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面部外用軟膏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種面部美容護膚的外用軟膏,具體來說,它是一種以中藥材為原料配以其它成分制成的外用軟膏,此外還涉及該軟膏的制備方法。
痤瘡、黃褐斑及各種皮炎等面部皮膚病是一種有礙容顏的常見多發病,目前,對治療這類面部疾患的藥物較多。例如1、申請人張淑芬,申請號為90108630的發明專利申請,該“祛斑霜”是由護膚霜與杏仁、菊花、半枝蓮、金錢草、虎蘭、槐米、白花蛇草等提取制成的外用軟膏。2、申請人李先隆,申請號為93109393的“抗過敏、祛斑除皺中草藥化妝品,它是由川芎、蟲草、三七、枸杞、桃仁、黃精、熟地浸提液和黃芩、丹參、十大功茗,白芷粉末并加入藥物填充劑而制成的中草藥化妝品。3、申請人田紹俠、申請號為94116788的“痤褐面部美容藥罩及其制備方法,它是將金銀花等18味中藥制成藥罩使用的。4、申請人王增奎,申請號為95113989的“天然中藥美容浸膏”,它是將人參、當歸、桃仁、白芷、白芍、白僵蠶、珍珠粉等制成浸膏,使用時與鮮蛋清調均涂于面部制成面膜使用的。5、申請人馮學中,申請號951109650,名稱《治療皮膚病損傷的藥物及制備方法》,它是將雙花連翹等藥物的提取液直接外用于患部。6、申請人孫紅,申請號為96116066的“天然祛斑美容及制備方法”,它是由37味中藥和4味西藥及乳化基質組成,治療黃褐斑。上述藥物存在著療效不明顯,不鞏固等缺陷。而現有的由中藥制成的美容護膚品中,有一種“倒換粉”,是由幾種中藥粉碎混合,再與醫用石膏混合而成。但它的效果遠低于乳狀“健容面膜膏”(水包油膏);其主要表現在,面部皮膚對粉狀較大顆粒物吸收差,又缺乏必要的導入載體成份(水、脂溶性油是浸入皮膚的最好載體),故藥物作用不充分,臨床療效不足。另目前市場上有一種采用乳膏面膜膏,以美容增白為目的,或以清除毛孔分泌物及塵埃為主。或采用植物原汁直接作用為主。清除毛孔陳物,實為清洗面部皮膚。而植物原汁直接作用皮膚,實際效果與其宣傳的“效果”相去甚遠。因其所含“維生素”很難使皮膚吸收,特別是維生素C,皮膚幾乎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不能被皮膚吸收利用之品,會有損皮膚正常代謝。至于“雨水牌”粉刺露,對粉刺有一定治療作用,需不斷涂擦,并有一定適用癥。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供一種療效突出穩定且美容效果佳的面部護膚美容外用軟膏。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外用軟膏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選用下列重量比中藥材和其它成分制成杏仁8-12,天花粉12-18、黃柏4-8、苦參8-12、大黃6-9、赤芍8-12、白芍10-15、白附子6-9、白芷6-9、薄荷油0.2-1、豬脂油20-28、蓖麻油20-28、甘油4-8、硬脂酸18-25、三乙醇胺8-12。
本發明優選為杏仁10、天花粉15、黃柏5、苦參10、大黃8、赤芍10、白芍12、白附子8、白芷8、薄荷油0.5、豬脂油24、蓖麻油24、甘油6、硬脂酸20、三乙醇胺10。
本發明可以是使用本領域的常規制劑技術制成外用制劑,優選劑型為膏劑或乳劑。
本發明的外用軟膏的制造方法,采用下列步驟a、按下列重量份分別稱量杏仁8-12,天花粉12-18、黃柏4-8、苦參8-12、大黃6-9、赤芍8-12、白芍10-15、白附子6-9、白芷6-9、薄荷油0.2-1、豬脂油20-28、蓖麻油20-28、甘油4-8、硬脂酸18-25、三乙醇胺8-12;備用;b、杏仁置于80-100℃的蓖麻油中熱浸50-70分鐘,得到杏仁的蓖麻油浸液,做為組份I;c、白芷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白芷揮發油——水的混合液,并經1-3次精餾,收集白芷揮發油——水混合液約同倍白芷藥材量,做為