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寰樞椎后弓固定器及其專用收緊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骨科手術醫療器械,特別是寰樞椎后弓的固定器及其專用收緊鉗。
現在對寰樞椎不穩定或半脫位的治療,大多是在寰樞椎后弓間植入髂骨塊后,用鋼絲結扎或用椎板夾緊,使其校正固定。這兩種方法的不足之處是前者的鋼絲要穿過寰椎后弓下,易損傷脊髓;后者椎夾板的寰椎鉤不易貼合寰椎后弓,而且植入髂骨塊的大小不一很難貼合。此外,手術操作均較繁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寰樞椎后弓固定器及其專用收緊鉗,它可使手術操作較為簡單,而且不易損傷脊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寰樞椎后弓固定器,由兩寰椎后弓鉤和鋼帶組成,兩寰椎后弓鉤的一端呈彎弓狀,另一端上分別開有腰形孔和圓孔,鋼帶的兩端開有圓孔,兩寰椎后弓鉤的彎弓端分別鉤在寰椎上,并貼合在髂骨塊和寰椎后弓上,鋼帶的中間扣在樞椎的棘突下方,其兩端穿過腰形孔,并收緊、折彎。
上述兩寰椎后弓鉤的彎弓端開有V形凹口,形成尖鉤狀,以抓緊寰椎。
上述寰椎后弓固定器的專用收緊鉗由左、右半鉗組成,左、右半鉗的后端向外彎呈八字形,并開有指孔,中間有銷構成相互連接,前端的端尖呈圓柱狀,以便插入寰椎后弓鉤和鋼帶上開設的圓孔,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寰椎后弓和鋼帶的結構,并通過專用收緊鉗固定寰椎后弓鉤和鋼帶于寰樞椎上,使手術操作較為簡單,縮短了手術時間,減輕了病人的痛苦,而且不易損傷脊髓。此外,在手術中可根據寰椎后弓外形大小以及植入髂骨塊大小彎折寰椎后弓鉤,使其較好地貼合在髂骨塊和寰樞椎后弓上,為寰樞椎不穩定或半脫位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下面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及附圖,并作進一步說明
圖1(a)、(b)為寰椎后弓鉤的正視圖和左視圖;圖2為鋼帶的正視圖;圖3為兩寰椎后弓鉤和鋼帶固定在寰椎和樞椎上的示意圖;圖4為專用收緊鉗的俯視圖。
按
圖1(a)、(b)所示,寰椎后弓鉤1的一端呈彎鉤狀,并開有V形凹口4,使其形成尖鉤狀,以抓緊寰椎。在寰椎后弓鉤1的另一端開有腰形孔2和圓孔3,腰形孔2接納鋼帶穿入,圓孔3接納專用收緊鉗的端尖插入。寰椎后弓鉤的長、寬、厚為30mm、4mm、0.8mm,由鈦鋼制成。
按圖2所示,鋼帶5的兩端開有圓孔6、7,以接納專用收緊鉗的端尖插入。鋼帶5的長、寬、厚為80mm、2.5mm、0.2mm,由鈦鋼制成。
按圖3所示,寰椎8、樞椎9、髂骨塊10,兩寰椎后弓鉤1的彎鉤端分別鉤在寰椎8上,并貼合在髂骨塊10和寰椎后弓上,鋼帶5的中間扣在樞椎9的棘突11下方,其兩端分別穿過腰形孔2,并通過專用收緊鉗收緊再折彎。
按圖4所示,專用收緊鉗由左、右半鉗12、13組成。左、右半鉗12、13的后端向外彎呈八字狀,并開有指孔14、15,中間有銷16構成相互連接,前端的端尖17、18呈圓柱狀。手術中,兩把專用收緊鉗的端尖17、18分別插入兩寰椎后弓鉤和鋼帶的圓孔內,握緊后端使前端張開,以收緊鋼帶,再用鉗子同時夾住寰椎后弓鉤和鋼帶,然后將鋼帶折彎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寰樞椎后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由兩寰椎后弓鉤1和鋼帶5組成,兩寰椎后弓鉤1的一端呈彎弓狀,另一端分別開有腰形孔2和圓孔3,鋼帶5的兩端開有圓孔,兩寰椎后弓鉤1的彎弓端分別鉤在寰椎8上,并貼合在髂骨塊10和寰椎后弓上,鋼帶5的中間扣在樞椎9的棘突11下方,其兩端分別穿過腰形孔2收緊折彎。
2.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寰樞椎后弓固定器的專用收緊鉗,由左、右半鉗12、13組成,左、右半鉗12、13的后端開有指孔14、15,中間有銷16構成相互連接,其特征在于前端的端尖17、18呈圓柱狀,后端向外彎呈八字狀。
3.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寰樞椎后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兩寰椎后弓鉤1的彎弓端開有V形凹口4,形成尖鉤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寰樞椎后弓固定器及其專用收緊鉗,固定器由兩寰椎后弓鉤和鋼帶組成,兩寰椎后弓鉤的彎鉤端分別鉤在寰椎上,并貼合在骼骨塊和寰椎后弓上,鋼帶的中間扣在樞椎棘突下方,其兩端分別穿過寰椎后弓鉤上的腰形孔收緊折彎。專用收緊鉗由左、右半鉗構成,其后端有指孔呈八字形,中間有銷連接,前端的端尖呈圓柱狀,以便插入寰椎后弓鉤和鋼帶上開設的圓孔,收緊鋼帶。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手術簡單,不易損傷脊髓。
文檔編號A61B17/70GK2401157SQ99252008
公開日2000年10月18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9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9日
發明者倪斌, 徐印坎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