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次性供氧氣管(支氣管)內導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種一次性供氧氣管(支氣管)內導管。
目前,國內外在臨床麻醉與復蘇中使用的氣管內導管(或支氣管內導管)其呼吸通氣類型均為氣管內導管型。由于該器械在臨床應用中存在呼吸阻力、死腔量及重復吸入三大問題,因而對臨床麻醉的安全性及復蘇的成功率存在一定威脅性,尤其是對兒童及重危病人的呼吸通氣更為不利。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產生,提出一種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一次性供氧氣管(支氣管)內導管。使用該一次性供氧氣管(支氣管)內導管在臨床上可避免和顯著減小呼吸阻力、死腔量及重復吸入三大問題,從而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復蘇的成功率,極大限度地保護和拯救生命財產,并可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其主要由氣管(支氣管)內導管及供氧導管組成,供氧導管設置在氣管(支氣管)內導管的管壁上。
本實用新型由于增設了供氧導管,在臨床使用時,濕化后的氧氣由供氧導管持續導入氣管內導管深部;空氣或麻醉混合氣由氣管內導管內吸入。選擇供氧量后,吸氣相可使吸入氧濃度達所需濃度,呼氣末可使供氧導管出口及其以外的管道系統氣體“新鮮化”,氧氣濃度因供氧導管持續給氧而升高,二氧化碳濃度則因供氧導管持續給氧而降低。亦即將管道系統死腔氣變為可交換的新鮮氣,由此使得到潮氣量不變前提下死腔減小、通氣加強的效果,從而改善了三大問題中的兩大即死腔量減少、重復吸入減少。由于供氧導管的給氧,減少了經氣管內導管的吸氣量,從而減少了總的吸氣阻力、改善了三大問題中的另一大問題即呼吸阻力減小。
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下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主要由氣管內導管接口1、氣管內導管(或支氣管內導管)2及供氧導管3組成,供氧導管3為一中空小管,其可沿氣管內導管2內(外)側弧縱向制作在氣管內導管2的管壁上,也可設置在管壁中,前端以不出氣管內導管2的斜面為度,開口4向氣管內導管的管腔內,后端從近氣管內導管2的接口處向外引出10-15cm帶氧氣接頭5的小管,便于銜接氧氣。
權利要求1.一種一次性供氧氣管(支氣管)內導管,包括氣管內導管接口(1)、氣管(支氣管)內導管(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氣管(支氣管)內導管(2)內的管壁上設有供氧導管(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供氧氣管(支氣管)內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在氣管(支氣管)內導管(2)管壁上的供氧導管(3),其前端以不出氣管內導管(2)的斜面為度,開口(4)方向在氣管內導管(2)的管腔內;后端從近氣管內導管(2)的接口處引出帶有氧氣接頭(5)的小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次性供氧氣管(支氣管)內導管,其主要由氣管內導管(2)及供氧導管(3)組成,供氧導管(3)設置在氣管內導管(2)的管壁上。本實用新型由于將供氧導管(3)和氣管內導管(2)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避免了死腔量及重復吸入,顯著降低了呼吸阻力,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復蘇的成功率。解決了現有氣管內導管在麻醉與復蘇中存在死腔量、重復吸入、呼吸阻力三大問題。
文檔編號A61M25/00GK2313601SQ97242268
公開日1999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1997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1997年12月17日
發明者李占芳 申請人:李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