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隨證組方加減的組合式中成藥及其預制料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制藥、應用領域,確切地說是可隨證組方、加減的組合式中成藥及其預制料制備方法。
中醫藥——中華民族的瑰寶。她不僅意味著我們有著燦爛的文明史,更展示著輝煌的未來。近年來,通過世界范圍內的多學科研究,已逐步揭示了被中醫尊之為“醫家之宗”的《內經》及中醫學整體觀的科學本質。特別是一些現代科學,如時間醫學、醫學地理學、醫學氣象學、醫學物侯學、神經內分泌學、分子生物學、量子力學、宇宙和天體物理學等的發展,都從多方面印證了《內經》整體觀的理論。在《內經》的藏象、經絡、氣化、陰陽、診斷、治療等學說中,也都包含著現代系統論的基本原理及內容。《內經》還把人體與自然、社會統一起來,重視精神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完全符合當前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內經》所反映的中醫學基本特色與當前國際醫學發展趨勢的一致性,有力地證明了《內經》及其所創立的中醫理論體系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中醫學術基本觀念之一的“天人相應”理論將是人類療疾、保健、養生的最高科學境界。正如唐人王冰在《內經素問》序中所言“至道流行,徽音累屬,千載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無窮。”目前世界中草藥市場每年銷售額高達150億美元,近年還在以12.9%的年增長率發展,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傳統醫藥有著巨大的市場。
然而,目前中藥具體的應用方法還是很不盡如人意的,藥房給病人提供的絕大多數仍只是飲片,讓人們用爐子、瓦罐煎熬,缺點很多,和現代社會極不相稱,大大影響了中醫藥使用的廣度和深度。
并不是人們有意不用現代設備大規模生產中藥,而是由于中醫藥的理論特點決定的。中醫認為疾病是千變萬化的,完全符合某一成方的病癥絕少,所以一本《黃帝內經》生發經方數十萬首(據不完全統計)。就象甘肅中醫院院賈斌先生在《中醫常用方劑手冊》序言中指出的“……內經創方,經歷代發展累積成方已逾數十萬首,可謂浩瀚如煙,不可勝量”。可以想象按照目前制備中成藥的方法將如此眾多的成方全部生產成方便、實用的中成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存在可能的。
巨大的應用價值——落后的使用方式——無法全面進入產業現代化的現狀——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習慣,四者之間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本發明的目的是避免現有技術之不足,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應用現代設備將單味中藥分別提取加工成一定形態,再分別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藥所含有效成份的計量,分別使用符合中藥包裝要求的方式進行包裝,使其成為預制料。用該預制料隨證組方、加減成組合式中成藥,提供患者使用。
鑒于現代藥理研究所表明復方體系中有效成份的結構往往是動態變化、相互作用的。這就意味著如果要保證得到中藥復方原有的療效,就必須“復方”,而且需在體外或使用前就進行,甚至熬制也是一個條件,所以,預制料所采用的劑型,除了有特殊要求以外,基本應以顆粒沖劑為主,以利于使用時,用水即沖,再用陶類器皿適當煮沸(一般20分鐘左右)后使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制成預制料分別將某些單味中藥用合適的方法提取,形成顆粒劑或其他合適形態,再分別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藥所含有效成份的計量,分別使用符合中藥包裝要求的方式進行包裝。
