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特別是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的中成藥。
近年來隨著纖維胃鏡的廣泛應用,被診斷為慢性胃炎的病人越來越多。據衛生部門統計,醫院門診接受胃鏡檢查者,80-90%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粘膜炎癥;而另一項調查也顯示,在我國潰瘍病發病率為11.34%,按我國現有人口計算,潰瘍病患者約有1億人,可見慢性胃炎和潰瘍病在我國仍是常見病和多發病。
幽門螺桿菌(HP)的發現,使人們在認識和治療慢性胃炎和潰瘍病上產生重大突破。國際胃腸病專家指出,消化道潰瘍病的本質是幽門螺桿菌相關性疾病,慢性胃炎與幽門螺桿菌也有著牢固的對應關系。慢性胃病患者胃粘膜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高達80%以上。只要能將幽門螺桿菌清除掉,絕大部分消化性潰瘍病和部分慢性胃炎是可以根治的。在幽門螺桿菌發現以前,眾多中西藥物只是對癥治療,常導致病情延誤和反復發作。目前,雖主張聯合多種抗生紊清除幽門螺桿菌,又因常常引起較嚴重的副作用,使應用的時間和劑量受到嚴格的限制。中藥湯劑因理氣化濕類藥氣味芳香辛散,有效成份(揮發油)常因煎熬時間過長而大量揮發。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理氣、祛濕、活血、散寒、化積,佐以益氣健脾,使脾氣得升,胃氣得降,肝氣得調,諸臟功能恢復正常,氣血化生旺盛,而起到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的作用。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基于祖國醫學對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病機理的認識及治療原則。參考現代藥理研究,選用理氣化濕、清熱益氣類藥物配制而成,有著強大的殺滅或抑制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又有著明顯的胃腸動力作用,可明顯改善脘腹脹滿、疼痛、吞酸,以達到調節胃腸動力,根治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作用。
本發明由純中藥配制而成,所以對人體無任何毒性作用。
本發明配方及重量配比如下蘇梗20-30 香附10-15陳皮6-10 厚樸6-10 大黃6-10枳殼6-10萊菔子20-30丹參10-15藿香20-30雞內金6-10白及6-10黃連6-10吳茱萸1-3 黃芪20-30烏藥6-10 蒲公英6-10苦參3-6應用本發明上述方劑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療效明顯,抗菌、制酸、止痛、調節胃腸道功能迅速,服用方便,無毒副作用,有效率100%,顯效率87%,治愈率76%以上。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描述本發明中理氣活血類藥物蘇梗、香附、陳皮、枳殼、丹參消食導滯類大黃、萊菔子、雞內金健脾益氣化濕溫里類黃芪、厚樸、藿香、吳茱萸、烏藥、白及清熱利濕類黃連、苦參、蒲公英本發明中君之首為蘇梗性能辛、甘、微溫,歸脾胃經,行氣寬中,含有揮發油,油中主要成份為紫蘇醛,能促進胃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①見《中醫學概要》81頁,蘇州衛生學校,俞大祥主編,1985年6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香附性味辛、微苦、歸肝經,疏肝理氣止痛,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份為香附酮、香附烯、香附醇等,能促進胃腸運動。(同上①120頁)烏藥性味辛、溫,歸脾經,散寒行氣止痛,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份為烏藥烷、烏藥烴等,能增進腸蠕動,促進腸道氣體排出。(同上①120頁)陳皮性味辛、苦、溫,歸脾經,理氣調中燥濕。