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用刺血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醫療器械,用于臨床血常規檢驗采血用或穴位點刺放血用的多用刺血針。
目前臨床血常規檢驗采血,多采用點水筆尖等刺血后用血常規檢驗采樣吸管直接接觸創口吸血;穴位點刺放血,多采用中醫傳統的三棱針。均是經滅菌或消毒處理后重復使用。故均有交叉感染之虞。至今二者尚未見一種理想的針具面世。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便于一次性使用的;既能用作臨床血常規檢驗的采血針,又能用作避免血常規檢驗采樣吸管直接觸創口的套墊,還能用作穴位點刺放血的多用刺血針。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是針帽主視圖。
參照附圖一種多用刺血針,由柄1、針2組成,并附置有針帽14;其特征是針柄1為錐形管形,由針柄上段3針柄下段4組成,兩段中間有臺階5,針柄上段3內有孔6,針柄下段4內有孔7,孔6孔與孔7連通,連通處有頸口8;針2由針桿上段9、針桿下段10、針尖11組成;針帽14與針柄1相比,除沒有孔7該處為實心15外,其他結構完全一樣;且針桿上段9插套在孔7內。且針桿上段9為圓臺形,針桿下段10為圓柱形,針尖11為三棱柱形。且孔6的深度長于針柄下段4與針桿下段10及針尖11的總長度;且血常規檢驗采樣吸管可插入孔6內,當其插至頸口8時,孔6與血常規檢驗采樣吸管與孔口12和頸口8以上一小段相應部位形成動配合。且將多只多用刺血針相互疊套時,針柄下段4插入孔6內后,孔壁13與臺階5呈平面吻合,針柄下段4與孔6上段形成動配合。且孔7為圓臺形,針桿上段9插入孔7后,有一小段穿過頸口8進入孔6內,此時針桿上段9與孔7形成動配合。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使用方法簡單綜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參照附圖針柄1可注塑成型,針2用不銹鋼絲沖壓成型。將多只多用刺血針疊套,在最下端一只套上針帽14,最上端一只粘一層卜膜封閉孔6,滅菌處理后用薄膜袋無菌真空包裝。
使用時,先取下針帽14,將多用刺血針,使用一次取下一只棄之,同時將針帽套罩在新露出針2尚未使用的多用刺血針上,防止污染,當用到最后一只時,揭去孔口12上的薄膜,將針帽14插入孔6內,這樣針帽14,又起到了增加最未一只針柄1的拈持長度的作用。當作血常規檢驗采血用時,可將刺血后取下的多用刺血針,套在血常規檢驗采樣吸管上,插入后針被抵出,然后針柄1被限位在血常規檢驗采樣吸管上。由于孔6、孔7、頸口8的特征,采樣操作時,孔7形成血常規采樣吸管與皮膚創口的隔離距離,同時孔7像個喇叭口罩住創口,孔7形成為一個負壓腔,完成吸血。操作完成后,從血常規檢驗采樣吸管上取下棄之。
由于針尖11是三棱柱形,故可根據患者的皮膚厚度,使用輕重不同的力度,刺創出合適的創口和滲血量,故既可作血常規檢驗采血針又可作穴位點刺放血針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提出的設計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多用刺血針,由針柄[1]、針[2]組成,并附置有針帽[14];其特征是針柄[1]為錐形管形,由針柄上段[3]、針柄下段[4]組成,兩段中間有臺階[5],針柄上段[3]內有孔[6],針柄下段[4]內有孔[7],孔[6]與孔[7]連通,連通處有頸口[8];針[2]由針桿上段[9]、針桿下段[10]、針尖[11]組成;針帽[14]與針柄[1]相比,除沒有孔[7]該處為實心[15]外,其他結構完全一樣;針桿上段[9]插套在孔[7]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刺血針,其特征是針桿上段[9]為圓臺形,針桿下段[10]為圓柱形,針尖[11]為三棱柱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刺血針,其特征是孔[6]的深度長于針柄下段[4]與針桿下段[10]及針尖[11]的總長度;且血常規檢驗采樣吸管可插入孔[6]內,當插至頸口[8]時,孔[6]與血常規檢驗采樣吸管與孔口[12]和頸口[8]以上一小段相應部位形成動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多用刺血針,其特征是將多只刺血針相互疊套時,針柄下段[4]插入孔[6]后,孔壁[13]與臺階[5]呈平面吻合,針柄下段[4]與孔[6]形成動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多用刺血針,其特征是孔[7]為圓臺形,針桿上段[9]插入孔[7]后,有一小段穿過頸口[8]進入孔[6]內,此時針桿上段[9]與孔[7]形成動配合。
專利摘要一種多用刺血針,便于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醫療臨床血常規檢驗采血和穴位點刺放血。其由針柄1、針2組成,并附置有針帽14,其特征是針柄1為錐形管形,由針柄上段3、針柄下段4組成,兩段中間有臺階5,針柄上段3內有孔6,針柄下段4內有孔7,孔6與孔7連通,連通處有頸口8;針2由針桿上段9、針桿下段10、針尖11組成;針帽14與針柄1相比,除沒有孔7該處為實心15外,其他結構完全一樣;且針桿上段9插套在孔7內。
文檔編號A61H39/00GK2164796SQ9323410
公開日1994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1993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1993年6月10日
發明者肖孟陽 申請人:肖孟陽