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鼻息靈藥膏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草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治療鼻息肉的鼻息靈藥膏及其制作方法。
目前,鼻息肉是一種嚴重影響人們健康的常見病,發病率在30%左右。鼻息肉患者素有胃熱、肺脾虛熱,屢犯感冒未經徹底治愈而留余熱積于鼻腔中。經云“肺主鼻,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感冒形成初期,則皮毛收縮,惡寒發燒,鼻塞聲重,頭疼,頭脹,有時惡心,四肢酸軟無力,由于有些患者經常感冒,肺開竅于鼻,鼻腔內余熱積累而形成息肉。由于鼻息肉影響呼吸不暢,甚者完全堵塞鼻腔,只能用口呼吸,因此造成頭疼、頭脹、失眠健忘、記憶力衰退,周身酸軟無力、體質下降等癥狀,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對于此種病,目前中西醫的治療方法一般都采用“鼻炎凈”、“滴鼻凈”、“鼻通”、“鼻炎康”等藥物,但療效不太明顯,治愈時間較長,除癥不徹底,復發率較高,有一定的副作用。嚴重患者只得求助于手術治療,但手術后也不能根治。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無毒、無副作用,治療效果明顯,無后遺癥的鼻息靈藥膏及其制作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各味藥百分比含量(%)為麻黃1.2-1.8,細辛0.3-0.6,杏仁0.6-1.2,甘草0.6-1.2,辛夷0.6-1.2,梔子0.3-0.6,黃岑0.3-0.6,生石膏3-6,枇杷葉0.9-1.5,升麻0.15-0.75,百合0.6-0.9,麥冬0.3-0.6,知母0.3-0.6,連翹0.3-0.9,羌活0.15-0.75,防風0.15-0.45,芝麻油75,蜂蠟3-9,雄黃0.03-0.3,冰片0.015-0.03,膩粉0.03-0.3,薄荷0.03-0.3,桃仁0.3-0.9。按上述配方比例稱好各味藥后,將芝麻油放入鍋內用火熬開后,先放入生石膏邊攪拌邊熬10分鐘后,放入百合、麥冬、知母、羌活、辛夷、甘草繼續熬5分鐘后,再放入枇杷葉、梔子、黃岑、桃仁、升麻繼續熬5分鐘后,再放入麻黃、細辛、連翹、防風、薄荷熬苦去渣,將油倒入盛蜂臘的盆中,使蜂臘化開,拌勻,待未全凝結和沒有熱度時,可將研磨好的冰片,膩粉,雄黃的細粉未加入盆中攪拌均勻,然后將盆放入冷水中冷卻,使其完全冷卻后即成。
本發明的有關藥物性能及藥理作用分別是麻黃辛溫,微苦。歸肺與膀胱經。散熱開腠理、透毛竅。
細辛辛溫。歸心、肺、腎經。溫肺化飲祛風,止疼散寒解表,通鼻竅,治口瘡。
杏仁苦溫。歸肺,大腸經。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甘草甘平。歸脾、胃、心、肺經。
辛夷辛溫。歸肺、胃經。祛風通鼻竅。
梔子苦寒。歸心、肝、肺、胃經。清熱瀉火,除煩,涼血、止血、利濕退黃,消腫止疼。
黃岑苦寒。歸肺、膽、大腸、胃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肺。
生石膏辛甘,大寒。歸肺、胃經。清熱泄火,清瀉肺胃,收斂生肌。
枇杷葉苦平。歸脾、胃經。清肺泄熱,止咳和胃降逆。
升麻甘寒。歸肺、脾、大腸、胃經。解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百合甘,微寒。歸心、肺經。清熱養陰,潤肺寧神。
麥冬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清熱、養陰、潤肺、寧神。
知母苦,甘寒。歸肺、胃經,腎經。清熱瀉火,清泄肺胃,退蒸除熱。
連翹苦,微寒。歸肺、心、膽經。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宣散、透邪、清心除煩。
羌活辛苦,溫。歸膀胱、腎經。祛風解表,祛除風濕,止疼止痙。
防風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祛風解表除濕,止瀉,止血。
雄黃辛苦,溫。歸肝、胃經。解毒、消腫、殺蟲,對肉瘤有抑制并具有抗腫瘤作用。
冰片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
膩粉辛寒。歸肺、大腸、小腸經。攻毒殺蟲,內服逐水。
薄荷辛涼。歸肺、肝經。疏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疏肝。
桃仁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上述各藥物組合使用具有辛涼化瘀,解表除濕,透發風熱,解毒養血之功能。
