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一個與身體相適應的吸濕芯的吸濕用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次性使用的吸濕用品,特別是涉及帶有一條縱向中心撓曲脊的吸濕用品,該撓曲脊使該吸濕用品在受到側向壓力時朝上彎曲成凸形。
目前,有各種各樣為人們所熟悉的用于吸收月經、尿及糞便一類體液的吸濕用品。為了保護外陰區域,用于吸收月經的衛生巾基本上形成適合于穿戴者的外陰、會陰及臀部范圍內的輪廓的細長和弧形形狀。因此,很難獲得既使穿戴者感到舒適、又能防止側漏的衛生巾。通常,為了使衛生巾既有適當的儲液容量、又有足以完全遮住外陰下方的面積,衛生巾必需有一個使其本身很快被沿橫向壓縮在穿戴者兩腿之間的寬度。因此,該衛生巾因形狀走樣而報廢。盡管在改進衛生巾的結構方面已經進行了努力,但這些衛生巾在吸收體液方面仍達不到要求。
簡單地說,本發明涉及一次性使用的吸濕用品,所述用品具有一個液體能夠透過的頂層,一個液體不能透過的隔離層及一個吸收身體排出液的吸濕芯。吸濕芯具有一條基本上貫穿整個吸濕芯長度的縱向撓曲脊,這條撓曲脊至少將部分吸濕芯分成第一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包括一條第二縱向撓曲脊,第二部件包括一條第三縱向撓曲脊,由于有了這種縱向中心撓曲脊,當吸濕芯受到側向壓力時,會首先朝著上方的頂層彎曲,形成凸形,這使吸濕芯大體上呈倒“V”字形。
在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吸濕芯包括第三和第四縱向吸濕部件,它們分別位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旁邊。這使得吸濕用品在受到側向壓力時呈現更為準確的“W”形。
本發明總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吸濕用品,這種用品可以靠本身的自動調節而變成與身體相適合的形狀,并且在該吸濕用品受到外界壓力時其基本形狀仍不遭到破壞,本發明更具體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吸濕芯,這種吸濕芯在受到側向壓力時會立刻向上彎曲成凸形,在該吸濕芯和中部大體上形成倒“V”字形。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衛生巾,當這種衛生巾被使用者戴上時,處在其中部的主體表面通常呈“W”形。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衛生巾,無論穿戴者是靜止狀態還是在運動狀態,這種衛生巾都能調節自身的形狀以適應婦女外陰部位的變形。
本發明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多個縱向吸濕部件的衛生巾,當受到側向壓力時,這些部件立刻朝著上方的頂層彎曲成凸形。
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通過下面的說明及附圖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及方法。
通過下面結構附圖所做的說明,必將能更深刻地理解本發明。在所有這幾個圖中,相同的標記代表相同的部分,類似的部分用帶“′”的標記表示。
圖1是一個吸濕用品被部分截去的透視圖,它展示了本發明吸濕芯的一個實施例,該吸濕芯的縱向中心撓曲脊將該吸濕芯分成一個第一部件和一個第二部件;圖2是另一個實施例吸濕用品的透視圖,該吸濕用品的頂層已被揭去,顯示出一個帶有第三和第四部件的吸濕芯,第三和第四部件分別位于第一的第二部件的側旁;圖3是沿圖2的3-3線所取的截面圖;圖4說明圖3所示的吸濕芯在受到側向壓力時可以呈現的“W”形;圖5是一個吸濕用品的透視圖,表明當吸濕芯受到側向壓力時通常可能呈現的與身體相適合的形狀;圖6是一個吸濕用品的透視圖,表明當吸濕芯受到側向壓力時可能呈現的另外一種與身體相適合的形狀,此處稱其為“內褲襯里”形;圖7是一個吸濕用品的透視圖,表明當吸濕芯受到側向壓力時可能呈現的又