組份II,備用;d、將提油后的白芷與天花粉、黃柏、苦參、大黃、赤芍、白芍、白附子混合常規煎煮2遍,每遍加水分別是上述藥材量的6-10倍,每遍煎煮時間為沸騰后1.5-2小時、合并煎提液,常壓濃縮至約200份,用NaoH調PH7.5-8,2-10℃低溫冷藏靜析10-13小時,精濾上層液,并補充蒸餾水650-750份,加入三乙醇胺混勻,75-85℃保溫備用,做為組份III;e、將硬脂酸、豬脂油、甘油、組份I混合溶化,75-85℃保溫,做為組份IV備用;f、將組分IV緩緩加到組份III中,并保持攪拌使其乳化,再依次加入組份II和薄荷油,保持攪拌使其均勻分散并充分乳化,室溫放涼即成。
本發明的方法的最佳重量比是杏仁10、天花粉15、黃柏5、苦參10、大黃8、赤芍10、白芍12、白附子8、白芷8、薄荷油0.5、豬脂油24、蓖麻油24、甘油6、硬脂酸20、三乙醇胺10。
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本發明對十余種中草藥精細加工,提取其有效成份,并采用中國醫學配比方法、集祛風解毒、活血養容為一身,即具有消炎止癢、祛病養顏作用,水包油乳劑有利于皮膚吸收、利用水和脂溶性油做為載體,使有效成份吸收浸透入表皮,作用于真皮毛細血管,促使皮膚代謝有序較快地進行,活化表皮細胞,使因化妝品過敏而集存的毒素盡快代謝派生,消除局部色素異常代謝引起的黃褐斑,尤其對痤瘡引起的皮膚炎癥和代謝紊亂有更佳療效,另它的美容效果顯而易見,如果配合面部穴位按摩或再結合倒換面膜術,效果極佳。通過幾年觀察統計,對治療各種面部疾患皆有效,特別對痤瘡,黃褐斑,化妝品性皮炎等臨床治愈率高療程短,可謂治療與美容皆佳。
在組方和工藝中亦有若干優于現有技術之處1、在組方中選用豬油,它既可做為油性基質,同時做為一種滋潤成份,對護膚有利;2、選用薄荷油,它具有抗菌抑菌及防腐作用,并促進皮膚對藥物吸收;3、在工藝方面,杏仁有效成份提取上,采用蓖麻油熱浸,比現有研粉、壓油、水煎或醇提等,可靠更純;4、選用大黃是利用其中所含蒽醌類成份,在堿性條件下,呈紅色的特性,可調整本軟膏的色澤,避免使用外加色素;5、苦參、黃柏、大黃具有殺菌止癢作用;白芍、赤芍、白芷、白附及花粉具有活血養血、祛風玉面之功效。另外,杏仁還具有祛風潤肌的作用。經對患者的臨床驗證表明,本發明療效穩定顯著,下面試舉幾例予以證明(1)、痊瘡與化妝品性皮炎例1、許某,女,26歲,1995年9月8日初診,自述一年前用化妝品致面部起豆疹,曾外涂激素類藥膏效果不顯,且逐漸加重,伴心煩、口干、便干、尿黃。查體所見面部遍布紅色豆疹,多個膿頭,并有結節狀改變,面部皮膚潮紅粗糙油膩,毛孔粗大,汗毛增粗。此為化妝品性皮炎與痤瘡同時發病,經用本發明面膜倒換技術治療六次配合批杷清肺飲加減治療月余,則丘疹、膿頭均消失。但仍遺留淺褐色斑,皮膚較粗糙,又給予面膜治療四次,活血化瘀中藥間斷治療月余,皮膚光潔如初。上述病例說明,痤瘡之為病,多因肺經風熱,重蒸于皮膚所致,現代醫學認為此病可能與體內雄激素分泌量增多有關。增多的雄激素,可使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增多,於積于毛囊內形成脂栓,影響皮脂腺分泌物的排泄,細菌感染引起炎癥而形成痤瘡。本發明面膜可使皮膚角質層含水量增多,致理細膩、面色潤澤、同時石膏倒膜可使皮膚表面溫度升高,毛細血管擴張,加快皮膚對藥物的吸收,應引起重視的一個方面,其無毒付作用,并可免除面部外用藥及合成化妝品導致的面部皮膚損傷和潛在危害的憂慮。
(2)、黃褐斑例,張×,女,30歲,1997.10.20初診,面部出現蝴蝶狀褐色斑半年,無癢痛,癥逐漸加重,自用“百消丹”三個月,無明顯好轉,伴月經不調,心煩易怒,納食尚可,面部鼻翼面多蝴蝶狀褐色斑,未高起皮膚,壓之不褐色,診為黃褐斑,經用本發明容面膜膏,配合倒換術治療另囑服逍遙丸,兩個半月后,褐斑已消失,癥愈。該病例討論,黃褐斑西醫病因不明,常見于妊娠,口服避孕藥時或其他不明原因引起者,多數人認為由內分泌紊亂最終導致面部色素代謝障礙,中醫稱其為“黑斑”,多認為是腎、肝虛或氣血不調或有於血,故宜滋陰補胃,調和氣血,活血化於為治則。臨床上肝腎不足多見,故多此滋補肝腎,調和氣血,舒肝理氣之品治之,方藥以六味地黃丸、逍遙丸或疏肝和胃丸化裁。
