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治瘢痕增生用氣囊式加壓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系一種防治燒傷后瘢痕增生用氣囊式加壓套,屬于醫療器械。
目前公知的防治燒傷后瘢痕增生方法是加壓療法,其次為硅膠膜貼覆。但常用的彈力布套使用不便,壓力不易掌握,且不適于面及手足等凹凸不平的部位,硅膠膜貼覆需配合壓迫療法。同樣會有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治燒傷后瘢痕增生醫療器械,它不僅壓力可調可控,使用簡便,而且能廣泛應用于全身各個部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雙層單腔壓力套,與壓力流量控制器、冷卻儲氣罐、空氣壓縮壓機連接。壓力套內層為較軟的硅膠膜布、外層為較紉的膠布,兩層間構成密閉空腔。并根據使用部位不同分別制作相應的手部、足部、面部及四肢用壓力套。使用時,壓力套內層與瘢痕相貼,由空壓機產生的一定壓力氣體,經冷卻儲氣罐、壓力流量控制器注入壓力套腔內,對瘢痕區加壓,壓力套的排氣管連接壓力流量控制器,控制器內的壓力表顯示腔內壓力(即瘢痕區壓力),通過調壓排氣閥排氣調壓。使氣體壓力保持在調定的范圍內。控制器內的流量調節旋鈕調節排氣量,循環冷卻的氣體可以使受壓部位保持涼爽的溫度。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加壓套實施例聯結圖。
圖2、3、4為手部加壓套及剖面圖圖5、6為足部加壓套及剖面圖圖7、8、9、10、11為面部加壓套及剖面圖。
圖12、13、14為四肢加壓套及剖面圖。
圖中1.電機,2.傳送帶,3.空氣壓縮機,4.導氣管,5.閥門,6.冷卻儲氣罐,7.壓力表,8.回路冷卻管,9.閥門,10.壓力流量控制器,10.膠管,11.固定夾片,12.活動夾片,13,螺桿,14.羅母,15.流量調節旋鈕,16壓力表,17.排氣閥,18.排氣口,19.錐形活塞,20彈簧,21,滑片,22.螺桿,23.壓力調節旋鈕,24.羅母,25.壓力套進氣導氣管,26.壓力套排氣導氣管,27.手部加壓套,28.壓力套內層,29.壓力套外層,30.壓力套間腔,31.手部壓力套內腔,32.靴,33.足部加壓套,34.足部加壓套內腔,35.面部加壓套,36.口腔窗孔,37.鼻部窗孔,38.眼部窗孔,39,耳部窗孔,40.面部加壓套右臂,41.尼龍粘網環面,42.面部加壓套左臂,43.尼龍粘網勾面,44.肢體加壓套,45.右側末端,46.尼龍粘網環面,47.左側末端,48.尼龍粘網勾面
圖1中,電機(1)通過傳送帶(2)與空氣壓縮機(3)機械聯結,空氣經導氣管(4)閥門(5)被注入冷卻儲氣灌(6),灌內壓力通過壓力表(7),顯示,回路冷卻管(8)中的低溫液使灌內的空氣冷卻,然后經閥門(9)接壓力套(27)的進氣導氣管(25),導氣管(25)置于固定夾片(11)與活動夾片(12)之間,活動夾片(12)與螺桿(13)及流量調節旋鈕(15)接觸,螺桿(13)在螺母(14)內轉動,擠壓膠管以調節進入壓力套(27)內的氣體流量,壓力套(27)為雙層單腔壓力套,其內層為柔軟的硅膠膜布(30)與加壓部位相貼,壓力套外層(28)為較韌的膠布,兩層間為壓力套間腔(29),壓力套的排氣管(26)接流量控制器(9)的排氣閥(17),并由壓力表(16)顯示壓力套(27)內的壓力,閥門的錐形活塞(19)與彈簧(20)滑片(21)及壓力調節旋鈕(23)的螺桿(22)接觸,后者置入羅母(24)內,壓力套內氣壓達到一定水平后沖開錐形活塞(19)自排氣)排出。通過壓力調節旋鈕螺桿(22)推拉滑片(21),調節彈簧(20)的馳張度而調節壓力套內的壓力。
圖2、3、4中手部加壓套(27)的外形呈手套狀,為雙層單腔壓力套,其內層為柔軟的硅膠膜布(30)與壓力套內腔中的手部加壓部位相貼,壓力套外層(28)為較韌的膠布,壓力套間腔(29)一端連接進氣管(25),一端接排氣管(26)圖5、6中的足部加壓套(33)的外形呈襪狀,可置于鞋或靴(32)內使用,該套為雙層單腔壓力套,其內層為柔軟的硅膠膜布(30)與壓力套內腔(34)中的足部加壓部位相貼,壓力套外層(28)為較韌的膠布,壓力套間腔(29)一端連接進氣管(25),一端接排氣管(26)。
