頭香【來源】莎草 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干燥根莖。秋季采挖,燎去毛須,置沸水中略煮或蒸 透后曬干,或燎后直接曬干。【生境分布】主產山東、浙江、湖南、河南。其他地區亦多有生 產。其中山東產者稱東香附,浙江產者稱南香附,品質較佳。【性味】辛、微苦、微甘,平。【歸 經】歸肝、脾、三焦經。【功能主治】行氣解郁,調經止痛。用于肝郁氣滯,胸、脅、脘腹脹痛, 消化不良,胸脘痞悶,寒疝腹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用法用量】6~9g。【摘 錄】《中國藥典》。
【發明內容】
[0011]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的制備方法,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 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月經不調的目的。
[0012]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的制備方法,所述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是由以下重 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當歸12份、赤芍12份、熟地黃10份、牡丹皮10份、黃芩12份、 桅子10份、青皮10份、香附10份;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 稱取:當歸12份、赤芍12份、熟地黃10份、牡丹皮10份、黃芩12份、桅子10份、青 皮10份、香附10份,放入容器中; 2) 在容器中加8-10倍量水,煎煮1-1. 5小時,并過濾,得濾液; 3) 將2)中過濾后的濾渣加6-8倍量水,繼續煎煮1-2小時,再過濾,再得濾液; 4) 將步驟2)和3)所得濾液合并,濃縮至120份,即得煎劑。
[0013] 優選地,將步驟4)中所得煎劑經過干燥并包裝后,即得散劑。
[0014] 優選地,將步驟4)中所得煎劑經過干燥并裝入膠囊殼內,即得膠囊劑。
[0015] 下面結合臨床實驗數據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 一般資料 發明人2013年11月~2014年4月間共收集門診就診的月經不調患者120例,均符合月 經不調診斷標準。其中,年齡17~51歲,平均32. 6歲;病程3個月~11年,平均5. 5年; 月經經期7~21d,平均14d。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75例與對照組45例。兩組患者 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0016] 2、試驗方法 2. 1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本發明按照具體實施例3制得的膠囊,每日2次。療程3個月。
[0017] 對照組采用黃體酮膠丸(浙江愛生藥業有限公司)口服(按照其說明書使用),每日 2次。療程3個月。
[0018] 全部患者治療期間每月隨訪1次,3個月后進行療效統計,顯效者停藥后繼續觀察 2個月,觀察月經情況。
[0019]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 1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臨床療效標準》擬定療效標準: 顯效:治療后月經周期恢復到(28±7)d,經量、經色恢復正常,經期< 7d,貧血得以改 善,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 有效:月經周期較治療前有較大改善,經量、經色基本正常,經期< 7d,貧血得以改善, 臨床癥狀有所好轉; 無效:治療后月經周期仍不正常,經量無減少或增多,經色基本正常或異常,經期> 7d,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0020] 總有效=顯效+有效。
[0021] 3.2治療結果 表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主權項】
1. 一種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的 中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當歸12份、赤芍12份、熟地黃10份、牡丹皮 10份、黃苳12份、桅子10份、青皮10份、香附10份;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 稱取:當歸12份、赤芍12份、熟地黃10份、牡丹皮10份、黃芩12份、桅子10份、青 皮10份、香附10份,放入容器中; 2) 在容器中加8-10倍量水,煎煮1-1. 5小時,并過濾,得濾液; 3) 將2)中過濾后的濾渣加6-8倍量水,繼續煎煮1-2小時,再過濾,再得濾液; 4) 將步驟2)和3)所得濾液合并,濃縮至120份,即得煎劑。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步驟4) 中所得煎劑經過干燥并包裝后,即得散劑。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步驟4) 中所得煎劑經過干燥并裝入膠囊殼內,即得膠囊劑。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的制備方法,所述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的中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材制備而成:當歸12份、赤芍12份、熟地黃10份、牡丹皮10份、黃芩12份、梔子10份、青皮10份、香附10份;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臨床實驗證明,本發明能夠安全有效治療月經不調。
【IPC分類】A61K36-8905, A61P15-00
【公開號】CN104666723
【申請號】CN201510149949
【發明人】方小剛
【申請人】方小剛
【公開日】2015年6月3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