(3)、面部皮膚黑變病例,趙××,女,45歲,1992年3月20初診,面部豆疹伴瘙癢半年,黑斑三個月,自述因外用某名牌化妝品致面部瘙癢所致,經用激素類膏外擦,癥不減,三個月前出現黑色斑逐來診,現面部布滿K狀黑色斑,并有黑色較粗毛,豆疹色法紅。囑用本發明面膜膏及倒換術治療,并以活血化於之品內服。三個月后療減半,逐囑自行將面膜涂面并做局部按摩,每日一、二次,并內服II號消痛丸和逍遙丸,半年后病愈。病愈1年半后復診,自述因用少量化妝品致面部皮膚黑素。囑其承前法治療4個月,病愈。
本發明的實施例如下實施例1,按下列重量分別稱量杏仁10、天花粉15、黃柏5、苦參10、大黃8、赤芍10、白芍12、白附子8、白芷8、薄荷油0.5、豬脂油24、蓖麻油24、甘油6、硬脂酸20、三乙醇胺10;備用;b、杏仁置于80-100℃的蓖麻油中熱浸50-70分鐘,得到杏仁的蓖麻油浸液,做為組份I;c、白芷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白芷揮發油——水的混合液,并經1-3次精餾,收集白芷揮發油——水混合液約同倍白芷藥材量,做為組份II,備用;d、將提油后的白芷與天花粉、黃柏、苦參、大黃、赤芍、白芍、白附子混合常規煎煮2遍,每遍加水分別是上述藥材量的6-10倍,每遍煎煮時間為沸騰后1.5-2小時、合并煎提液,常壓濃縮至約200份,用NaoH調PH7.5-8,2-10℃低溫冷藏靜析10-13小時,精濾上層液,并補充蒸餾水650-750份,加入三乙醇胺混勻,75-85℃保溫備用,做為組份III;e、將硬脂酸、豬脂油、甘油、組份I混合溶化,76-85℃保溫,做為組份IV備用;f、將組分IV緩緩加到組份III中,并保持攪拌使其乳化,再依次加入組份II和薄荷油,保持攪拌使其均勻分散并充分乳化,室溫放涼即成。
實施例2,按下列重量分別稱量杏仁8、天花粉12、黃柏4、苦參8、大黃6、赤芍8、白芍10、白附子6、白芷6、薄荷油0.5、豬脂油20、菜子油20、甘油4、硬脂酸18、三乙醇胺8;備用;b、杏仁置于80-100℃的蓖麻油中熱浸50-70分鐘,得到杏仁的蓖麻油浸液,做為組份I;c、白芷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白芷揮發油——水的混合液,并經1-3次精餾,收集白芷揮發油——水混合液約同倍白芷藥材量,做為組份II,備用;d、將提油后的白芷與天花粉、黃柏、苦參、大黃、赤芍、白芍、白附子混合常規煎煮2遍,每遍加水分別是上述藥材量的6-10倍,每遍煎煮時間為沸騰后1.5-2小時、合并煎提液,常壓濃縮至約200份,用NaoH調PH7.5-8,2-10℃低溫冷藏靜析10-13小時,精濾上層液,并補充蒸餾水650-750份,加入三乙醇胺混勻,75-85℃保溫備用,做為組份III;e、將硬脂酸、豬脂油、甘油、組份I混合溶化,75-85℃保溫,做為組份IV備用;f、將組分IV緩緩加到組份III中,并保持攪拌使其乳化,再依次加入組份II和薄荷油,保持攪拌使其均勻分散并充分乳化,室溫放涼即成。
實施例3,按下列重量分別稱量杏仁12、天花粉18、黃柏8、苦參12、大黃9、赤芍12、白芍15、白附子9、白芷9、薄荷油1、豬脂油28、蓖麻油28、甘油8、硬脂酸25、三乙醇胺12;備用;b、杏仁置于80-100℃的蓖麻油中熱浸50-70分鐘,得到杏仁的蓖麻油浸液,做為組份I;c、白芷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白芷揮發油——水的混合液,并經1-3次粗餡,收集白芷揮發油——水混合液的同倍白芷藥材量,做為組份II,備用;d、將提油后的白芷與天花粉、黃柏、苦參、大黃、赤芍、白芍、白附子混合常規煎煮2遍,每遍加水分別是上述藥材量的6-10倍,每遍煎煮時間分別沸騰1.5-2小時、合并煎提液,常壓濃縮至約200份,用NaoH油PH7.5-8,2-10℃低溫冷藏靜析10-13小時,精濾上層液,并補充蒸餾水700份,加入三乙醇胺混勻,75-85℃保溫備用,做為組份II;e、將硬脂酸、豬脂油、甘油組份I混合溶化,75-85℃保溫,做為組份IV備用;f、將組分IV緩緩加到組份III中,并保持攪拌使其乳化,再依次加入組份II和薄荷油,保持攪拌使其均勻分散并充分乳化,室溫放涼即成。
