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置式記憶合金自動加壓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治療人體骨折的內置式記憶合金加壓接骨板,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人體長管狀骨骨折(股骨、脛骨、肱骨及尺橈骨等)的接骨板。
使用內固定治療骨折已有百余年的歷史,早在1886年,Hansman就報告了應用接骨板治療骨折的方法。以后,Lambotte(1909)、Sherman(1912),以及Lane(1914)也陸續進行了報道。本世紀初,Sherman設計的接骨板采用較硬的鋼材,形狀與Lane板略有不同,但強度卻有了很大改進,至今仍在應用。在此基礎上,Townsend和Gilfillan(1943)、Eggers(1946)和collison(1952)先后設計了槽形孔接骨板。1949年,Danis介紹的活動加壓接骨板,Venable(1951)和Boreau(1952)又提出了改進的加壓接骨板。這三種類型的加壓接骨板較笨重,且壓力不足。1961年,Muller接骨板的應用,方使Danis接骨板發生了顯著的改進,利用加壓器形成對骨折端的壓縮。由于壓縮力足而可靠,至今仍在應用。Bagby(1956)設計的加壓接骨板,最先稱為自動加壓型或自身加壓型接骨板。1991年,楊佩君報告了鉗夾式內固定鋼板的臨床應用,這種鋼板選用了記憶合金材料,但不能加壓,骨折部位僅限于短管狀骨。1992年,楊立民報告了角形接骨板的研制與應用,這種鋼板的設計是為了加強鋼板的堅韌度。
由于加壓器比動力加壓接骨板產生的壓縮力大,因而,有些學者不主張采用加壓器,提倡采用動力加壓接骨板,其原因就是設法使固定段皮骨承受較多的生理性應力,而仍具有穩定的內固定。我們就是根據此原理,設計了內置式記憶合金加壓接骨板。
一種內置式自動加壓記憶合金接骨板,包括一塊細長的記憶合金板,該板的一個表面設有方向相反的嚙合齒,另一側是光滑的。板上開設至少兩個長孔,該孔的兩側是半圓形,其兩側邊分別與兩個半圓相切,從而形成一個長圓孔。該板的材料為鎳鈦形狀記憶合金,板的兩端為燕尾狀或觸角狀。術中應用燕尾或觸角的記憶回縮功能而產生自動加壓效應,而接骨板上的嚙合齒則有效地阻止了在壓力取消后的反松現象。因接骨板本身產生的自動加壓,不需采用加壓器進行加壓,從而減輕了對病人的打擊、縮短了手術時間。該接骨板兩端呈延續突出的觸角狀,并且接骨板上只開設形狀簡單的長孔,因而加工比現有技術的加壓鋼板較容易,并且在使用中也非常方便。
一種內置式自動加壓記憶合金接骨板,由一塊細長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制成,沿所述接骨板體(1)的橫向中心線A-A線,兩端設有兩個向外突出的觸角。沿所述接骨板體(1)的縱向對稱中心線(4)設有兩個對稱的長孔(2)。接骨板體(1)的一側表面(9)為光滑面,在其另一側面(8)上,分別設有方向相反的嚙合齒(7),所述嚙合齒(7)的齒背(5)為沿接骨板體(1)的長度方向向板體末端傾斜的斜面,其齒面(6)與接骨板體(1)的表面(8)相垂直。接骨板體(1)橫向中心線A-A設有觸角,母相體為鉤狀,在低溫下則轉為馬氏體而變直,以便于安放。待低溫兩端恢復原形后而產生加壓作用。沿接骨板橫向中心線A-A所設置的觸角是對稱的,觸角的長度最少為1厘米,寬為0.3-0.8厘米。沿接骨板體(1)的橫向對稱中心線(3)所設置的長孔為(2)偶數。所述齒面(5)為沿接骨板體(1)的長度方向向板體末端傾斜的斜面。接骨板體(1)的表面(8)上,以分界線(4)為界,在表面(8)的兩側分別布滿方向相反的嚙合齒(7)。所述接骨板體(1)的橫向對稱中心線(3)的方向,于表面(8)的兩端至少在長孔(2)的長度的1.5-2倍范圍內布滿嚙合齒(7)。于所述嚙合齒(7)在接骨板體(1)的寬度方向上為鋸齒狀。所述嚙合齒(7)的高度為0.5-1毫米。所述接骨板體(1)的厚度為3-5毫米,觸角部分因接骨板體(1)所用部位的不同,而任意選擇其長度。
本實用新型自動加壓記憶合金接骨板的具體特征及由此而來的優點及效果,將隨著下面以具體實施例的形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而變得更加清晰明確。
圖1是本實用新型自動加壓記憶合金接骨板無嚙合齒一面的俯視圖。
圖2是以局部剖視的形式表示接骨板復溫后轉為母相體的結構圖。
圖3、圖4和圖5分別表示沿
圖1A-A、B-B和C-C線剖視的剖視圖,圖3、圖4分別表示了兩種齒形的實施例。
圖1示意地表示了本實用新型接骨板的形狀,尤其是表示了兩端觸角及長孔的形狀。該接骨板的兩端及觸角部分均制成光滑面,以免對肌肉造成損傷,圖中末詳細表示,但該接骨板的所有棱角均被倒鈍。
參見圖2即可清楚地看出接骨板兩端設置的觸角的形狀、嚙合齒(7)的形狀及排布方向。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接骨板母相體時的形狀,以及嚙合齒(7)的齒背(5)是向接骨板的(1)縱向末端傾斜的。這樣,即準許骨折斷端在患者身體自重的作用下從嚙合齒(7)的齒背(5)順利地相對滑動。從圖中還可以看出,其嚙合齒(7)的齒面基本垂直于接骨板(1)的表面(8),當然也可和齒背(5)一樣,向接骨板(1)的末端縱向傾斜,這樣更有利于嚙合齒在接骨板(1)的表面(8)上有規律的排列,如在接骨板(1)的縱向對稱中心線(3)的方向成排順序地布置,在其寬度上也是成排有順序地布置;同樣,嚙合齒(7)亦可在上述兩個方向霍亂地布置。總之,嚙合齒(7)的布置形式可以任意選擇。
