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有雙腔氣囊引流管的胸腔引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治療氣胸用引流裝置。
目前在醫療臨床中對開放性氣胸和張力性氣胸的處理方法上,出現了一種套管置入治療法,套管置入治療法較以前的切開置管法,具有創傷小、不易感染、療程短等優點。套管置入法就是通過帶有針蕊的套管穿刺后,經套管將引流管置入,固定引流管即可。但目前使用的引流管為普通引流管,在使用中有如下缺點1、不易固定,易滑出或滑入;2、引流管進入胸腔過長,肺臟擴張時易刺傷肺臟,不易于液體體位引流,胸腔內的液體引流不徹底;3、引流管進入胸腔后,胸腔內的氣體易通過入口進入皮下,造成皮下氣腫,嚴重影響病人呼吸、循環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適于治療氣胸的引流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引流管不易固定,進入胸腔較長,易刺傷肺,不易于液體體位引流,易造成皮下氣腫等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包括引流瓶,與引流瓶連通的引流管,與引流管配套使用的帶有針蕊的套管,引流管為一雙腔管,包括主、副腔,引流管的前端設氣囊,主腔為一通腔,其后端與引流瓶連通,副腔的后端設一控制閥,副腔的前端與氣囊連通。
為便于對病人的治療觀察及病人活動,可在引流瓶與引流管之間加設開關和后引流管,后引流管接入引流瓶,開關后端接后引流管,前端接引流管主腔。
副腔后端所設的控制閥可為一單向閥。
本實用新型適于對開放性氣胸和張力性氣胸的治療,不僅具有創傷小、療程短等優點,而且在治療中,引流管易固定,引流管進入胸腔較短,不易刺傷肺,易于液體體位引流,可避免皮下氣腫。
附圖
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附圖,圖中1為引流瓶,后引流管2接入引流瓶1中,開關3的后端接后引流管2,前端接引流管,與引流管配套使用的套管8中帶有針蕊9,引流管為一雙腔管,包括主腔4、副腔5,引流管的前端設有氣囊7,主腔4為一通腔,主腔4的后端接開關3,副腔5的后端設有控制閥6,控制閥6為一單向閥,副腔5的前端與氣囊7連通。
使用時,先通過針蕊套管引入引流管,引流管至胸腔內約3-4厘米,通過單向閥、副腔向氣囊注入無菌水或空氣,使引流管前端氣囊膨脹形成一盤狀氣囊,向外牽拉引流管使氣囊緊貼胸壁,壓迫于胸壁內口處,這樣引流管既可固定防止滑脫,又因進入胸腔較少且緊壓于胸壁內口處,可防止刺傷肺臟,易于液體體位引流,避免皮下氣腫。治療中如病人需觀察或活動,可關閉開關取下引流瓶。治療結束,只需將氣囊內氣體或液體放出,按壓入口處便能順利撥出引流管。
權利要求1.一種帶有雙腔氣囊引流管的胸腔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瓶(1),與引流瓶(1)連通的引流管,與引流管配套使用的帶有針蕊(9)的套管(8),其特征在于引流管為一雙腔管,包括主腔(4)、副腔(5),引流管的前端設有氣囊(7),主腔(4)為一通腔,其后端與引流瓶連通,副腔(5)后端設有一控制閥(6),副腔的前端與氣囊(7)連通。
2.據權利要求1規定的帶有雙腔氣囊引流管的胸腔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瓶(1)與引流管之間加設有后引流管(2)和開關(3),后引流管(2)接入引流瓶(1)中,開關(3)的后端接后引流管(2),前端接引流管的主腔(4)。
3.據權利要求1或2規定的帶有雙腔氣囊引流管的胸腔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控制閥(6)可為單向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治療氣胸用的帶有雙腔氣囊引流管的胸腔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瓶,與引流瓶連通的引流管,引流管為一帶氣囊的雙腔管,包括主腔、副腔,其主腔為一通腔,主腔與引流瓶連通,副腔的后端設有控制閥,副腔的前端與設于引流管前端的氣囊連通。本實用新型治療氣胸不僅具有創傷小、療程短等優點,而且還具有使用中易固定,不易刺傷肺臟,易于液體體位引流,避免皮下氣腫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M1/04GK2250763SQ9622776
公開日1997年4月2日 申請日期1996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1996年4月19日
發明者時建華, 徐大勇, 侯清奎, 李詳明 申請人:時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