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次成型塑料轉移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次成型塑料袋,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輸血、輸液的一次成型塑料轉移袋。
塑料輸血袋在我國已普遍推廣使用,但生產工藝陳舊、工序較多。在生產中由于將筒狀吹塑薄膜開口操作,高分子材料的靜電作用造成車間環境中的微粒異物被吸入雙層薄膜內,使得制成的袋子即使通過清洗也難以驅除袋內異物,有時反而造成由清洗用水帶來的二次污染,降低了成品澄明度的合格率,既造成浪費,也增加了生產成本。
在生產中將袋頭和袋尾高頻熱合封口,使得頭尾部的材質經受了第二次的高溫老化影響,由此必然會使這二個部分的強度降低,增加了成品生產和使用過程中這二個部位的破損率。同樣由于高頻的影響,袋頭與導管的熔接處也常易發生滲漏現象。這樣不僅增加了報廢率,有時還會危及臨床使用安全,由于極小滲漏不易察覺,造成細菌對袋內藥液或血液的污染,如果不幸被輸入人體,則將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塑料血袋與單個轉移袋或多個轉移袋連接起來組成多聯袋時,聯結管的生產和阻塞件的使用同樣存在滲漏,生產和使用均感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一次成型塑料轉移袋,每個袋分別一次成型,袋頭與導管均不會發生滲漏,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一次成型塑料轉移袋包括袋體、袋頭和袋尾,該轉移袋由二個以上的聯袋組成,其中一個是轉移袋,另一個是血袋,它們分別均由一次成型為一體的袋體、袋頭和袋尾組成,轉移袋的袋頭上裝有帶粘接管和隔膜的輸血插口和轉移管,血袋的袋頭上裝有帶粘接管和隔膜的輸血插口和采血管,還裝有帶阻塞件的灌裝管,以及裝有帶折斷式阻塞件的轉移管,血袋采血管的采血一端裝有帶折斷式護套的采血針,轉移袋轉移管通過管接頭同血袋轉移管連接,各袋袋頭和袋尾均設有懸掛孔。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附圖是一種組成三聯袋形式的一次成型塑料轉移袋的結構示意圖。
參看附圖,一種一次成型塑料轉移袋包括袋體1、袋頭2和袋尾,它組成三聯袋形式,每個袋分別一次成型,將袋頭與導管一次制成,袋頭與導管設有熔接處,也就不會發生滲漏。這種三聯袋,即在轉移袋A與血袋C之間還接有一轉移袋B。轉移袋A的袋頭2上裝有帶粘接管17和隔膜5的輸血插口4和轉移管14,裝于粘接管17內的隔膜5可起到密封作用,輸血插口4上裝有帶拉手的護帽,拉出護帽即可使用。轉移袋A一般是周轉用的空袋。
血袋C的袋頭2上裝有帶粘接管17和隔膜5的輸血插口4和采血管11,還裝有帶阻塞件8的灌裝管7,以及裝有帶折斷式阻塞件9的轉移管15。輸血插口4上也有帶拉手的護帽,使用時拉出護帽即可。采血管11的采血一端裝有帶折斷式護套12的采血針13,使用時折斷護套12即可用采血針13采血。通過灌裝管7灌裝所需藥液如血液保養液后,塞入阻塞件8加以封固。為了防止袋內藥液流出,在轉移管15內裝有折斷式阻塞件9,采用這種阻塞件不會發生滲漏。當使用時,如需將血液從轉移管15輸出時,只要把折斷式阻塞件9輕輕折斷即可,使用方便、可靠。
轉移袋B的袋頭2上也裝有帶粘接管17和隔膜5的輸血插口4、帶阻塞件8的灌裝管7以及帶折斷式阻塞件9的轉移管16。轉移袋B內灌裝血小板保存液或紅細胞保存液,當血液從血袋C轉移輸入進來后,便于保存,而不致使血液凝結。
轉移袋A、B的轉移管14、16通過管接頭10同血袋C輸血管15連接,各連接處均不會滲漏。各袋袋頭2和袋尾3均設有懸掛孔6,利用該孔6可將轉移袋和血袋懸掛于輸血架上。
本實用新型造型美觀,內腔潔凈,使用方便,與傳統的裝血液用的玻璃容器相比,具有輕便、耐摔、耐凍、方便、安全的優點。
權利要求1.一種一次成型塑料轉移袋,它包括袋體、袋頭和袋尾,其特征在于,它由二個以上的聯袋組成,其中一個是轉移袋,另一個是血袋,它們分別均由一次成型為一體的袋體、袋頭和袋尾組成,轉移袋的袋頭上裝有帶粘接管和隔膜的輸血插口和轉移管,血袋的袋頭上裝有帶粘接管和隔膜的輸血插口和采血管,還裝有帶阻塞件的灌裝管,以及裝有帶折斷式阻塞件的轉移管,血袋采血管的采血一端裝有帶折斷式護套的采血針,轉移袋轉移管通過管接頭同血袋轉移管連接,各袋袋頭和袋尾均設有懸掛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成型塑料轉移袋,其特征在于,在轉移袋與血袋之間還接有一轉移袋,組成三聯袋,其袋頭上裝有帶粘接管和隔膜的輸血插口、帶阻塞件的灌裝管以及帶折斷式阻塞件的轉移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一次成型塑料轉移袋,它包括袋體、袋頭和袋尾,由二個以上聯袋組成,每個袋分別一次成型,其中一個是轉移袋,另一個是血袋,袋頭上裝有輸血插口、轉移管、采血管、灌裝管,轉移管內裝有折斷式阻塞件,使用時輕輕折斷阻塞件即可輸血。本實用新型造型美觀,內腔潔凈,使用方便,袋頭與導管以及各連接處均不會發生滲漏,使用輕便、耐摔、耐凍、且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A61J1/10GK2212415SQ9520661
公開日1995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1995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1995年3月22日
發明者鄔春霞, 吳金龍 申請人:鄔春霞, 吳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