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份為右旋檸檬烯、枸櫞醛、陳皮素等,對消化道有緩和刺激作用,利于腸積氣的排出,并促進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同上①119頁)枳殼性味辛、苦、微寒,歸脾胃經,行氣寬中除脹,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份為d-檸檬醛、芳香醇、橙皮甙等,能興奮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節律增強。(同上①119頁)萊菔子性味辛、甘、平,歸脾胃經,消食化積降氣,含脂肪油、揮發油、硫甙類、黃酮甙等,有興奮消化道腺體分泌作用。(同上①140頁)雞內金性味甘、平,歸脾、胃、小腸經,健脾消食。含胃激素、高蛋白,多種氨基酸,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的運動機能增強,排空加速。所含胃激素受熱易被破壞,不能久炒,口服雞內金粉,胃運動功能明顯增強。(同上①140頁)大黃性味苦、寒,歸脾、胃、肝、大腸經,攻積導滯,清熱活血。含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等,能刺激腸壁,使分泌物增加,增加腸蠕動。有殺滅幽門螺桿菌作用(同上①100頁),(②見《慢性胃炎與潰瘍病》140頁,山東省立醫院,秦成勇主編,1995年,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厚樸性味苦、辛、溫,歸脾、胃、大腸經,行氣燥濕消積,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份為β-桉葉醇、厚樸粉、四氫厚樸粉等,能刺激消化道粘膜,引起反射興奮(同上①104頁)藿香性味辛、微溫,歸脾、胃經,化濕止嘔,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份為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能促進胃腸分泌,增強消化力。(同上①103頁)吳茱萸性味辛、苦、熱。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濕。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份為吳茱萸烯、吳茱萸素等,有健胃作用,能排出腸道積氣,制止腸內異常發酵。(同上①99頁)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肺、脾經,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含糖類、膽堿、葉酸等。(同上①130頁)丹參性味苦、微寒,歸肝、心經,活血祛瘀消痛,主含丹參酮類,有抑制幽門螺桿菌作用。(同上②140頁)黃連性味苦、寒,歸肝、胃、大腸經,消熱燥濕解毒,含大量黃連素及少量黃連堿、甲基黃連堿等,有較強的殺滅幽門螺桿菌作用。(同上②140頁)苦參性味苦、寒,歸肝、大腸經,清熱燥濕解毒,含有多種生物堿,其中主要有效成份為苦參堿、氧化苦參堿,對幽門螺桿菌有殺滅作用。(同上②140頁)蒲公英性味苦、大寒,歸肝、胃經,解毒利濕,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賽醇,蒲公英素等,對幽門螺桿菌有殺滅作用。(同上②140頁)白及性味苦、微寒,歸肝胃經,收斂止血、消腫生肌。主含揮發油、粘液質及甘露聚糖等,其高度粘性,可在胃內形成一定厚度的膠狀膜,起保護作用。(同上①127頁)諸藥合成,理氣活血、健胃消滯、益氣化濕、起到消炎、制酸、止痛,修復胃粘膜作用,從而達到根治慢性胃病的目的。
祖國醫學吸收了中國古代哲學中五行相生相克和整體觀念理論,認為五臟六腑間在生理和病理上存在密切的關系,本臟病常引起其他臟腑之病,其他臟腑之病也會導致本臟腑的病變。在病因方面,不僅有外邪致病,也有起居飲食失調而造成內傷,七情內傷在中醫病因病機理論中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各種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導致脾胃臟腑的功能紊亂,氣血失調而發生疾病。
慢性胃病患者,常因起居不慎,外感寒邪,內客于胃,寒性收引,致胃氣不和而痛;飲食不節,過飽過饑,致胃失和降;情志不適,氣郁日久而傷肝,肝氣橫逆必克脾犯胃,致氣機阻滯,胃失和降;胃與脾互為表里,胃病多涉于脾,脾病亦常累及胃,最終導致脾胃虛弱。總之,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各種病因,導致胃氣郁滯,胃失和降,日久受納腐熟和運化水谷功能失職,則出現脘腹脹滿、疼痛,嘔吐吞酸、納呆乏力。總病機為胃氣郁滯,又有挾濕、食滯、肝郁、脾虛、血瘀及寒熱虛實之分。
