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天灸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醫(yī)天灸用品——天灸貼。
天炙,古代又稱自灸,它是用對皮膚有刺激性的天然動植物為原料制成,敷于穴位或患處表面引起紅腫、起泡,如燙傷燒傷狀的治療方法,因不用火燃燒故又名冷灸。從唐代對天灸方法正式命名至今,有識之士都認為天灸能起到針與灸的雙重治療效應,但也存在著不足之處。目前這項療效良好的技術只流傳在民間或掌握在少數(shù)中醫(yī)手中,所使用的方法還是原始的,用時再制,十分不便,并刺激穴位或患處,會引起紅腫、發(fā)泡,使人痛苦,甚而使有些人恐懼,發(fā)泡刺破易于感染,不夠安全,敷貼穴位多致使操作不便等。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對皮膚有刺激,不紅腫、不起泡、無痛苦、又安全,灸效好,制備工藝簡單,敷貼穴位少,適應范圍廣,使用方便的天灸貼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xiàn)本發(fā)明是由上灸貼和下灸貼兩個組份組成,使用時只各敷貼一個穴位。上灸貼的組份為(重量比)白芥子2-7%、甘遂2-7%、黃連2-6%、生地2-7%、大黃2-7%、芒硝2-7%、凡士林60-90%。下灸貼的組份為(重量比)巴豆仁2-7%、枳實2-7%、黑附子2-7%、青皮2-7%、肉桂2-7%、蒼術2-7%、凡士林60-90%。
本發(fā)明的最佳組份(重量比)分別是其上灸貼為,白芥子3-6%、甘遂3-6%、黃連3-5%、生地3-6%、大黃3-6%、芒硝3-6%、凡士林70-85%。下灸貼的最佳組份(重量比)為巴豆仁3-6%、枳實3-6%、黑附子3-6%、青皮3-6%、肉桂3-6%、蒼術3-6%、凡士林70-85%。
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為上灸貼的制備方法是,取其上述的各組份(重量比),先將凡士林微火加溫至60℃左右,再把白芥子、甘遂、黃連、生地放入凡士林中,并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40-60小時,然后放在火上將其炸枯,撈出,過濾,再把濾液放在火上濃縮至原凡士林重量的8-15%時?;穑又逊勰畹拇簏S、芒硝放入濃縮液中,攪拌均勻即制成上灸貼。下灸貼的制備方法下灸貼的制備方法與上灸貼的制備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放入60℃左右凡士林中浸泡的為巴豆仁、枳實、黑附子、青皮,后加入濃縮液中的是粉末狀的肉桂、蒼術,其他方法步驟完全相同,即可制成。上述的白芥子、甘遂、黃連、生地和巴豆仁、枳實、黑附子、青皮在凡士林60℃左右中浸泡的最佳時間為45-50個小時,制成的上灸貼敷貼在膻中穴位;制成的下灸貼敷貼在肚臍處(神闕穴)。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它具有無針之針,無火之灸的雙重效能,有原始天灸之靈效,無原始天灸之痛苦,即敷貼后皮膚不紅腫,不起泡,適應范圍廣,敷貼穴位少,制備簡單,使用方便、安全等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及適應范圍本發(fā)明基于“以氣相感”、“外惹內(nèi)效”的天人相應理論、臟腑經(jīng)絡穴位中醫(yī)理論、張仲景先生的“凡病陰陽自和者必自愈”臨床經(jīng)驗論斷,從客觀上來說,人人都必須呼吸空氣和從食物中攝取天然營養(yǎng)作為生存的能源事實及“陰精上奉其人壽”的中醫(yī)古典理論而發(fā)明的。本發(fā)明的適應范圍消化不良、氣血不足、營養(yǎng)不良,身體虛弱,氣機紊亂;氣郁化火,虛不受補,挑食,偏食,厭食,吐瀉便結(jié),胃腸脹氣,精神緊張,早衰等。
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上灸貼敷貼在胸部膻中穴位,下灸貼敷貼在腹部的肚臍處(神闕穴),上、下灸貼同時貼,每日一次,貼6-8小時后去掉。
用下面的實施例進一步對本發(fā)明加以說明但并不限制本發(fā)明。
實施例1取本發(fā)明的上灸貼的重量百分比,它分別為白芥子3%、甘遂5%、黃連4%、生地5%、大黃3%、芒硝4%、凡士林76%;先將凡士林微火加溫至60℃左右,再將白芥子、甘遂、黃連、生地放入凡士林中,并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46個小時,然后放在火上將其炸枯,撈出,過濾,再把濾液放在火上濃縮至原凡士林重量的10%時?;?,接著把粉末狀的大黃、芒硝放入濃縮液中,攪拌均勻,即制成上灸貼。取下灸貼的重量百分比,其分別為巴豆仁3%、枳實4%、黑附子5%、青皮3%、肉桂4%、蒼術5%、凡士林76%;先將巴豆仁、枳實、黑附子、青皮放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46個小時;最后加入濃縮液中的是肉桂、蒼術粉末,其他方法步驟與實施例1制備上灸貼的方法相同,即可制得。
病例1鄭州市南關大街謝大娘96歲,身體虛弱多病,臥床一周,飲食甚少,用上述組份制成的上灸貼敷貼膻中穴和用下灸貼貼肚臍處,第二天飲食增加一倍,也有氣力了,第三天就能下床活動。