一種形狀,此處稱其為“半舊的襯墊”形;圖8是一個吸濕用品的透視圖,表明當吸濕芯受到側向壓力時可能呈現的又一種形狀,此處稱其為“A”形;圖9是吸濕用品的又一實施例的透視圖,該吸濕用品的頂層已被揭去,露出整個蓬松的吸濕芯,構成該吸濕芯的縱向中心撓曲脊的蓬松吸濕材料的密度低于旁邊吸濕材料的密度;圖10是另一種吸濕用品實施例的局部被截去的透視圖,該用品的頂層已被揭去,圖中示出的吸濕芯具有一個與圖2中的吸濕芯相似的主吸濕層和一個位于主吸濕層和隔離層之間的輔吸濕層;圖11是所述吸濕用品朝向內褲一側的底視平面圖,圖中示出了用于將該吸濕用品固定到內褲上的粘接劑配置的形狀。
圖1示出了一個用于吸收人體體液的吸濕用品10,這里以通常為跑道形狀的婦女衛生巾為例來描述該吸濕用品10,僅僅是為了描述方便。當然,該吸濕用品10還可以是內褲襯里、失禁墊或其它任何一種本領域公知的一次性吸濕用品,并可具有別的形狀,如橢圓形、砂漏形以及直邊式、環繞式和外周密封式結構。值得注意的是,內褲襯里、女用襯墊及失禁者穿的內褲的尺寸、形狀和厚度都各不相同。
衛生巾10包括一個液體可透過的頂層12,一個液體不能透過的隔離層14,一圈外周邊層16,以及一個位于頂層12和隔離層14之間的吸濕芯18。吸濕芯18位于衛生巾10的內部,離外周邊層16有一定距離,并且包括一個與頂層12相鄰的朝向身體的表面20及一個與隔離層14相鄰的朝向內褲的表面22。衛生巾10還可以包括一個位于頂層12和吸濕芯18之間的傳輸層23,用于迅速地將體液傳送到吸濕芯18,防止體液回滲。
以下更為詳細地描述各個部分。頂層12朝向穿戴者的身體并與該身體相接觸,接受從身體中排出的體液,頂層12可使液體透過,并且應該柔軟而不刺激皮膚。這里“柔軟”指的是材料柔順,易于與身體的形狀相符或易于隨外力的作用而變形,以適合身體的形狀。
頂層12可以環繞吸濕芯18,以便完全包住衛生巾10。另一種可取的方式是頂層12和隔離層14延伸到吸濕芯18之外,然后用公知技術將兩者的外周完全粘接在一起,通過它們之間的粘接來限定該衛生巾10的整個外周邊層16,還可以將頂層12和隔離層14的外周部分地粘接在一起。通常可以通過一種結構粘合劑、或通過超聲波焊接、或通過本領域公知的其它粘合方法將項層12和隔離層14粘接在一起。
液體可透過的項層12應該是衛生的,表面美觀,并且稍許不透明,以便遮掩由它收集并且被吸濕芯18吸收的身體排出液。頂層12還應具有良好的透過性和防回滲性,使身體排出液能迅速透過該表層12進入吸濕芯18,但又使這些體液不能通過該表層12回流到穿戴者的皮膚上。任何符合上述要求的材料都適合用于制作頂層。例如,適合制作頂層12的材料可以是無紡材料、多孔的熱塑性薄膜,或它們的組合。可以采用由聚酯、聚乙烯、聚丙烯、雙組分材料、尼龍、人造絲、或類似纖維制成的無紡布。頂層12可以含有許多貫穿該頂層的微孔,沉積在表層上的體液能夠穿過這些孔進入吸濕芯18。
根據需要還可以在頂層12上噴涂一種表面活化劑,用于加速液體滲入吸濕芯18。所述的頂面活化劑一般是非離子的,并且應對皮膚無刺激性。
傳輸層23最好是由聚酯、人造絲和一種聚合纖維(如C.ITON&CO銷售的商品名為“CHISSO”的聚合纖維)的混合物組成。一種非常可取的組合物是,包括50%的聚酯纖維,其纖維長度大約為3至6毫米;大約30%的直人造纖維,其纖維長度大約為5至10毫米;其余的長度也是大約為5至10毫米的CHISSO。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出于對滿足傳輸層功能要求的考慮,即要求傳輸層能夠使液體沿Z方向迅速下滲,可以用其它的組合物代替上述的組合物。吸濕芯18肯有可動性,能夠呈現各種與身體相容的形狀,這對于吸濕芯18至關重要。因此,如果在頂層12和吸濕芯中18之間設置了傳輸層23或其它任何材料,都應保證不妨礙吸濕芯18的上述功能。所以,傳輸層23應該使吸濕芯18在受到橫向壓力時,能夠彎曲成凸狀,形成一個倒“V”字形。
液體不能透過的隔離層14可由任何一種柔軟的并能防止所阻隔的體液弄臟穿戴者衣服的、符合要求的材料制作。在已有技術中為達到這一目的而采用的任何一種材料都可在這里采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包括提花的熱塑性薄膜以及層壓的織物。一種可取的材料是聚乙烯薄膜。