圖7、8、9、10、11中的面部加壓套(35)呈H形,為雙層單腔壓力套,內層為柔軟的硅膠膜布(30)與壓力套內腔中的手部受壓部位相貼,壓力套外層(28)為較韌的膠布,壓力套間腔(29)一端連接進氣管(25),一端接排氣管(26)。其主體部分留有眼(38)鼻(37)及口(36)五個窗孔,其兩側的雙臂間空隙(39)在使用時(圖8、9、10、11)可為耳廓留出窗孔(39),右臂(40)外面的尼龍粘網環面(41)與左臂(42)內面的尼龍粘網勾面(43)在使用時相互粘合,以供使用時固定用。
圖12、13、14中的肢體加壓套(44)為雙層單腔壓力套,內層為柔軟的硅膠膜布(30)與壓力套內腔中的手部受壓部位相貼,壓力套外層(28)為較韌的膠布,壓力套間腔(29)一端連接進氣管(25),一端接排氣管(26)。其右側末端(45)外面的尼龍粘網環面(46)與左端(47)的尼龍粘網勾面(48)在使用時(
圖13、14)相互粘合,以使加套固定于加壓部位
權利要求1.一種防治燒傷后瘢痕增生用氣囊式加壓套,其特征在于它由壓縮冷空氣發生裝置、壓力流量控制器及雙層單腔式壓力套三部分構成。由空壓機產生的一定壓力氣體,經冷卻儲氣罐、壓力流量控制器注入壓力套腔內,對瘢痕區加壓,壓力套的排氣管連接壓力流量控制器,控制器內的壓力表顯示腔內壓力(即瘢痕區壓力),通過調壓排氣閥排氣調壓。使氣體壓力保持在調定的范圍內。控制器內的流量調節旋鈕調節排氣量,循環冷卻的氣體可以使受壓部位保持涼爽的溫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治燒傷后瘢痕增生用氣囊式加壓套,其特征在于壓縮冷空氣發生裝置由電機、空氣壓縮機、冷卻儲氣灌三部分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治燒傷后瘢痕增生用氣囊式加壓套,其特征在于壓力流量控制器由流量調節與壓力調兩部分組成,連接冷卻儲氣灌與加壓套的導氣膠管置于固定夾片與活動夾片之間,活動夾片與螺桿接觸,螺桿隨流量調節旋鈕在螺母內轉動,推擠膠管調節進入加壓套內氣體流量。壓力套的排氣管接流量控制器的排氣閥,排氣閥接壓力表顯示加壓套內的壓力,閥門的錐形活塞與彈簧滑片及壓力調節旋鈕的螺桿接觸,后者置入羅母內,壓力套內氣壓達到一定水平后沖開錐形活塞自排氣口排出。通過壓力調節旋鈕螺桿推拉滑片,調節彈簧的松緊度而調節套內壓力。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治燒傷后瘢痕增生用氣囊式加壓套,其特征在于加壓套由內層柔軟的硅膠膜布與外層較韌的膠布組成封閉的間腔,壓力套間腔一端通過進氣管注入冷壓縮空氣,一端由排氣管接調壓排氣閥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部雙層單腔加壓套,其特征是其外形為手套狀,它由內外雙層組成,兩層間的間腔注入一定壓力的冷空氣以對手部瘢痕加壓。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足部雙層單腔加壓套,其特征是其外形呈襪狀,它由內外雙層組成,兩層間的間腔注入一定壓力的冷空氣以對足部瘢痕加壓。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面部雙層單腔加壓套,其特征是其外形呈H形,它由內外雙層組成,兩層間的間腔注入一定壓力的冷空氣以對手部瘢痕加壓。其主體部分留有眼、鼻及口五個窗孔,其兩側的雙臂間空隙在使用時可為耳廓留出窗孔,右臂外面有尼龍粘網環面,而左臂內面設置尼龍粘網勾面。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肢體雙層單腔加壓套,其特征是它有內外兩層,兩層間的間腔可注壓對內層下的瘢痕區加壓,其右側末端外面設尼龍粘網環面,而左端的內面有尼龍粘網勾面
專利摘要一種防治燒傷后瘢痕增生的壓力套,其壓力套內層與瘢痕相貼,由空壓機產生的一定壓力氣體,經冷卻儲氣罐、壓力流量控制器注水壓力套腔內,對瘢痕區加壓,壓力套的排氣管連接壓力流量控制器,控制器內的壓力表顯示腔內壓力(即瘢痕區壓力),通過調壓排氣閥排氣調壓。使氣體壓力保持在調定的范圍內。控制器內的流量調節旋鈕調節排氣量,循環冷卻的氣體可以使受壓部位保持涼爽的溫度。
文檔編號A61F5/00GK2273173SQ9520686
公開日1998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1995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1995年3月30日
發明者阮仕榮, 胡安軍, 王洪達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五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