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痛經病的中藥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痛經病的中藥方。
【背景技術】
[0002]痛經是婦科常見病,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目前,治療痛經采取飲食調理、運動調理、和西醫調理等方式,治療痛經的藥物主要有以下幾種:激素類藥物、PGS1、β-受體興奮劑、鈣通道阻滯劑、棉酚、止痛藥等,痛經患者長期服用會產生藥物依賴,有一定的副作用。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為解決西醫治療痛經病,痛經患者長期服用會產生藥物依賴,有一定副作用等問題,發明為一種治療痛經病的中藥方,其特殊之處:
組分:吳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阿膠、炎甘草、當歸、赤藥、丹皮、麥冬、艾葉。
[0004]每劑組分用量:吳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膠(烊化)、炙甘草各10克,當歸、赤藥、丹皮、麥冬各15克,艾葉6克。
[0005]制作、服用方法:按每劑量稱取吳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膠、炙甘草各10克,當歸、赤藥、丹皮、麥冬各15克,艾葉6克,先把阿膠烊化,把上述藥材放入砂鍋中,倒入適量的水,溫火煎熬取汁。服用方法,濾去藥渣,趁溫熱口服,早晚各一次,三天一療程。
[0006]方中,吳萸、桂枝有散熱止痛、溫經、祛風寒、活血通絡的功效;當歸、赤藥、川芎,治療月經后錯或經閉不潮以及行經腹痛、腹部癥塊等證;阿膠有補血養血、延年益壽、美容養顏、強筋健骨、增強免疫力,丹皮、艾葉有清熱、活血散瘀、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作用;制附片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諸藥相合,對痛經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0007]技術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解決了西醫治療痛經病,痛經患者長期服用會產生藥物依賴,有一定副作用等問題,對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后,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有很好的療效,采取上述方法,已治愈痛經患者很多例。
【具體實施方式】
[0008]按每劑量稱取吳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膠、炙甘草各10克,當歸、赤藥、丹皮、麥冬各15克,艾葉6克,先把阿膠烊化,把上述藥材放入砂鍋中,倒入適量的水,溫火煎熬取汁;服用方法,濾去藥渣,趁溫熱口服,早晚各一次,三天一療程。
【主權項】
1.一種治療痛經病的中藥方,其特征是: 組分:吳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阿膠、炎甘草、當歸、赤藥、丹皮、麥冬、艾葉; 每劑組分用量:吳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彎、阿膠(烊化)、炙甘草各10克,當歸、赤藥、丹皮、麥冬各15克,艾葉6克;制作、服用方法:按每劑量稱取吳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膠、炙甘草各10克,當歸、赤藥、丹皮、麥冬各15克,艾葉6克,先把阿膠烊化,把上述藥材放入砂鍋中,倒入適量的水,溫火煎熬取汁; 服用方法,濾去藥渣,趁溫熱口服,早晚各一次,三天一療程。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痛經病的中藥方,其特點是:組分:吳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膠、炙甘草、當歸、赤藥、丹皮、麥冬、艾葉;每劑組分用量:吳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膠(烊化)、炙甘草各10克,當歸、赤藥、丹皮、麥冬各15克,艾葉6克;制作、服用方法:按每劑量稱取吳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膠、炙甘草各10克,當歸、赤藥、丹皮、麥冬各15克,艾葉6克,先把阿膠烊化,把上述藥材放入砂鍋中,倒入適量的水,溫火煎熬取汁;服用方法,濾去藥渣,趁溫熱口服,早晚各一次,三天一療程。
【IPC分類】A61K35-36, A61P15-00, A61K36-8968
【公開號】CN104645012
【申請號】CN201310598309
【發明人】王玉青
【申請人】王玉青
【公開日】2015年5月27日
【申請日】2013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