吸濕芯18位于頂層12和隔離層14之間。這種構造能防止吸濕材料在使用者戴衛生巾10時發生破碎或從衛生巾10上脫離,并能確保容納適當量的身體排出液。這種結構也有助于衛生巾10構成一個整體的組件。任何一種能夠將吸濕芯18保留在頂層12和隔離層14之間并構成一個整體組件的連接結構都是可取的。吸濕芯18的作用是收集和保留身體排出液,特別是月經和血液,這些體液沉積在吸濕芯上,或者還有助于使這些體液穿過液體可透過的頂層12。
可以用任何一種使使用者感到舒適、無刺激性并且能夠吸收并容納液體或特定的身體排出液的吸濕性材料來制作吸濕芯18。吸濕芯18可廣泛用于各種尺寸和形狀的吸濕用品,例如矩形、砂漏形或跑道形吸濕用品,這些僅僅是幾個例子。吸濕芯18可以由碎木漿、縐紋纖維素填絮、吸濕性泡沫材料、吸濕性海棉、超級吸濕聚合物、吸濕性水凝膠材料、聚合纖維或任何一種相當的材料或幾種材料的組合構成。吸濕芯18最好由一層或多層紡粘織物構成,每一層織物的單位重量為大約30克/米2至大約100克/米2,其制造方法可參照已授權給NETER而后又轉讓給KIMBERLY-CLARKCORPORATION的美國專利US 4798603,該專利的全文已被本文作為參考引用,并作為參考文件之一。但是,吸濕芯18的總吸收量應該與打算用該衛生巾10吸收的滲出液的設計容量相符。另外,也可以通過改變尺寸來調節能容納的預期的排出液容量。例如,夜間使用的衛生巾或青少年使用的衛生巾與成年婦女使用的衛生巾相比可以有不同的吸收量。
一般說來,衛生巾10與吸濕芯18有一條共同的縱向中心線Y-L如圖1所示,吸濕芯18由一種紡粘織物構成,這種織物的大約三分之二經兩次折疊成為吸濕芯18的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一條縱向撓曲脊沿著縱向中心線Y-Y配置,并且貫穿吸濕芯18的整個長度。這條縱向中心撓曲脊24也可以配置在沿X-X軸偏離中心位置并距縱向中心線Y-Y大約0毫米至大約10毫米的位置上,并且不會影響吸濕芯18呈現各種與身體相適合的形狀的功能。這條縱向撓曲脊24最好是與縱向中心線Y-Y重合,從而將吸濕芯18分成兩個完全對稱的互相相對的部分。這條縱向中心撓曲脊24的可延伸長度達到吸濕芯18長度的50%至100%,較為可取的是,達到吸濕芯18的長度的75%至100%。
如圖1所示,中心撓曲脊24將吸濕芯18分成第一部分26和第二部分28,它們分別對應于該吸濕芯18的右半部分和左部分。這條縱向中心撓曲脊24能引導液體沿Z方向向下流進吸濕芯18。這條縱向撓曲脊24還引導液體沿吸濕芯18的縱向長度方向流動,減小體液橫向(即沿X-X方向)穿過衛生巾10的可能性。從而使體液側漏的可能性減小,吸濕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縱向中心撓曲脊24,有一條“V”形或“U”形的縫或通道30,這條縫或通道30貫穿吸濕芯18長度的約3%至99%,更為可取的是貫穿吸濕芯18長度的約40%至95%,最好是至少貫穿吸濕芯18長度的約80%。縫或通道30最好在Z方向形成一個凹槽或凹溝,用于接收體液。這種結構有利于體液的快速吸收,而不會發生在位于穿戴者皮膚附近的液體接收表面是平的或杯形(凹形)的情況下所遇到的正常減弱現象。
通道30不應該完全貫穿吸濕芯18。業已發現,這種完全貫穿構造會使吸濕芯18令人無法預料地呈現不合乎要求的“V”字型,除非采取其它措施來確保該吸濕芯呈現倒“V”字型。
對本發明功效至關重要的是,在把吸濕芯18固定到隔離層14上時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使吸濕芯18在受到橫向壓力時會沿縱向中心撓曲脊24向上彎曲。所說固定措施包括,用超聲波間歇點焊的方法將吸濕芯18焊接到隔離層14和/或表層12上,或者涂一薄層或間斷的薄層或花紋型結構的粘合劑。在一次性使用的吸濕用品領域中所公知的粘合劑都是適用的。只要不影響縱向中心撓曲脊24優先地向上彎曲成凹形的能力,其它固定吸濕芯18的措施也同樣可以采取。