實施例2取本發(fā)明的上灸貼的重量百分比,其分別為白芥子4%、甘遂3%、黃連5%、生地4%、大黃6%、芒硝3%、凡士林75%;先把凡士林微火加溫60℃左右,再將白芥子、甘遂、黃連、生地放入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50個小時,然后放在火上將其炸枯,撈出、過濾,再把濾液放在火上濃縮至原凡士林重量的9%時停火,接著把粉末狀的大黃、芒硝放入濃縮液中,攪拌均勻,即制成上灸貼。取下灸貼的重量百分比,其分別為巴豆仁4%、枳實6%、黑附子3%、青皮4%、肉桂5%、蒼術3%、凡士林75%;先將巴豆仁、枳實、黑附子、青皮放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50個小時;最后加入濃縮液中的是肉桂、蒼術粉末,其他方法步驟與上述制備上灸貼的方法完全相同。
病例2鄭州管城區(qū)衛(wèi)生局干部張××的孫子5歲,面色黃瘦無力,厭食、腹脹,用上述組份制成的天灸貼敷貼五次后,面色好轉(zhuǎn),十天后能一氣跑上三樓氣不喘。
實施例3取本發(fā)明的上灸貼的重量百分比,其分別為白芥子5%、甘遂4%、黃連3%、生地2%、大黃4%、芒硝5%、凡士林77%;先將凡士林微火加溫至60℃左右,再將白芥子、甘遂、黃連、生地一起放入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52個小時,然后放在火上將其炸枯,撈出、過濾,再把濾液放在火上濃縮至原凡士林重量的11%時?;穑又逊勰畹拇簏S、芒硝放入濃縮液中,攪拌均勻,即制成上灸貼。取下灸貼的重量百分比,其分別為巴豆仁5%、枳實2%、黑附子4%、青皮5%、肉桂3%、蒼術4%、凡士林77%;先將巴豆仁、枳實、黑附子、青皮一起放入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52個小時;最后加入濃縮液中的是肉桂、蒼術粉末,其他方法步驟與上述制備上灸貼的方法完全相同,即可制成。
病例3黃委會秦×,男14歲,厭食13年,不吃肉、蛋,多動,睡覺不安,夢囈;經(jīng)敷貼上述組份制成的天灸貼,第二天飯量增加三分之一,一個療程后,開始吃肉、蛋,睡眠逐漸正常,兩個療程后痊愈。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天灸用品天灸貼,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上灸貼和下灸貼兩個組份組成;其上灸貼的組份為(重量比)白芥子2-7%、甘遂2-7%、黃連2-6%、生地2-7%、大黃2-7%、芒硝2-7%、凡士林60-90%;下灸貼的組份為(重量比)巴豆仁2-7%、枳實2-7%、黑附子2-7%、青皮2-7%、肉桂2-7%、蒼術2-7%、凡士林60-90%。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天灸貼,其特征在于上灸貼和下灸貼的最佳組份(重量比)分別為其上灸貼為白芥子3-6%、甘遂3-6%、黃連3-5%、生地3-6%、大黃3-6%、芒硝3-6%、凡士林70-85%;下灸貼的最佳組份(重量比)為巴豆仁3-6%、枳實3-6%、黑附子3-6%、青皮3-6%、肉桂3-6%、蒼術3-6%、凡士林70-85%。
3.一種天灸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上灸貼的制備方法為取其上述的各組份(重量比),先將凡士林微火加溫至60℃左右,再把白芥子、甘遂、黃連、生地放入凡士林中,并在60℃左右的凡士林中浸泡40-60個小時,然后放在火上將其炸枯,撈出、過濾,再把濾液放在火上濃縮至原凡士林重量的8-15%時,?;穑又逊勰畹拇簏S、芒硝放入濃縮液中,攪拌均勻即制成上灸貼;下灸貼的制備方法下灸貼的制備方法與上灸貼的制備方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放入60℃左右凡士林中浸泡的為巴豆仁、枳實、黑附子、青皮,后加入濃縮液中的是粉末狀的肉桂、蒼術,其他方法步驟完全相同,即可制成。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天灸貼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白芥子、甘遂、黃連、生地和巴豆仁、枳實、黑附子、青皮在凡士林60℃中浸泡的最佳時間為45-50個小時,制成的上灸貼敷貼在膻中穴位,制成的下灸貼敷貼在肚臍處(神闕穴)。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天灸用品必然康天灸靈,它是以天然動植物為原料,分為上灸靈和下灸靈兩個組分組成,并同時使用;它具有無針之針,無火之灸的雙重效能,有原始天灸之靈效,無原始天灸之痛苦,敷貼后皮膚不紅腫,不起泡,適應范圍廣,由于能順暢呼吸,增加飲食,擴大了氣血的化源,所以具有防、治、保、養(yǎng)、美、壽多層次保健效能。貼穴位少,制備簡單,使用方便、安全等。
文檔編號A61P1/14GK1194841SQ97103529
公開日1998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7年3月29日
發(fā)明者韓太平 申請人:韓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