下面結合配方實施例詳述本發明實施例1麻黃40克,細辛10克,杏仁20克,甘草20克,辛夷20克,梔子10克,黃岑10克,生石膏100克,枇杷葉30克,升麻5克,百合20克,麥冬10克,知母10克,連翹10克,羌活5克,防風5克,芝麻油2500克,蜂臘250克,雄黃4克,冰片0.25克,膩粉3克,薄荷5克,桃仁10克。按上述配方稱好各味藥的重量,先將芝麻油放入鍋內熬開后,放入生石膏邊攪拌邊熬10分鐘后,再放入百合、麥冬、知母、羌活、辛夷、甘草繼續熬5分鐘后,再放入枇杷葉、梔子、黃岑、桃仁、升麻繼續熬5分鐘后,再放入麻黃、細辛、連翹、防風、薄荷熬苦去渣,將熬好的油倒入盛蜂臘的盆中,使蜂臘化開,拌勻,待未全凝結和沒有熱度時,可將研磨好的冰片、膩粉、雄黃的細粉未加入盆中攪拌均勻,然后將盆放入冷水中冷卻,使其完全冷卻后即可使用。
實施例2本發明的用法是用棉棒蘸上藥膏涂于鼻腔息肉上,第一周一日二次,涂抹一周后休息三天;第二周還是一日二次,涂抹一周后休息三天;第三周一日一次,涂抹一周后休息三天;第四周一日一次,涂抹一周后休息一周,由此作為一個療程。如再使用,仍按上述方法進行。
實施例3病例病人李明,男,31歲,自88年發現頭暈,頭脹,頭疼,眩暈,出汗,打噴嚏,流鼻水等癥,醫院認為感冒、鼻炎,曾用過“藿膽丸”,“鼻炎凈”等藥無效。92年涂抹此藥膏,又加針炙配合治療,只涂抹二支半約25克即痊愈,至今沒有再復發。
實施例4病例病人張莉民,女,38歲,患病時間較長,曾多次在各醫院檢查,都以過敏性鼻炎治療,其效果不大。92年4月間涂此藥膏一支(10克)即痊愈,至今未復發。
實施例5病例病人周玲,女,34歲,患病期間經多方治療效果不理想后,曾用過封閉針,效果也不明顯。92年4月間,涂此藥膏一支(10克)即痊愈,至今未復發。
實施例6病例病人曲金睿,男,4歲,從1歲時經常患感冒,發燒頭疼、鼻流清涕、咳嗽,鼻常不通氣,身體特別瘦弱,一受涼就發高燒達40℃,經多方治療效果不理想,后期發展到經常用口呼吸,吃飯都很費力。94年2月發高燒,來服一次中藥,又涂該藥膏,效果明顯,用藥不到一支(10克)即痊愈,至今未復發。
實施例7病例病人趙淑華,女,31歲,自幼患病鼻不通氣,經常頭暈頭疼,冬天鼻子不通氣,夏天鼻子干裂、流血,經治療效果不理想,長期用口呼吸。29歲時患精神分裂癥,在治療時因呼吸實在困難,影響治療,涂此藥膏4支(40克)即痊愈,精神分裂癥現也痊愈。
相比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治療效果好,經近萬例臨床使用觀察,治愈率為100%,總有效率達100%。用此藥膏敷患處治療鼻息肉,由于藥直接接觸鼻腔內患處,但無任何副作用和痛苦,而且治愈時間短,一般患者在一個療程內即可痊愈,治愈后能根除,無復發,治療遠期效果好。
權利要求
1.一種鼻息靈藥膏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組份及百分比含量為麻黃1.2-1.8,細辛0.3-0.6,杏仁0.6-1.2,甘草0.6-1.2,辛夷0.6-1.2,梔子0.3-0.6,黃岑0.3-0.6,生石膏3-6,枇杷葉0.9-1.5,升麻0.15-0.75,百合0.6-0.9,麥冬0.3-0.6,知母0.3-0.6,連翹0.3-0.9,羌活0.15-0.75,防風0.15-0.45,芝麻油75,蜂臘3-9,雄黃0.03-0.3,冰片0.015-0.03,膩粉0.03-0.3,薄荷0.03-0.3,桃仁0.3-0.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鼻息靈藥膏,其特征在于制作方法是將芝麻油用火熬開后,先放入生石膏邊攪拌邊熬10分鐘后,放入百合,麥冬,知母,羌活,辛夷,甘草繼續熬5分鐘后,再放入枇杷葉,梔子,黃岑,桃仁,升麻繼續熬5分鐘后,再放入麻黃,細辛,連翹,防風,薄荷熬苦去渣,將熬好的油倒入盛蜂臘的盆中,使蜂臘化開,拌勻,待未全凝結和沒有熱度時,可將研磨好的冰片,膩粉,雄黃的細粉未加入盆中攪拌均勻,然后將盆放入冷水中冷卻,使其完全冷卻后即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鼻息靈藥膏及其制作方法,其配方中的主要成分采用麻黃、細辛、杏仁、甘草、辛夷、梔子、黃岑、生石膏、枇杷葉、升麻、百合、麥冬、知母、連翹、羌活、防風、薄荷、桃仁等中草藥,按一定比例配方劑量往芝麻油鍋內分別加入上述各藥,熬苦去渣,用蜂蠟收膏,待未全凝結和沒有熱度時放入冰片、膩粉、雄黃細粉,將其攪拌均勻后放入冷水中冷卻即成。該藥膏療效快,無副作用,治愈后能根除,治療遠期效果好。
文檔編號A61J11/02GK1104533SQ94110660
公開日1995年7月5日 申請日期1994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1994年6月22日
發明者劉廷棟 申請人:劉廷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