縱向中向撓曲脊24至少將部分吸濕芯18分成第一部件26和第二部件28。由于部件26和28結構相似,因此只對其中之一進行描述。第一部件26具有一縱向外邊界32和幾條彼此隔開一定間距的橫向端部34,圖中只示出其中一條。外邊界32和橫向端部34部分地限定了吸濕芯18的外周。第一部件26具有一條位于縱向中心撓曲脊24旁邊的第二撓曲脊Y′-Y′。在使用過程中,第二撓曲脊Y′-Y′使橫向扭力能沿著縱向撓曲脊24縱向分布,并橫穿該線。如果沒有這條第二撓曲脊Y′-Y′,這些力就可能將縱向中心撓曲脊24扭曲成不合乎要求的形狀。當衛生巾10受到橫向壓力時,縱向中心撓曲脊24分別與第二撓曲脊Y′-Y′和第三撓曲脊Y″-Y″共同配合,使吸濕芯18首先沿撓曲脊24朝向表層12上彎成凹形,吸濕芯18的第一部件26和第二部件28得以彼此分離,使吸濕芯18大體上呈現倒“V”字形狀。并且,由于扭力的縱向分布,使吸濕芯18在整體上能夠適合各種體形,適合穿戴者使用。同樣可以理解,倘若吸濕芯18受到充分的擠壓,第二和第三撓曲脊Y′-Y′和Y″-Y″能夠導致吸濕芯18沿著這些脊彎成“W”形。第二撓曲脊Y′-Y′最好與縱向中心撓曲脊24相隔大約5mm至25mm。第二撓曲脊Y′-Y′可以是一條或多條狹縫36,空隙(例如基本上沿著整條′-Y′撓曲脊分布的小孔)內成形部件、交界面、凹槽等。對本發明至關重要的是,第二撓曲脊Y′-Y′允許液體在該線的兩側之間流通。“液體流通”指的是第二Y′-Y′不會對體液橫向(沿X-X方向)流經吸濕芯18產生大的影響。這也使得衛生巾10的吸濕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狹縫36至少伸展到第一部件26的厚度的大約75%。較為可取的是,狹縫36伸展到所述厚度的大約90%,最好是100%。此處的“厚度”指的是該吸濕性材料在Z方向上所占據的長度。狹縫36不貫穿隔離層14。每條狹縫36在縱向上與相鄰的狹縫36相距大約5毫米至大約35毫米,較為可取的是,相距大約10毫米至大約30毫米。在使用過程中,這些狹縫36共同完成在第一部件26上產生應力降低區的有益作用。
圖2示出了另一衛生巾10′的實施例,但是未示出頂層。在該實施例中,吸濕芯18還包括一條第三縱向吸濕部件38和一條第四縱向吸濕部件40,這兩條吸濕部件分別與第一部件26和第二部件28相鄰。第一部件26和第二部件28與上面所述相似。為了達到描述本發明的目的,下面只描述第三縱向吸濕部件38。第三縱向吸濕部件38的預定厚度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第一部件26的厚度。該第三縱向吸濕部件38的厚度可以在大約2mm至大于20mm之間。第三縱向吸濕部件38具有一個縱向內表面42和一個縱向外表面44。內表面42位于第一部件26的外邊界32旁邊,并與外邊界32相距一定距離。第三部件38的內表面42與第一部件26的外邊界32之間可以相距大約3mm至大約25mm。較為可取的是,內表面42與外邊界32之間的距離與第三縱向吸濕部件38的預定厚度基本上相等。這樣,當衛生巾10′在使用過程中受到通常那種側向壓力時,吸濕部件38的內表面42能夠適當地與第一部件26的外邊界32接觸,衛生巾10′能夠呈現各種形狀。
外表面44與衛生巾10′的外周邊層16相鄰。該縱向外表面44可以位于衛生巾的外周邊層16內大約1mm至大約25mm處,大約5mm至大約20mm更為可取。這一距離可減少或消除未被吸濕芯18吸入的體液向衛生巾10′的外周邊層16流動的機會,而所述這種流動有可能導致衛生巾10′無法收集并保留體液。
參照圖3至圖8,在使用過程中,當衛生巾10′受到側向壓力時,衛生巾10′和縱向中心撓曲脊24能呈現出幾種不同的形狀,從如圖3所示的靜止時的形狀到圖4所示的使用時的“W”形。圖5至圖8描繪出了衛生巾10′在適合穿戴者的體形時所能呈現的幾種最常見的形狀。可以將衛生巾10′分成三個大體上等長的區域
1)前區60,2)后區62,以及3)位于前區60和后區62之間的中區64。
在圖5至圖8中,前區60是指當衛生巾10′位于穿戴者內褲內時,衛生巾10′上朝向前方的那個區域。在這些圖中,前區60一般都位于直接受到壓力(例如在使用過程中由大腿施加到衛生巾10′上的壓力)的那個區域之外,因此它基本上保持圓形。在使用過程中,前區60也可以稍稍朝著身體上彎,呈現敞口杯的形狀。但是,衛生巾10′的后區62和中區64的形狀在很大程度上受婦女體形的影響。圖2以及圖5至8表明了本發明的吸濕芯18適應各種處于靜止狀態和活動狀態的體形的能力。