其次,嚙合齒(7)在接骨板表面(8)上的分布區域至少應為長孔(2)長度的1.5-2倍,即在接骨板(1)分界線(4)[位于接骨板(1)總長度約二分之一處]的兩側分別設置兩組齒向相反的嚙合區。
另外,接骨板兩端的觸角部分,可根據所固定骨折部位的不同而設置不同的長度,但最好不少于1厘米,寬度不少于0.5厘米。
從圖3和圖4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接骨板(1)的嚙合齒(7)的兩種形式。即一種是在接骨板(1)的寬度方向上設置呈鋸齒狀的嚙合齒,這種齒形在接骨板(1)的橫、縱方向呈獨立的單齒。而另一種齒則如圖4所示,即在接骨板(1)的寬度方向上為一個橫向的整體齒。嚙合齒(7)的高度通常為0.5-1毫米。
接骨板(1)上的長孔(2)的兩側是規則的半圓形,而其兩條側邊分別與兩個半圓形相切,從而形成一個長圓孔。側邊長度為3-4毫米,這個長度基本上是骨折斷端的滑移間隙。當然,這種長孔(2)至少需設置兩個,通常以偶數為宜。另外,本實用新型接骨板(1)還可以設計成另一種實施方式,例如只在接骨板(1)分界線(4)的一側設置嚙合齒(7),且在該側設置長孔(2),而在另一側可以不設置嚙合齒(7),只設圓孔。這樣,便使得只有一側的骨折斷端可以相對于另一端滑動。因此,長孔的側邊也要相應地長一些。
接骨板(1)可用3-4毫米厚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制作。
權利要求1.一種內置式自動加壓記憶合金接骨板,由一塊細長的鎳鈦形狀記憶合金制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接骨板體(1)的橫向中心線A-A線,兩端設有兩個向外突出的觸角。沿所述接骨板體(1)的縱向對稱中心線(4)設有兩個對稱的長孔(2)。接骨板體(1)的一側表面(9)為光滑面,在其另一側面(8)上,分別設有方向相反的嚙合齒(7),所述嚙合齒(7)的齒背(5)為沿接骨板體(1)的長度方向向板體末端傾斜的斜面,其齒面(6)與接骨板體(1)的表面(8)相垂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沿接骨板體(1)橫向中心線A-A設有觸角,母相體為鉤狀,在低溫下則轉為馬氏體而變直,以便于安放。待低溫兩端恢復原形后而產生加壓作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沿接骨板橫向中心線A-A所設置的觸角是對稱的,觸角的長度最少為1厘米,寬為0.3-0.8厘米。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沿接骨板體(1)的橫向對稱中心線(3)所設置的長孔為(2)偶數。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齒面(5)為沿接骨板體(1)的長度方向向板體末端傾斜的斜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在接骨板體(1)的表面(8)上,以分界線(4)為界,在表面(8)的兩側分別布滿方向相反的嚙合齒(7)。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接骨板體(1)的橫向對稱中心線(3)的方向,于表面(8)的兩端至少在長孔(2)的長度的1.5-2倍范圍內布滿嚙合齒(7)。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嚙合齒(7)在接骨板體(1)的寬度方向上為鋸齒狀,嚙合齒(7)的高度為0.5-1毫米。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體(1)的厚度為3-5毫米,觸角部分因接骨板體(1)所用部位的不同,而任意選擇其長度。
專利摘要一種內置式自動加壓記憶合金接骨板,包括一塊細長的記憶合金板,該板的一個表面設有方向相反的嚙合齒,另一側是光滑的。板上開設至少兩個長孔,該孔的兩側是半圓形,其兩側邊分別與兩個半圓相切,從而形成一個長圓孔。該板的材料為鎳鈦形狀記憶合金,板的兩端為觸角狀。術中應用觸角的記憶回縮功能而產生自動加壓效應,而接骨板上的嚙合齒則有效地阻止了在壓力取消后的反松現象。因接骨板本身產生的自動加壓,不需采用加壓器進行加壓,從而減輕了對病人的打擊、縮短了手術時間。該接骨板結構簡單,制作簡便,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A61B17/68GK2287914SQ9624181
公開日1998年8月19日 申請日期1996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1996年11月6日
發明者紀正春, 劉平 申請人:紀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