本發明以理氣、活血、化濕健脾為出發點。首先從理氣疏肝著手,重用蘇梗、香附為君藥,蘇梗入脾胃經,有較強的行氣寬中之功,治胃脘脹滿有良效,香附入肝經,解郁理氣止痛,佐以陳皮枳殼以加強理氣寬中除脹之功。久病入絡入血,致氣滯血瘀,出現以痛為主,痛有定處,在用理氣藥的同時,重用一味丹參,以活血祛瘀消痛。本病常由飲食不節所致,胃痛日久又常因飲食不慎而致食滯,加用大黃、萊菔子、雞內金,消食導滯降胃。脾胃受損,運化水谷功能失職,多有濕濁內生,脾為濕困則食少、倦怠乏力,重用藿香并輔以厚樸,以芳香醒脾除濕,胃病既久,常致寒熱錯雜,或嘔吐清水,喜溫喜按,或胃內郁熱,吞酸嘈雜,方用吳茱萸、烏藥以溫里散寒,小劑量黃連、苦參清熱除濕,并能解毒殺蟲,兩類藥物相配,寒熱并用,辛開苦降,邪祛正復,胃得和降。脾胃已虛,運化力弱,重用補劑反而有礙脾胃運化,故單用一味黃芪,以補益脾氣,并有防止理氣藥之傷氣耗氣之弊。蒲公英解毒殺蟲,白及斂瘡生肌。諸藥相配,胃氣得降,脾氣得升,肝氣得調,理氣不傷正氣,補氣而不滯膩,標本兼治,寒熱分解,脾胃功能得復,諸癥自會消去。
為表明本發明的療效,將治療的305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施治,立檔留查和追蹤調查,加以統計對比。對照組用中西藥常規治療,試驗組用本發明的藥物,皆以癥狀減輕及胃鏡檢查結果好轉為有效;癥狀顯著減輕或部分消失,胃鏡示潰瘍面愈合、活組織檢查有極少量幽門螺桿菌為顯效;一切癥狀全部消失,持續胃鏡檢查潰瘍面已形成疤痕、活組織檢查無幽門螺桿菌,持續1個月以上,一年后未復發者為痊愈。統計結果如下表1.對照組療效情況
表2.試驗組療效情況
實施例1取蘇梗30、香附15、陳皮10、厚樸10、大黃10、枳殼10、萊菔子30、丹參15、藿香30、雞內金10、白及10、黃連10、吳茱萸3、黃芪30、烏藥10、蒲公英10、苦參6、主治慢性胃炎。將上述藥物混合均勻,共磨成細末,細籮篩過,裝入膠囊,每囊0.5,每次4-6粒,每日三次,三十天為一個療程,病情重者連服2-4個療程。
實施例2取蘇梗25、香附10、陳皮6、厚樸6、大黃6、枳殼6、萊菔子20、丹參15、雞內金6、白及10、黃連6、吳茱萸3、黃芪20、烏藥6、蒲公英10、苦參3,主治消化性潰瘍病,制法和服用方法同實施例1。
權利要求
1.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蘇梗20-30香附10-15陳皮6-10厚補6-10大黃6-10 枳殼6-10 萊菔子20-30 丹參10-15藿香20-30雞內金6-10 白及6-10黃連6-10吳茱萸1-3黃芪20-30烏藥6-10蒲公英6-10苦參3-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慢性胃炎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蘇梗30、香附15、陳皮10、厚樸10、大黃10、枳殼10、萊菔子30、丹參15、藿香30、雞內金10、白及10、黃連10、吳茱萸3黃芪30、烏藥10、蒲公英10、苦參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蘇梗25、香附10、陳皮6、厚樸6、大黃6、枳殼6、萊菔子20、丹參15、雞內金6、白及10、黃連6、吳茱萸3、黃芪20、烏藥6、蒲公英10、苦參3。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的中成藥,是以蘇梗、香附、陳皮、厚樸、大黃、幟殼、萊菔子、丹參、藿香、雞內金、白及、黃連、吳茱萸、黃芪、烏藥、蒲公英、苦參等中藥為原料,按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能理氣、祛濕、活血、散寒、化積達到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的目的。
文檔編號A61P1/00GK1236639SQ9911227
公開日1999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1999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1999年6月22日
發明者于盈光 申請人:于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