參照圖2、4及5,吸濕芯18使衛生巾10′能夠呈現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W”形。在這種形狀中,從中區64向后區62看去,該衛生巾的后區62沿著縱向中心撓曲脊24朝著穿戴者的身體方向上彎,與穿戴者的臀溝相貼合。吸濕芯18的上彎部分形成一個帶有頂端66的倒“V”字形。這個凸形主體表面的頂端66一直伸到后區62中。由于衛生巾10′只可能固定在穿戴者的內褲上,內褲的向上作用力首先將引起后區62和中區64的后部朝著穿戴者的身體方向上彎,并且與臀部的曲線相適應。當衛生巾10′被戴上時,后區的頂端66與穿戴者的臀溝相適合。頂端66在衛生巾10′的外周邊的16之間大體上是對稱的,并且沿著縱向中心線Y-Y設置。頂端66與臀部的臀溝相適合能夠使衛生巾10′穩定,不側移。
圖4最清楚地示出了中區66所采取的形狀。當衛生巾10′受到側向壓力(例如當該衛生巾被穿戴上時受到的壓力)時,整個頂層12和吸濕芯18共同沿著縱向撓曲脊24彎成上凸形狀。第三和第四縱向吸濕部件38和40的縱向內表面42仍然分別與第一和第二部件26和28的外邊界32相鄰,從而將側向壓力沿著第二和第三撓曲脊Y′-Y′和Y″-Y″傳遞到縱向中心撓曲脊24上。第三和第四吸濕部件38和40的縱向外表面44向上移動,形成一個屏障,為防止所吸收的體液經過外周邊層16流到衛生巾10′的外面起到了有益的作用。這樣,衛生巾10′的整個中區64的橫截面呈現“W”形。
參照圖2和圖6,吸濕芯18使衛生巾10′呈現另外一種形狀,此處將其稱作“內褲襯里”形。在這種形狀中,衛生巾10′的后區62呈現與上述的后區62相似的“W”形。但是,中區64呈另外一種形狀,其第一和第二部件26及28間仍彼此保持面對面的接觸,并且不沿著縱向軸向Y-Y向上彎。第三和第四吸濕部件38和40的縱向內表面42分別朝著第一和第二部件26及28的縱向外邊界內移,各自形成一第貫穿中區64的溝68。
參照圖2及圖7,吸濕芯18使衛生巾10′呈現另外一種形狀,此處將其稱作“半舊的襯墊”形。前區60和后區62與上述的W形相似。但是,中區64呈現另外一種形狀。在這種形狀中,側向壓力引起第一和第二部件26及28沿著縱向中心撓曲脊24朝著穿戴者身體的方向向上彎曲,形成一種帶有頂端66的凸形。但是,第三和第四吸濕部件38及40基本上保持水平。
參照圖2及8,吸濕芯18使衛生巾10′呈現另外一種形狀,此處稱其為“A”形。從該衛生巾的中區64向后區62看去,該衛生巾的中區64和后區62沿著縱向中心撓曲脊24朝著面向身體的表面向上彎曲,形成一個帶有頂端66的“V”字形,從而與穿戴者的臀溝相適合。朝向身體的凸形表面頂端66一直伸入到后區62中。當該衛生巾被戴上時,后區的頂端66與穿戴者的臀溝相適合。頂端66沿著縱向中心線Y-Y設置,并且在衛生巾10′的外邊界16之間是總體對稱的。
利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普遍熟知的結構粘合劑(未示出),將吸濕芯的第一和第二部件26、28的朝向內褲的表面22固定到隔離層14上。在將吸濕芯18固定到隔離層上時,一定要注意使縱向中心撓曲脊24附近區域保持同外側區域相似的柔軟性。因此,只將朝向內褲的表面22上少于約80%的部分固定到隔離層14上,最好是將少于約50%的部分固定到隔離層14上。只要能夠使縱向中心撓曲脊24附近區域保持同外側區域相似的柔軟性,將吸濕芯18固定到隔離層14上的其它方法(如超聲、熱壓等)也同樣可以采用。
圖9示出了另一種衛生巾10″的實施例,但未示出頂層。在該實施例中,吸濕芯18由吸濕領域公知的一種蓬松吸濕物構成。縱向中心撓曲脊24至少將部分吸濕18分成與圖1所示相似的第一部件26和第二部件28。縱向中心撓曲脊24在圖中表示為一個低密度的吸濕區48。吸濕區48的密度應該是周圍吸濕區密度的約20%至約75%,較為可取的是約30%至50%。低密度吸濕區48可以包括一個與上述對圖1所討論的相似的通道或狹縫(未示出)。低密度吸濕區48的高度可以基本上與第一部件26及第二部件28的高度相等,但也并不是必須如此。低密度吸濕區48與第一和第二部件26及28面對面地接觸,使得接觸到低密度吸濕區48的體液從遠離吸濕芯18的那個身體側表面20吸入第一部件26和第二部件28的高密度吸濕區。為了提供一個保存已吸入體液的蓄液區,還可以在縱向中心撓曲脊24的底部放置一種高密度的吸濕性材料。所述高密度的吸濕材料可以含有超級吸濕物一類物質,所述材料可以是硬化木漿板、硬化的木漿一聚乙烯混合物、用超級吸濕物浸漬過的聚合吸濕性織物、被壓縐的紙板或疏松木漿板,壓縐的目的是使它更為柔軟。
