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消炎止痛燒傷藥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燒傷的藥物,具體地說以化學合成藥與植物中草藥為原料制備成的藥物組合物。
燒傷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燒傷的致傷因素很多,以熱燒傷最為常見,它系由高溫的氣體、液體或固體接觸機體而發生。目前對燒傷的治療多采用無菌隔離、分期切痂植皮、包扎保護等保守療法,在此基礎上,給予全身治療,即靜脈點滴抗生素以預防急性感染、敗血癥的發生,輸液輸血以預防燒傷并發癥的發生。這種方法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如無菌隔離,對病房的無菌條件要求高,故一般普通醫院不能收治嚴重燒傷的病人;分期切痂植皮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而且還使病程延長,患者發生感染的機會增多,包扎保護使得敷料與組織中的滲出液粘合在一起,每次換藥都難免將干痂與新生組織一并揭掉,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而且可造成新的損傷,致使傷口久治不愈;而全身性藥物治療在燒傷的早期則很難起到治療作用。這是由于燒傷對局部組織的微循環已造成明顯損害,燒傷造成的干痂和焦痂則均是無血液循環的壞死組織,故在燒傷早期即使輸入大量的抗生素也很難發揮抗菌作用,而燒傷產生的壞死組織卻是細菌良好的培養基,如不能及早殺滅細菌則可因此而造成嚴重的急性感染,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近來,臨床上應用一種由北京光明中醫燒傷創瘍研究所生產的“美寶”濕潤燒傷膏藥(其批準文號為(88)衛藥準字2—01號,注冊商標為“萊群”。該燒傷藥膏的主要成份是β—谷甾醇,用該藥膏治療,雖然避免了換藥給患者帶來的疼痛,但該藥膏局部抗感染能力差,故不能有效地控制創面感染現象的發生。對燒傷所致的疼痛其鎮痛效果差,且涂藥后創面血漿樣滲出物增加、結痂慢、創面修復期長、愈期長、疤痕發生率高。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抗感染作用強、鎮痛效果好、可縮短創面愈期、能有效降低疤痕發生率的燒傷藥膏。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基于現代燒傷病理學對燒傷的認識,選擇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的藥物與具有活血化瘀、鎮痛消炎、生肌排膿的植物中草藥相配伍,使其對燒傷的局部組織進行綜合治療,在緩解燒傷疼痛、改善燒傷組織微循環、促進致傷組織修復的同時,對在致傷組織殘留、繁殖的細菌進行徹底的殺滅,從根本上杜絕了細菌感染的發生,使致傷組織及早愈合,從而避免瘢痕組織的再生。
本發明藥物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頭孢菌素5—15份、氯霉素5—15份、硼酸或硼砂5—15份、氧化鋅5—15份、復合維生素B5—15份、大黃10—20份、黃連10—20份、地榆10—20份、甘草10—20份、含水石10—20、冰片0.5—5份、軟膏基質100—200份。
本發明膏藥的優選重量配比范圍是頭孢菌素8—12份、氯霉素8—12份、硼酸或硼砂8—12份、氧化鋅8—12份、復合維生素B5—8份、大黃15—20份、黃連15—20份、地榆15—20份、甘草15—20份、含水石15—20、冰片0.5—2份、軟膏基質100—150份。
本發明藥膏中的頭孢菌素最好選用頭孢拉啶,在臨床實驗中,其抗感染作用最好。也可以選用頭孢氨芐或頭孢氯氨芐。對特殊病人,可根據其細菌培養藥敏實驗結果選用其它抗生素。
為了加強本發明膏藥的鎮痛效果,在配方中最好加入10—20重量份的柴胡。
本發明藥膏可采用下述方法制備1、按配方中的重量配比稱取大黃、黃連、地榆、炙甘草四味中草藥,用75%酒精浸潤18—24小時,涼干后,放入干燥箱內,在30—40℃溫度下烘干,粉碎,過120目篩,待用。
2、按配方中的重量配比稱取含水石,研磨、過120目篩,加入冰片,研磨,待用。
3、按配方中的重量配比稱取頭孢菌素、氯霉素、硼酸或硼砂、氧化鋅、復合維生素B細粉,混合后加入中草藥藥粉、含水石、冰片粉,混勻,最后加入熔溶后的軟膏基質,研勻。
本發明藥物在治療時,采用暴露療法,即將燒傷創面先進行一般的創面清潔處理后,將有水泡處穿泡放水,不撕掉腐皮及壞死組織,將該燒傷藥膏均勻地涂在創面上,次日,在原創面上,再補涂、復蓋該藥膏,(原藥膏不必清除)如此反復涂抹,直至結藥痂。
本發明的重要創新點之一在于各藥物組分的有機伍用,使藥物本身呈弱酸性,這樣就給燒傷組織營造了一種正常皮膚的生理環境,使燒傷組織不再成為細菌的培養基;與此同時,本藥物中的頭孢菌素、氯霉素、大黃、地榆、冰片、含水石所具有的聯合抗菌、抑菌作用,有效地抑制和殺滅了被損皮膚組織中殘留或繁殖的細菌,有效地控制了創面感染,消除了急性感染的病因,從而大幅度地降低了燒傷感染的發生率,再加之本發明藥物所同時兼備的良好的修復局部被損組織和收斂作用,使得其在增強藥物透皮吸收度的同時,明顯減少了創面滲出液,加速了創面的愈合,并有效地避免了肉芽組織的再生,防止了疤痕的形成。