權利要求
1.一種面部外用軟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比中藥材和其它成分制成杏仁8-12,天花粉12-18、黃柏4-8、苦參8-12、大黃6-9、赤芍8-12、白芍10-15、白附子6-9、白芷6-9、薄荷油0.2-1、豬脂油20-28、蓖麻油20-28、甘油4-8、硬脂酸18-25、三乙醇胺8-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面部外用軟膏,其特征在于其最佳重量比是杏仁10、天花粉15、黃柏5、苦參10、大黃8、赤芍10、白芍12、白附子8、白芷8、薄荷油0.5、豬脂油24、蓖麻油24、甘油6、硬脂酸20、三乙醇胺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面部外用軟膏,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劑型為膏劑或乳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面部外用軟膏,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a、按下列重量份分別稱量杏仁8-12,天花粉12-18、黃柏4-8、苦參8-12、大黃6-9、赤芍8-12、白芍10-15、白附子6-9、白芷6-9、薄荷油0.2-1、豬脂油20-28、蓖麻油20-28、甘油4-8、硬脂酸18-25、三乙醇胺8-12;備用;b、杏仁置于80-100℃的蓖麻油中熱浸50-70分鐘,得到杏仁的蓖麻油浸液,做為組份I;c、白芷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白芷揮發油——水的混合液,并經1-3次精餾,收集白芷揮發油——水混合液約同倍白芷藥材量,做為組份II,備用;d、將提油后的白芷與天花粉、黃柏、苦參、大黃、赤芍、白芍、白附子混合常規煎煮2遍,每遍加水分別是上述藥材量的6-10倍,每遍煎煮時間為沸騰后1.5-2小時、合并煎提液,常壓濃縮至約200份,用NaoH調PH7.5-8,2-10℃低溫冷藏靜析10-13小時,精濾上層液,并補充蒸餾水650-750份,加入三乙醇胺混勻,75-85℃保溫備用,做為組份III;e、將硬脂酸、豬脂油、甘油、組份I混合溶化,75-85℃保溫,做為組份IV備用;f、將組分IV緩緩加到組份III中,并保持攪拌使其乳化,再濃次加入組份II和薄荷油,保持攪拌使其均勻分散并充分乳化,室溫放涼即成。
5.根據權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選用下列重量份的成份杏仁10、天花粉15、黃柏5、苦參10、大黃8、赤芍10、白芍12、白附子8、白芷8、薄荷油0.5、豬脂油24、蓖麻油24、甘油6、硬脂酸20、三乙醇胺1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面部外用軟膏及其制備方法,它是由杏仁、天花粉、黃柏、苦參、大黃、赤芍、白芍、白附子、白芷、薄荷油、豬脂油、蓖麻油、甘油、硬脂酸、三乙醇胺等藥配制而成,并制成一種乳化軟膏。本發明組方及制做方法獨特,特別對痤瘡、黃褐斑、化妝性皮炎治愈率高、療效穩定顯著,具有祛斑除皺、潤滋肌膚、護膚美容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P17/10GK1203074SQ9811028
公開日1998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1998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1998年6月11日
發明者高文勇, 張偉 申請人:高文勇,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