低密度吸濕區48可以是低密度的疏松締合纖維素纖維,如木漿絨毛、再生纖維素或棉纖維。低密度吸濕區48也可以是雙組分的可熔纖維,具有一個在較低溫度下熔化的外吸濕芯和一個在較高溫度下熔化的內吸濕芯。木漿常常是首選材料,因為它價格低且容易獲得。
圖10示出了另一種衛生巾100的實施例,也未示出頂層。衛生巾100包括一個液體不能透過的隔離層114,一個外周邊層116和一個位于頂層及隔離層114之間的吸濕芯118。吸濕芯118位于衛生巾100的外周邊層116之內,并包括一個貼近頂層的朝向身體表面及一個貼近隔離層114的朝向內褲表面122。衛生巾100還可以包括一個位于頂層和吸濕芯118之間的傳輸層(未示出),用于將體液迅速地傳送到吸濕芯118并減少體液回滲的機會。
吸濕芯118包括一個主吸濕芯124,其功能、結構和材料都與上述圖1和圖2中所采用的吸濕芯18相似,在主吸濕芯124下面還另有一片輔吸濕層126。輔吸濕層126位于主吸濕芯124和液體不能透過的隔離層114之間。輔吸濕層126具有一定的吸濕能力,可以幫助主吸濕芯124吸收一些浸透衛生巾100的體液。除了上述的吸濕性材料外,適合用來構成輔吸濕層126的吸濕材料包括一種單位重量在大約90gsm至大約250gsm之間的Coform吸濕材料。Coform是由聚丙烯一類的紡粘聚合物和纖維素一類的吸濕性纖維經氣流成形構成的組合物。輔吸濕層126具有一條同衛生巾100的外周邊層116相連的自由邊界,但是可以將輔吸濕層126放置在外周邊層116圍成的圈內,防止因體液流到外周邊層116上而使衛生巾10發生側漏。在使用過程中,當吸濕芯118受到側向壓力時,主吸濕芯124、輔吸濕層126、隔離層114及表層共同起作用,使受力部位呈現上述任意一種或多種形狀,但更可能呈現“w”形。
參照圖11,隔離層14朝向內褲的一側還可帶有用來將衛生巾10固定到內褲下方的部件。普遍認為壓敏粘合劑200對此很適合。將粘合劑大體上配置成菱形較為合適,因為這種形狀使吸濕芯18能夠適應施加到衛生巾10上的側向壓力。通過將一種具有足夠高的摩擦系數的材料或者將一種粘合劑與摩擦物的組合物置于隔離層14(未示出)朝向內褲的那一側上,也能起到將衛生巾固定到穿戴者的內褲上的作用。通常,用一片可撕去的條帶(未示出)蓋住粘合劑200,以便在使用衛生巾10之前保護該粘合劑。可以用作可撕去條帶的材料對于一次性吸濕用品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是公知的。
衛生巾10或10′的長度通常在大約18厘米(cm)至大約27厘米(cm)之間,寬度通常在大約2厘米(cm)至大約10厘米(cm)之間。衛生巾10或10′的厚度大于約4毫米,最好大于約6毫米。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驟來測量所述的厚度。
需要一個比較量規,例如由Massachusetts州的B.C.AmesCompany of waltham銷售的帶有482型度盤指示器的130型Ames,或者類似的量規。該比較量規應該具有一個鋁制的圓形比較支腳,所述支腳重10.0克,接觸面的面積為5.16平方厘米。將比較量規調零。將重80.0克的不銹鋼放在延伸于比較度盤上方的測量桿上。將比較支腳升高,把衛生巾上粘在粘接劑上的防粘紙撕掉,然后使衛生巾面朝內褲的那側朝下,將衛生巾放在底盤上。把衛生巾定位在底盤的一個位置上,使得支腳下降時正好落在衛生巾的中央。盡量將衛生巾展平。緩慢地將支腳落到衛生巾上。在支腳與衛生巾接觸30秒之后,從比較表盤讀出衛生巾的厚度。沿著衛生巾的縱向中線58分別測出離吸濕性材料的兩個端部30cm的部位的厚度。三個讀數的平均值就是衛生巾的厚度。
至此,已經描述了一種吸濕用品,該用品適合于穿戴者外陰、會陰和臀部的輪廓,并能提供更大的吸收面,所述吸收面從穿戴者的皮膚處下凹,用于迅速將體液傳送到吸濕芯。
