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醫藥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農村發病率較高,10%的人在其一生中患過此病,臨床約占內科雜病的28%;目前,國內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較多,但療效有著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青島中藥廠生產的“快胃片”(批號9807138)對胃潰瘍、十二指脂潰瘍的治愈率分別為44.12%和29.17%,有效率分別為80.88%和66.7%。西藥治療此病國內比較常用的治療方案有口服雷尼替丁、慶大霉素、丙谷胺,對胃、十二脂腸潰瘍的治愈率分別為16%和38.1%,總有效率分別為74%和71.43%。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原料易得、成本低,對消化性潰瘍治愈率和有效率高的中藥制劑,從而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治愈率和有效率偏低的不足。
本發明是以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選擇質量好的海螵蛸、煅瓦楞子、川連、吳萸、干姜、黃芩、黨參、高良姜、元胡、川楝子、煅牡蠣、半夏、甘草,按《藥典》要求加工炮制,粉碎后過120目篩,存放;制劑時,按照海螵蛸∶煅瓦楞子∶川連∶吳萸∶干姜∶黃芩∶黨參∶高良姜∶元胡∶川楝子∶煅牡蠣∶半夏∶甘草=9-10∶9-10∶2-3∶1-2∶3-6∶3-6∶9-10∶3-6∶3-6∶3-6∶9-10∶3-6∶1-3的比例稱取后,混合粉碎過篩并攪拌混勻,裝成每袋6克的散劑;一日服三次,每次1袋,四周為一療程,連服1-2個療程,服藥期間禁服西藥。或制成膠囊,或熬成湯劑。
本發明原料易得、來源廣、成本低,用于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與現有中成藥相比治愈率和有效率高。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分別稱取炮制好的海螵蛸900克、煅瓦楞子900克、川連200克、吳萸100克、干姜300克、黃芩300克、黨參900克、高良姜300克、元胡300克、川楝子300克、煅牡蠣900克、半夏300克、甘草100克混合后粉碎,用120目篩過篩,混勻后裝袋,每袋6克;服用時用溫開水送服,日服三次,每次1袋,四周為一療程,連服1-2個療程;對胃、十二脂腸的治愈率分別為70.3%和50%,有效率分別為89.2%和93.75%。
實施例2,將實施例1中的黃芩、川連分別稱取600克和300克,其它原料的量同實施例1,經粉碎、過篩、混勻后裝入O#膠囊;日服三次,每次10粒。
實施例3,原料與用量同實施例2,用大砂鍋容器熬制成湯劑,熬制成50000ml藥液,裝入100瓶500ml的鹽水瓶中,患者日服二次,每次250ml。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為海螵蛸、煅瓦楞子、川連、吳萸、干姜、黃芩、黨參、高良姜、元胡、川楝子、煅牡蠣、半夏、甘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的重量比為海螵蛸∶煅瓦楞子∶川連∶吳萸∶干姜∶黃芩∶黨參∶高良姜∶元胡∶川楝子∶煅牡蠣∶半夏∶甘草=9-10∶9-10∶2-3∶1-2∶3-6∶3-6∶9-10∶3-6∶3-6∶3-6∶9-10∶3-6∶1-3。
3.一種制造權利要求2所說的中成藥,其特征在于將原料按比例稱取后粉碎、過篩、混勻后裝入袋中,或制成膠囊,或不經粉碎直接熬制成湯劑,即得本發明。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中藥制劑;它由海螺蛸、煅瓦楞子、川連、吳萸、干姜、黃芩等十三味中藥組成,經粉碎、過篩、裝袋或直接熬制而得;用于治療胃、十二脂腸潰瘍,治愈率分別為70.3%和50%,有效率分別為89.2%和93.75%。
文檔編號A61K35/64GK1296837SQ9911214
公開日2001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1999年4月5日 優先權日1999年4月5日
發明者闞士宇, 陳憲民 申請人:闞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