二、用已制成的預制料組方、加減成治療所需的組合式中成藥本發明的優點1、可改變現有中成藥不能隨證靈活組方、加減的缺點,從而照顧到每個病人的需要,對提高中藥療效有積極意義;2、可使中藥生產大規模現代化;3、可確保藥物加工質量。中藥制劑技術性很強,集中加工,由專業人員掌握技術問題,能確保療效;4、可節省相當的中藥材。規模化、現代化提取方法的應用,無疑會提高藥材的利用率;5、便于中藥的貯藏和運輸。節約貯藏場所,極利于防霉、防蛀,并減小運輸體積、重量,降低兩項成本;6、節省燃料。變患者家家全過程熬制為集中加工,患者使用前只需作一定時間的煮沸,節約燃料可觀;7、方便患者攜帶;8、省卻了患者應用中藥熬制過程中的很多麻煩和有利于在規模生產中對部分藥物的色、香、味進行改善,使現代人更樂于接受、應用,從而大大促進中醫藥的發展。
實施例用麻黃湯、大青龍湯、麻杏苡甘湯為本實施例一、制成預制料將原料藥麻黃1000克、桂枝1000克、杏仁1000克、炙甘草1000克、石膏1000克、生姜1000克、大棗1000克、苡仁1000克分別用現代化設備(如“高效、節能SCT微機程控提取生產線”等)進行合適提取并制成顆粒劑(如醫療有特殊要求或藥材自身性質不便制成顆粒劑的,可改用其他劑型),再分別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藥所含有效成份的計量,分別用符合中藥包裝要求的方式進行包裝即成。
二、用已制成的預制料隨證組方、加減成組合式中成藥,供治療所需1、如患者風寒束表,肺氣失宣,惡寒發熱,無汗而喘,脈浮緊,用麻黃湯麻黃9g(由麻黃預制料5克+2克+2克)桂枝6g(由桂枝預制料5克+1克)杏仁9g(由杏仁預制料5克+2克+2克)炙甘草3g(由炙甘草預制料2克+1克)即得。
2、如患者太陽傷寒,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無汗而煩躁者,由上方麻黃湯改成大青龍湯麻黃18g(由原麻黃湯麻黃9克+麻黃預制料5克+2克+2克)桂枝6g(與麻黃湯相同不變)杏仁9g(與麻黃湯相同不變)炙甘草6g(由原麻黃湯炙甘草3克+炙甘草預制料2克+1克)增加石膏18g(由石膏預制料10克+5克+2克+1克)增加生姜9g(由生姜預制料5克+2克+2克)增加大棗9g(由大棗預制料5克+2克+2克)即得。
3、如患者外感風濕,周身疼痛,需由大青龍湯改成麻杏苡甘湯麻黃9g[由原大青龍湯麻黃18克-麻黃預制料9克(5克+2克+2克)]無桂枝(去原大青龍湯桂枝預制料6克)杏仁9g(與大青龍湯相同不變)炙甘草3g[(由原大青龍湯甘草6克-甘草預制料3克(2克+1克)]增加苡仁9g(由苡仁預制料5克+2克+2克)無石膏、生姜、大棗(去原大青龍湯石膏預制料18克、生姜預制料9克、大棗預制料9克)即得。
當“藥”“證”完全相符后,打開所有單味藥預制料包裝(有“先”“后”放要求除外)放入陶類器皿,混合,水沖泡,煮沸20分鐘左右使用。
余者類推。所剩預制料待作其他組方、加減。
由于中藥制劑技術性很強,要求繁復,在此難以盡述,故在主要方面只要能夠使用本發明的情況下,對一些特殊要求,可另作具體適當的處理。
權利要求
1.一種可隨證組方、加減的組合式中成藥預制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應用現代設備將中藥原料藥分別以單味提取加工成一定形態,再分別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藥所含有效成份的計量,分別使用符合中藥包裝要求的方式進行包裝即成;
2.一種可隨證組方、加減的組合式中成藥,其特征是用已制成的,分別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藥所含有效成份的計量單位為特征的預制料組方、加減成治療所需的組合式中成藥。
全文摘要
一種可隨證組方、加減的組合式中成藥及其預制料制備方法,屬中藥制藥、應用領域。方法:將單味中藥用先進設備加工至合適形態,以相同于1克、2克、5克、10克原料藥所含有效成分的計量分別包裝,即成預制料。用該預制料隨證組方、加減即為組合式中成藥。主要技術特征和用途:運用該預制料的制備方法,中藥制藥廠家可用先進設備加工絕大部分中藥,實現中藥產業現代化;從而使醫者能為患者準確、方便地提供任何一種處方及其任何一個計量的治療藥物。
文檔編號A61J3/00GK1198925SQ9710327
公開日1998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1997年5月8日 優先權日1997年5月8日
發明者茆榮林 申請人:茆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