盡管已結合幾個特定的實施例描述了本發明,不難理解,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前面的描述還可以做出多種等同物的代換和改型。因此,本發明包括所有這些落入權利要求書保護范圍內的等同物代換和改型。
權利要求
1.一種吸濕用品,包括a)一個液體可透過的頂層;b)一個液體不能透過的隔離層;以及c)一個位于所述頂層和所述隔離層之間的吸濕芯,該吸濕芯具有預定的長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濕芯具有一條貫穿其整個長度的縱向中心撓曲脊,所述的撓曲脊至少部分地將所述的吸濕芯分成第一和第二部件,所述的第一部件具有一條第二撓曲脊,所述的第二部件具有一條第三撓曲脊,所述這些撓曲脊使得所述的吸濕芯在受到側向壓力時會首先朝上彎曲成凸形,大體上呈倒“V”字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幾條撓曲脊使得所述的吸濕芯在受到測向壓力時會首先向上彎曲,形成朝向所述頂層的凸形,大體上呈“W”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縱向中心撓曲脊包括一條貫穿所述吸濕芯的大約百分之三至大約百分之九十九的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貫穿所述吸濕芯的大約百分之八十。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和第三撓曲脊位于所述縱向中心撓曲脊的兩旁。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和第三撓曲脊位于所述的中心撓曲脊兩旁,距中心撓曲脊大約5至大約25毫米。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和第三撓曲脊各自包括一條縱向狹縫,每條狹縫分別貫穿一個所述部件的大約百分之七十五,并且所述的第二和第三撓曲脊允許液體在該脊的兩側之間流通。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和第三撓曲脊各自包括幾條縱向狹縫,所述的這些狹縫彼此相距大約5至大約35毫米。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位于頂層和吸濕芯之間的傳輸層。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撓曲脊包括一個密度較低的吸濕區,該區使得所述吸濕芯在受到側向壓力時會首先呈現上凸形狀。
11.一種吸濕用品,包括a)一個液體可以透過的頂層,b)一個液體不能透過的隔離層,c)一個位于所述頂層和所述隔離層之間的的吸濕芯,所述吸濕芯具有預定的長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濕芯具有一條貫穿其整個長度的縱向中心撓曲脊,所述撓曲脊至少部分地將所述吸濕芯分為第一和第二部件,每個所述的部件都有一條外邊界,所述的第一部件具有一條第二撓曲脊,所述的第二部件具有一條第三撓曲脊,所述的吸濕芯包括一個第三縱向吸濕部件和一個第四縱向吸濕部件,所述第三和第四吸濕部件分別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部件的外邊界旁側,并與所述外邊界相距一定距離,當所述吸濕芯受到側向壓力時,所述的第一和第二部件首先向上凸,所述的吸濕芯通常呈“W”形。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和第四吸濕部件各自具有一個內表面,兩個所述的內表面分別距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外邊界大約3至大約25毫米。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和第四部件具有一個確定的厚度,所述的這兩個部件離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外邊界之間的距離至少等于所述的厚度。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位于所述吸濕芯和所述隔離層之間的第二吸濕層。