本發明藥物的重要創新點之二在于各藥物組分的有機配伍,產生了良好的鎮痛效果,大大減輕了燒傷引起的疼痛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同時也有效地避免了燒傷疼痛給病人帶來的生理、病理方面的負效應。
本發明藥物的重要創新點之三在于該藥物良好的殺菌、抑菌作用,使得重度燒傷的病人在治療時可免于無菌隔離,這樣就使在普通醫院或家庭病房對重度燒傷病人進行診治成為可能,從而不僅減輕了因無菌隔離而給病人帶來的沉重的醫療負擔,還使醫院對燒傷病人的醫療護理趨于簡單方便。
本發明藥物的重要創新點之四在于各藥物組分的配比選擇,使本藥物具備了最佳的治療效果。
本發明藥物解決了在重癥燒傷病人治療過程中存在的疼痛難耐、創面感染發生率高、創面愈合期長、瘢痕組織不可避免地再生四大難題。
本發明藥物所產生的積極效果從下述臨床驗證資料中得以證實。
一、燒傷病例的選擇符合黃家駟所著《外科學》淺II度、深II度燒傷者,按雙盲隨機法分為兩組,實驗組180例,使用本發明藥物,對照組120例,使用“美寶”濕潤燒傷膏。
二、療效評定標準1、創面感染的評定標準按Pruitt(1979)所述創面感染2、創面愈合的評定標準按黃家駟所著《外科學》所定標準3、瘢痕愈合的評定標準按黃家駟所著《外科學》所定標準4、創面痛疼的評定標準以15分種后仍感到疼痛難耐,病人要求使用鎮痛藥為陽性統計對象三、臨床觀察結果表1創面感染發生率對比情況
表2 創面愈合天數對比情況表3燒傷瘢痕發生率對比情況
表4創面植皮率對比情況
表5創面痛疼發生率對比情況
實施例1分別稱取頭孢拉啶15千克、氯霉素15千克、硼酸15千克、氧化鋅15千克、復合維生素B15千克、大黃20千克、黃連20千克、地榆20千克、炙甘草20千克、含水石20千克、冰片5千克、軟膏基質200千克。
將大黃、黃連、地榆、甘草四味中草藥用75%酒精浸潤24小時,涼干后,在30—40℃溫度下烘干后粉碎,過120目篩待用。
將含水石研磨粉碎,過120目篩后,加入冰片,研均,待用;將頭飽拉啶、氯霉素、硼酸、氧化鋅、復合維生素B細粉混合后加入中草藥粉、含水石、冰片粉混勻,最后加入熔溶后的凡士林,充勻研勻。
以下6個實施例藥膏的制備方法同實施倒1相同,只是藥物組分配比有所不同,但療效基本相同,其中以實施例3的配方鎮痛效果最好,以實施例7整體效果最佳。
權利要求
1.一種消炎止痛燒傷藥膏,其特征在于它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頭孢菌素5—15份、氯霉素5—15份、硼酸或硼砂5—15份、氧化鋅5—15份、復合維生素B5—15份、大黃10—20份、黃連10—20份、地榆10—20份、甘草10—20份、含水石10—20份、冰片0.5—5份、軟膏基質100—20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止痛燒傷藥膏,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重量配比是頭孢菌素8—12份、氯霉素8—12份、硼酸或硼砂8—12份、氧化鋅8—12份、復合維生素B5—8份、大黃15—20份、黃連15—20份、地榆15—20份、甘草15—20份、含水石15—20、冰片0.5—2份、軟膏基質100—150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止痛燒傷藥膏,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頭孢菌素是頭孢拉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止痛燒傷藥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頭孢菌是頭孢氨芐或頭孢氯氨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止痛燒傷藥膏,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組分中還含有柴胡10—20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消炎止痛燒傷外用藥膏,它含有下述重量配比的組分頭孢菌素5-15份、氯霉素5-15份、硼酸或硼砂5-15份、氧化鋅5-15份、復合維生素B5-15份、大黃10-20份、黃連10-20份、地榆10-20份、甘草10-20份、含水石10-20、冰片0.5-5份、軟膏基質100-200份。本發明藥膏解決了燒傷病人疼痛難耐、感染率高、愈期長、疤痕組織易形成四大難題。
文檔編號A61K9/06GK1125139SQ95118978
公開日1996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1995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1995年12月6日
發明者張金安 申請人:張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