15.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縱向中心撓曲脊具有一條貫穿所述吸濕芯的大約3%至大約99%的通道或狹縫,所述的通道或狹縫使所述的吸濕芯在受到側向壓力時會首先上彎成為凸形。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道或狹縫貫穿所述吸濕芯的大約80%。
17.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和第三撓曲脊各自包括一條貫穿所述的各自部件的大約75%的縱向狹縫,所述的狹縫位于所述的縱向中心撓曲脊旁側,距所述中心撓曲脊大約5至大約25毫米。
18.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撓曲脊包括一個低密度的吸濕區,該區使得所述的吸濕芯在受到側向壓力時能夠首先呈現上凸形狀。
19.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濕用品在被戴上時呈現“半舊的襯墊”形狀。
20.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濕用品在被戴上時呈現“A”字形。
21.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濕用品在被戴上時呈現“內褲襯里”形。
2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濕用品,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位于頂層和吸濕芯之間的傳輸層。
23.一種吸濕芯,具有一個朝向身體的表面及預定的長度及厚度,包括一條貫穿其整個長度的縱向中心撓曲脊,所述撓曲脊至少部分地將所述的吸濕芯分成一個第一部件和一個第二部件,每個所述部件都有一條外邊界,所述第一部件具有一條第二撓曲脊,所述第二部件具有一條第三撓曲脊,所述吸濕芯具有一個第三縱向吸濕部件和一個第四縱向吸濕部件,這兩個所述部件分別位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旁側,與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外邊界及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外邊界之間的距離基本上等于所述的厚度,使所述的吸濕芯在受到側向壓力時常常呈現“W”形狀。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吸濕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和第三撓曲脊各自包括一條大約貫穿所述各自部件的75%的縱向狹縫,所述的狹縫在所述的縱向中心撓曲脊兩旁,與中心撓曲脊相距大約5至25毫米。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吸收體液的吸濕用品,具有一個位于一個液體可透過的頂層和一個液體不能透過的隔離層之間的吸濕芯。該吸濕芯具有一條貫穿其整個長度的縱向中心撓曲脊。該縱向中心撓曲脊總體上將吸濕芯分成具有外邊界的第一和第二縱向部件,第一部件具有一條第二撓曲脊,第二部件具有一條第三撓曲脊。在第一和第二部件的外邊界旁側分別有一個第三和第四縱向吸濕部件。第三和第四吸濕部件的配置使得當該吸濕用品在受到側向壓力時,第一和第二部件優先向上凸,所述的吸濕芯一般呈現“W”形狀。
文檔編號A61F13/00GK1121432SQ9510832
公開日1996年5月1日 申請日期1995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1994年6月13日
發明者F·O·拉森, J·M·安敦, L·J·米盧斯基-拉森 申請人:金伯利-克拉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